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八十六章 顺水推舟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八十六章 顺水推舟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后所言甚是,奴才也是如此以为。”

正当哲哲以为多尔衮会表示反对,要求严惩豪格,并且做好了他一旦反对自己又将如何应付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想到多尔衮反而表示了赞同的态度,随着多尔衮这句话出口,所有人都诧异了,尤其是故意给多尔衮上眼药的多铎更是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他太了解自己这个哥哥了,更知道多尔衮和豪格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现在多尔衮居然为豪格说话,这莫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不对!十四哥可不是软心肠的人,他心狠手黑着呢,难道他是打算……?”多铎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多尔衮哪里会轻易放过豪格?抓到豪格的把柄不往他死里整才怪呢,可现在却表示了这样的态度,其中必有蹊跷。

哲哲心有狐疑地看了一眼多尔衮,也觉得多尔衮的态度有些奇怪。不过既然多尔衮这样表态倒也正中自己下怀,反而她是想留着豪格来牵制多尔衮的,只要豪格不出事,多尔衮就算有其他想法又如何呢?

“睿亲王既然也是如此觉得,那么此事就依睿亲王所见如何?”哲哲试探着再问了一句。

多尔衮点点头,当即说道:“肃亲王一事暂且搁置,眼下没必要讨论其责,关键在于朝鲜乱局,既然肃亲王现在汉城,就依太后所言让其戴罪立功,稳定朝鲜政局更为要紧。”

“此外,朝鲜国主、世子、王子虽然大多已没了,可肃亲王手中还有一个崇善君李澂,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奴才建议,当以太后和皇上下旨,册封朝鲜崇善君李澂为新的朝鲜国主,重立朝鲜王室。此外肃亲王手中所掌控的朝鲜两班贵族大臣们也可利用,只要朝鲜新王继位,肃亲王挟朝鲜新国主大义在手,朝鲜之乱当可平定。”

“睿亲王此言有理,诸位以为如何?”哲哲点头赞道,虽然她对多尔衮印象不好,但也承认多尔衮的能力不俗,刚才大家都在争论怎么处置豪格,可偏偏多尔衮考虑的却是朝鲜政局的稳定,看待问题的角度高出一筹。

现在,哲哲算是明白多尔衮的打算了。多尔衮不是不想对付豪格,而是从大局出发打算先稳定朝鲜,等朝鲜的事结束后,大清继续把持朝鲜政局后再处置豪格。

孰轻孰重,多尔衮分的很是清楚,而且他所提出的建议也是实实在在。豪格现在手中掌控着崇善君李澂,这是目前朝鲜王室仅存的王子,从法理来说崇善君李澂在朝鲜国主、王世子和其他兄长都死光的情况下登基为国君是理所应当的。

再加上俘虏被关押的一批朝鲜两班贵族大臣们,大清可以完全扶持起一个被彻底掌控的朝鲜傀儡政权,这样一来只要朝鲜王室继续存在,那么朝鲜李氏王朝就能延续,而大清借着这个大义就能做许多事了,不仅能以朝鲜王室的身份下令朝鲜军队和贵族、世家大族们结束叛乱,更能利用朝鲜的军队镇压地方,再加上豪格手中的军队又控制着汉城,成功的概率可谓极大。

一旦这个办法成功,那么以后朝鲜相比之前的朝鲜更能为大清所掌控,未来大清直接吞并朝鲜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有了这样一个地盘,再加上朝鲜的人口和生产力,大清就能解决诸多问题,对于未来大清的发展也是极其有利。

“奴才赞同睿亲王所见!”一直没说话的范文程此时站了出来,拱手对哲哲道:“睿亲王所见深谋远虑,更是解决目前朝鲜问题的最好办法。此外,奴才还有三个建议,恳请太后和睿亲王首肯。”

哲哲看了一眼多尔衮,见多尔衮没有反对,当即点头道:“范先生有什么建议尽管直说。”

范文程再一次行礼道:“既然让肃亲王统管朝鲜,奴才以为名不正言不顺,肃亲王身为我大清亲王,当初去朝鲜是以亲王和大将军名义去的,眼下局势不同,应该为其正名。”

“如何正名?”

“奴才以为可以朝廷的名义授肃亲王为我大清钦差,并领朝鲜总督之职,以确定肃亲王在朝鲜的身份,如此才能名正言顺地为我大清册封朝鲜国王,并辅助其王管辖朝鲜。”

“睿亲王以为如何?”

多尔衮笑着点头:“这自然是应当的,名不正言不顺,肃亲王在朝鲜也施展不开手脚,只要太后不反对,此事可办。”

哲哲笑道:“那就给他这个名义,授肃亲王朝鲜总督,总揽朝鲜军政事务,并以我大清钦差身份驻朝鲜,再给朝鲜一道旨意,册封朝鲜新国主。”

说完后,哲哲又问范文程其余两个要求是什么。

范文程继续道:“其二,朝鲜大乱,虽然重新册封国主,恢复朝鲜王京秩序也需时间,而肃亲王眼下掌控汉城,但他手中兵力不足,奴才以为应当派兵协助肃亲王,双管齐下,压制地方,剿灭叛乱。”

“这个没问题。”多尔衮不等哲哲发问直接点头道:“武英郡王的军队就在边境,他手下的部队本就应该驻扎朝鲜,而且之前就在负责围剿朝鲜乱军。既然已定下重立朝鲜王室,那么就让武英郡王的军队再回朝鲜,协助肃亲王即可。”

“对了,范大人最后一个要求是什么?”

