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归义非唐 > 第331章 二鸟飞腾

归义非唐 第331章 二鸟飞腾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璩,你放肆!”

紫宸殿上,听到高璩居然把河淮的事情比作成陈胜吴广,路岩连忙将其谏言打断,随后向李漼作揖:

“你竟然敢将秦二世与陛下相比,你放肆!”

“陛下非秦二世,可朝中却有阎乐!”

高璩冷哼,这让路岩冷汗直冒。

阎乐可是帮助赵高欺骗秦二世,并亲手解决秦二世的佞臣。

高璩未指他为赵高,是因为这容易引发北司不满,但指他路岩为阎乐,这却让路岩心情忐忑起来。

他下意识看向皇帝,好在李漼并未把这件事闹大,只是呵斥道:

“朕是要你们拿个章程出来,迅速将乱兵平定,而不是在这里争吵不休!”

“陛下息怒……”

路岩与高璩二人连忙停止争吵,而队伍之中的王式也趁机作揖道:

“陛下,臣以为,贼寇数万人屯兵通济渠附近,为的就是威胁朝廷,希望朝廷派遣官员将其招安。”

“招安?”李漼咬紧牙关,竟然气笑了。

“区区乱兵,不过聚众些贼寇,便想要朕下旨将其招安?”

换做两年前,大唐在西南被大礼压着打的时候,李漼说不定会同意招安,草草解决此事。

不过如今西南有高骈坐镇,朝中亦有大将,他自然不会同意招安这群乱兵。

“陛下,决不可招安贼寇!”

路岩眼见皇帝脸色不对,当即也跳出来表态道:

“今日有乱兵作乱,招抚盗寇数万来威胁漕运便能逼得朝廷将其招安。”

“若是日后各镇乱兵及盗寇有样学样,那漕运岂不是每次都要遭受盗寇威胁?”

“臣以为,当立即催促令狐使相率四镇兵马讨平贼寇!”

路岩总算说了句实用的话,就连高璩也难得没有将其打断。

李漼见状颔首,同时看向王式:“若四镇阳奉阴违,又该如何?”

问题抛出,不等王式回答,站在他身旁的徐商便站出来作揖道:

“陛下可派监军前往淮南,监督河淮诸镇讨击乱兵。”

“倘若不成,届时再选派他将也无不可。”

徐商昔日在山南东道担任节度使,为了解决治下盗寇问题,专门组建了一支捕盗将所组成的兵马。

大中年间几次兵乱,他也是出人出力,如今的江西军,便是他当初所派遣捕盗将训练所成,自然是有围剿盗寇经验的。

因此面对徐商的建议,李漼也总算缓了一口气,接着开口道:

“拟旨,以内侍杨复恭为河南东面讨击军监军,助其剿贼。”

“陛下英明……”

眼见皇帝终于决断,众人纷纷高呼英明,并不把王仙芝与庞勋的事情当成一回事。

李漼见状缓了口气,正准备结束常朝,却见右拾遗刘邺走出来作揖道:

“陛下,臣以为李德裕父子为相,有功于国。”

“李德裕父子自贬逐以来,亲属几尽,生涯已空,宜赠一官。”

刘邺突然提起李德裕,这让许多经历过牛李党争的官员面面相觑。

自白敏中病故,牛党官员便少有权势极重之人。

更何况李德裕早就病亡,赠其官职,余荫其子孙也无不可。

当然,百官更在意的是皇帝的态度。

若是没有皇帝的准许,相信刘邺不可能会主动提出追赠李德裕官职。

百官还在猜想,但金台上却传来了唱礼声。

“李德裕实有功,敕复李德裕太子少保、卫国公,赠左仆射。”

金台上的李漼似乎早有准备,慢条斯理的追复了李德裕官职。

群臣见状,不少政治嗅觉灵敏的官员都猜到了皇帝此举是为何。

朝廷积弊,皇帝自然是知道的。

不过皇帝虽然有意变法,却无变法之臣,因此只有把已经去世多年的李德裕推出来,充当块招牌来吸引天下士子。

想通此事联系后,不少官员暗自摇头。

如今天下所积之弊,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累世积攒下来的弊病。

单凭一小撮人变法,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群臣们都明白这个道理,李漼自然也明白。

只是与干坐着等死相比,他还是想试试看。

哪怕徒劳无功,也比干坐等死要强……

李漼边想边走,而鸿胪寺卿见状也唱声道:“退朝!”

