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483章 脱甲断袍(万字大章)

归义非唐 第483章 脱甲断袍(万字大章)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咯吱……”

腊月寒风萧瑟,除夕临近眼前。

泗水河边,不少兵卒踩到了冰层上,冰层很快发出即将破碎的声音,吓得人连忙撤回岸上。

汉军两千马步兵列阵左右,六千步卒列阵在前,而后方冰层薄弱,若是试图强行冲过冰层,必然要遭受汉军追击而死伤惨重。

朱温目光不断打量四周,心底情绪难以言表。

自他与二郎出萧县以来,跟随黄巢北征南逃,再到他自立门户至今三年,他从未觉得有什么时刻让他感到艰难。

可是如此,面对敌我双方实力差距,朱温确确实实感受到了艰难。

他也清楚,自己必须速战速决,不然等被自己疑兵吸引的那些兵马撤回,自己便是连突围都将变得困难了。

“列直阵,先攻其左、右翼!”

朱温知道,阻碍他们撤退的,主要是汉军之中的马步兵。

只要把马步兵重创差不多,甚至夺来足够的马匹,哪怕如此多兵马折损此处,他亦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深吸口气,朱温挥下自己的令旗,手下旗兵不断挥舞令旗,四千余步卒开始稳扎阵脚的分兵向左右攻去。

“马步兵后撤恢复马力,前军与后军顶上,三面合围住他们,不可使其辄动!”

李阳春骤然挥下令旗,马步兵开始后撤,六千汉军一分为三,自三面往朱温包围而去。

“六千包围四千,未免太过轻敌了。”

朱温沉着应付,并未更改自己的军令,仍旧让左右两翼兵马和汉军前进的步卒纠缠,中军六百人不动。

“簌簌……”

甲片声在泗水河畔不断作响,汉军在前进同时,不断以弓弩射箭压制兖海军兵卒。

兖海军的兵卒虽然弓弩不如汉军多,却也勉强能反击,但箭矢在这种双方尽皆全甲的战场上,除了干扰行军速度外,其它并没有太大作用。

箭矢噼里啪啦的摔落一地,亦或者镶嵌甲片之间,被兵卒挥刀劈断。

落在地上的箭矢,被后方的兵卒踩过,箭杆断裂不知凡几。

随着双方越来越近,汉军阵中的普通弓箭手开始后退,猛毅之士开始执强弓与破甲箭准备。

三十步、二十步、十步……

当双方长枪即将碰撞,汉军阵中猛毅之士纷纷执强弓,侧过身子,朝兖海军的阵脚兵面部射去。

“噗!!”

“额啊——”

十步距离,百余名猛毅之士以强弓面射阵脚兵,霎时间便栽倒百余名阵脚兵,而汉军前排的战锋队也执长枪对兖海军发起了冲锋。

“杀!!”

“碰——”

“额啊……”

冲撞之间,兖海军中的跳荡手还来不及补位阵脚,便被汉军长枪冲锋顶了个四脚朝天,口鼻流血的仰天倒下。

阵脚被破,尽管后续的跳荡兵及时列阵,但原本的直阵已经被破开中心,成了凹进去的曲阵。

朱温眼看着自己麾下精锐在面对汉军时竟然处于下风,脸色也十分不好看。

“进!”

李阳春继续挥下手中令旗,正面的两千汉军步卒开始向朱温中军发起进攻。

“呜吼!呜吼!”

两千汉军步卒列直阵不断前压,阵脚兵手中丈三长枪更是并排戳去,脚步声与战吼声不断压迫着朱温的神经。

“列阵!”

朱温咬牙挥旗,六百中军当即开始列阵。

只是他们脚步匆匆,神色慌张,显然都能感受到敌我双方差距。

“杀敌一人,赏钱十万,凡阵殁者,赏田二顷!”

一顷即百亩,为了能击败汉军,朱温也是拿出了全部的手段。

他很清楚的知道,没有什么比重赏更能激励他麾下的将士。

事实证明他的猜测也没错,因为当他的擢赏说出后,兖海军的士气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了起来。

左右两翼,原本被汉军凿出的曲阵,竟然慢慢稳扎稳打的在恢复原本直阵的原貌。

“节帅!”

