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候选王妃 > 第二十六章 冯案

候选王妃 第二十六章 冯案

作者:舟行水上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9 23:04: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说听着突兀些,不过梅清前后看看,果然路径不宽,她们这六个主子加上后面随行的丫鬟小厮等人,确实有堵塞之感。

陶三夫人便道:“如此咱们便一路过去溪桥阁,大家应都是要往那边儿去的。”说着有意无意拉着刘芝兰,边说边走自顾往前去了。曹敏和唐凯似是十分熟悉,只笑着跟他讨要从前借给表嫂的书籍等物。如此梅清和唐仪倒走在一路,唐仪便主动开口问她是否读书。

最近梅清正在看的是《心远斋杂记》,里面都是短文,写些文人趣事并市井传闻,十分有意思。梅清便随口说了。唐仪非常惊讶,他十分奇怪梅清作为一名女子为什么要读这种书。梅清便反问道:“那唐公子觉得女子应该读些什么书呢?”

唐仪道:“我以为你们女子读书,通常看看那些女子的闺阁书籍,譬如女论语,最多也就再看看话本,实在不知道陈姑娘兴趣如此特别。”

梅清心想这唐仪的想法大概也就是大多数男子的看法,在他们看来,女子是管家主内的,理好家务,好好生孩子才是正途,甚至连孩子的教养恐怕都认为不关女子的事。

她语气便淡了两分,只道:“我也不过是见到这书名有趣,想起有首诗写的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书名叫做心远斋杂记,想来作者或有隐世之态,所以闲了看两页罢了。”

唐仪倒热络起来,道:“这诗当真写得好,不知是何人所做?”梅清记着好像是陶渊明,便随口说了,又道:“后面还有四句,乃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说完两人均半晌无语。

唐仪惘然了一会儿方道:“当真是大家意境,想不到如此人物,我竟是孤陋寡闻并不知晓。”梅清微笑道:“这诗也就罢了,陶渊明还有一篇《桃花源记》,才是当真写的好。”正要再说时,忽见前面曹敏和唐凯驻足不前,原来是特意等他们一道走。

曹敏对梅清道:“我刚刚和大堂哥说起你家在湖南,大堂哥便说要和你打听湖南的人事呢。”梅清便笑道:“这可不是问道于盲么,我从小只在庵里住,这两年虽说回到家里,也惯常不爱出门的,那里知道什么。”

唐凯倒不以为意,道:“敏儿妹妹说令尊乃是都指挥佥事,常驻邵阳的,故此随便问问不知今年湖南那边儿的冯国俊卷逃案如何了?前一阵子听到传闻竟有民变之说,似是连知府衙门都给围了。”

梅清从未关心过这类消息,自是半点儿不知。反倒由唐凯介绍了一番。

原来这冯国俊卷逃案牵连甚广。这冯家祖上也有做官的,算是当地有点底子的书香人家,谁知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冯国俊手上,只剩个空壳子,那冯国俊倒有点儿小聪明,特别是口才便给,极具鼓动性,加上祖上经营,官商两途都有些门路,读书不成,便弃文从商,做起了药材生意。

要做生意又没有钱,开始只是将房子抵给了钱庄,并送了些干股给官员,渐渐生意做大了,资金缺口也大,便鼓动身边儿的朋友参股,许以重利,因利钱给的爽利,渐次吸引了许多人加入。

那冯国俊将场面铺排的极大,将宅院修得金碧辉煌,连家人都穿绸着缎,金银饰物无数,出入乘的车轿竟以黄金为饰,又经常有车马载着大批货物往来城中,是以被惑者众,市井小民竟要托人找关系才能参加,连官员也多有入股的。

如此三五年,以后钱抵前债,十个锅九个盖,渐次八个盖,七个盖,终于支撑不住,冯国俊便将手中的金银席卷一空,不知所踪。至此方发现其早有预谋,家中亲眷子女早已以探亲为名搬走,只剩一座空宅,又是已押给了钱庄的。