“上千万岁寿……”

群臣唱声,随后依次退下。

路岩与高璩四目相对,若非顾忌礼法,恐怕二人都能在庙堂上打起来了。

相比较他们,其余官员则是懒洋洋的,庙堂上鲜少有青壮官员,大多为壮年或老年,暮气沉沉。

“这令狐綯莫不是以为是先帝重臣,便能不重视朕的旨意?!”

急匆匆返回咸宁宫的李漼边走边骂,跟在他身后的田允默不作声,只是在李漼盛怒时,才稍微出声宽慰两句。

主仆走入咸宁宫,却见同昌公主李梅灵正在殿内等待。

“囡囡来了啊?”

李漼的目光在见到李梅灵后,原本的脾气立马消散,换了副和善的嘴脸,同时加快脚步上前。

“阿耶怎么如此生气?”

李梅灵自然是瞧见了自家阿耶生气的模样,所以忍不住询问起来。

李漼闻言,虽然面露难堪,但还是与她解释了自己生气的原因。

“这令狐綯,朕已经准许他比便宜行事,他拥众四镇,竟然围剿不了区区几百贼兵,任其发展为数万盗寇!”

“待此间事了,朕必定要将其狠狠整治!”

话音落下,李漼又反应了过来,不免询问道:“囡囡前来找阿耶是为了何事?”

“新的话本出来了,囡囡来送给阿耶。”

李梅灵从身后宫女手中接过三本话本,都是刘继隆所写最新册的章回。

李漼见状,当即接过三本话本,不免抱怨道:“这刘继隆整日在陇右无所事事,却连话本都书写的如此之慢,真乃歹毒之人!”

“呵呵……”李梅灵偷笑,笑吟吟询问道:

“那以阿耶之见,是刘继隆可恶,还是那群作乱的乱兵可恶?”

“嗯?”李漼没想到自家囡囡竟然会问这种问题,犹豫片刻后才道:

“这刘继隆虽然可恶,但是却在陇右安分守己,比起这些乱兵,自然是要稍好些了。”

“不过他当下虽然安分守己,但却也是个不安分的人。”

李漼自我肯定般的点了点头,而李梅灵则是反问:“阿耶何以见得?”

“阿耶知道知道!”李漼连忙道:

“他倘若真的安分守己,何不像张议潮那般,亲自来长安为官?”

“可我听闻他子嗣尚幼,如何能来京中为官?”李梅灵继续反问。

李漼本想回答,却又停下,眉头微皱,目光打量着李梅灵:

“囡囡为何如此关注着刘继隆?”

“只是因其话本写得好,故此派人查了查。”

李梅灵倒是回答的很好,让李漼挑不出毛病来。

不过本着阿耶的身份,他还是不免提醒道:“这刘继隆听闻与阿耶一般大,妻妾甚多,前几日还生了第三子。”

“依阿耶所见,此人必是贪财好色之徒!”

李漼忿忿不平的说着,李梅灵却打量道:“可是阿耶的子女更多。”

“但阿耶只疼爱你啊。”李漼倒是不嫌肉麻。

于他而言,没有谁比李梅灵这个小棉袄更让他暖心。

“阿耶……”

李梅灵被李漼这肉麻的话给说的哭笑不得,李漼也爽朗笑道:

“好了,与你说了会儿话后,阿耶心情也好了许多,你要不要与阿耶一同看看话本?”

“囡囡已经看过了,阿耶自己看吧。”

李梅灵摇了摇头,李漼见状颔首道:“那你暂且回去,这几日各镇都献出不少贡赋,稍后我让人送文册给你,你自己挑选喜欢的。”

“谢阿耶,那囡囡就走了……”

李梅灵恭敬行礼,随后便在李漼恋恋不舍的目光中离开了咸宁宫。

眼见她背影消失,李漼这才将目光放回了三册话本上,轻哼小曲往偏殿走去。

在他前去翻看话本的同时,长安无数进奏院都派出了轻骑快马。

陇右得到情报时,已经是咸通五年的正月初三了。

毕竟需要庆贺新年,因此刘继隆换上了一身红色的锦袍。

此刻他端坐衙门正堂,高进达、崔恕、李骥等人均坐在堂内左右。

“银刀军的庞勋和天平军的王仙芝联手,这倒是我没有想到的。”