郑衡东忍不住看向李阳春,却见李阳春依旧气定神闲。

“强弩之末,困兽犹斗罢了!”

李阳春目光看着己方正面直阵不断向朱温那区区六百中军压去,比起他的气定神闲,直面两千汉军的六百兖海中军将士则显得压力十足。

明明是寒冬腊月,明明还有两日便是新春,可如今自己却在这泗水河畔着甲厮杀。

兖海众将士只觉得眼前的汉军就像是一堵墙,一堵不断推进的墙。

在他们的注视下,汉军阵中箭矢齐发,反应过来的他们纷纷低下头,将身子尽量缩起来。

箭矢噼啪落下,除了零星的倒霉鬼,其余人根本未受影响,他们准备抬头对敌,但这时阵中却开始有旗兵跑动,同时不断传递军令。

“节帅军令,莫要抬头,临阵争斗再抬头,小心官军强弓面射!!”

与汉军交战几场,朱温也渐渐摸清楚了汉军的路数。

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卒,但凡结阵进攻,汉军必以强弓面射阵脚兵。

待阵脚兵被射溃,跳荡兵尚未反应过来时,汉军便以阵脚兵压上,以此破阵。

手段并不精明,但却十分实用。

其它军队若是想要效仿也不难,但首要就是培养一批能拉开强弓的神射手来抵近面突。

“哔哔——”

忽的,汉军进入十步范围,哨声作响。

阵中百余名神射手执强弓准备故技重施,但见到兖海军纷纷低着头,他们只能硬着头皮朝兖海军射去。

好在朱温没有在甲胄上偷工减料,虽然兖海军甲胄不及汉军厚实,但却也不是破甲箭能轻易射穿的。

阵脚兵胸前、头顶中箭,箭矢不是被卡在甲片之间,便是划过铁胄飞走。

虽说大多都只受了些皮肉伤,可是心理压力却骤然增加。

“杀!!”

在这时,汉军阵脚兵挺枪进攻,兖海军中也响起了木哨声:“御!!”

二百人的兖海阵脚兵开始抬头挺枪,双方长枪碰撞一处,哪怕没有被汉军面射影响,但这六百兖海军还是被两千汉军给逼得不断后撤。

朱温领着谢瞳及十余骑在后方严阵以待,看着己方瞬间被压制,所有人脸色都不好看。

汉军兵卒的素质,就是要比兖海军的素质要高,这是无可否认的。

正因如此,朱温在郓州攻城掠地时,哪怕郓州都尉、别将的指挥能力不行,汉军也很少在正面战场上遭受太大伤亡,乃至发生溃败。

这样的素质,也决定了汉军人数越少,越不容易出现太大的问题,通常都是因为将领指挥而出现问题。

只是如今朱温面对的是兵力倍数于他的李阳春,而非寂寂无名的张温。

“齐头并进,马步兵准备追杀溃兵,若能生擒朱全忠,擢升三级!”

李阳春沉着下令,此时正面战场也陷入白热化中。

六千汉军包夹四千兖海军,两千马步兵已经准备就绪。

“呜呜呜——”

忽的,瑕丘城方向再度响起号角声,李阳春与朱温同时看去,但见瑕丘城方向出现了大队黑影,乌压压向泗水西岸冲来。

李阳春见状信心更足,朱温则是脸色大变。

“明公,被疑兵吸引的那群兵马回来了!”

谢瞳大骇,而朱温闻言只能咬牙看向不算厚实的泗水冰面。

他目光看向身旁的朱珍:“你带弟兄看看,此处冰面是否结实!”

“是!”

