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梦境通上古?我真不是古代道祖 > 第一百零二章:述道众生,陆煊成圣(二合一)

吕娘蓉呆呆的看着那中年人折腰朝着这边拜下,

紫气、道理乃至于其所论述的仁义,俱成实质化的绚烂光焰,自他背后升腾、绽放、辗转、交织,宏伟至极,将他的影子映推而下,伴随滚滚如潮的莲花,堆叠的铺落而来,不偏不倚,正笼罩在身侧方寸。

她侧目看去,身侧方寸之间,仁莲义花沉浮,道与理交织,一并于青牛身侧绽放。

孔夫子再拜。

在拜谁?

同样的疑问于同一个瞬间,自不同的人脑海中生出。

吕不韦头皮发炸,牵着吕娘蓉侧身而退,因为他们也在孔夫子这折腰一拜的方向,

靠近的民众也骤然回过神来,整齐划一的如同潮水一般向两侧分退而去,就连赵政也很自觉的走离了,默默退至一旁。

至此时,夫子执礼所朝之处,唯有一农户,一青牛,一道人,及其背后的江陵城。

吕不韦心脏忽然狂跳,嘴唇哆嗦着发问:

“夫子,在拜江陵?”

“恐怕.恐怕不是!”老仆亦带着颤音答道。

二人无言,心头也都诞出一个极其可怕的想法来,不,不会吧??

不只是他们,吕娘蓉和附近的民众亦都陷入巨大的疑惑和惊骇,目光在折腰的孔子与牛背上的道人身上流转。

道人为何不避?

是吓傻了,还是.

夫子折腰有十息,十息后,他起身,脸上是欣喜之色,脚下是百万莲花。

夫子朗声,吐音平和,却引动天地共振,降下紫气华盖,翻滚于其头顶上方三尺处,氤氲宝光。

“老师,三十七年未见了。”

‘咔嚓!!’

混杂着紫韵的云雾中炸起一道亮晃晃的雷光,这大雷炸在云端,却也炸在吕不韦的脑海,炸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雷声轰隆中,吕不韦只觉得后脑勺酥酥麻麻,脊柱震颤,汗毛竖直,

他如此,人人皆如此。

老.老师?

所有人齐刷刷的侧目,都看向了那农户,那青牛,那垂暮的沧桑道人。

道人此时正抬起头,看不清眼眸,但能看见他脸上含笑,似感慨,似叹息,似怀念。

“是啊,许久不见了,这段日子时常能听闻你周游列国之行,教化万民,施仁施义,言行合一,甚善。”

四周寂静无声,只有剧烈的心跳和紊乱的呼吸声在此起彼伏,孔子笑盈盈的执礼再拜,再折腰:

“洛阳城中,老师教我天地自然,我有所悟,齐国边关,老师教我顺应自然,我入德位,迄今已有三十七个年头,三十七年间,学生兢兢业业,不敢怠慢,勤于道,奋于理。”

洛阳城中,齐国边关.

吕不韦胸膛发闷,哪里还不知道陆道长是谁?

陆子。

陆子!!!

一旁的吕娘蓉也好不到哪里去,瞪着两只眼睛,嘴巴微微张开,想要说话,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心脏勃勃跳动,眼前发黑。

她想起来过去几月的一幕又一幕,从大荒中相遇,再到城中借住,然后是长街之上遇险

现在想来,从始至终,陆道长都是那一副安然模样,神色从未起过半点波澜

陆子。

她咽了口唾沫,双腿微软,同时又有极严重的失落感从心头漫起,若道长是传说中的陆子,那赵兄.

吕娘蓉恍惚,吕不韦呼吸急促,狂喜与惊怖之意并存,而侧边民众,俱皆哗然!

世人皆颂夫子仁义,却也知陆子威德!

斩齐桓公,数罪于天,论罪于神,罢黜天庭!

大威已俱!

教化万灵,救灾救难,将道天下,施恩苍生!

大德归身!

此大德大威之陆子,若论声望,犹胜过孔子三分!

