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479章 河北骚然(万字大章)

归义非唐 第479章 河北骚然(万字大章)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阿耶!阿耶!”

冬月中旬,随着朝廷与朱温对峙的时间不断拉长,四周观望的藩镇也渐渐开始不安分了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干冷的蓟县(北京)城内,风格极为质朴宅邸内,突然响起了急促的叫嚷声。

“咳咳……”

叫嚷的中年男子大步走入一座堂内,堂内药味十分浓重,还传有咳嗽声。

中年男子走入偏堂后,但见一名头发花白细数,身材高大却无比干瘦,宛若骷髅的耄耋老者正坐在榻上。

此刻的他咳嗽着稳住身形,给他喂食汤药的女子不过十二三岁,已然挽起了头发。

“何事惊慌……”

耄耋老者的声音宛若破锣,中年男子闻言作揖:“安破胡要借道莫州,攻打义昌。”

“阿耶,你说这会不会是假道伐虢?”

“假道伐虢……咳咳咳!”耄耋老者咳嗽着,怒其不争道:

“刘牧之刚刚平定三镇,东边又与朱全忠对峙,用你那榆木脑袋想想,他现在为何还要对我卢龙动手?!”

能将卢龙称呼为我的,在这卢龙镇中,只有八十七岁高龄的卢龙节度使、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特进兼侍中、燕国公张允伸了。

张氏家族早在开元年间便是有名的军将世家,后来经历安史之乱、四镇之乱却依旧屹立不倒。

张允伸出生于四镇之乱结束后的贞元元年,十八岁便成为列校,后来晋升缓慢,却还是一步步坐到了押衙兼马步都知兵马使。

直到他六十四岁时,张仲武之子张直方被驱逐卢龙,因为周綝担任节度使不得人心,突然暴毙,他才被卢龙镇诸多牙将推到了卢龙节度使的位置上。

原本卢龙镇内的那些牙将只是想着张允伸年迈,让他稳定稳定局面,好好控制他后,等过几年他死去再推举新的节度使,结果没想到张允伸硬生生从六十四岁活到了如今的八十七岁。

昔年想要让他做傀儡的那群人,不是被他熬死,就是被他用手段压服了。

在他治内二十三年中,他勤于军政,兴修水利,使得卢龙镇连年丰收,边境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从百姓到各州刺史,众人皆因为他得到了好处,所以他的位置也就越来越稳固了。

只是人始终会老会死,如今的张允伸便能清楚感受到,自己正在一日不如一日。

正因如此,从前些年开始,他就努力在为自家的子嗣找出路。

他太清楚卢龙镇这群刺史、牙将的秉性了,如果自己死了,而张简会没能带给他们利益,那他们就会想办法把张简会他们赶尽杀绝,再安心扶持个能带给他们利益的节度使。

张允伸不想看到自己断子绝孙的场景,因此他经过等待,总算等到了刘继隆这个强人。

刘继隆扩张的速度,超过了他的预估。

所以在刘继隆占据宣武三镇后,他立马就把张简会调到了妫州,还派遣了李茂勋辅佐他。

李茂勋虽然是中立派,但自己对他不错,他不至于类似张公素等跋扈的将领们那样赶尽杀绝。

果然,机会很快就来了,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出逃,张简会及时出现,将他们重创。

尽管没有将他们拦下,但凭着自己给刘继隆送粮送钱,还有那次出兵帮忙的交情,刘继隆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不仅如此,从李茂勋的军碟内容来看,刘继隆的实力比他想的还要强,这让他高兴坏了。