地方官大惊之下,下了死令追缉,总算将关联人等捉了几个,原来彻头彻尾乃是骗局,连所谓的大批货物其实也不过是将最便宜的药材捆包运来运去而已。

冯国俊逃走,参股的众人自是愤懑不已,有的更是以全副身家投入,如今血本无归,想到这几年姓冯的吃香的喝辣的最后还拿走大笔财物,民怨沸腾,开始只是些百姓闹事,被兵丁驱逐了去。

后来便有学生士子加入其中,人数亦日渐增加,先是将冯府洗劫一番,连墙头瓦都揭了去,后来不知什么人鼓动,说官商一家,到如此境地乃是官府纵容之故,竟连官府也围了。要官府抓人赔钱。

官府束手无策,冯国俊这一支人逃去无踪,竟如泥牛入海,一时也抓捕不着,其余一些冯家的旁支,只管叫苦连天声称也被骗了银钱;至于赔钱更是无从谈起,官府自身尚有无数的亏空,那里有钱救急。

如此拖了半个月,连上官也过问此事,责成立时解决,不得酿成民变。邵阳知府无奈之下要求都指挥使从卫所派兵维持地方秩序。据说将邵阳附近三个卫所的兵员全部抽调过去,驱散人群。

谁知当地民风彪悍,众人不愿散去,愈演愈烈之下不得已动起武来,竟死伤了三十几人,将带头并闹得厉害的抓了上百人。好不容易才算暂时压了下去。

梅清听得津津有味,心想这不就是庞氏骗局么,原来人心古今皆同,这种事情改头换面那里都有的。见唐凯倒目光灼灼看着自己,心中十分不解。好在已走近溪桥阁,大家便停了口,打量着该往哪边去就座。

原来这溪桥阁有两层,如今只开了下层,设了三四十席,男左女右,中间有细竹帘子相隔。

几人正要分开入座,忽听不远处有争吵之声,举目看时,原是几个童子,不知在争抢什么。周围不少跟着的小厮丫鬟婆子忙着去拉自家的哥儿。

只见唐凯脸色一沉,招手唤道:“荣哥儿,过来!”

几个童子见到有长辈呼唤,只得停了争抢,一个个磨磨蹭蹭走过来见礼说话儿。

原来其中就有唐凯的儿子唐邦荣,平日只唤作荣哥儿,如今有四岁了,另有两个乃是陶老夫人的孙子,大房里六岁的哥儿陶良明,还有三房的哥儿陶良洲,也有五岁了,因素日调皮好动,小名儿唤作小豆子。虽说年纪差不多,算下来荣哥儿却要将陶家两位公子唤作叔叔的。

唐凯便训斥了荣哥儿几句,不得与叔叔争抢等语。陶三夫人见自己的儿子小豆子也在其中,自然也说了几句.及至认真看时,几个孩子争抢的却是两枚果子,样子圆圆还带着刺,原来是先头儿明哥儿不知何处摘的,三个孩子只轮流拿着把弄,如今到了溪桥阁,三个人两个果儿,便不够分了,所以争闹起来。

荣哥儿被训了,不敢再抢,只跟在父亲身边儿,样子恹恹的。陶良明和陶良洲便一人一个拿了,却也觉着无趣,跟着丫鬟入席去了。陶三夫人见儿子也跟着争抢,没个叔叔的样子,便觉有些尴尬,不过毕竟是孩子间的事情,只得放过不提,道:“几位妹妹且随我来,让他们哥俩自便就是。”

梅清见了那果子,只觉得怪怪的,甚是面熟。一开始还想着是栗子,没剥开的栗子也是如此圆圆的带刺,可是大小和季节都不对,一时想不起来,只得先丢了开去。

后来梅清想起当日的事,总觉得所谓万事有因果,实在是再对也没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