朱温他们来时,这冰面便裂开了许多,还有不少兵卒落入冰窟之中。

如今没有时间给他们小心翼翼的试探渡河,只能硬着头皮冲过去。

如果能突围到东岸,不提这四千甲兵,朱温他们肯定是能活的。

这般想法下,朱温看着朱珍率十余名骑兵冲向泗水冰层,试探性走了十余步,随后便快速撤了回来。

朱珍还未到跟前,朱温便已经见到了他难看的脸色。

“节帅,冰层着实不厚,不过走了十余步,便有冰裂之声传来。”

朱珍恭敬禀报,谢瞳闻言却道:“冰裂不代表冰层不能行走,只要明公小心,还是可以渡河的。”

“我军理应抢在汉军之前渡河列阵,请明公取舍!”

谢瞳的话不太明显,但朱温可以听懂,那就是趁大军渡河前,他先过河,再让兵卒渡河。

在撤退路上,汉军肯定会追击,而己方也肯定会死伤不少将士。

但只要能突围出去,他们还有三万大军可用,不愁不能掣肘汉军。

朱温知道自己来救谢瞳是一步臭棋,但现在已经做了,那就只能尽量挽救。

想到这里,朱温只能深吸口气吩咐道:“三军后撤结阵!”

朱珍见朱温有了决断,当即便开始挥舞令旗,让左右两翼和中军开始后撤结阵。

双方厮杀看似没有很久,实则已经过去半个时辰了。

兖海军与汉军各有死伤,但不用细看就能看出是兖海军死伤更多。

朱温亲自率领四千六百兖海军来援,以六百人为疑兵,而后接应谢瞳不足五百人,阵上本该四千五百人。

如今不过厮杀半个时辰,便已经丢下了数百具尸体,士气颓丧。

相比较之下,汉军不知道是救援得力,还是真的素质惊人,阵上尸体似乎只有几十具,且还在被其余汉军不断带离战场。

如此做法,让兖海军的将士摸不清楚他们死伤多少,更有甚者还以为汉军就死伤了几十个人。

兵马聚集起来,朱温远眺瑕丘城方向,但见马步兵距离他们似乎只有里许距离,当即不再犹豫。

“渡河!”

随着他开口,兖海军不足四千将士顿时小心翼翼的踏上了泗水冰层。

李阳春见状皱眉,与身旁郑衡东吩咐道:“令左右马步兵探哨泗水冰面!”

“是!”郑衡东应下,随即挥舞令旗。

不多时,左右两翼马步兵便派出数十人前往泗水河上,试探性在冰面渡河,但听到冰层碎裂声后,立马便如惊弓之鸟的开始后撤。

李阳春自然看不见,但旗兵的传递却让他知道了泗水河面冰层并不厚实的消息。

“左右马步兵绕道,寻找渡河之处渡河,步卒散开,走叛军左右两翼渡河包围。”

朱温既然敢渡河,那他自然没有什么不敢。

这是全歼朱温,将其留下的好机会,李阳春自然不会放过。

“咯吱…咯吱……”

随着兖海军踏上泗水冰面,冰裂的声音不断传来,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跌入冰窟之中。

三十余丈的距离并不远,但此刻却宛若天堑。

哪怕是先前骁勇的汉军将士,在面对这不断传来冰裂声的冰面时,也不免有了畏惧的感觉。

“砰——”

“额啊!!”

忽的,正在前进的兖海军方向突然传来冰层破碎的声音,五六名兖海兵卒跌落冰水之中,左右之人纷纷探出长枪,将他们救出冰窟。

只是他们的跌落,似乎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半盏茶的时间里,冰层不断破裂出冰窟,最后干脆成片破碎开来,落水者数不胜数。

谭凯、刘松率领马步兵赶回,见到眼前场景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便得到了李阳春的军令,让他们寻找可以渡河的地方,渡过泗水,尾随朱温而去。

五千马步兵开始兵分两路,一南一北的搜寻起来。

与此同时,朱温算是有惊无险的渡过了泗水,但等他回头时,却见原本整齐的队列,此刻竟然分散开来。

不少兖海军的兵卒跌落冰窟之中,扑腾几下后便没入河中,沉重的甲胄让他们根本爬不上冰层。

原本无事的冰层变得四分五裂,许多兖海军兵卒看着后方的景象,根本顾不得小心翼翼,纷纷亡命狂奔起来。

他们的奔跑,使得本就不坚固的冰层不断传来破裂之声,坠入水中的兵卒数不胜数。

“撤!”

