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67章 墨子论天命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第67章 墨子论天命

作者:见月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9 20:27: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马钰心中不停的提醒自己,她在PUA,她在PUA,千万别上当。

然而,内心深处依然涌出一股暖流,缓缓温暖全身。

轻叹一声,他唯有苦笑:

“姑姑,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你是皇后了。”

马皇后笑道:“莫要胡说,我能当皇后皆因陛下。”

“而陛下能得天下,皆因他雄才大略爱民如子,又有诸将百官相助。”

“我不过是个妇道人家罢了,又能做得了什么呢。”

马钰摇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一旁的朱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不行,回头得把这一招教教自家媳妇,学会了还不是想拿捏谁就拿捏谁。

这时马皇后问道:“你觉得朝廷该如何应对宗教化的儒家?”

朱标精神一振,竖起耳朵倾听。

马钰也收敛情绪,说道:“因为董仲舒提出天赋君权,很多人都认为,皇权的法理性是儒家赋予的。”

“皇帝需要儒家帮忙宣传这个思想,来提高万民对自己的认可度,来强化自己的统治。”

“甚至很多皇帝都相信了这句话。”

朱标插话道:“天命观念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然存在。”

“之前你说过,西周因文王有德而得天命。”

“后续历朝历代也皆以德为本,来证明自己得了天命,何时需要儒家来论证了?”

“况且董仲舒是什么时候的人?”

“在他之前君主就已经存在了数千年,难道他还能跨越时空去替祖宗论证法理性吗?”

“不说先秦时期,汉高祖没有用儒家,不也一样得了国?”

“文景二帝不也为政数十载?”

“唐朝尊老子为先祖,以道家为第一显学,儒家的地位尚且不如佛教。”

“不也照样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马皇后微微点头,这话才是正确的。

王朝确实需要儒家思想来治国,但它只是工具而已,不可能让它来认证皇权的法理性。

更不能让它凌驾于皇权之上。

想到这里,她说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皇权真的需要法理性,那也是万民赋予的。”

朱标深以为然的道:“表弟之前说过,万民认可的才是天命。”

“可从未有人说过,儒家认可的才是天命。”

“我爹能得天下,靠的也不是他儒家。”

马钰心下非常高兴,他为什么敢对儒家动手?又为什么笃定朱元璋会同意?

很简单,朱元璋只是拿儒家当工具,他是绝不会允许工具爬到自己头上的。

这是他的逆鳞。

不只是朱元璋,但凡是有点能力的君主,都不会允许有任何人凌驾于皇权之上的。

现在只要让朱元璋相信,儒家想这么干就足够了。

而儒家呢,也确实想凌驾于皇权之上。

这不是巧了吗。

你不挨打谁挨打。

“事实上,君权天授思想并非董仲舒提出来的,远古时期就已经产生。”

“诸子百家也都认为君权天授。”

“最初用理论来论证君权天授思想的,其实是墨家。”

“墨子在《法仪篇》里,论证了法、仁、君主、天的关系。”

“这也是诸子百家里,唯一一家用理论来论证天人关系的学说。”

“其他学说都是在用肯定的语气告诉你,这就是对的,必须要这么做。”

“但他们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是对的。”

“只有墨家,通过层层推演论证了君权合法性的问题。”

“与此同时,他也论证了,国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马皇后的态度顿时就变了,毕竟这可是关系到君权:

“墨子是如何说的?”

朱标也同样非常关注。

马钰说道:“此事说起来非常复杂,我简单说一下,你们事后可以翻阅墨子详细了解。”

“墨子首先论证了法,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规则,规则就是法。”

“那么法是从何而来?”

“墨子认为,法来源于客观存在的规律。”

“正所谓:百工从事,皆有所法度。”

“就好比,渴了就要喝水,饿了就要吃饭,否则就会死。”

“这就是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改变。”

“既然万事万物都有法,那么治国需要用什么样的法度?”

“这里他用了排除法。”

“墨子认为,父母之法、师徒之法、君臣之法,都不能做到完全的仁,所以不适合用来治国。”

“在排除了所有不可能之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天才具备完全的仁。”

“所以天才是治国之法的来源。”

朱标忍不住插话道:“墨家和道家的关系应该不太融洽吧。”

老子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你墨家说天具备完全的仁,那不是打脸吗。

马钰笑道:“是的,相当的不融洽。不过也还算可以吧,毕竟两家有个最大的共同点,都鄙视儒家。”

朱标心下不禁莞尔,不知不觉间,诸子思想的神性光辉,也在他内心渐渐的消失。

这不是说他不尊重诸子思想,只是他开始以一种更加理性的思维,去看待这一切。

而且现在的他,对有血有肉的诸子更加的感兴趣。

迫切的想要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思想。

马钰接着说道:“墨子还论证了,为何天具备完全的仁。”

“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

也就是天无私的覆盖了所有,孕育万物却从不自我夸耀,天的光辉长久存在不消失。

之后墨子又论证了,天希望万物互利互爱,不喜欢互相杀戮。

“总之,通过层层推演,最终墨子得出一个结论。”

“治理国家需要法,法来源于天,天行仁道,不仁就会毁灭。”

