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大炎不良人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初逢儒家人

大炎不良人 第一百三十七章 初逢儒家人

作者:鬼缔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36: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汴洲到洛洲,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乘坐马车前往洛洲城的话,也就三四天的路程,骑马的话,速度会更快。

洲与洲之间,除了一座大城之外,还有很多县城和镇子、村子,就像现代的中国,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65个地级市,32个地区,30个自治州,5个盟;808个市辖区,393个县级市,1489个县,116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2个特区,1个林区。

听起来是不是很多?

其实,在这个时代,大炎王朝的疆域要比中国的疆域大很多,光洲就超过四十个,可想而知,其疆域之大,而这还是现在的大炎王朝,根据史料记载,在更早之前,中原的疆域还要大,其中包括现在的南夷,北蛮三分之一的土地,还要西域一部分土地,都隶属中原。

只可惜,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推移,可能是疆域太大,管理不过来,也可能是之前的一些当权者,不在乎这里疆域,很多地方都已经丢失了。

在大炎王朝立国之后,曾经多次想要收复南夷、西域、北蛮的一部分土地,可是,近千年来,来来回回打了无数次仗,收效甚微,土地没有收回来多少不说,还十分的劳民伤财,于是,慢慢地历任皇帝也就不在想着收复失地了。

海洲在很早之前是属于荒芜之地,只是,随着无数代人生活在海洲,他们靠着勤劳的双手,一点一点儿把海洲发展成了现在的模样。

东海城很早以前只是一个小渔村而已,慢慢的成为了东海镇,东海城,这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才有了现在东海城的繁华。

海洲临近大海,疆域不算太大,在大炎王朝很多大洲之内,都进不去前八,但是,仅仅一个海洲,就有一个东海城,九大县城,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类似于池东镇这样的小城池。

别看东海城十分的繁华,富甲一方,可是,海洲真正富裕的地方,也就是以东海城为中心的地方了,越是远离东海城,居民的生活条件越差,其中,有些地方的人过的还不如东海城的乞丐,其贫富差异之大,可想而知。

汴洲和洛洲因为是内陆,它们的辖区要比海洲大很多,也富裕很多,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的。

汴洲除了一个汴州城之外,其辖区还有十个县,以汴州城为中心,散布在汴洲的各个区域,至于洛洲,除了一个洛洲城之外,其辖区只有五个县。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洛洲不大?

其实,你错了,洛洲很大,比汴洲还要大一些,虽然它只有一座主城,五个县城,几十个镇子,可是,它的一个县城比得上汴洲两个半县城。

不但洛洲这样大的洲只有五个县,国都长安,它的辖区也只有两个县而已,但是,长安城的两个县,其人口和经济实力,要超过很多其他大洲的主城。

许一凡他们乘坐马车离开汴州城之后,直奔洛洲城而去。

在经过一天的赶路之后,也没有离开汴洲,到了傍晚时分,他们在原阳县停下。

原阳县距离汴州城不远,是从洛洲到汴州城的必经之路,而从汴洲去往洛洲,或者更远的地方,也都要从原阳县经过,其繁华程度也可想而知了。

在出发的时候,许一凡是不想带着靳休的,一来,他跟靳休不熟,也不怎么说得上话,虽然这小子看起来很好说话,但是,许一凡还是不怎么喜欢他,二来,身边有胥承业这一个不良人就够了,他不想再多一个,可是,既然靳休执意要跟着,而胥承业也同意了,许一凡又能如何?只能同意了。

离开汴州城之后,许一凡一直待在车厢内没有出来,就算是到了饭点的时候,许一凡也没有下车,胥承业曾经去看过,发现许一凡在睡觉,于是,也就没有打扰。

相对于从东海城赶往汴州城旅途上的说说笑笑,这一次赶路,显得格外的安静和沉寂,许一凡不出来,胥承业专心驾车,而靳休也没有进入车厢的打算,就坐在胥承业身边,一言不发,总之,三个人之间的气氛有些怪异。

可是,到了原阳县之后,靳休终于体现出他作为地头蛇的作用了。

之前,许一凡从东海城来的时候,一路上不是露宿荒郊野外,就是随便找个地方将就一宿,其中的滋味不足为人道也,就算偶尔进城住客栈,也休息不好,但是,到了原阳县之后,靳休直接让胥承业把马车驾驶到一家同样叫百丈客栈的地方。

相对于汴州城百丈客栈的萧瑟,原阳县的百丈客栈生意就红火的多了,甚至用火爆二字形容也不为过。

客栈很大,上下四层,客房被分为了甲乙丙三等,一楼是供人吃饭、打尖的地方,二楼是丙等客房,三楼是乙等客房,至于四楼自然是甲等客房了,客栈的房间位置不同,楼层不同,其价格也不同。