朱温眼看着自己麾下的将士不断坠入冰河之中,他只是心疼了片刻,便在看到西岸数千马步兵一南一北分兵时,直接下令撤退。

“直娘贼的朱全忠!”

“狗鼠,救某!!”

霎时间,被抛下的兖海军兵卒纷纷叫骂起来,而汉军根本不管这些。

眼见朱温撤退,冲上东岸的汉军将士立马以伙为单位结阵,开始与这些逃上岸的残兵搏杀起来。

李阳春眼见朱温舍弃千余残兵逃遁,心里虽然早有准备,但还是不免有些焦虑起来。

“节帅,北边八里外有渡河之处!”

忽的,北边有马步兵疾驰而来,大声叫嚷。

“撤军,走北边渡河!”

李阳春已经看到了不少汉军将士跌落冰窟之中,自然不可能从此处渡河。

至于已经渡河的数百汉军,李阳春毫不担心他们。

数百汉军足以收拾被朱温撇下的那千余残兵了,现在他最重要的是扩大战果,最好能把朱温留在兖州境内!

“哔哔——”

哨声作响中,还未渡河的汉军兵卒纷纷撤回西岸,诸多坠入冰窟的汉军将士,则是被示意撤回瑕丘城内休整。

李阳春率五千余名汉军将士北上渡河,而此时率领两千多兵马向曲阜突围的朱温却并未突围太远,便被北边先行渡河的千余马步兵追上了。

朱温令三军边走边以步射压制汉军的马步兵,而汉军的马步兵也不进攻,只是不断尾随兖海军。

彼时他们距离曲阜城不过十余里,但朱温也清楚,以这样的速度,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汉军后续赶来的那数千马步兵追上。

此时此刻,他只能不断催促麾下将士撤退。

“嗡隆隆——”

“直娘贼,结六花阵,以直阵对敌!”

马蹄声嗡隆作响,距离他们似乎越来越近。

朱温眼看四周一马平川,只能咬牙继续下令结阵。

两千余将士结阵,随后开始稳扎稳打的不断向东边七八里外的曲阜城靠去。

只是他们还未走出里许,便见西边大批马步兵乌泱泱追来,朱温顿时不敢动阵,令三军原地驻守。

四千马步兵汇合后在外围将他们包围,指挥他们的谭凯见状,当即命令他们下马休整马力,在数百步外与朱温对峙。

朱温见状,立即下令向东缓慢移动阵脚,而谭凯也不着急,就这样看着朱温麾下兵马不断挪动阵脚。

待到朱温挪动阵脚走出里许,他又率军从容追了上去,随后原地驻跸,继续看着朱温挪动阵脚。

结阵移动,这对兵卒体力的消耗无疑很大,朱温自然清楚。

只是曲阜近在咫尺,若是能撤入曲阜中,等待东边朱存率军驰援而来,他兴许还有报仇的可能。

实在不行,他就只能抛弃兖州、沂州、海州,北上为葛从周他们解围后,率大军撤往密州了。

想到这里,朱温咬牙继续指挥兵马向东前进,随后又见他向东挪动二里,远方曲阜城已经清楚可见。

这时,又有四千马步兵在刘松的率领下抵达此处,与谭凯汇合后,双方兵马已经达到八千之数。

“大功就在眼前,难道要将其放走?”

“节帅有令,等他赶来方可动兵。”

谭凯试探性询问刘松,刘松虽说许多时候觉得李阳春有点专断独行,但对军令却不敢违抗。

见他如此,谭凯只能忍住冲动,继续等待着。

两刻钟很快过去,朱温率军向东挪动三里,距离曲阜已经不足二里。

谭凯见状,只能开口唤道:“即便不出兵围攻,也要阻止他逃入曲阜才是!”