“这消息距离如今,已经过去了十二天,想来已经滞后。”

“若是以徐泗团练使孟球的奏表内容来看,王仙芝与庞勋恐怕已经会师,徐泗地区的数万盗寇也恐怕尽数附属其麾下。”

“令狐綯得了圣旨,应该有权调遣宣武、忠武、义成、淮南四镇兵马了。”

“这四镇明面拥兵近十万,但能否拉出五万甲兵都难说。”

“不过庞勋与王仙芝麾下甲兵应该不超过五千,若是令狐綯稳扎稳打,招抚与围剿并用,这两人恐怕掀不起太大的浪花。”

面对手中情报,刘继隆尽量说着自己所分析的局面,心底则是感到了诧异。

历史已经被搅得面目全非,明明是庞勋率兵从桂林“打穿”大唐,在徐泗作乱。

如今率兵打穿大唐的人却成了王仙芝,而庞勋则是以乱兵身份与王仙芝合作。

庞勋起义与王仙芝起义,分别代表了大唐三道丧钟之中的两道,但他们之间的间隔却相差七年。

七年看似不长,但即便放在整个历史阶段,都不算很短的时间。

历史上庞勋起义是因为其引爆了淮南流民和盗寇,所以才闹得很大。

王仙芝起义则是因为在庞勋起义过后的七年间,唐廷又因为政策问题,制造出了许多河南道流民,最后由王仙芝引爆河南道的数十万流民。

如今因为李忱和李漼的几次加税,河南道和淮南道的流民比历史上更多,但是否能与历史上两个阶段的流民数量相比,刘继隆也不确定。

因此庞勋与王仙芝联手后,他们所引动的局势变化是会变大还是变小,刘继隆也不好估量。

不过他们的联合起义肯定在军事上对朝廷造成巨大压力,还会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可能加速唐朝的崩溃。

按照朝廷的态度来看,一场大战是避免不了的。

若是令狐綯不能快速拿下庞勋和王仙芝,那二人将以宿州为中心,控制淮河以南到关中的漕运要道,切断了朝廷的经济命脉。

原本供给长安、洛阳的粮食和物资将陷入瘫痪,而这将引发许多连锁反应。

想到这里,刘继隆略微思索,便找到了有利可图的买卖。

他的目光看向高进达,接着询问道:“如今我们储粮有多少,市面还能采买多少粮食?”

陇右的官吏占比那么高,可不是因为效率低下而冗员,而是为了统计谋划好所有物资。

正因如此,陇右的物资情况,都在都护府内登案造册过。

刘继隆只是随口询问,高进达便下意识说出了大概数据:“储备仓和官仓、常平仓的储粮在三百四十万石左右。”

“除此之外,市面上还能采买的粮食近二百万石。”

“不过这只是流通市面的粮食,不少百姓家中还自己的小粮仓,这部分是没办法计入文册的。”

高进达回应过后,刘继隆略微沉思,随后才与众人说道:

“令狐綯若是迅速平定两支乱兵,那乱兵反应过来后,便会将漕运切断。”

“如今西川粮价虽然回落至每石七百钱,但运往长安后,价格依旧保持在一贯二三。”

“若是漕运被切断,那关中数百万百姓都将缺乏衣食,届时粮价必然会抬高。”

“趁此机会,我准备把陇右境内所有陈粮,包括百姓手中陈粮尽数处理。”

乱世之中,粮食确实是硬通货,但对于刘继隆来说,陈粮却可以作为商品贩卖出去。

陇右每年有新粮八百多万石,百姓自己吃是吃不完的,所以为了保住粮价,刘继隆只能以每石四百五十钱的价格买入,平稳粮价。

不过这其中也有不少百姓不会选择贩卖手中粮食,而是自己储存起来。

官仓因为修建时使用古法去湿,因此能将粟米储存九年,小麦储存五年。

相比较之下,民间的粮食却因为粮仓标准不行而只能将粟米储存五年,小麦储存三年。

这还是比较好的粮仓,若是随便放在屋里,恐怕两三年就不能吃了。

趁此机会,把陇右民间的陈粮收集贩卖出去,这倒不失为个办法。

在刘继隆这么想着的时候,高进达也抚须估算道:

“府库中还有三十余万贯,刨除都护府用度,以及土浑讨击军预留的赏钱外,顶多能采买三十万石陈粮。”

“敢问节帅,这陈粮是如今开始抢收,还是等待乱兵切断漕运后再抢收?”