他自今年正月感染风寒,身体便大不如前,所以他得知刘继隆深浅后,便直接让张简会驻扎在了妫州。

妫州作为卢龙的西大门,以刘继隆能做到今日高位的眼光和手段,他不可能不知道此地的重要性。

如今刘继隆攻打天平军和义昌军,显然是在为日后攻打卢龙镇做准备。

对于卢龙镇的结局,张允伸并不在意,他在意的只有自己的家族。

刘继隆若是能拿下卢龙镇,张氏的富贵肯定就能保住。

若不是身体不行,他甚至准备等刘继隆派兵攻打后,和刘继隆里应外合的将卢龙镇这群骄兵悍将尽数屠戮。

可惜,他现在的身体已经不行,卢龙镇内以平州刺史张公素为主的许多将领,早就对他的位置虎视眈眈了。

他正担心怎么安置家人,如今刘继隆有求于他,反倒是给了他机会。

“咳咳……刘继隆借道,这对于我父子来说是好事。”

张允伸咳嗽着从自己第八子张简寿手中接过安破胡的手书,接着他咳嗽着说道:

“此事准了,不过答应此事后,老夫必须得以你入京。”

“入京?”张简寿脸上浮现错愕:“阿耶,你难道要将某送去洛阳为质?”

“我卢龙强盛,何曾需要看他刘继隆脸色?”

“咳咳!”听着自家儿子愚蠢的话,张允伸忍不住再度咳嗽起来。

但凡他有个出众的儿子,他也不需要刻意讨好朝廷和刘继隆了。

身处乱世,位高权重,子嗣尽是庸才,这才是最恐怖的。

“老夫若是去世,尔等能压制张公素他们吗?”

张允伸的话,直戳张简寿肺管子,而张允伸看他脸色难看不说话,恨铁不成钢道:

“想想张直方和周綝,若是不想落得他们下场,就老老实实听话。”

“趁老夫还在,你明日从蓟县率五百骑兵与五千民夫押送十万石粮食南下,并派快马以手书将此事告知安破胡,让其多多招募民夫。”

“这批粮草,运抵桑干河与永济渠交际处即可,随后便等待安破胡出兵来收。”

“此事过后,汝率领轻骑南下洛阳,不仅要让刘继隆为汝等弟兄子侄谋得官职土地,还要让刘继隆集结兵马于云、蔚二州,准备随时接应六郎。”

张简会排行老六,前面五个哥哥都已经去世,故此是活下来诸多兄弟中最年长的,却也不堪用。

“之后呢?”张简寿担心询问起来,张允伸听后却笑了。

不是高兴,而是无奈自己这不成材的儿子。

他既然让他们南下,便是已经做好了让他们靠刘继隆保住富贵的准备了。

“南下之后,莫要惹是生非,汝等兄弟均无大才,又是外来户,靠刘继隆给的官职和带往南边的钱财,也足够保全三代富贵了。”

“三代之后又将如何,那便只有天知道了……”

张允伸干笑几声,摆摆手道:“府中钱财,半数被六郎带往妫州,余下半数你留下足够府中半年开销即可,其它的也悉数带往洛阳吧。”

“那七郎和九、十郎他们呢?”张简寿发现自家阿耶没提到这些人。

对此,张允伸示意他宽心:“只要六郎在妫州,汝在洛阳,加之府中没有多余钱财,即便卢龙动乱,他们也不会有事的。”