“这……”刘松有些迟疑,但这时后方却突然响起了马蹄声。

二人回头看去,只见汉军的步卒正急行军朝他们靠拢,而李阳春则是率领十余骑先追了上来。

“节帅,是否要出兵阻截此贼?!”

谭凯见到李阳春到来,当即便询问起了李阳春。

李阳春却不耽误,见到此间情况,顿时开口道:“分兵三千将曲阜包围,再动兵将其讨平。”

“若能俘获朱全忠甚好,即便无法俘获,也必然逼他撤入曲阜城。”

“届时不必强攻,可将曲阜城包围起来,将其围困此处。”

“此前他不是在寿张围点打援吗?既是如此,我军便效仿他做法,在此围点打援!”

面对二人疑惑,李阳春说出了他的推测。

李阳春准备先把曲阜城包围起来,再出兵讨击朱温这两千多人。

若是能俘虏朱温,这自然是大功一件。

即便不能,也能将朱温围困城内,以朱温为诱饵来围点打援。

担心二人听不懂,李阳春又特意解释道:

“我军虽攻入兖州收获了不少粮草,但数万石粮草,并不足以支撑我大军与民夫深入四五百里对沂州、海州、密州攻城掠地。”

“我军钱粮不多,不如将沂州、海州、密州的兖海军吸引过来,在兖州将其击败后,以少量兵马深入说降三州。”

谭凯、刘松二人闻言颔首,说到底李阳春是担心战线拉得太长,后勤出现问题。

此外,战线拉的太长,也会导致兵力分散,而兖海军在三州还有不少兵马。

与其深入敌境作战,不如将对方吸引到合适的地方交战。

曲阜便是李阳春早就盯上的目标,而朱温就是吸引朱存不得不救的诱饵。

在李阳春解释下,谭凯、刘松等人也不再催促,随即分兵三千准备包围曲阜。

兖海军中的朱温看着汉军突然分出三千马步兵,并且向着曲阜而去,顿时猜到了李阳春想法。

“直娘贼,他们准备把某困死在这里!”

远眺汉军,朱温咬牙切齿说出他的推测,而谢瞳也脸色难看的点头,随即道:

“明公定不可被围,眼下马力充足,不如直接匹马突围?”

谢瞳想的就是依仗还算充足的马力,趁此机会突围去东边的沂州。

朱温想的比他想的更全面,因此朱温摇头道:“不!”

谢瞳错愕,朱温随即解释道:“某若直接突围,官军必然立即来追,届时如何脱困?”

谈话间,朱温目光在众人中打量,随后令三军原地驻跸,自己翻身下马。

他找了个身形与自己相当的人,随后开始脱甲:“将汝甲胄脱下,穿上某这套!”

朱温知道自己的甲胄格外显眼,故此与普通兵卒更换了甲胄。

只是甲胄虽然换了,可他的袍子却太长,故此他将袍子割短些许,随后扶兵卒上马。

做完这一切,他对兵卒吩咐道:“若是官军来攻,汝只管往城内跑,如若不幸阵没,汝妻子某养之。”

“是……”兵卒心里也有了准备,颤抖着声音应下。

见他应下,朱温颔首看向身后的谢瞳、朱珍二人。

“先生、朱郎,你们也尽皆换甲,我三人伪装塘兵前往曲阜,令曲阜来援同时,乘马往东突围而去。”

“是!”二人没有多问,而是直接点头应下,随后开始脱甲。

眼见二人脱甲,朱温最后看了眼汉军方向,咬牙切齿道:

“某没有输给李阳春,某只是输在兵马不足。”

“待此次突围,某定然要讨回此役!”

谢瞳与朱珍点头示意自己相信他此番言论,随后便见朱温待二人脱离大军,撒腿往曲阜城跑去。

在李阳春等人视角看来,朱温率两千余兵马在距离曲阜里许外结阵,显然是担心自己入城时遭到汉军突击。

李阳春根本没想过,朱温身为诸将会舍弃大军,扮作塘兵逃离战场。

正因如此,他目光都在阵中穿着花花绿绿甲胄的“朱温”身上,而此时扮作塘兵的朱温三人也来到曲阜城下。

此时曲阜城内自然已经看到了城外被汉军追击的己方军队,但当他们看到朱温到来后,还是忍不住吓了一跳。

“节帅?!”

