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68章 儒教的圣经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第68章 儒教的圣经

作者:见月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5: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分裂儒家,改造儒家。

马皇后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道:

“所以你才想游说宋先生。”

“以他的学问再加上你的帮助,是有机会拿出一套新思想的。”

“到时候就可以和现在的主流儒家分庭抗礼。”

马钰遗憾的道:“是的,可惜宋先生是理学最坚定的支持者。”

“恐怕这次,我们当不成战友了。”

不但当不成战友,还十有**会是敌人。

马皇后并不关心这个,反而问道:

“你觉得理学有问题?”

朱元璋准备在明年重启科举,答题模板就是《朱子集注》。

如果理学有问题,那这事儿可就大发了,由不得她不重视。

马钰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不过关于此事他也是从史书上看到的,所以只能假装不知道。

他为什么要赶在这个时候朝儒家开刀?

其实现在并不是动儒家最合适的时机,毕竟一统天下才是首要任务。

后续各种改造,都可以等局势稳定下来再说。

然而形势已经不容他等待下去了。

一旦朱元璋宣布,《朱子集注》为一切问题的最终解释,再想动儒家和理学就几乎不可能了。

所以即便目前不合适,他也必须要动手去做。

至少也要打消朱元璋将《朱子集注》,作为科举唯一模板的念头。

此时,面对马皇后的询问,马钰郑重的回道:

“宗教化不是嘴巴说一说就能做到的,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为支撑。”

“朱熹的很多想法,在事实上为儒家宗教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朱标心中一动,说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马钰心里默默点了个赞:“是的,朱熹有多推崇孔子,从这句话就能看得出来。”

“他将孔子凌驾于所有先贤之上。”

“要知道,宋朝之前儒家的圣人是黄帝、周文王、周公等一批先贤。”

“他们才是华夏文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孔子的思想,就是起源于他们。”

“诸子百家的思想,也皆源于他们。”

“可是黄帝、周公等先贤,也是其他学派尊崇的先贤,并不是儒家独有的。”

“宋朝时期的儒生们,就开始打造独属于儒家的神。”

“孔子的地位就越来越高。”

“到了朱熹嘴里,一切都是源于孔子,他成了亘古唯一的圣人。”

“恐怕就算孔子复生,也会羞愧的无地自容吧。”

“前面说过,宗教需要一个或者一群至高无上的神。”

“那么朱熹在无形之中,替儒家完成了造神大业,这个神就是孔子。”

“只要理学还在大兴,只要理学中对孔子的神化不消除,我们就无法阻止儒家宗教化。”

马皇后的表情变的非常凝重,她是研究过朱熹的学问的,自然知道马钰说的都是对的。

朱子集注里,到处都充斥着对孔子的赞美。

以前她还没觉得如何,孔子确实很伟大,赞美他歌颂他不是应该的吗。

可是现在她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了。

连她都受到影响,认为孔子是最伟大的圣贤,就更别提其他人了。

朱子集注在无形中,充当了儒家圣经的角色。

自幼就熟读朱熹著作的人,都会成为孔子的信徒。

到了此时,她终于完全理解了马钰的话,儒家确实在宗教化。

她也理解了,他为何要分裂儒家,改造儒家。

不过她依然有疑惑:“心学如何?”

马钰说道:“心学自有其长处,其也向来反对神化孔子。”

“尤其是陆九渊那句:若某则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更可谓是振聋发聩。”

“我家长辈皆以为,仅凭此一言,陆九渊可封圣矣。”

朱熹认为应该多读书修六艺,用六艺来陶冶情操,如此才能成为君子。

陆九渊持不同意见,读书是需要成本的,普通人书都读不起,更遑论修六艺了。

难道那些不能读书,不能修六艺的普通人,就不能当君子了吗?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想办法让更多普通人,也有机会成为君子。

要降低成为君子的门槛。

于是才有了这句话,就算我不识一个字,也要让我堂堂正正的做个人。

这是何等的大胸怀大关怀。

即便是在前世,马钰每每读到这句话,都会感到心潮澎湃。

马皇后就更加疑惑:“既如此,为何你家长辈不利用心学反击呢?”

马钰叹道:“因为心学也有缺陷。”

“他们过于强调内心而轻物质,不适合作为治国之学。”

这个世界是物质的,社会的外在需要秩序来规范,需要礼法来包装。

过于强调内心而忽略外在的学说,显然是无法满足这个需求的。

比如王阳明,他将心学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他刚死不久,他的学问就被后人给弄的不堪入目了。

李贽这个心学大家,须发都白了,还流连于青楼。

美其名曰,吾心即宇宙,我等心学门徒就要率性而为。

不管他是不是伪君子,天下人若都和他学,那还不乱套了?

很显然,这样的学问只能作为学问,不能用来治世。

马皇后失望不已,目前唯一能和理学对抗的就是心学,既然心学不行那就只能自己开创了。

可是,开创一门能压倒理学的学问,又岂是那么容易的?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马钰:

“你有几分把握能成功?”