谈话间,张允伸又剧烈咳嗽了起来,随后摆手示意他离开。

张简寿见状,只能恭敬行礼,随后率领蓟县五百骑,又强征了五千民夫,准备走桑干河的水路南下永济渠。

与此同时,他也写信送往了义武镇,将张允伸关于此事的安排给写了个清楚。

从蓟县往易州不过一百三十里,而走水路前往永济渠却足有二百里。

因此在张简寿招募民夫,还未将蓟县城内粮食搬运出城,快马便把消息送抵了义武境内。

安破胡得到张允伸口吻的手书,以及张允伸的军碟后,他立马便征募了三万民夫和两万匹头骡马车,只起运了五千石粮食,便亲率一万汉军步卒开始了东进。

不仅如此,他也派快马将张允伸的手书和他自己的手书送往了洛阳。

安破胡很清楚,若是苦等刘继隆回敕,起码要半个月时间,更何况就凭他这几个月收集的情报来看,张允伸确实已经病入膏肓,恐怕支撑不了几个月。

眼下必须抢占先机,将义武和兖海两镇收拾,然后再招抚感化、淮南两镇,最后便能集中精力解决河朔三镇和昭义镇了。

正因如此,他没有半点犹豫,直接带着军民四万人的队伍,直接通过张允伸的军碟,从莫州过境往义昌镇的沧州而去。

大军进入莫州境内后,莫州的千余骑兵始终尾随着他们。

对此安破胡倒是不在意,他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观察张允伸治下的卢龙情况。

不得不说,张允伸治下的莫州确实比起安破胡所见诸镇要好,哪怕赋税很高,但基本都是明摆着的赋税,不像诸镇那般看不见摸不着,百姓自己都稀里糊涂的交税。

不仅如此,当地百姓虽然算不上丰衣足食,但起码身形还在正常人的范畴,不像其他藩镇那样瘦骨嶙峋。

能将边塞苦寒的卢龙镇,治理的如此太平,也难怪张允伸能在卢龙节度使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二十几年了。

“这张允伸确实有手段,可惜以他手书情况来看,他恐怕活不了多久了。”

“等他死了,这卢龙的局势必然要破败……”

王重荣不假思索的说着,安破胡不置可否,只是说道:

“希望他能挺到我军收复义昌,将朱全忠讨平的时候。”

安破胡很担心张允伸挺不到那个时候,因为他清楚,张允伸如果去世,那便是朝廷进军卢龙的最好时候。

如果张允伸能挺到那个时候再去世,那他们只要打着扶持张简会的旗号,便能将许多敌人拉拢为自己人,继而只需要对付张公素那支兵马就足够了。

可若是张允伸挺不到那个时候,而窗口期又摆在这里,那以安破胡对自家殿下的了解,自家殿下绝对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

幽州突骑的实力,安破胡上次看过,虽然组织力和素质不如汉军兵卒,但胜在战斗经验丰富,骑射与长短兵都十分娴熟。

与幽州突骑作战,便是汉军也难以减少死伤。

若是届时无法讨平义昌和兖海,那他们就得同时与三个藩镇作战,更重要的还是蠢蠢欲动的成德和魏博也不会老实。

届时北方恐怕真的要打乱成一锅粥,而南方的高骈也肯定会趁机夺取淮南和江东、两浙。

“张允伸,希望你能多活几个月吧……”

安破胡面色凝重的在心头呢喃起来,随后便专心带兵穿过莫州。

张允伸毕竟还在,所以他的军碟在卢龙镇内还依旧有效。

安破胡他们一路提心吊胆,但最终有惊无险的穿过了莫州,来到了沧州北部的永济渠东侧扎营。

他们抵达沧州的翌日清晨,张简寿便率领五百骑兵,护送自己十余口家人和五千民夫南下而来。

安破胡还没睡醒,便听到了塘骑禀报的声音。

张简寿率领的队伍,距离他们不过二十余里的距离,安破胡得知此事后,亲率营内百余名将校北上。

此刻他们都好奇,面对已经封冻的永济渠,张简寿是怎么走河道运粮食而来的。

冒着干冷的天气北上一个时辰后,他们耳边便传来了凿冰的声音。

待到他们策马驻跸,但见十二丈宽的永济渠内,运河河水已然结冰,而冰面上则是由数千民夫排成一行,以铁镐凿击冰面。

他们并未将冰面凿开,而是在冰面上凿出几寸深的凹槽,速度很快。

数千人不断向南走,不到两刻钟便凿出了数里长的凹槽。

与此同时,遥远的北边也开始出现了黑色的身影。

安破胡向北看去,但见马匹正在拉拽类似马车,但却没有车轮,类似拔步床的存在快速南下。

“这是什么?”