“莫要声张,放出吊篮!”

朱温拔高声音提醒众人,反正距离足够远,他也不怕李阳春听到。

守城的都将见状,连忙令人放下吊篮,整个过程都如同对待普通塘兵那般。

朱温被吊上马道后,这才舒缓了一口气,回头看了眼城外的情况,这才舒缓了一口气。

见到谢瞳与朱珍被吊上马道后,他立马对都将道:“汝现在率数百兵卒出城接应大军入城,再准备六匹良马。”

“末将领命!”眼见朱温在眼前,都将虽然害怕出城,却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军令。

只是随着大军出城,李阳春顿时颔首:“马步兵最迟一刻钟便能将曲阜包围,刚才他们派出塘兵,多半是让曲阜兵马出城来援。”

“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机会,将其一举重创。”

对于李阳春来说,能直接击败俘虏朱温,并夺得曲阜是最好的。

再次就是朱温逃入曲阜,自己以曲阜围点打援。

最次是朱温突围成功,他分兵将兖州全境攻陷。

朱温突围的最佳时机,无疑是汉军马步兵没有赶上来之前。

眼下他还在阵中,这就说明自己的谋划没有问题。

想到这里,李阳春继续看向远处兖海军阵中的“朱温”,只是越看他越觉得不对劲。

按理来说眼下在驻跸,朱温理应下马休息,恢复马力。

可现在的他却好似木头般坐在马背上,一动不动。

“不对劲,令三军前进二百步,随后下马破阵。”

李阳春果断下令,谭凯等人闻言也立马催动军马上前,而这时原本还在列阵的兖海军见到他们发起冲锋,却纷纷朝着曲阜撤去。

见到兖海军阵脚竟然如此轻易的就松动开来,李阳春自然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

“不必下马,直接冲杀此贼!”

“生擒朱全忠者,拔擢三级!!”

“杀——”

霎时间,李阳春不再犹豫,双方距离已经足够近,哪怕无法生擒朱温,也足够将其留在曲阜了。

“撤回城内!撤!”

兖海军中,朱温留下的列校开始指挥兵马撤入城内,而他亲自牵着假装朱温那人的军马,令其抓好马鞍后,朝城门急匆匆赶去。

军马速度不慢,尤其是短距离的爆发更是远胜乘马。

原本都快要将兖海军包围的李阳春,但见朱温在列校护卫下冲出包围,直接冲向了城门。

眼看大纛与主帅都逃跑了,剩下的兖海军自然自乱阵脚,其中部分人自然看到了朱温和兵卒换甲的过程,所以早就做好了准备。

在列校拽着此人突围的时候,他们便果断割断了甲胄连接的革带,迈开了腿狂奔。

兖海军一触即溃的情况,是李阳春没有料到的。

他隐隐猜到了有什么情况不对,但他还来不及多想,直接率领马步兵将这群溃兵包围起来。

除了数百人跟随朱温逃入城内,其余人都被他留在了城外。

“投降不杀!”

李阳春率军将这群溃兵重重包围,他们也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直接投降了李阳春。

这时投降的兵卒中,突然有人叫嚷道:“某知道朱节帅的消息!逃入城内的不是朱节帅!”

李阳春闻言脸色一变,连忙举起马鞭:“把那人带出来!”

不多时,便有人将此人带出,但见他十七八岁的模样,脸上七分畏惧,三分贪婪。

“某知道,那朱节帅前番令大军驻兵时便突然与人换了甲胄,后来便不见了身影,逃入城内的是与某一伙的王三郎,而非朱节帅。”

“混账!!”听到朱温竟然假装兵卒逃走,李阳春立马就想到了先前的三个塘兵。

他可以肯定,那三个塘兵中,肯定有个人是朱温。

想到这里,他侧目看向刘松,催促道:“派马步兵往东搜寻,如果没能拦住他,他必然往沂州逃去了!”

