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黄浦江畔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黄浦江畔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敏澜暂时就在卫府住了下来,由于他的身份不同,卫府特意把朱敏澜安排在了府邸后院,这里不仅清静,而安全的很。

卫家的安排让朱敏澜很是满意,在他抵达卫家的当日,卫绪华就在卫老爷子的交代下给松江府各家下了帖,邀请各家家主前来卫家赴宴。

卫家在松江府的地位首屈一指,而且这么多年来各家交好,同不少家族相互还有联姻,说起来大家也不算是外人。再加上卫家老大卫绪良从宣府回松江,即将调任云南大理为官的消息早就传出去了,众人也知晓这件事,所以卫家邀请各家的理由充足,此外上海开埠在即,各家借此机会碰上一碰,倒也不错。

就这样,在朱敏澜抵达松江的第三日,卫府设宴招待各家家主,所下的帖后各家家主都应约而来,其中同卫家关系最好的当属陆家,陆卫两家世代联姻,卫绪华的夫人,也就是卫安定的母亲就是陆家的嫡女,而且两家早就商量好了借上海开埠机会联手,自然是第一个到的。

说起陆家可不简单,虽说现在的陆家出了松江府知晓的人不多,可实际上陆家算得上江南传承千年的世家望族。陆家的先祖最早可以追寻到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将军、丞相陆逊。

晋朝八王之乱时,陆家几乎被灭族,但还是有些后人躲过了战乱,就此在苏州府和昆山一代继续生活繁衍,成为了当地望族。等到元末时期,陆家从苏州府和昆山为避战乱迁移到了松江府,并去了上海县居住,至今已有三百年了。

之后陆家也出过名人,其中正德朝和嘉靖朝的陆深就是其一,陆深二十四岁中举人,二十八岁登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陆深因得罪宦官刘瑾一度被贬,后复职晋升,最终官拜礼部右侍郎,成为大明时期上海文官体系中的显赫人物。

不过在陆深之后,陆家虽陆续也有子弟进入官场,但却再也没有像陆深这样耀眼的人物出现了。但就算这样,陆家作为千年世家的底蕴是其他家族不能比的,哪怕华亭徐家在徐阶当首辅的时期,因为陆家的缘故,依旧也不敢自称松江府第一家族。

如今陆家的家主是陆康,他也是陆夫人的兄长,卫安定的亲舅舅。陆康年龄比卫绪华大了两岁,身上有着举人的功名但未出仕,自七年前接任家主之位后,陆康就一直呆在上海的浦东,陆家在浦东有私家庄园,面积不小,宅院华丽之极,仅营造维护就长达两百年,再加上地理位置极佳,后世也把此地称为“陆家嘴”。

因为朱敏澜的身份特殊,卫家也不便透露其身份,陆康抵达卫府后卫绪华也没有交代朱敏澜的真实身份,仅仅以宣城伯一脉子弟介绍给了陆康。

对此陆康也不以为然,客客气气和朱敏澜见了面,随后就同卫绪华等人热络聊了起来。聊了没多久,其他各家的家主也陆续到了,卫绪华亲自出迎接待众人,请中府内叙话。

卫老爷子其中出来和大家见了一面,考虑到卫老爷子年事已高,酒宴开席后喝了两杯酒就不胜酒力去后面歇息了,留下卫绪良和卫绪华兄弟招待大家,此外还有朱敏澜和卫安定留下作陪。

按照之前商量好的,酒过三巡后,先聊了一些寻常的话题,接着就渐渐聊到了上海开埠的问题。卫绪华身为卫家当家人,挑起话头询问各家对上海开埠的看法和准备,同时也抛出了卫家已和陆家合作的话题,希望各家作为松江府的大家族,既然朝廷在上海开埠,各家的态度如何,后面的谋划怎样,再加上这件事可以说是千载难逢,希望大家能携手合作,同进共退,抓住这个难得机会。

这个话题顿时引起了众人的兴趣,对此大伙热络讨论起来。从各家的态度来看,基本都是支持上海开埠的,毕竟朝廷在上海设置通商口岸对各家族来说都有莫大的好处,而且这些家族能屹立百年甚至千年成为望族,在行事和眼光上自然不同常人。

听着众人的热烈讨论,朱敏澜作为一个陪客在一旁仔细聆听,同时也心中暗暗琢磨着。

不得不说卫老爷子以这个理由召集各家来府赴宴是个不错的办法,在场的所有人都是松江府的世家大族,更是地方的望族,而且这些家族成员无论在地方还是影响力都是普通商家无法相比的,哪怕就是在官场上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众人的态度让朱敏澜很是高兴,由此可见朝廷决定在上海开埠的想法是正确,不仅能利国同样也能利民,如此一来设置通商口岸的政策毫无问题。