安破胡疑惑询问,王重荣闻言却反应过来:“早听闻幽州至魏博入冬后,常置凌卒,开冰为槽道,以凌床运粮,每床可运粮数十石。”

“原本以为,这都是旁人胡诌言论,不曾想竟然是真的。”

凌床其实就是大型的雪橇车,这种办法在先秦时期便已经有了雏形,到隋唐时期随着运河开凿,逐渐形成制度,并变得完善了起来。

“快,调民夫过来!”

安破胡等眼见还有这种运粮手段,当即便眼热了起来。

义昌镇的沧州和德州都在距离运河不远的地方,他们完全可以依靠运河的冰道,快速南下攻取沧、德二州。

“是!”王重荣不敢怠慢,连忙吩咐朱玫前去调遣民夫。

与此同时,已经见到汉军人马的张简寿也牵马走上了运河,在百余名幽州突骑的护卫下,来到了安破胡面前。

双方均是第一次见面,但张简寿在自己父亲的反复交代下,也明白了自家处境有多么艰难。

哪怕他心里不信,可面对执掌数万兵马的安破胡,他还是表现出了应该有的礼数。

“幽州押衙张简寿,参见安都督。”

“不必如此!”

安破胡连忙在马背上作揖,眼热的看着那数千辆凌床,以及凌床上的粮食。

张简寿见状,心想若是能得到安破胡这座靠山,那他至少不用在南边唯唯诺诺。

这般想着,他主动对安破胡交好说道:“这两千凌床与四千挽马便送给安都督了,只希望安都督能出示军碟,让某能走陆路南下河南,绕道前往洛阳。”

“前往洛阳?”安破胡虽有些疑惑,但还是点头道:

“如此大恩,如何是军碟就能扯平的?”

“押衙若是不急,只需要给某十天时间,某便将沧州、德州拿下,随后分兵护送押衙前往洛阳。”

“十天?”张简寿有片刻错愕,义昌虽说不算强,但也绝对不算弱,不然这些年三镇也不会这么安分守己,从未将矛盾对外。

不过安破胡既然都说了,张简寿也知道自己若是质疑,那便开罪了安破胡,故此作揖道:“那便多谢安都督了。”

“是某应该多谢张押衙才是。”安破胡与张简寿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同时跟随凌床队伍南下。

一个时辰后,步行而来的汉军民夫,便与南下的蓟县民夫遭遇。

张简寿遣散了蓟县南下的民夫,并分出一百骑护卫他们北上,同时将凌床交给了安破胡。

不过其中有三百辆是属于张氏的家产,张简寿自然留下了六百民夫为他驾驭凌床,而安破胡不用看也知道是什么,并未提及这数百辆凌床车。

十万石粮食起运南下,由于路程较近,路上消耗的不过两千余石,余下粮食都被安破胡派民夫接管南下。

张简寿跟随安破胡南下后,很快便见到了安破胡所率的一万汉军步卒。

尽管他惊讶于汉军的精锐,但他更多还是好奇。

“听闻朝廷以马军为主,不知为何这里……”

“这个啊,哈哈。”安破胡豪爽道:

“我军进入义昌境内的马军已经足够多了,眼下需要的是攻城拔寨的步卒。”

谈话间,安破胡对张简寿询问道:“押衙可需要休息?”

“南下多待在车上,倒也不必。”张简寿姿态摆的很低,因为他知道自己入洛后,还需要依仗安破胡。

不仅是现在,还有以后。

“既然如此,那我军现在便拔营南下。”

安破胡没有扭捏,直爽的说了出来,随后在张简寿的同意下,四万军民便开始拔营南下。

与此同时,安破胡也派出了快马,示意南边的陈靖崇分别先占据运河东岸,准备接收南下的粮草,并说明了缘由。

从义昌北部到南部,三百里路程对于快马来说也不过就是一个昼夜的事情罢了。

翌日清晨,陈靖崇便接到了消息,并派出斛斯光、马懿、高淮三人率五千精骑与五千马步兵,分别占据运河与沧州、德州各县的官道,切断他们的联系。

卢简方虽有兵马一万,但他根本没有出城作战的勇气,不然他倒是可以率兵出城,逐个击破。

可惜他没有,而这也就让朱温在得知消息后,忍不住怒骂了起来。

“没卵的狗辈,哪怕他只有几千人,也足够在北边袭扰官军了,可他龟缩城内,是等着某给他收拾局面吗?”