在无数双炙热的目光注视中,老农牵着青牛,笑眯眯的打量着满身道理、满腔仁义的夫子,

而牛背上的老道人则是抬了抬眼睑,露出清澈至极的眼眸。

他笑道:

“一别数十载,闻说你周游列国,施仁讲义修德,此次再见,吾心甚慰。”

孔子拜道:

“学生不才,心头还有惑,这些时日也一直在寻找老师踪迹,今得见老师,大欢大喜。”

“有何惑?”陆煊笑问。

孔子道:“学生虽精思勤习,然空游列国数十年,虽得了个名满天下,却依旧未入大道之门。”

两人对语之间,天穹上的紫气暴涨了一倍有余,呈两万里紫气浩荡之状,天地亦于此刻轻鸣,震动八方上下,有仙葩天坠,亦是有神泉地生,滔滔不绝。

再后,四面八方,有修士遁来,安稳于周侧,

百里之外,大地分裂,黄泉涌出,鬼门关现而开,诸鬼神于门后做礼。

天穹之上,云雾缭绕,天门隐现,神山巍峨,宫楼玉宇影影绰绰,仙神于天上静听。

天上人间地下,都曾听闻孔子之名,更晓陆子之威德,此刻两位人间最大的大能述道,竟是惊动了仙佛神鬼,都悄然而至,都想听一听,陆子与孔子的道。

这无关乎立场,无关乎彼此的关系,只是为听道而来,干净纯粹,却也彰显出两人的声与威与德。

真仙站立,天尊端坐,甚至有佛祖西来,垂目洞察。

俱在看,俱在听。

“咦?”佛祖目视牵牛老农,心头生出惊疑,而惊疑才起,便又觉得恍惚,再至心神宁静之时,却不再关注老农,下意识的将之忽略了。

“只是一老农。”佛祖这般做想。

而地面上,陆煊神色祥和,听见孔子之问,笑道:

“你一问天地自然,二问仁义,如今问我何为大道.”

他心头有些发麻,脸上却不曾显化出分毫,这大道,他也在求,如何能知?

陆煊打算坦然,直述自己不知何为大道,亦不知如何走入大道之门时,牵着牛儿的老农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手掌悄然间在牛头上轻叩三下,震动顺着牛儿传至道人身上。

陆煊似乎也被叩了三下脑袋,忽而醍醐灌顶,脑海中多出万般玄妙,神色一肃,他正待述道,却察觉天地有变,侧目看去。

陆煊瞧见有一片山河被撕裂擒下,自当前岁月剥离,有一个人影被丢了进去是张师兄?

老农也侧目,眉头微微一皱,但并未去洞察,当下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陆煊收回了目光,温和道:

“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也,天地之内,寰宇之外,诸界万灵,日月山河,其形皆有不同,而类同的,顺其自然之生灭,随其自然之止行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有不同。”

陆煊吐音之时,神色肃穆,道袍猎猎作响,头顶道冠亦在微微震颤,所述之言,是他之语,却又是老农在借他而述。

述道者,陆煊也,更为太上也。

太上讲道,天地恭听。

大道音凶猛伟岸,传遍了天上地下,震荡周天,却是引来更多的仙,更多的神,又有一位佛祖亲临,过去佛祖和现在佛祖皆来此听道,引得群仙哗然。

孔子对天上异象似乎未觉,疑惑发问:

“老师,万物之形,皆为不同,而观其所类同之事物,又有何益?”

老农这次敲了三下虚空,如同敲在陆煊头顶。

伴随三下轻叩,陆煊再次有所大悟,吐音如大雷,震天而彻地:

“观其同,则身齐于万物之同,齐于物,齐于事,齐于是非,齐于我故可视生死与昼夜同,祸与福同,吉与凶同。”

顿了顿,他目光一凝,明明是自己在述,却也是自己在悟,又继续道:

“洞察天地万物之同,视一切为一,而自身在万物中,则自身也与万物同,自身与万物俱为一体,此为大道之门。”

孔子恍惚,天地为我,我为天地,万物类我,我类万物

他若有所思,自言自语:

“既如此,我传仁义于我自身,与传仁义于天下,有何异哉?”

他忽然失去了求仁义、传礼仪的心思,压在心头的执念散去,如释重负,身心皆轻而清。

老农再叩三下虚空,牛背上的道人亦随着叩动而再有所悟,出声道:

“大道,深沉似海,高大似山,遍布寰宇内外而无处不在,周流不息而无处不至,求之而不得,论之而不及。”

他心思勃发,声音传奏苍穹,群仙不自主的折腰做礼,听的个如痴似醉。

陆煊忽而大笑,在讲道,在悟道:

“夫大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败,资助万物而不匮乏,天得大道,则天高,地得大道,则地厚,日月得之而行于昼夜交替,四季得之而万物有时序,我得之,伱得之,当如何!”

孔子本就抛却重担的身心为之一震,思绪恍惚,道音贯耳,心念好像腾于云中,潜于海底,入于山林,存于万物!

他身为万物,万物为己,心旷神怡,大赞大叹道:

“阔矣!广矣!天边无际,吾在世数十年,只知守仁守义,却不知天地之大,万物之广,岂只在于仁义?老师之言,令我好生畅快.再讲,再讲!”

