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不遂人愿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不遂人愿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多尔衮谋划的不错,战况也正如他所预料的一样,假如不出意外的话,这支明军败亡就在眼前。等击败甚至一口吞掉这支明军包括索伦部的骑兵,那么大清就能依靠这一战打破明军的包围,从而使得士气大振,战局改变。

可问题偏偏就出了意外,就多尔衮即将抵达甲板的时候,突然明军的右翼冒出来一支军队,这支军队的出现让多尔衮措手不及,而且双方一交手,对方就打得异常坚决,多尔衮的八旗兵猝不及防,战术意图直接就暴露在对方的面前。

“豪格!”

多尔衮破口大骂,他万万没想到在朝鲜的豪格会在这个时候冒出来,而且率部赶到了战场。

在多尔衮对战况的判断中从来就没把豪格计算进去,在他看来朝鲜的大战中,豪格已被自己打得狼狈不堪,假如不是因为明军对辽东发起全面进攻的缘故,多尔衮为救援盛京只能放弃朝鲜撤军,恐怕平壤早就被多尔衮拿下了,而驻守平壤的豪格也成了自己战刀下的亡魂。

侥幸逃出生天,豪格不应该呆在朝鲜整军舔着伤口么?怎么突然领兵出现在了这个地方?而且看对方所打的旗号还有人数,豪格不仅把他在朝鲜的主力拉了出来,更已直接投靠了大明。

作为堂堂大清肃亲王,先帝皇太极的长子,当今大清皇帝福临的长兄,曾经的大清皇位继承人,豪格居然投了大明?这个结果让多尔衮无法想象。更要命的是,多尔衮还从豪格军中看到了之前就投靠大明的正蓝旗京兀儿的旗号,京兀儿的出现让多尔衮更是震惊,因为京兀儿之前虽在朝鲜,也一直都在豪格军中,但他从未正式打出旗号,多尔衮自然也不清楚这支军队的存在,但现在不一样了,京兀儿直接就打出了他在大明的旗号,同豪格的军队一起出现,直接在甲板以北挡住了自己的去路。

“豪格!京兀儿!正蓝旗!”

多尔衮咬牙切齿,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他恨不能把这两个混蛋扒皮生吞,更对正蓝旗恨到了极点。

八旗之中,正蓝旗是最特殊的一个存在,因为无论是最初的旗主阿敏,还是后来的莽古尔泰,都是桀骜不驯的家伙,而这两位旗主最终的下场都是被皇太极以手段处置,死的不明不白。

但在其死后不久,皇太极虽重新任命了正蓝旗的旗主,却因为锦州之战时明军渡海北击使得京兀儿等人直接反叛,打出了“反清拥明”的旗号,使得八旗内部出现了问题。这场叛乱虽然之后被镇压下去,并杀掉了叛乱的屯塔西,可京兀儿等人却带着正蓝旗的一部投了大明,摇身一变由正蓝旗的牛录章京成为了大明的将领。

之后,皇太极为了解决正蓝旗的内部问题不仅对正蓝旗的各牛录进行调整,还特意把正蓝旗交给了自己长子豪格统帅,这样一来就能把正蓝旗这个刺头直接捏在手中,避免再发生类似之前的情况。

但皇太极怎么都没想到,虽然豪格掌控住了正蓝旗,正蓝旗各部也的确如他所预料解决了人心不稳的问题,可之后因为他的突然驾崩导致大清的皇位争夺,因为他死的突然没有留下遗诏,自己培养多年的长子豪格居然没能顺利接位,皇位因为多尔衮、哲哲、范文程等人的同流合污却落到了年幼的福临手中,从而导致了之后大清内部的分裂。

皇太极一世枭雄,却没料到这样的情况发生,而豪格在丢掉皇位后一直遭受多尔衮的打击,再加上当时的太后哲哲又出于搞平衡的想法,让豪格在大清内部的处境极为艰难,最终还被丢掉了朝鲜去,直接被边缘化了。

不过哲哲也没落下好,这个精明的女人自以为能控制全局,把多尔衮和豪格都玩于掌中。但她低估了多尔衮的野心,更没想到自己侄女布木布泰私下和多尔衮联手。最终大意之下,哲哲突然暴毙,哲哲死后豪格顿时明白自己和多尔衮已没了和平相处的可能,再加上当时朝鲜的叛乱爆发,豪格只能铤而走险率部反叛。

从这点来看,正蓝旗还真是八旗中的异类,接连反叛大清,现在更全旗投进了大明的怀抱。这大明究竟给豪格下了什么**药?难道作为肃亲王的豪格真彻底背叛了大清不成?