“若是抓了他,定要将他剐了泄恨!!”

朱温气急,他本觉得卢简方哪怕再无能,但起码能在关键时刻袭扰袭扰汉军。

结果就眼下卢简方的表现来看,估计他和汉军把棣州连带义昌全部打烂,这个老东西都不会出城。

“官军为何调动马军北上?”

葛从周突然开口,随后起身走到沙盘面前,向北看去的同时,脸上不免凝重道:

“节帅,官军恐怕有援兵南下了。”

“援兵?”朱温连忙起身走上前来,随后脸色渐渐难看起来。

“你是说他们借道卢龙,继而从义昌南下,与我们对峙的同时击垮义昌,再集中力量与我们交锋?”

朱温刚想说不可能,但仔细想到卢龙镇的张允伸确实与朝廷关系暧昧,顿时便肯定了这种想法。

“我军三万兵马,官军估计也在这个数。”

“如今北边调来兵马,即便数量不多,也足够打破局势,更何况官军在中原兵马甚众,哪怕需要驻守天平四州,也能有余力分兵驰援。”

“大郎你说的不错,倒是某思虑不周了。”

朱温深吸口气,随后看向张归厚:“棣州的百姓,都迁徙的如何了?”

朱温自与汉军对峙开始,便开始着手迁徙百姓,因为他自己也清楚,在棣州作战无法发挥他们的优势,更何况棣州最坚固的厌次县也投向了陈靖崇。

退往黄河以南,依靠黄河和齐鲁之地的丘陵来与汉军交战,这是他如今能想到为数不多的好主意了。

汉军绝对实力太强,马军又多,而他军中以步卒为主,在平原与汉军的骑兵交战,属实不利。

“直娘贼,原本以为刘继隆分不出那么多兵马来围攻我们,如今看来是某失算了。”

朱温倒是直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不过对于他的这番说辞,葛从周却道:

“某以为,节帅不若可率军前往兖州,做出进攻宋州之势,吸引汉军回援。”

“若是汉军回援,则立即攻打郓州,切断义昌、齐州等处汉军粮道。”

“即便汉军粮草充足,但只要我军切断汉军粮道,魏博与成德等镇便会切断运河,甚至进攻义武等镇。”

“刘继隆眼下不过就是为了灭亡我军,随后集中力量进攻魏博、成德。”

“只要您能打下郓州,河北之地的四万多汉军便会成为我诸镇囊中之物。”

“四万甲士被围,便是刘继隆也无法承受……”

葛从周的想法很好,但朱温却眉头紧皱,因为他知道成德和魏博是什么脾性。

主动攻打刘继隆的郓州,这无疑是在赌。

如果魏博和成德不出兵,那他就赌输了。

只是朱温想了想,他不相信魏博和成德的牙将会情愿被刘继隆节制,毕竟刘继隆收复的诸镇,牙将基本都只能得到散官,原本的土地和权力都将化为灰烬。

“好!”

朱温最终选择赌一场,哪怕最后赌输了,他大不了撤回兖州,舍弃淄、青二州。

想到这里,他询问葛从周:“棣州兵马需要撤走吗?”

“不必!”葛从周摇摇头,接着说道;“我军在棣州所获粮草,及我军运抵粮草,足够大军食用数月。”

“虽说木材不足,但拆毁城中屋舍,也足够供给。”

“汉军马军虽强,但在攻城作战中也难以发挥作用,我军半月以来加筑城墙,也不是那么轻易破开的。”

“即便汉军有方术破开城墙,但我军亦可凭借天气,泼水为冰来坚守城池。”

“棣州、淄州安危定然无忧,眼下只看节帅能否攻占郓州。”

葛从周自信满满,眼下是冬季,城内又不缺水缺粮,更不缺木头,坚守几个月并不困难。

对此,朱温也松了口气,随后开口道:“某率军五千前往兖州,留兵二万五千,足否?”