范文程道:“奴才最后一个要求是向朝鲜派遣官员,既然重立朝鲜王室,恢复朝鲜政权,仅以肃亲王一人是不行的,想要控制住朝鲜其朝廷内必须要有我大清的人才可。而且肃亲王本人长于军事,对于政事略有薄弱,此外朝鲜眼下局势复杂,更需有人辅助,所以奴才建议除肃亲王为我大明执掌朝鲜外,还当派些能臣过去才是。”

多尔衮心中微微一动,目光如电朝范文程扫去,范文程这番话听起来有道理,可实际上却是为豪格铺后路,或者说分担豪格在朝鲜的责任。既然责任分担了,那么未来要追究豪格他身上的罪责也就减轻了不少。而且派官员去朝鲜辅助,表面上对朝鲜和大清都是件好事,可别忘了大清的不少文官都是汉臣,这些汉臣去了朝鲜究竟会怎么样,谁都无法把握,一旦他们暗中和豪格勾结起来,以朝鲜为根基暗中做些什么事,他多尔衮在盛京根本就控制不了。

等到那时候,豪格不仅是朝鲜总督,更成了朝鲜实际上的太上皇。朝鲜虽然只是小国,可实际疆土并不比现在的大清小多少,而且朝鲜的人口足有近千万之数,再加上掌控着朝鲜幼王,一旦豪格起了心思就实则割据,这样的话恐怕就有些麻烦了。

“这范文程究竟何意?难不成他暗中和豪格勾结起来了?”多尔衮心中如此想道,转瞬间许多念头闪过,却无法确定。

“范大人所言颇有道理,但朝鲜同我大清不同,如要派大臣去朝鲜协理朝鲜国政,先不说朝鲜人是否可以接受,就算朝鲜接受,我大清也没这么多官员可派,要不范大人亲自去一趟朝鲜?协助肃亲王?”多尔衮试探地开口笑问。

范文程摇头道:“奴才身弱,朝鲜之地恐非奴才能去,而且眼下我大清新皇在位,内有隐患,外有强敌,奴才在大清还有许多事要做,就更去不得了。”

“另外,奴才提此建议仅仅只是鉴于朝鲜问题,而无其他想法。至于派何人去,派多少人去,这都应当由太后和睿亲王等商议才是,奴才如何能逾越行事。”

“呵呵,范大人倒是小心谨慎。”多尔衮不置可否笑笑,也不说同意或者反对,转而对哲哲道:“太后,既然此事已有定论,那就依照商议的办,您觉得如何?”

“可!”哲哲点了点头,接着就以皇太后的身份代表皇帝下达了旨意,再由多尔衮以辅政亲王同济尔哈朗一同颁旨,册封朝鲜新王,并封肃亲王豪格为朝鲜总督,钦差大臣。

此外命令阿济格的部队重新返回朝鲜,协助豪格镇压朝鲜叛乱,至于对范文程提出的派遣大臣去朝鲜的建议两人一起无视了,仿佛这个建议从未提出过一般。

而范文程也不提醒,早早就退回了原来的位置,继续保持之前摆设的姿态,直到这次朝会全部结束。

结束了朝会,范文程回到府中,摘下官帽坐在椅中,凝神不知在思索着什么。过了许久他长叹一声,微微摇头。

今天朝会的情况他以旁观者的眼光看得明明白白,更看清楚了众人的心思,包括皇太极哲哲和多尔衮的打算。

可惜,他虽然看明白了,却对此无能为力,尤其是他所提出的三个请求最终只有前两个请求被采纳,而最后一个请求却没了下文,不由得让范文程惋惜不已。

其实范文程并没有其他想法,他的所做作为都是为了大清,之所以提出派遣大臣去朝鲜也是为了未来更好控制住朝鲜和未来可能吞并朝鲜做准备。如果不是朝鲜比较特殊,李氏王朝在朝鲜根深蒂固深入人心的话,当年皇太极攻占朝鲜时就直接把对方给吞并了,但这么做必然引发朝鲜动乱,而且要想消化朝鲜成为大清一分部不是那么容易的。

现在的朝鲜乱局就证明了这点,朝鲜哪里是这样轻易被大清所吞并的呢?无奈之下皇太极才会采取后来对朝鲜的态度,只是让朝鲜俯首称臣,作为大清的属国存在。

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后续的布置朝鲜国主是幼主,可以说朝鲜国政未来已在大清执掌之中。但朝鲜的政治和大清不同,朝鲜两班贵族和地方世家大族实力雄厚,要想直接解决很难。

范文程原本打算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从朝鲜朝堂下手,用大清的臣子来替换部分朝鲜的实力派,然后逐步蚕食,等机会成熟后铲除朝鲜两班贵族和地方世家大族,这样的话就有机会直接吞并朝鲜。

可惜他的想法虽好,但多尔衮却因为这样那样的顾虑没有答应。而皇太后哲哲虽然手段不差,但政治远见却是不行,而且她作为女人也没这个魄力,同样没有答应此事,让范文程感到惋惜。

想到这,范文程不由得想起了先帝皇太极,心中戚戚,如果皇太极还在的话,以皇太极的英明神武和卓越眼光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可现在却已不同,皇帝还小,皇太后和两位辅政亲王摄政,其中一位亲王成了摆设,一位亲王雄心勃勃,而皇太后又只想着搞平衡,如此下去大清何去何从实在令人堪忧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