但也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在众人讨论中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包括顾虑等等,这些却是之前朱敏澜没有考虑到的。除去一些走私的问题外,还有许多规划和运作的问题,这让朱敏澜大开眼界,更领悟了许多事绝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尤其是具体实施中还有诸多细节方面的考虑。

把这些情况一一记在心中,朱敏澜打算日后慢慢思索,再想办法来调整解决。这顿酒宴收获不小,不仅让朱敏澜看到了松江府诸大家族的态度,也明白了有些事的实际情况,这对于他之后的工作是极其有利的。

宴会结束后的第二日,朱敏澜就准备离开卫府前往上海视察了,他虽然拒绝了卫家安排他入住陆家别院的好意,不过也同时带上了卫安定一起前往上海。

对于卫家的好意和表态,朱敏澜没有直接嘉奖,但仅仅这个安排就表现了他对卫家的态度。得知卫安定能作为太子随从前往上海后,卫老爷子心中极为高兴,他这个孙子本就有出息,眼下还同太子搭上了关系,以后有太子照顾,说不定卫安定就是卫家未来的中坚了,这对于卫家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至于聂炽就更不用说了,聂家相比卫家仅仅只是士绅商家,远比不上卫家的底蕴,可偏偏无意之间结识了太子,这实在是意外之喜。从第一天到了卫家,知道朱敏澜太子身份后,聂炽的心情就一直时喜时忧,喜的是居然认识了太子,太子还和自己成为了朋友。而忧的是聂家身份地位相差太远,这样好的机会是否能够把握得住心里根本没底。

他患得患失的表情都落在谢广维的眼中,谢广维悄悄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朱敏澜。朱敏澜听后淡淡一笑,让谢广维给聂炽传话,告诉他即日一同前往上海,得知这个消息后,聂炽终于放下了心,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从松江府到上海县仅一日行程,早上出发,下午时分就抵达了上海县。

上海县规模并不大,整个县城相比江南的其他县城来说要小不少,而且之前上海名不经传,县城以东不远处就是滩涂,这里周边大多都是渔村,渔民靠着捕鱼为业,农业相对落后,至于商业更是寥寥无几。

抵达上海县后,朱敏澜没有马上进城,而是让人绕着上海县外围转了一圈。靠西边的区域还好些,这里在县城外有不少当地居民的住处,也略微有些人气,但随着走到东北边的时候,就是靠近江边的地方时,道路略有些难走了,而且建筑也不多,仅仅新建了一些建筑,地上简单铺了路面外,大部分地方显得萧条的很。

“前面是哪里?”目光朝着前方望去,朱敏澜开口问道。

“前面就是春申江,也叫黄埔江,从这边过去江对面就是上海的浦东,过江向西北不远就是陆家的庄园所在。”卫安定是本地人,当然对这里的情况最为熟悉,陪同在一旁的他低声解释道。

“码头就在前面?”朱敏澜既然要来上海,自然对上海提前做过了解,当即询问道。

“码头在我们右手也就是东南方向,从这过去还有两里左右,从码头西南绕过去就是县城的东门。”

“走,过去瞧瞧。”朱敏澜饶有兴趣地说道,王新应了一声,亲自赶着车就朝江边而去,不一会儿就到了靠近江边的区域,但这里的路许多地方都没修缮大部分地区还是泥地甚至滩涂,根本没办法靠近黄浦江。无奈之下他们只能绕行朝着码头方向而去,向前走了一段,靠西边的建筑多了起来,路也好走了不少,继续又走了一会儿,终于看到了一处码头的所在。

这边不仅有码头,还有一处较为热闹的市集和依附上海县城墙外的村镇。码头的规模并不算大,但也不算小,明显可以看出有些地方是新扩建的,再加上码头西边的区域有几处新建的建筑,还有后面的民房和商铺等等,显得较为热闹。

“这个码头可有名字?这里又是何处?”

“回殿下,这码头早在宋元时期就有了,之前是供渔村停泊,也有商船会在这上岸前往上海县,不过眼下看来这规模比之前大了不少。这里被当地人称为上海铺,所以这个码头也被叫上海铺码头。”

“上海铺?”这个名字倒是简单,朱敏澜不由得笑了起来。他特意下车在附近走了走,仔细看了下码头那边的情况,还有码头对面还算热闹的区域,随后返回车上,准备从这前往县城东门,正式入上海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