“足矣!”葛从周果断作揖,朱温见状便道:“既是如此,某今日便走。”

朱温说到做到,不久之后便让人调遣五千兵马,携带半个月的军粮,又将城内一万民夫尽数带走。

葛从周不需要太多民夫,因为他觉得这民夫太多,反而是累赘。

反正他只需要坚守就足够,多余的人只是浪费粮食和柴火的存在。

冬月二十二日,朱温率军撤回淄州,并走淄州进入兖州。

与此同时,南下的安破胡也开始对义昌发起了进攻。

“轰隆——”

当熟悉的爆破声再度传出,永济渠旁沧州段的长芦县城开始扬起扬尘。

本该是南下路上最为坚固的几座城池,可如今却被安破胡率军强攻不过半日,长芦县城的西城墙便出现了十余步宽的豁口。

“呜呜呜——”

“杀!!”

号角声与喊杀声响起,城外列阵的汉军阵中,朱玫亲率两千汉军往豁口处杀去,而作为旁观者的张简寿则是嘴巴微张,久久无法回神。

“这、这就是军中的方术?”

张简寿错愕开口,再看向豁口时,汉军已经与城内的义昌军交锋豁口处,并且正在不断推进。

“此为火药,早早盛行于淮南,如今天下唯有我军与高骈所部才精通此法!”

安破胡沉着解释,同时对王重荣说道:“拿下长芦后,粮仓囤积于此,大军可以分兵先将沧州除清池以外诸县攻取。”

“是!”王重荣不假思索应下,而旁边张简寿看着二人轻描淡写的模样,心里难以平静。

他本以为南下是自家阿耶无奈之举,如今看来,以汉军攻打长芦的手段,哪怕是卢龙镇也难以提防。

与汉军攻坚,无异于自寻死路,反倒是野战能够有更多胜算。

张简寿的想法,安破胡与王重荣并不在意,二人交谈间,汉军已经杀入长芦县城内。

城内不足千余的义昌军,很快便被汉军击败俘虏。

随着长芦城内升起汉军旌旗,安破胡下令民夫将粮草搬运至长芦城内粮仓,随后商议分兵,开始分兵攻打沧州南北,并派快马告知斛斯光率精骑包围沧州治所的清池县,让卢简方无法率军出城。