略一交手,多尔衮就明白偷袭对方的战术已经破产了,明军有了豪格的正蓝旗再加京兀儿的部队赶到,其实力大增。虽兵力依旧不如多尔衮,但别忘了豪格的出现直接让胜负天平发生变化,而且正蓝旗战斗力不弱,尤其是京兀儿的部队还装备了大量火器,相比之下多尔衮只是轻装突袭,在火力上并不如对方。

采取进攻抚顺的战术,多尔衮必须要快速解决这支明军才能奏效。一旦战况陷入胶着,他的战术就不灵了。原本多尔衮是想打这支明军措手不及,用最短的时间击溃甚至消灭这支明军,等解决掉这支明军后他就可以腾出手来南下本溪,在本溪的明军没有回过神的情况下打掉这第二支明军,这样一来就算是王晋武在辽中的主力犹在,却成了孤军,没有了前两支部队的配合,无论军力还是战局都不如多尔衮,多尔衮就有足够的底气和对方展开决战。

但现在一切都改变了,改变的关键就是因为豪格的出现。想到这,多尔衮怒火冲天,可面临这个局面他只能咬牙咒骂又无可奈何。

无奈之下,多尔衮只能暂缓行动,派人去接触豪格,并带去了他的一封亲兵信。

信中多尔衮告诉豪格,眼下是大清最危急的时刻,一旦辽东之战大清败了,那么自老汗建立的基业就彻底垮了。你豪格身为努尔哈赤的孙子,又是先帝皇太极的长子,如何能做这样亲者痛仇者快的举动?

多尔衮对豪格承诺,只要豪格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弃明投清,那么之前的罪责既往不咎。不仅如此,多尔衮还承诺只要豪格能回来,他会上奏太后和皇帝,加封豪格为摄政王,同自己平起平坐,更不会找豪格的后账。

这样的话对于往日的多尔衮来说是绝对不会说出口的,但现在的多尔衮却直接用书信来劝豪格,不能不说多尔衮表现出了极大诚意。而且在多尔衮所想中,哪怕豪格对此犹豫不决,但只要有所心动那么自己就有机会解决这支明军,只需要豪格两不相帮,袖手旁观即可,那么就足够了。

可多尔衮万万没想到如今的豪格早就不是之前的豪格了,当豪格最终下决心投靠大明,并且领兵从朝鲜杀回辽东时,豪格就不可能再回头了。而且豪格对多尔衮的厌恶和仇恨哪里是区区一封书信能解决的?至于什么太后,什么皇帝,还有什么摄政王之类,在豪格看来都是可笑之极的言论。要知道大清的皇位本就是他的,至于那位太后布木布泰和多尔衮的关系他豪格又不是不知,还有福临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哪怕是自己的弟弟又如何?他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娃娃为何能登上皇位?难道这还不能证明么?

看完书信,豪格哈哈大笑,想都不想直接就把书信给撕了个粉碎,还把多尔衮派来的人割了耳朵,痛打一顿后赶了回去。

豪格如此坚决的态度,让多尔衮更是火冒三丈,既然豪格不听劝,那么多尔衮也只能用战争来解决双方的问题了。

就这样,双方在甲板展开了大战。虽说多尔衮的兵力占优,可明军包括豪格这边也不差,无论是豪格的部队还是京兀儿的部队,甚至包括南下的索伦部,都是精于骑射的精锐,尤其是后者更是强悍,索伦部人虽少,但战斗力比八旗的白甲兵更强,此外李信所率的精锐新军更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配合各部骑兵和多尔衮打的有来有回,接连几日的战斗中丝毫不露败相,反而给多尔衮的部队造成了大量杀伤。

越打,多尔衮心中就越是焦急。从战局来看他虽占了上风,但要短时间内解决掉对手却不容易。尤其是豪格和京兀儿再加索伦部的骑兵更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麻烦,那些明军也是硬骨头,要把这块骨头生生啃下来没那么容易。

这时候的多尔衮已是充满了担忧,他非常清楚时间拖得越久对自己越是不利。可眼下也没了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只希望能够尽快击败对手,这样才能腾出手面临之后可能发生的变化。

但多尔衮怎么都没想到,就在甲板之战打响后没多久,王晋武在辽中,孙传庭在本溪同时发起了进攻,王晋武的进攻方向是盛京,而孙传庭部队朝着抚顺直接扑了过来,意图联合甲板的部队给多尔衮来个前后夹击,击溃多尔衮主力后再掉头进攻盛京。

当这个消息传到多尔衮这边时,多尔衮瞬间就慌了手脚。盛京那边的守军并不多,仅仅一万余人而已,八旗的主力都在自己的手上,一旦盛京丢了,那么大清的根基就没了。尤其是沈阳那边还有太后、皇帝和八旗勋贵在呢,一旦他们落到明军手里,哪怕自己依旧握有重兵也成了无根之萍,如何能和明军继续周旋?

可现在战局胶着,他无法立即撤军回师,哪怕做到了这点明军也不是傻子,眼前的明军必然会和孙传庭北上的部队合兵,然后两路夹击盛京,到时候盛京依旧守不住。

一时间,多尔衮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冷汗直冒。他必须立即作出抉择,要不然无法挽回,过了好一会儿,多尔衮终于跺脚一咬牙,决定回师救援,哪怕损失一部分兵力也必须保住太后和皇帝,只要太后和皇帝在,大清就在,要不然大清就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