“君主施行仁政治国,就可以获得天的庇佑拥有天命。”

“这就是墨家的君权天授观念。”

马皇后微微颔首道:“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倒是与此异曲同工。”

马钰说道:“董仲舒确实是大才,但他的思想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思想上进行的拓展罢了。”

“虽然我们无法证明,他的天人感应学说,是否借鉴过墨子的相关思想。”

“但其与墨子相关思想雷同,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董仲舒的天赋君权,也是因为有仁德而得天命,当了皇帝之后你要推行仁政。

如果不行仁政,苍天就会降下惩罚,各种天象、灾祸等等,都是苍天示警。

如果你还不行仁政,那天命就会转移到别家身上去。

是不是和墨子的论证很相似。

关键他还没有墨子论证的逻辑链条清晰。

只是,他恰好赶在了那个节骨眼上,讨好了汉武帝。

马钰自然不会无缘无故讲这个。

中国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态度是啥?

敬而远之,逢神便拜。

别管是邪神还是正神,拜一拜又咋了,礼多人(神)不怪吗。

虽然马皇后他们嘴上不承认儒家可以论证君权,但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他们心中难免会犯嘀咕。

马钰就是要通过墨子来告诉他们,君权天授不是儒家提出来的。

就算不用儒家这套逻辑,照样有别的办法可以论证。

只有把这一层顾虑打破,他们才敢真正的针对儒家。

但仅凭这些还不够。

指出问题很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

如果不能拿出比当前更加可行的方案,朱元璋就算再愤怒,最多就是杀一批人,最后还是得妥协。

而现在马钰要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思路。

于是他接着说道:

“墨家包括董仲舒,也都只是论证天赋君权的正确性。”

“他们的思想前提是,君权是天赋予的。”

“可是现在的儒家,试图用自己替代天,赋予皇权合法性。”

“宋朝以前的儒家,是没有也不敢有这种想法的。”

“虽然汉武帝提出独尊儒术,但他的目的只是用儒学来取代黄老之学,实现思想政策上的转轨。”

“变无为为有为。”

“治国的时候,他依然是儒、法、道、兵等百家并用。”

“后续一直到唐朝,其实从来都没有真正独尊过儒术。”

“在这个时期,儒家还只是百家之一,他们还比较务实。”

“当时的儒生,可不是现在这般手无缚鸡之力。”

“他们不光嘴皮子利落,手上功夫也很厉害。”

“很多儒生是真的能做到出将入相的。”

“然而到了宋朝,儒家真正实现了独尊儒术,皇帝也要依靠他们治国。”

“韩琦一句【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就是最好的写照。”

“于是他们真的开始相信,朝廷必须要依赖他们,皇权需要他们来承认。”

“这其实也是儒家宗教化的开始。”

马皇后若有所思的道:“你的意思是,重新启用道、法等学派,与儒家形成竞争?”

马钰点点头,但接着又说道:“这只是其一。”

“儒家真正强大的地方在于,他们垄断了教育。”

“所有人读书,都是以儒家典籍为启蒙教材,这些人天然就是他们的门徒。”

“朝廷要想真正打压儒家,必须要从这里入手。”

马皇后皱眉道:“很难,你也说过从宋朝就已经实现了独尊儒术。”

“现在天下皆儒,又上哪找那么多百家人才来和他们竞争?”

“教育方面,朝廷就更难以干涉了。”

马钰笑道:“您知道墨家是怎么消亡的吗?”

马皇后摇摇头,说道:“应当是和汉武帝有关,但具体如何我并不清楚。”

马钰说道:“很简单,汉武帝只是不许墨家子弟出仕为官,大部分墨家子弟就纷纷更换门庭。”

“墨家收不到弟子,自然而然就消亡了。”

“大明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主动任用其他学派的门徒为官,最好还能将这层意思传达出去。”

“虽然效果不会特别好,但也必然会有一部分读书人,主动更换门庭的。”

马皇后思索片刻,说道:“倒也不失为一种可行之法。”

“现在大明处处都缺人才,陛下几次从民间征辟人才。”

“正好可以优先任用非儒家出身的人才。”

“但只靠此法想要彻底扭转局势,恐怕力有未逮啊。”

“而且也无法从根本上,打破儒家垄断教育的局面。”

马钰笑道:“姑姑您糊涂了,读书是为了什么?做官啊。”

“朝廷早晚要重开科举,直接从考试内容下手。”

“除了儒家的思想,也把墨、道、法、兵等家思想一并纳入考试范围。”

“朝廷再顺势推出相应的典籍,读书人自然会主动去学习的。”

“如此用不了多少年,各家的思想自然也就复兴了。”

马皇后眼睛一亮,赞道:“好办法,以科举为诱饵,读书人必趋之若鹜也。”

朱标也连连点头,科举这一招确实拿捏住了儒家的要害。

马钰却浇起了凉水:“现在儒家的优势太大,光靠这些恐怕一时半会也很难达成我们想要的效果。”

马皇后直接问道:“你还有何良策,就直接说吧。”

马钰缓缓说道:“分裂儒家,改造儒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