安破胡的动作不慢,翌日斛斯光便调长芦县运河段的精骑开始前去包围清池县,而安破胡与王重荣则是从容分兵,攻打沧州诸县。

卢简方见状无奈,只能死守清池不出,而安破胡只是亲自前去查看清池城池,发现清池城高厚实后,便令骑兵继续围城,他继续南下攻打德州诸县。

不到十日,义昌镇内仅剩清池、安德、平原三城还在坚守,而葛从周见状,干脆放弃西边的滳河、阳信二县,选择渤海与渤海相隔黄河的蒲台县来坚守。

葛从周令张归厚率军五千,驻守黄河以北仅剩的渤海城。

张归厚率军八千,驻守黄河南岸的蒲台县,而他则是率军一万二千,分兵驻守邹平、长山、淄川三县。

他将百姓迁徙后方,随后推倒屋舍,收集可以燃烧的木柴,将屋舍夯土尽数用来加筑城墙。

他的这些举动,都在王式和陈靖崇眼皮子底下进行。

二人知道他要坚守,王式虽然有些担忧,但汉军东进携带了两千个火药包,眼下不过只消耗了七百多个,还有一千多个火药包可以用来攻城。

葛从周虽然修筑城墙,但却依旧修筑的夯土城墙,只要是夯土墙,陈靖崇就有办法将其破开。

冬月二十七日,张延晖率军抵达前线,而宣武三镇的兵马也进驻了天平四州。

二十八日,李阳春派遣的五千马步兵也抵达了齐州,彼时汉军在义昌和天平境内的兵马已经多达六万五千余。

尽管其中两万多都是用来防备天平军的,但实际用于攻打义昌和对峙兖海的军队,仍有四万。

这样的局面下,王式他们现在等待的只有朝廷的旨意和刘继隆的敕令。

与此同时,齐鲁之地的军报也不断送往洛阳。

冬月三十日,腊月的前一天,在刘继隆准备请旨的同时,宋州与曹州的军碟让刘继隆不得不上心起来。

“朱全忠率军近万驻扎兖、宋、曹三州边境,他准备攻打宋州还是曹州?”

汉王府衙门内,高进达疑惑开口,可刘继隆闻言只是起身走到沙盘前,不假思索的就看向了郓州。

“攻打宋州无用,眼下漕运淤堵,没几个月都疏通不了。”

“若是攻打曹州,则是还需要攻打濮州或滑州,而此地距离河阳和东畿太近,吾随时可派兵驰援。”

“这朱全忠想要声东击西,攻打郓州来切断我军咽喉。”

“郓州有多少兵马?”刘继隆询问罗隐,罗隐见状作揖:“宣武刚刚调过去五千步卒。”

“足够了!”刘继隆对自己麾下兵马守城能力还是十分自信的。

“告诉陈靖崇,不用管朱温对后方的袭扰,先把葛从周这两三万人吞下,然后解决义昌,由北向南的将整个齐鲁之地收复。”

刘继隆有些着急,原因就是张允伸送来的那封手书。

张允伸说的很清楚,身体每况日下,张简会又不经大用。

虽说他手中有一万幽州突骑和李茂勋帮他,但若是没有强援扶持张简会,以卢龙镇内的风气,张简会被驱逐都算好的,最惨的便是被刺杀和毒杀。

“敕令!令曹茂集结关内道两万兵马往云、蔚二州驻扎而去,河东抽调一万马步精骑前往云州,归曹茂节制。”

“此外,以陈瑛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以李阳春为天平军节度使,自山南东道选兵一万五千,腊月十五前必须赶赴宋州,等待敕令。”

“是!”罗隐不假思索应下,而这次兵力添加之后,汉军直接参与对兖海军作战的兵力便达到了八万人。

若是算上义武、云蔚等处兵马,数量便达到了十二万人。

汉军总数不过三十万,如今聚兵十二万,显然不止是为了一个朱温,而是为了防止卢龙出现变故,也防止成德与魏博作乱。

“敕令耿明,若是高骈调动兵马,试图攻打淮南康承训,即率兵马牵制高骈江北助力。”

“是!”罗隐将敕令记下,随后派人起草指令,传往诸道。

堂内的刘瞻见状,当即便对刘继隆说道:“以十二万兵马同时应对卢龙、兖海,还需要防范昭义、成德、魏博……这是否有些托大?”

萧溝见状也颔首道:“三镇不易讨平,十二万兵马确实少了些。”

刘继隆见状本想开口,却见郑畋摇头道:

“我军尽数披甲,这与诸镇不同,我军十二万,以披甲而言,当抵达诸镇十八万兵马。”

“眼下卢龙、成德、魏博三镇兵马,披甲兵卒最多不过十五万之数,而昭义、兖海虽有不少兵马,可仍有时间先小再大。”

“义昌如此情况,显然已经无力回天,殿下此举并无不妥。”

郑畋话音落下,当即看向刘继隆,对其作揖道:“战事若开,十二万大军现有钱粮恐怕不足。”

“臣愿往宣武而去,为大军征募粮草、民夫。”

刘继隆看着郑畋,虽然郑畋已经归心,但他还是有些不放心,故此看向罗隐。

“昭谏,你随郑尚书往宣武走一遭吧。”

