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茶盐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茶盐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面对皇帝的提醒,沐天波连忙称是,同时表示他回到云南后一定小心,对这两人严加防范。

不过朱慎锥也看出来了,沐天波心中真正的想法是有些不以为然的,虽然前者他的确有了防范,可对于后者却认为锦衣卫的情报危言耸听,此外就是沐天波对自己的自信,也许是沐家镇守云南的时间太久,两百多年来云南叛乱虽时有发生,可每一次黔国公府都能把叛乱压制下去,如此一来,沐天波对掌控云南有着绝对信心,更看不上这些区区土司私下的小动作,在他看来土司再强难不成还能强过朝廷大军不成?

见此,朱慎锥也不多说什么,毕竟该提醒的已经提醒了,沐天波接下来怎么做就看他的行为了。而且沐天波不是普通的勋贵,他可是黔国公。黔国公世镇云南是太祖朱元璋时期就定下的规矩,成祖朱棣得了天下后,依旧承认黔国公府在云南的超然地位,并让其继续镇守。

大明开国至今,黔国公一脉一直都镇守在云南,再加上云南的特殊情况,云南不能没有黔国公府,黔国公府在云南的影响力也无人能比,这点朱慎锥心里再清楚不过。何况沐天波对大明的忠心是无可非议的,再加上以他身处的地位,对云南土司的处置不能随意,土司情况错综复杂,一旦做的不好引发恐慌就过犹不及了,沐天波在没有实证的情况下也不便做过激的举动,这点朱慎锥也是明白的。

此外,沙定州的情况究竟如何,朱慎锥也不能完全确保,目前虽有锦衣卫的密报,可密报中也未提及沙定州真有异心的行径。所有的一切还都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上,仅仅以猜测来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哪怕朱慎锥是皇帝也不能这么干啊!

暂且把这件事放一放,朱慎锥询问起了沐天波云南出产的情况。云南气候虽然不错,但山地多丛林茂密,出产的确比不上中原,除了一些特产外,就连粮食的产量也是差强人意。

不过云南有一点好,就是云南产茶叶,整个大明茶叶的产地除去江南外也就是云南了。

后世云南的普洱茶赫赫有名,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还曾经掀起一波普洱茶热,区区一块茶饼被炒到了天价,实在是令人惊愕不已。

眼下云南的普洱茶却不出名,除了云南当地人饮用外,更多的是卖给藏地所需。而且大明现在的饮茶习惯是绿茶也就是散茶,这要归功于当年太祖朱元璋对茶叶的政策,朱元璋时期为了改变饮茶习惯,和当时制造龙团耗费民力实际情况,特意下旨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就此流行数百年的龙团被散茶所逐步取代,从而有了如今的饮茶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上下喝散茶,尤其是绿茶的习惯已有两百多年,而普洱茶这种茶甚至包括其他团茶的饮用已不入流了。这些茶因为口味的缘故也不适合大明士人,更多的都是卖给夷人和当地人使用。至于红茶,这原本就不是大明的产业,所谓的红茶出现是外销茶,也就是销往欧罗巴的下等茶叶,因为从大明前往欧罗巴的海船往往需要大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茶叶储存在船舱中,历经这么长的运输时间,再加上船舱中的密封状况产生高温还有海上航行的潮湿度,使得原本的绿茶在这个状态进行自然发酵,等运到欧罗巴后,这些茶就变成了红茶,从而成为了一个新的茶叶品种。

相比红茶,普洱茶更为接近,再加上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更适合长时间的储存,而且无论是制作成茶饼还是茶砖,运输起来也便利许多。

云南虽然特产不多,粮食产量也略有不足,可在茶叶上却有着优势。但由于之前的原因,云南的茶叶很少有流通到中原地区的,更不为人所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除了茶叶,云南还有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优势,那就是盐井。

早在汉朝时期,云南就有盐井的开采,最有名的是黑井,除此之外还有剑川的乔后,此外就是白井、琅井等,再加上其他一些盐井的开采,储量极大。

朱慎锥当年是怎么发家的?不就是带着王家村的人走私私盐累积起来的财富么?