一般行商走货的人,都会选择住在二楼,而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住在三楼,只有一些不缺钱,一看就是富家子弟的,往往都会选择住在四楼。

当然,原阳县的百丈客栈和汴州城的百丈客栈一样,也有后院,而后院是不对普通人开放的,说白了,能住进后院的人,要么有身份,要么有地位,要么有背景,总之,百丈客栈的后院才是这家客栈最好的房间。

许一凡他们来了之后,有两大不良人在,自然不可能住在前面,而是住在了后院。

进入后院之前,许一凡还担心,这里的后院该不会和靳休开的客栈的后院一样,乱七八糟,落叶满天飞,地上野草齐人高,给人一种很久没有打理过的感觉,可是,进入后院之后,许一凡发现自己想多了。

整个后院呈现一个回字形的构造,和一般大门大户的院子差不多,整个后院分为五间院子,正对着前厅的是一间占据了一整个方位的主院,而左右两边各有两间小院子。

院子很大,中间有一棵不知道多少年龄的桂花树,树木很高,枝叶也异常的茂密,几乎把整个后院都遮蔽住了,看起粗细,最起码也有数百年历史了,也不知道这棵桂花树是何人所植。

桂花树下以桂花树为界线,在其左右两面各放置了两个石桌,每个石桌旁都有四个石凳,供人再次乘凉、下棋、聊天。

整个院子都是用青石板铺就了,每一块石板的大小都一样,拼接的严丝合缝,地面也打扫的干干净净,没有落叶散落其上,这简直比靳休的百丈客栈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当许一凡他们一行三人走进来的时候,正有两男一女坐在桂树下的石桌上品茶,其中为首的是一个头须皆白,身穿便服的老者,看起来应该有六十多岁了,甚至可能其真实年龄要更大一些。

在老者的对面坐着一个腰杆笔直,身着儒衫的男人,男人头别玉簪,挽着读书人的发髻,应该是一个有功名在身,或者是儒家子弟。

因为其位置刚好背对着许一凡他们,看不清楚其长相,不过,根据其体型来看,其年龄应该在三十多岁到四十岁之间。

而坐在二人中间的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少女身材很好,穿的虽然不是多么名贵的衣裳,却也不是一般人家可以穿的衣裙,此刻,少女正在专心致志的泡茶,对于许一凡他们的出现,视而不见。

除此之外,在桂花树旁还站着一个男人,男人年龄在四十岁左右,神态十分的慵懒,整个人斜靠在桂花树上,双手环胸,抱着一把长剑,看起来应该是这群人的扈从之类的。

在许一凡他们刚刚进入后院的那一刻,最先看向许一凡他们的不是正对着他们的老者,而是那个抱剑男子,然后才是那个老者。

许一凡他们自然下意识的看向了院子当中的一行四人,而抱剑男子先是看了一眼胥承业,然后又看了一眼靳休,就收回了目光,至于许一凡则直接被其忽略了。

胥承业他们也是朝那边瞥了一眼,就收回目光,双方都没有交流的意思。

出门在外,行走江湖,最忌讳的就是没事找事,尤其是跟不熟悉的人,有时候,双方仅仅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有可能拔刀相向,而胥承业他们虽然是不良人,却也不会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就刻意去招惹别人。

后院的主院已经被人占据了,店小二直接带着许一凡他们来到了东院。

东院有两间院子,一大一小,靠近主院的略大一些,住他们三个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来到东院之后,胥承业和靳休径直去了小一点儿的房间,把那间大的留给了许一凡,这让许一凡有些不好意思,其实,他本来是打算一个人住小院的,毕竟,他人小,身份也低,住小院刚刚好,可是,胥承业二人显然早就商量好了,不给许一凡选择的机会,于是,许一凡就背着书箱走进了大房间。

东院这边的动静,自然被老者一行人看在眼里,因为他们的位置刚好能看到这里。

在看到许一凡独自一个人进入大房间之后,老者微微轻咦了一声。

“咦......”

老者的声音立即引起了对面男子的注意,他抬起头,看向老者问道:“怎么了?”

老者摇摇头,看着许一凡进去之后就关上的房门说道:“那行人有点儿意思。”

男子没有说话,而是顺着老者的目光看了过去,只看了几眼,他就收回目光,重新低下头,看着手里拿着的一本书,淡淡的说道:“那群人不简单。”

抱剑男子此时开口说道:“那两个男子都是高手,其中年龄最大的武功最大,我也没有把握,而那个年龄稍小的一点儿男人,也不简单。”

少女此时已经煮好茶了,她一边分杯倒茶,一边问道:“那个少年呢?”