马钰心下狂喜,终于说服马皇后了,只要她支持,就有说服朱元璋的机会。

就算说服不了朱元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

更何况,还有标哥呢。

朱元璋也是‘古人’,他有守旧的一面。

小农思想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扭转的。

马钰也从来没想过,在朱元璋时代就将一切都完成。

他现在做的,不过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为后续打基础。

看起来他说了很多,但仔细想想就能发现,他从未和朱元璋说过超越时代的东西。

即便是讲解生产力,也只是对过去的总结,而没有提出未来该怎么做。

就是怕把朱元璋给吓到了。

标哥才是新生代,想改变世界真正要指望的是他。

等他继位,才是大刀阔斧改变的时候。

如果朱标也不行,那就放在第三代。

以劳资的身份地位,争夺一下第三代的教育权没问题吧?

别忘了还有小组织,等那些人长大步入朝堂,自己就不是一个人了。

不过这些都是未来的事情了,现在先把眼前的事情处理好。

至少不能再让理学成为官方唯一版本。

“之前我就和您说过,我家长辈们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他们一直觉得,朱熹对孔子的神化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会让儒学逐渐失去本质,会给世俗化的华夏文明,蒙上一层阴影。”

“所以那时候他们就在考虑,要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对儒学、佛学以及其他学派,发展过程的解析。”

“他们找到了思路,并且拿出了一些框架。”

“只是可惜,全都销毁在战火里了。”

“不过我还能记得一些。”

“只要找到一位大学者,再结合我的记忆,当有五成把握推出一套新学说与理学对抗。”

马皇后表情轻松了一些。

五成把握,已经非常高了。

她对马钰的话,没有丝毫的怀疑。

那一节节课程已经证明了,在学问这一块,马钰家族是真的有点无所不能。

他既然这么说了,那肯定能拿出一些真东西出来。

她也没有追问,马钰都掌握了些什么。

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她虽然读过理学著作,但理解并不深。

马钰说了她也不一定能听懂。

当然,最主要的是,马钰一直在他们眼皮子底下。

等将来真的动手改造儒家的时候,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去哪找到一位符合要求的大学者。

一想到这里,马皇后就头疼不已。

朱标也开始犯愁,现在的读书人非理即心。

有这个能力的人,都是个学派的大家,想让他们放弃自己的学问,几乎不可能。

没这个能力的,他们就算想参与,也做不到啊。

现在的情况就尬住了,有能力的用不动,能用的动的没能力。

这时马皇后像似想到了什么,看向马钰问道:

“你家长辈曾点评过天下英雄,可曾说过有谁能担此重任?”

马钰点点头,说道:“有一个,但我觉得还是先让陛下去找,如果他找不到我再将这个人说出来。”

这件事情全是他在说,如果最后的人选也是他提出的,换成谁都不会放心。

先让朱元璋去找,能找到那更好,找不到再将这个人选说出来,他们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马皇后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失笑道:

“你啊,有时候很聪明,但有时候又很糊涂。”

“这么大的事情一个人怎么可能完成,理学也是几代人接力才完善的。”

“想在儒学里另开一派,即便有你提供的思路,也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

“陛下会寻找一些合适的人参与,你提供的那个人选也加入进来。”

“让他们自己各凭本事,谁能折服其他人,谁就是主导者。”

马钰一排脑门:“哎呀,您看我,真的糊涂了。”

朱标在一旁催促道:“表弟快说,是何等人才,竟能得你家长辈如此器重。”

在他们心里,马钰背后的长辈们,堪称是一座座望不到顶的大山。

他们都如此器重,认为可以自创一派的人才,又该是何等的惊才绝艳。

马钰没有再犹豫,当即就说道:

“此人出身医学世家,十四岁削发为僧,却在不久之后拜入席应真真人门下学习。”

马皇后惊讶的道:“子阳子真人?”

席应真是元末明初道家的代表性人物,学识渊博。

精通易经、史学,通晓阴阳术数、兵略、占候诸学。

马皇后知道他并不奇怪。

奇怪的是,一个和尚竟然拜道士为师。

马钰颔首道:“是的,十余年前我家一位长辈路过苏州,想要拜访席真人。”

“只是因为战乱未能见到他本人。”

“但在白鹤观,见到了一位十余岁的少年沙弥。”

“道观里见到和尚是一件奇事,我家长辈就了解了一番。”

“才知道他是席真人的弟子。”

“在详细了解过他的情况之后,我家长辈给出了评价。”

“身为僧侣却不礼佛,学道却不敬神,学儒却不尊孔子。”

“却又摸到了三教之精髓。”

“若不夭折,将来必为经世之才。”

马皇后和朱标皆震惊不已,这个评价可是非常之高了。

“既然他如此大才,你那位长辈为何不调教一番呢?”

马钰笑道:“席真人的弟子谁敢抢啊。”

“这是玩笑话,主要是我那位长辈只是路过,加之乱世到来多有不便。”

“所以也只有遗憾离去。”

“后来他也几次与我谈及此事,甚至想带我去拜访。”

“只是可惜……”

说到这里,他长叹一声没有继续往下说。

马皇后和朱标自动脑补,马钰所在的家族应是屡次遭到灾祸,当时已经自顾不暇,哪还有功夫去访友。

这时,朱标问道:“对了,你还没说那人的身份呢。”

马钰摇摇头,说道:“时间太久名字都都忘了,我也只能想起这些。”

马皇后接话道:“席真人的弟子还是和尚,有这两条信息就足够了。”

“派人去苏州打听一下就能知晓。”

朱标一想也是,和尚拜道士为师本就很显眼,再加上还是席应真的徒弟,就更好找了。

大不了去问问席应真就可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