“末将领命!”刘松不敢怠慢,连忙率军追击而去。

李阳春见他离去,不等他作想,便见那举报了朱温去向的兵卒试探道:“节帅,能不能不杀某?”

“你叫什么?”李阳春回头看向他,虽说对这群人没有好感,但此人毕竟献出了重要的情报,理应回报。

“某唤韩勍(qíng),本是宋州虞城人。”

韩勍连忙介绍自己,李阳春听后颔首:“某既然说了投降免死,汝等自然不用死,但汝等手中沾染某汉军将士鲜血,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汝等去向如何,尚未有定论,但必然要徙配他处,数年后方可返回家乡。”

他这话是说给所有兖海降卒听的,避免这群人以为自己会下令杀他们而反抗。

解释过后,李阳春看向韩勍:“汝不必徙配他处,可在战后返回原籍,某会手书当地知县,赏汝良田百亩,富贵无忧。”

“谢节帅隆恩!!”

得知李阳春赏良田百亩后,韩勍立马跪下磕头。

良田大多都是水田,哪怕如今是乱世,哪怕牙兵的军饷再怎么高,但是想要买一百亩水田也需要不吃不喝数年才行。

“哔哔——”

忽的哨声从曲阜城南作响,李阳春看去,果然见到了快马疾驰而来。

不等靠近,快马便连忙叫嚷道:“节帅,朱全忠以双马自城东突围而去,刘都尉已经率军追去!”

得知朱温真的突围成功,李阳春攥紧马缰,而左右将领更是不甘。

即便知道很难抓住朱温,但被朱温以如此手段逃脱,还是让他们咬紧了牙关。

若没有韩勍提供消息,他们恐怕还以为朱温逃入了城内,准备围点打援呢。

“追!”

李阳春没有二话,调转马头便朝着城东追去,渐行渐远……

在他对逃亡的朱温穷追猛打时,北边成德镇的王景崇也终于接到了朱温让人送来的所谓礼物。

“直娘贼,带这些东西来作甚,莫不是以为某欠缺这些甲胄?”

赵州平棘城内,不得志的王景崇站在衙门前,看着眼前朱温派来的列校,又嫌弃扫视了那十几车甲胄,脸色不太好看。

见他如此,此前被他收入麾下的宋文通则是走上前来,低声在他耳边道:“节帅,这些甲胄似乎是刘继隆麾下兵卒的甲胄……”

“嗯?”王景崇闻言来了兴趣,毕竟他当初是打着趁刘继隆与李克用争斗,趁势夺义武镇的想法。

结果他打不过李克用,好不容易等李克用被安破胡击败,安破胡又派王重荣插手义武。

到了最后,他折损数千兵马,只能通过吞并侯固手中不足三千的定州都兵马来补充实力,人口并未获得多少,更别提土地了。

若说他不恨刘继隆,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但他也清楚官军能击败李克用,那便不是好招惹的。

对于朱温能说服韩君雄率军响应他,王景崇虽然感到了诧异,但他现在因为进攻义武失利而得不到镇内支持。

这种情况下,想让他反抗刘继隆,他自然不愿意。

对于朱温送来的这些甲胄,尽管有些泄恨,但他依旧不打算起兵。

“这是我家节帅的手书和表文,请节帅仔细看看。”

兖海军的列校也不敢说什么,只是按照朱温的说法,将手书和表文递了过去。

王景崇当着不少牙将的面接过手书和表文,其中表文被他草草翻阅,但手书却看得他眉头紧皱。

对付成德,朱温选择和与劝说魏博一样的说辞,虽说套路一样,但架不住管用。

成德不比魏博,成德节度使的传承还是比较稳定的,他们王家更是在成德传承了近百年。

虽说中途被人篡过位,但整体还是十分平稳的。

能在成德当土皇帝,谁又愿意天天看人脸色过日子?

“某三镇治理河北近百年,岂是刘继隆想讨平就能讨平的?”