抱剑男子摇摇头,说道:“不是武夫。”

看书男子放下手里的书,端起刚刚泡好的茶水,放在嘴边闻了闻,然后吹了吹,抿了一口之后,说道:“不是儒家子弟。”

少女先是给年龄最大的老者倒了一杯茶,然后是看书男子,其次是抱剑男子,最后才给自己倒了一杯,听到两个人如此说,少女微微一愣,随口问道:“可我看他背着书箱,手拿行山杖,身着儒衫,腰别玉佩,应该是我们儒家子弟才对啊?”

看书男子放下茶杯,看着空空如也的茶杯,似乎有些意犹未尽,看到少女看着自己,他笑着解释道:“那两人应该是官府中人,而那少年虽然做儒家打扮,却不是读书人,他腰间悬挂的玉佩,不是我们儒家常见的玉佩,而是普通的玉佩,看起材质,应该产自东海城那边。”

简简单单的一番对话,就吐露出了几个人的身份,他们是儒家的人。

少女闻言,不在去看看书男子,而是看向老者,轻声道:“老师...”

老者正忙着品茶,根本没有理会他们之间的谈话,听到少女喊自己,老者只得放下茶杯,和看书男子一样,有些意犹未尽的看着茶杯,然后缓缓地说道:“那二人是不良人,至于那少年......”

说到这,老者摇摇头,微微蹙眉道:“他既不是我们儒家子弟,也不像什么富贵子弟,其身份不知,但是,从刚才那少年独自一人入住主屋,其身份肯定不简单。”

“不良人?”

老者此话一出,三个人纷纷看向老者,然后,又不约而同的看向东院那边,纷纷皱起了眉头,眼中似有不喜之色。

很显然,这群人似乎跟不良人有什么矛盾。

其实,儒家跟不良人不对付是从很早之前就有的事情。

当年,不良人成立的时候,最先反对的就是儒家的人,可是,皇帝一意孤行,还是建立了不良人这个组织。

不良人,不良人,何为不良人?

不良脊烂,缉事番役,厉鬼勾魂,无常索命,不良人出,百鬼退避。

这句话,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而不良人是群什么人?

他们的构成很复杂,都是一些该死之人,一些早该五马分尸之辈,在不良人刚成立的时候,其中大部分都是死囚,战俘,还有在江湖当中作奸犯科之辈,这样的人出现一个就该人头疼了,更何况是一群人。

这群人的存在,于儒家的教义严重不符,自然遭到了儒家的强烈反对,可是,对于当权者的皇帝来说,有意见可以提,但是,事情已经决定了,意见保留。

不良人在成立之初,最先开刀的也是那些读书人。

刀笔吏,刀笔吏,真正杀人不见血的不是那些沙场猛将,而是这些不会功夫,靠笔杆子和嘴皮子杀人的家伙,婊子无情、戏子无义、仗义多是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在情感方面尚且如此,更何况在乱世之中呢?

在大炎王朝打下中原之后,帝业稍稍稳固,皇帝就开始论功行赏,也开始秋后算账了,而其中不乏一些功高震主之辈,自然也有卖主求荣之辈,当然,最多还是骑着墙头随风倒的墙头草了,而在功劳封赏完毕之后,就该拿人开刀了。

不良人第一个开刀就是当时的大学士孔弘毅。

孔弘毅是何许人也?

他出生长安,从小就进入纵横书院求学,在当时,他可是纵横书院响当当的人物,用一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形容还不为过,其曾经在大秦王朝做官,官拜户部尚书,可谓是位极人臣。

在大炎王朝一路从嘉州打到长安的时候,有不少人选择了投降,而孔弘毅是第一个投降的,而且他还是在秦王派他去议和的时候投降的。

到了大炎这边,其压根都没有提起议和之事,而是直接把大秦王朝卖的一干二净,不但如此,跟着他一起来的人,全都被其亲手杀死,其中就有他的师兄师弟,还有他曾经的恩师。

在大炎王朝打下长安城之后,他更是不遗余力的杀害大秦王朝的官员,甚至比大炎王朝的人还要积极,就这样一个人,不但大秦王朝的人对其恨之入骨,就算是大炎王朝这边的人,也都看不起他。

这样一个人人唾弃之辈,却是大秦王朝安插在大炎王朝内最深的卧底,而在大炎王朝帝业稳固之后,他开始悄悄联系前朝遗民,企图复国,而这件事被不良人知道了,不拿他开刀拿谁开刀?

按理说,孔弘毅对大炎王朝有大功劳,不该杀的,在事发之后,有不少人为其求情,其中不乏同为儒家的弟子,然而,孔弘毅还是死了。

被不良人带走之后,在黑龙台待了足足三个月,却只字未说,最终死在了酷刑之下,当孔弘毅的尸体被悬挂在城门之上的时候,很多人发现孔弘毅已经完全没有人样了,整个人已经不到五十斤了,全身没有一块地方是好的,可想而知,其在这段时间经历了什么。

这件事,引起了儒家强烈的反对和声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