老农微微颔首,正欲第三次叩虚空,叩陆煊之心神,令其恍然大悟,

可手指头还没叩下之时,却见牛背上的道人却大笑,然后在老农惊愕茫然的目光中,吐声如雷而似潮:

“圣人处世,遇事而不背,事迁而不守,顺物流转,任事自然,调和而顺应者,得道也,随势而顺应者,为圣也!”

一番道音,震响天宫楼宇,凌霄殿中,帝尸看着呼啦一下全跑去听道的仙官神吏,有些哭笑不得了起来。

扫视了一圈空荡荡的凌霄大殿,他若有所思,淡笑自语:

“太上,汝到底欲何为?”

真仙不知,天尊不明,【诸天】层次的上天尊、大佛陀看不清晰,就连【大罗】这一个位阶的帝主、佛祖亦无法洞察,

但帝尸是【道果】,虽然死去,却也还是端坐在道果之上,自然看出来那牵牛的老农到底是谁。

此番讲道,分明是太上在述,却将功与德都赠给了那个【不定之数】.

太上啊太上,你到底要做什么?

帝尸目光深邃了起来,淌血的眼眸中,忽而绽放明光。

与此同时,三十三重天外。

两座巨大的道宫沉浮在混沌中,道宫大门洞开,瞎眼道人和鼻青脸肿的跛脚道人相对而立,

两人神色都不太好看。

跛脚道人捂着红肿的脸庞,咬牙切齿道:

“好一个太上,还能这么玩?这一番【大道】,天定地定,该有他来讲,却让小煊代行.他太上想做什么!想做什么!!”

跛脚道人愤懑至极。

瞎眼道人亦在来回踱步,亦在咬牙切齿:

“太上终究起疑,在釜底抽薪,要小煊代他为道,承他太清之道不行,绝不能让他得逞!”

两个道人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可却也不敢向太上摊牌打不过啊,打不过啊!!

“太上,你不仁,休要怪我不义!”元始天尊气极开口。

一旁,同样气闷的灵宝天尊则是喘了口气,诧异道:

“太上也不算不仁吧.”

“夺你我弟子,还不算?”

“也是.”跛脚道人亦气极开口:“太上,你不仁,休要怪我二人不义!”

两尊象征着起点和终点、造化和毁灭、开辟和闭合、诸果之因和诸因之果,所持之道完全对立的道人,居然变的同仇敌忾了起来。

“元始,你我当如何?”

“先不急,徐徐图之。”

瞎眼道人气呼呼的听着自家乖徒儿如痴似醉的阐述太上大道,牙根都有些发疼。

好你的太上,好你个太上!

深吸了一口气,瞎眼道人进入【太上忘情】状态,神而又神,短暂的摒除掉人性,冷静道:

“灵宝,可敢冒险?”

“如何冒险?”跛脚道人好奇问道。

元始大天尊垂目:

“你我便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跛脚道人瞪大了眼睛,盯着眼前摒除人性,化身大道的元始大天尊,错愕道:

“若真这般,被太上发现.”

元始大天尊退出了【太上忘情】的状态,复而为瞎眼道人,乐呵笑道:

“你我与外人对弈,枯燥无味,与太上对弈,何其乐也!”

顿了顿,他轻轻咳嗽了一声,有些心虚,又开口:

“再说了,不是太上不仁,釜底抽薪在先嘛.太上夺你我乖徒儿,当如何?”

跛脚道人愤懑了起来:

“彼其娘之!”

说着,他又觉没对,彼太上之娘,就是在彼自个儿之娘虽然他们没娘就是了。

尽管如此,但跛脚道人还是改口道:

“太上可釜底抽薪,我等也可!”

说着,两个超脱于岁月天地的大道君对视了一眼,都齐声:

“太上可往,我亦可往!”

………………

人间。

说是人间,但漫天之仙佛,九幽之鬼神,七成又七,都在此间,都在听道。

一个个听的如痴似醉,心往神驰,真仙如是,天尊如是,上天尊如是,坐于云端的佛祖,偷听于帝宫中的帝主,亦皆如是。

陆子讲道,道为太上,太上大道,通天彻地。

此时此刻此间,孔子做大欢喜状,似乎得见了大道之门户,将要推开,而却还差一线。

他折腰,欢喜开口:

“再讲,再讲,请老师再讲!”

沉浸在太上大道中的陆煊不等老农轻叩虚空,便又自然而然的,顺道而言,是在讲道于众生,也在讲道于自己。

讲道而悟道。

他笑着开口:

“由宇宙本始观之,万物为元始之焏而成,又因灵宝之光而灭之,气化而成,气成而灭,周而复始,此为”

老农脑袋上冒出了三个问号,自家乖徒儿,讲着讲着,则么就讲歪了?