对于盐他自然极为关注,而且在他登基后更是重捡起了万历当年的政策,只不过废除了派遣太监至地方设置矿监的方式,而是采用商业手段由内务府和大明皇家银行联手,对各地矿产包括盐矿的开采实施了开采权售卖和承包方式。

如此一来,就直接绕过了清流对朝廷矿产所谓“与民争利”的抨击,同时也拉拢了地方世家大族包括商人群体参与其中,并借这个方式使得朝廷能够顺利从中获得利益,收取税收,也能减少私盐泛滥,影响盐政的情况发生。

不得不说,当年朱慎锥自己走私私盐,现在他成了皇帝却极力打击私盐,还用各种手段弥补盐政的漏洞,如此行径证实了所谓屁股决定脑袋的真理。

位置在哪里,想法自然就是不同。作为皇帝他必须要为整个大明的发展着想,这个道理千古以来都是如此,朱慎锥自然也不例外。

“朕打算对云南实施茶盐新政。”朱慎锥开口道。

“茶盐新政?”沐天波有些意外,说实话沐天波没想到皇帝会说这件事,而且因为黔国公府世镇云南的缘故,云南的茶盐基本都是控制在黔国公府手中的,这是太祖时期就定下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黔国公府世镇云南解决军费开支和鉴于云南实际情况的财政补贴,虽然有部分利润会上缴中央,可这么多年下来,所谓的上缴中央根本就没这个说法,天高皇帝远,茶盐收入几何根本就说不清楚,京师这边也不会因为这个事特意派人去云南查,冒着得罪黔国公的麻烦惹恼沐家。

“朝廷的政策自然是好的,陛下既然有意在云南实施茶盐新政,臣自是支持。不过陛下,云南和其他地方不同,情况较为特殊,臣只是担心朝廷未能考虑实际情况强力推行此政,万一激起地方民变,臣……。”沐天波说到这没继续说下去,但态度却是显然。

朱慎锥见此笑道:“你不必担心,云南的茶盐新政并不会影响黔国公府,就算实施这个新政,朕也需依仗于你,对于云南情况朕自然心中明白,此政说是新政,但同我大明其他盐政茶政略有不同。”

当即朱慎锥略微解释了一下云南的茶盐新政的内容,表示虽然这么多年来黔国公府虽掌控云南茶盐,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如人意,而且云南地处西南,地方情况复杂,交通不便,民生也不怎么好,说起来除当地的土司和少数民族问题外,就是缺钱。

想发展云南,让云南富裕起来,关键就在于银子。但朝廷却拿不出那么多银子来,再加上云南的情况特殊,哪怕朝廷要投资云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光是土司和少数民族的原因,许多事朝廷就没办法推行。

所以朱慎锥想来想去,还是打算从云南的茶盐下手,如果云南的茶盐产量大增,那么自然获利更多。到时候不仅云南地方有钱,也有了做许多事的能力。而且借这个使得云南富庶,也能更好的稳定地方的土司和少数民族,让其对朝廷更有认同感,这件事可通过沐天波去做,一旦做成了,不光是大明获利,就连沐天波的黔国公府也有诸多好处。

要知道黔国公府在云南权力虽大,也执掌云南的茶盐贸易,但一直以来对这些上面的经营却都是粗放型的。就连地方土司和少数民族也是一样,他们可以说守着金山要饭吃,这么多年下来,云南的这种情况一直存在,如果能够改变和引导,结果自然不同。

按照朱慎锥的打算,是想让大明皇家银行和内务府介入,然后以商业和行政手段并进,采取类似大明内地的矿产承包制度和云南地方合作,进行大范围开采盐矿和种植茶叶,从而增加其产出。

其中管理方面由黔国公府介入进行三方管辖,所有出产由大明皇家银行和内务府进行统购统销,在统购统销中产生的利润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按惯例是黔国公府的收益,另一部分由地方官府和当地土司和少数民族进行比例分配,另一部分归于内务府。

这样一来,大家都能从其中获利,也能就此促进云南地方发展。当然这个举动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假如沐天波这边没有问题的话,可以先选适当的地方进行试行,试行良好后再逐步推广,如此一来用数十年的时间逐步改变云南状况。

听完了朱慎锥的解释,沐天波不由得有些动心了,假如是这样的新政倒不算错,毕竟没有损害他的利益,而且的确得到了更多的好处。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沐天波实际也清楚在云南黔国公府虽有这方面的特权,可实际上从中获利并不算多。再加上土司和当地少数民族的原因,哪怕黔国公府再强,也没有做到一言而决地步。

如果按照朝廷的这个新政,倒是可以让黔国公府就此增强和地方土司包括少数民族的合作,也能借这个机会获得更大的利益。虽身处云南,沐天波却也知道一些这些年朝廷的政策,尤其是朝廷对矿产包括茶盐的政策行为,跟随朝廷这些年承包矿产和茶盐的商人和世家大族,哪个不是赚的盆满钵满的?别看他沐天波位高权重,可真要以财富论,堂堂黔国公府恐怕还比不上江南的大盐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