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一个月,二楼的甜品坊生意也稳定下来。
如今白氏带着秦湘和陈如雁两个负责锦绣坊,李珊带着文泽和梁恩康负责品香坊,小半年下来,除了性子较为绵软的陈如雁,其他三人也都能独挡一面了,尤其是文泽和梁恩康,几乎用不着李珊出面了,腾出手来还能给文清帮帮忙。将满四岁的留念人小鬼大,小一些的刘阳向来乖巧,都不需要大人费心了。
可这样的平衡状态也只维持了一段时间,又一年的水果成熟期到来,文氏也回上林镇忙着做果脯去了,她一走,白氏少不得要抽出身来接手她的工作,文清又要抽出一些精力来费心锦绣坊的事,这样一来,未免有些忙乱,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做了。
人手明显不足了。
锦绣坊还好说,青州城的铺子只是个门面,活计主要还是上林镇的锦绣坊在做,需求量越来越大,梁恩婷也一直没断了招收新的绣娘,一听说人手不够用,当下挑了两个合适的又能往城里来的亲自送了来。
其中一个,名叫万小满,还是小万氏的娘家堂侄女,也算是知根知底的。
另一个叫孟秋英,是个年轻的寡妇,虽说是个寡妇,也不过十**岁的年纪,小时候跟着家人逃难到了上林镇丁家庄,被卖给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公爹常年在外跟人做买卖,开始几年还按时往家里捎钱,后来她的病秧子丈夫身子越来越差,家里的钱全用在给他看病抓药上了,但还是没活过十五岁就死了。
公爹回家给儿子办了丧事,再离家后也没了音讯,孟秋英的婆婆因此大病一场,为了给婆婆治病。家里仅有的几亩地也卖了,婆婆的病治好了,可精神也有些失常了,之后全靠做绣活维持生计。年初婆婆死了,村里的房子也被本家亲戚抢了去,孟秋英无处容身,因着一直给锦绣坊做活,才找到梁恩婷,留在锦绣坊做了一名绣娘。
万小满和孟秋英的手艺都不是拔尖的,但来到青州城。主要工作是招揽顾客,做绣活倒是其次的。白氏也觉得合适,便让她们留下了。另做了一张双层床,与秦湘陈如雁住在同一个屋。
添了两个人,人手紧张的问题稍有些缓解了。但经过这件事,也给留兰提了个醒,提前筹备人手势在必行了。
她初步打算了一下。至少需要八个人。
要给李珊添两个徒弟。留兰仔细考虑过了,以后扩大了品香坊的规模或者再开分店,全靠李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而且品香坊的特色是它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招收有经验的点心师傅反而不如招收学徒从头学起,而且师徒名分也是如今社会比较稳定的一种关系。
品香坊也需要两个伙计。文泽和梁恩康日后是要独当一面的,需要经过各方面的锻炼,总不能一直做伙计。所以需要另找伙计替换下他们来。
还要给文清也添两个学徒,她早晚是要嫁人的,以她现在的年龄,这个问题也必须在两年之内解决,但在留兰的计划里。甜品坊的生意不但要做下去,还要扩大规模的。也要提前筹备人手。
文氏的手艺属于不传之密,如果文泽能接手自然是最好的,即使如此还是要有两个多少懂一些的留作帮手。
八个人,说起来不多,但找到合适的人选并不容易,伙计还好说,关键是学徒,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忠诚度,留兰一度打算,直接从人牙子手里买人,虽然内心里并不喜欢这样的方式,但社会大环境如此,她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
人手上的事还没有理出个头绪来,易安之又派詹佑来接留兰,他院里的玉蜀黍有专人照料,长势不错,可是只拔杆长叶,也不见有别的表现,让她过去看看。
留兰跟着詹佑到了易家,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明明是炎炎夏日,却感觉冷冷清清的,路上遇上几个人,神情也都有几分恹恹的,与詹佑打招呼,也有些无精打采的,看到走在他身侧的留兰,也只好奇地多看了几眼。
留兰心里觉得奇怪,暗想大概是天气炎热的原因,可庭院里处处花树繁茂,绿树浓荫下微风习习,该不至于这么让人困顿。
詹佑与之前见面相比,也沉默了许多,留兰偷偷看了他几眼,见他的眉宇之间似乎也隐着几丝沉郁之色,压下心中的疑问,跟着他进了易安之的静微园。
易家树木最多的也是静微园,上回来的时候绿意刚刚萌发,还不觉什么,便觉得更多了几分凉意,待到进了书房,四处摆着冰盆,更觉不出一丝暑气了。
易安之立在厨房后窗前,有晨风从窗外进来,拂动他身上的素色长衫,显得愈发单薄,转身间掩去了眼里的几丝厌倦,换了和煦怡人的浅笑在眉宇间,“来了?听说最近比较忙,还又加了一间甜品坊,生意还不错吧?”