元始之焏?

灵宝之光?

他眼皮狂跳,刚想要叩虚空,却见陆煊话音一转,所述之道,重归于太上真本。

“万物生于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矣,此为自然,此为道理.”

老农神情舒展。

陆煊话锋又转:

“万物之初生,蓬蓬勃勃,为元为始,万物之终灭,幽幽寂寂,为.”

老农做震怒状,陆煊述完这一番,又回归太上真本:

“得道之人,视生死为一,生为安乐,死为安息,又视是非为一,是亦不是,非也不非,还视贵贱荣辱齐为一,贵不贵,贱不贱,荣不荣,辱不辱,何故哉?”

“便皆是同,万物为同,天地生灵承于一,此其一,是太上”

老农满意的点了点头,但还是很警惕,心头嘀咕。

自家乖徒儿悟性超绝,自己只是点播了一二,便能叙述完完整整的太上真本大道,只是

只是述着述着,老是要说到那两个家伙的‘道’上头去,着实恼人,着实恼人!

看来,悟性太好,也不是个好事儿.

老农倒是没觉得不对,三清本一体,太上之道,元始之道,灵宝之道,看似迥异,实则息息相关。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有些忧愁的叹了口气。

而在老农看不见的地方,陆煊的心灵大海中,那口青萍剑和那盏天尊青灯,总是时不时的闪一下,寂静片刻后,又闪一下.

好似为贼。

时间流逝,陆煊叙道,时而太上之道,老农笑靥如花,时而元始之道,老农横眉冷对,时而灵宝之道,老农气的跳脚

而老农这般如此的异常举动,却没有一个仙、一个佛察觉异常,依旧将之视为普通老农,不以为意。

道果者,一念可毁灭诸天,又一念可重造诸界,遮蔽道果之下者的神思,轻而易举。

便就如此,在老农一喜一忧一怒之间,日月交替了三十次,冬去春来。

牛背上,道人最后一声,悠悠扬扬:

“综其上,述其中,大道万物,万物大道,开天之始再至万物之自然,天地之本真,后至终与灭,其之所以,皆为道,皆为大道。”

“究其根本,同一而无别也,如此大道,则顺其变动而不扰于心,不乱于神,不困于思,不乏于念。”

“日月交替、天地震动、风吼海啸、雷鸣电击,诸劫诸难,泰然处之,盖其俱为自然,劫者自然,我亦自然,无不同!”

话落,孔子顿悟,仙神恍然,佛祖惊叹,万物摇曳。

而后,竟真有日月交替、天地震动、风吼海啸、雷鸣电击等景象,包括诸大劫数等,尽数于刹那间显化,滚滚汹涌,如潮而来!

万灵惊怖,一些民众发出惊呼,吕不韦趔趄倒地,仙神色变,佛祖凝眉,

却见又一个刹那,陆煊自青牛背上翻落,走至一颗蓬勃古树i前,做了一礼,折下一根枝条,又走至诸劫诸难之前,

他以树枝在地上划过一条线,悠悠开口,悠悠天地。

“我为自然,劫为自然,本是类同。”

说话间,在众目睽睽之下,在仙神注视中,陆煊手持那根平平无奇的树枝,指着才划出的线,又平静道:

“吾划下此界限,诸劫诸难,不可越过,不可不至。”

话音落下,日月交替归于平常,天地震动平复,风止,啸熄,雷暗,电消。

诸劫止步。

一言出,万法随,此为圣。

‘哗啦啦!’

海潮声不知从何而起,江陵城周围不知何时汇聚而起的玩万万民和万万灵都拜于地上,

而云端上空,诸多仙神最开始是沉默,而后亦齐齐的朝着地上的老道人折腰而做礼。

行礼的仙神中,甚至有来自西极天宫的仙官神吏。

到后来,

那位过去佛祖和现在佛祖悠然起身,居然也一并朝着道人做了一个礼,双佛齐笑:

“今,聆听大道,感恩于怀!”

天边降下无量佛光,老农斜了一眼,佛光骤然散去。

两尊佛祖微微一愣,诧异于佛光消散,便又泼洒向漫天佛光功德,才一出现,却又立刻消散。

他们错愕了片刻,旋即恍悟,想起来地上的那位是谁,想到了兜率宫,于是失笑,旋而退去。

离去时,现在佛祖释迦如来垂目看了一眼那个老农。

而与此同时,天上紫气忽然暴涨!

这一次,非是万里紫气,也非两万里,而是

紫气东来,六万里。

一半归孔子,一半归陆煊。

“成贤,做德,如今为圣矣!”有仙人叹息,依旧在执礼,朝着那位陆子拜了下去。

群仙亦如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