王景崇的这番话,让原本还在说说笑笑的成德军牙将们顿时将目光朝他们看来。

感受着他们的目光,王景崇忍不住道:“他先讨平了你家节帅,再说对付我三镇的大话吧!”

话音落下,他愤然转身走入衙门之中,而宋文通跟着他走入衙门后,许多牙将也纷纷跟随走入其中。

在这其中,李弘规、梁公儒二人可以说是王景崇麾下大将,故此担任都虞侯及兵马使。

八名都将走入衙门之中坐下,随后才见王景崇将朱温的书信递出,交给众人各自传阅。

众人看后心惊,不由得骂道:“娘婢的!”

骂归骂,但他们也知道朱温说的是事实。

但凡稍微关注些时局的人,哪怕只能从行商口中了解时局,也知道刘继隆对待藩镇的态度是什么。

富贵可以给,权力不可能,而且诸如刺史、兵马使、都虞侯、都将等人兴许还能领个散官做做,但更低的列校、队长和牙兵几乎没有任何好处。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少数人甚至会想着自己成为凤凰。

朱温虽然是为了自己,但他说的确实没有问题。

按照刘继隆不给牙将权力、不给牙兵活路的手段,哪怕牙将愿意投降,牙兵也会怂恿着作乱。

河朔风气尽皆如此,哪怕传承比较和平的成德镇,却也不是那么好招惹的。

“这刘继隆不给下面人活路,下面人定然不给我们活路。”

“要么与他斗,不然就等着他出兵收拾了这朱三和魏博。”

魏博出兵的事情早已传开,成德镇甚至还没搞清楚情况,便得到了魏博讨击刘继隆的表文。

“魏博却也不是那么好收拾的。”

“直娘贼,这魏博自田家以后,哪还有管用的时候?”

“这朱三也不过土鸡瓦犬,等他们被刘继隆讨平,我等又该如何?”

“那该不该出兵?”

“狗鼠的,该不该出兵是你我能谈论的?”

王景崇只见平日里跋扈不行的牙将们,此刻竟然并不表态,显然都想把出兵的锅给扣到他王景崇或其它三个州的节度使头上。

成德镇的实力,王景崇自己清楚。

成德昔年以突骑闻名,结果自他先祖王武俊去世后,受限于马匹需要从代北、幽州采买而被限制,再也得不到良马,故此突骑实力不断下降。

如今镇中虽然有五千突骑和四万镇兵,却根本不复王武俊时代的骁勇。

如果真的要参与到对抗刘继隆的阵营中去,王景崇担心到时候对抗不过,连富贵都难以保全。

“节帅,某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忽的,宋文通朝着王武俊开口,王景崇闻言看向他:“何事?”

对于宋文通,王景崇还是十分倚重的,所以十分看重宋文通意见。

对此,宋文通则是恭敬作揖道:“末将年少,本不该这么说,但昔年琅琊王之所以能将成德经营强盛,甚至威胁朝廷认错,全因四个字……”

宋文通口中的琅琊王即王武俊,而王景崇也十分尊敬自家这位高祖。

他示意宋文通开口,宋文通见状则是缓缓说道;“琅琊王之所以能将成德重新经营强盛,主要在“摧强扶弱”四字上。”

“眼下刘继隆势强而群镇势弱,倘若节帅愿意投降刘继隆,末将自然不会说什么,但节帅若是不想,眼下便是最好的时机。”

“只要节帅响应魏博、兖海二镇,届时刘继隆必然焦头烂额。”

“南边的高骈若是想要有所作为,必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宋文通所说的倒是不错,可王景崇却仍在犹豫,毕竟到时候对付不了刘继隆,那倒霉的肯定是他。

成德镇风气虽说比魏博好些,但真到了危难时候,节度使依旧是替罪羊。

“此事、某还需要与三位刺史商量……”

王景崇表现犹豫,但宋文通却心中动容。

只要王景崇开口商量,反刘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刘继隆不给藩镇的牙兵活路,这就注定了没有几个藩镇的兵马会愿意投降。

哪怕节度使愿意,也得看看下面的人同不同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