“是忙了一些,生意也还不错,刚才来的有些匆忙了,等回去之后,再备一些雪冰、奶冻让詹佑哥给你捎回来。”留兰看着他比上一回见面更苍白一些的脸色,垂下眼暗暗叹了口气。
夏天怕热,冬天怕冷,也不知道这十几年他是怎么熬过来的。
上回那个叫林牧遥的还说,或许很快就能让他痊愈了,之后却没再出现过,也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
易安之自然知道甜品坊里卖的都是什么,微摇了摇头,“我是无福消受了,不过,你倒是提醒了我,老太太近几天总是恹恹的不想吃饭,吃一些说不定胃口会好一些。”话落又喊来詹佑,吩咐道:“你再去趟品香坊,买一些奶冻雪冰给老太太送去。”
“是。”詹佑应了一声便要出门,留兰又喊住他道:“你与我姐姐说,老太太胃口不好,她就知道做些什么。前几天刚刚做出来的红果奶冻和樱桃酱雪冰倒是不错,酸甜可口,正好开胃,还有一道酸奶酪酥卷也比较符合老人的口味。”
詹佑一一应着,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出门去了。
易安之在桌前坐下来,端起雪耳茶喝了几口,强压住已经逸到喉间的咳嗽,指着窗外的玉蜀黍笑道:“昨天落了日头消了暑气之后我过去看了,长势倒是不错,可只长叶子可是不行的。”
留兰也不大清楚玉米的生长习性,在玉黍米播种之后才想起来,玉米都是在夏天收了小麦之后才播种的,他们种的太过早了些,也不知道能不能收获,但又不能直接这么说,只好摇摇头道:“我写信问过桑大哥,他也帮我问了玉黍米的几种食用方法,可种植方法,他也不知道。我想,或许是我们种植的季节不对,又或者应该和其它的作物种在一起才行,要不,再拿出一个玉黍米来,拿到梁石桥村再试种一次?”
易安之看了留兰一眼,略一思忖,点头浅笑道:“你说的也有道理,作物都有各自的生长习性,大概是天气太热,并不适合玉黍米的生长,说不定等过些日子天气凉了也能结实。”
留兰也道:“我种的那两棵洋芋,自从天气越来越热,茎叶生长的越来越繁茂了,也不知道土里的茎块长成什么样子了,这样说起来,这两样倒也差不多,天气热的时候茎叶长得快,但不利于结实。”
易安之点头一笑,“有道理,那就再试种一些,也省得再误了时节,换到梁石桥村的坡上去种,拨几个人专门照料着,看看哪个时节种比较合适。”
梁怀谷受易安之所托,在梁石桥村招揽了十多个长工,专门为他照料果园和山林里的枣树。易安之给出的工钱,甚至比他们种一年地所得的收入还多,村里大多数人都想占这个好处,但易安之的要求也很高,专门照料,便是一年四季都要以他的果园和山林为重,也只有那些家里人口多但地少人才能接这个活。
留兰皱眉想了想道:“那些人恐怕不大行,既不知道玉黍米怎么种,也没见过多少世面,不如交给关华哥,脑子活泛,喜欢钻研,一些果树种植的知识也都是他从书上学了来再交给别人的,交给他更放心一些。而且他识字,可以把玉黍米每个生长阶段的特征都记录下来,即使这次再不成功,我们也可以借此找到问题所在。”
易安之微微眯起眼,深深地看了留念一眼,穿过窗户落进来的阳光落在她尖翘的鼻尖上,折射出小小少女的俏皮,可淡眉微蹙沉静思索的神情却与她相貌不俗的娘亲有七分相似,可以想到,假以时日,她身上多了温婉娴雅的气质,必然比她的娘亲还要出色几分。
想到这些,易安之忽而摇头浅笑,“那洋芋呢?”
“我问过谷子叔,天气热了之后,山芋长在土里的茎块就不再膨大了,茎叶便长得很快,洋芋和山芋有些相似之处,不知道是不是一样的,大概再过一些天估计也要成熟了。”
留兰低头思忖了一会儿,接着道:“按谷子叔的说法,山芋一年是可以种两季的,开春时种上,入秋后收获,或者夏天收了麦子之后接茬种上,入冬前也能收一次,洋芋不知道和山芋差多少,这时节地里的麦子已经收完了,山芋都已经出苗了,等那两盆洋芋成熟,恐怕是赶不上了。”
对这些,易安之自然也有所了解,微微点头道:“赶不上就等明年春天,也不急于一时,洋芋也还有三颗,不如也再拿出一颗来和玉黍米一起种下。”
“这样也好。”留兰也觉得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