高进达担心乱兵被轻易讨平,导致这批陈粮砸在手里。

尽管陇右也有门路将陈粮卖出去,但刨除人力和畜力后,能赚的并不多。

面对高进达的担忧,刘继隆则是安抚道:“三十万石尽数采买,这乱兵也没有那么容易讨平。”

“是!”高进达应下,随后又开口道:

“节帅,西川那边从冬月开始,便不再与我们互市,看来他们是凑足军中所需挽马了。”

“我们卖出多少挽马,换回来多少人口?”刘继隆询问起高进达。

高进达则是没有着急回答,而是拿起自己案上文册翻了翻,最后才说道:

“算上河西那六千匹挽马,我们共卖出二万余三百三十匹挽马,换回来十二万一千九百八十口男女。”

“不过北上路途中,有七千六百三十五口因为水土不服而卒于路上。”

“此外按照约定,迁徙给了河西一万八千口男丁。”

“活下来的九万六千余口男女被编为二万七千余户,基本都被安置在岷州、河州、渭州、成州、武州等处。”

“迭州和廓州、鄯州、凉州并未安排太多百姓,只因百姓前往这四州后,极易患病且不治亡故。”

高进达解释过后,刘继隆也颔首表示了解。

这个时代的巴蜀气候比后世还要湿热,而陇右气候倒是与后世的陇南气候差不多。

西川百姓迁徙到河临渭三州和岷州、成州、武州还没什么,但若是前往更为干燥的凉州,亦或者海拔较高的鄯州和廓州,那轻则呕吐腹泻,重则感冒发烧。

西川和河陇的气候环境、饮食习惯都有很大差别,将他们迁徙至河临渭三州,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

当然,若是他们能适应下来河临渭三州气候和饮食,日后也能迁徙至河西,但目前还不行。

“如今我陇右有八十七万余口,其中包括近六万的将士及官吏。”

高进达话音落下,众人各自颔首。

陇右能从昔年二十万人口发展到如今的八十七万,这离不开刘继隆的谋算和高进达等人的经营。

兴许是因为山南西道和剑南道对陇右迁徙了太多人口,以至于他们从大中五年开始,便没有发生过什么民变和民乱。

若非大礼入寇,山南西道和剑南道的太平还将持续很久。

只是他们的和平是否还能持续下去,这还得由刘继隆决定。

“节帅,我们向西川提供给那么多挽马,若是崔铉收复失地,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李骥忽然皱眉开口,而尚铎罗也继续说道:“尚摩鄢的兵马不过三万,如今单打独斗恐怕连西川都打不过。”

二人都觉得不应该为了人口而增强西川实力,但对于刘继隆来说,西川也是他用于消耗大礼实力的磨刀石。

“尚摩鄢那边不用担心,还轮不到他出手的时候。”

刘继隆安抚二人,接着解释道:“南蛮沉寂了那么久,兴许用不了多久就会入寇了。”

“让东川和西川与南蛮互相消耗,待到他们消耗的差不多,我们再入场也不迟。”

“不过到了那个时候,我要的就不仅仅是三川,而是整个西南……”

大礼那广袤土地下的金银铜矿,刘继隆可是眼馋得很。

尽管如今无法将其拿到手,但将大礼国力消耗一空,为日后出兵做准备,却也不差。

天下一统只是开始,西南的南诏,东北的契丹和渤海,半岛的新罗,西域的葛逻禄……

盛唐留下的这些烂摊子,还需要他好好收尾才行。

历史已经告诉刘继隆,所谓后人的智慧,便是燕云丢失四百年,辽东六百年无汉军涉足,西域丢失上千年。

后人的智慧在这里不存在,他也不会玩那所谓的击鼓传花。

在他眼里,东西只有已经到手才是最好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