“臣遵领敕令……”

罗隐眼神闪烁,他清楚刘继隆派他跟随郑畋前往宣武的意图,除了历练自己,更多的还是监督郑畋。

接下来的战事,绝对是大唐自四镇之乱后,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事,甚至超过了四镇之乱,达到了安史之乱的程度。

如果不能平定诸镇作乱,那汉军必然会元气大伤,河南、河北更是会被彻底打烂,容不得刘继隆自信。

罗隐都能想到的事情,刘瞻、萧溝及郑畋、高进达、李商隐等人自然也能想到。

只是刘瞻、郑畋、萧溝三人也明白,他们毕竟跟随刘继隆时间太短,刘继隆不信任他们很正常。

“殿下,臣……”

李商隐想说些什么,但这时赵英却急匆匆走入正堂,对刘继隆作揖行礼:“殿下。”

“何事?”刘继隆看着赵英面露喜色,当即便知道是出现了好事情。

“江陵传来消息,此前往崖州的商队回来了,眼下崖州岛上的豪强与俚僚已经争斗十余年,朝廷此前派出的人,不少被俘或充为奴婢战死。”

“此次商队所率护卫数量众多,俚僚不敢招惹,殿下所说的俚僚技艺已经带回,并带回了棉种,被俘的人也被赎回。”

“另外江南的高骈正在调兵东去,恐怕是要对江东和两浙动兵了……”

赵英带来了一则好消息和一则坏消息,好消息虽然对现在的局势没有帮助,但它对日后的局势,却取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棉花和棉织技术能让汉人开始制作棉织品,而军队如果有了棉衣,也将能前往更北方、更寒冷的地方。

最后便是自己几次派出的人,竟然经历了这么多事情,这让刘继隆心里不免愧疚。

“敕令,棉种与技艺带往河西、西域,关内、关中等处培育,另外看看此项技艺,能否用于西域棉花。”

“前往崖州的弟兄,均拔擢两级,赏钱百贯,赐宅邸一座。”

“此前前往崖州被俘的弟兄,拔擢三级,授从五品骑都尉勋,赏钱五百贯,宅邸各一座。”

刘继隆大方的赏赐,足以说明这些人的功劳如何。

郑畋等人心中惊讶之余,也不免都好奇起了这所谓的崖州的棉花和纺织技术。

只是不等他们好奇,刘继隆便开口说道:“南衙开设棉花衙门,设棉花使,正六品,设副使二人,录事六人,典客十二人,吏额四百。”

“棉花使只需要专管棉花即可,凡棉种能播种之地,当地百姓若播种一亩棉花,则可免五亩田赋。”

“所有棉花,衙门以每斤十钱采买,地方衙门不可苛待压价,都察院与御史台务必盯牢。”

刘继隆吩咐着,高进达等人根本不敢怠慢。

见他们应下,刘继隆对他们示意道:“汝等先去看看这棉花衙门应该如何置办吧。”

“臣(某)等告辞……”

众人纷纷作揖,随后退出了正堂,只留下了刘继隆和赵英。

眼见他们离去,刘继隆目光看向赵英,语气不再冷静道:“临州的火炮,如今到什么程度了?”

“炮重一千八百斤,能将五斤的铁丸打出四百步远,每刻钟能打两次。”

赵英恭敬回禀,刘继隆听后只觉得这火炮有些鸡肋,但一想到眼下的战事,他还是深吸口气道:

“敕令,先铸炮三十门,再令工匠操训炮兵,待炮成则押运火炮前往郓州。”

“是!”赵英应下,刘继隆见状摆手,随后便见他退了出去。

看着他退出堂去,刘继隆走到窗前,长长呼了口气浊气。

这时,他突然觉得鼻尖染上冰凉,伸手去摸却没能摸到什么。

他下意识抬头,却见天上果然飘起了雪花。

下雪了,这说明明年春种的水源有保障了,但这场雪来的,总归不是时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