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指点战场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指点战场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一日,孙承宗和平时一样早早就起,用了早饭后先在院子里散了会儿步,随后就去了他的书房。

进入书房,他的目光下意识就朝着墙上挂着的地图望去,看着地图上错综复杂的线条还有他这些日子密密麻麻的标注,孙承宗口中不知在轻咛着什么,目光越来越亮。

也不知过了多久,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片刻书房的门就被敲响了。

“进!”

话音落下,书房门被推开,进来的是孙承宗的小儿子孙镐。

孙承宗有七个儿子,年龄最大的长子贡生出身,后选为山东高宛县令,前几年因考评不错再加皇帝的照顾升了官,现已调任山西平定为知州。

这个长子虽人实在,但不是读书的料,而且性格过于耿直的缘故,在官场上也走不远,能当知州恐怕是他仕途的终点了,不过这样也好,如果真让他官做的大了,以他的性格和能力这个官场可不好混。

次子之前中了乡试却一直没有出仕,直到五年前朝廷看在孙承宗的面上才正式授官,眼下在河南一个小县当知县。三子早逝,留下了两个孙子。四子、五子、六子和七子孙镐都不是读书的料,资质平平,孙承宗三年前回乡时,皇帝给了他恩赐,让其萌子为官,孙承宗想来想去让五子去了工部谋了个差事,其余几个儿子都留在了身边。

相比几个不出息的儿子,孙承宗更看重自己的孙子辈。但就算几个儿子读书不成,不过孙家的家教很严,孙承宗的几个儿子从人品方面来看却是毫无问题的,尤其是最小的孙镐,这是孙承宗六十多岁生的幼子,眼下也不过二十出头,虽然同样没什么读书的天赋,但这孩子不仅实在,更是孝顺,这几年孙承宗在家一直都是由他亲自照料着。

“父亲,京师总参议部刚送来的军报!”进了门,孙镐先恭恭敬敬给孙承宗行了一礼,随后就道。

孙承宗嘴角露出了微笑,每日他都等着从京师来的军报。他也没伸手去接孙镐手中的军报,而是继续背手而立,站在地图前。

“念!”

“是!”孙镐应了一声,打开手中的军报就念了起来,当孙镐第一句话刚刚念完,孙承宗整个人就如同一把脱鞘的利剑一般,散发着令人生畏的气息。

“初五清晨,主帅王晋武下令强攻盘山,祖大寿为先锋率其部猛攻盘山,新军炮火掩护,辰时开战,直战至当日酉时,我部奋勇争先,杀敌无数……。”

“当夜子时,先锋祖大寿察觉盘山守军有异动,果断领兵发起夜攻,丑时我部拿下盘山,敌酋索尼、鳌拜留汉军旗驻守,主力趁夜脱逃,祖部尾随追击,总兵吴三桂率关宁铁骑在吴家坟截住其部,双方展开大战……。”

随着孙镐的一个个字念出,孙承宗的眼睛越来越亮,他上前一步目光在地图上游走,然后抓起边上的笔就在几处做了标记,接着继续聆听孙镐往下念。

等听到孙镐念到双方骑兵在吴家坟大战,明军主力追击赶到,建奴狼狈撤退至西宁堡。

第二日明军进攻西宁堡,仅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拿下了西宁堡,歼灭西宁堡的守军。至此,整个辽西走廊全部被明军打通,辽西走廊要地完全落入大明之手。

随后王晋武并没就此停步,挥师出辽西走廊抵达辽河平原。在接下来的两日内向东北方向一路推进,直抵海城。其中建奴虽依仗骑兵同明军不断周旋,并意图偷袭明军后军,但都被明军识破,非但没有占到上风反而被明军打的溃不成军,无奈退却。

“接续念!”突然,孙镐停了下来,孙承宗一愣急忙催促道。

“父亲,没了,念完了……。”孙镐连忙回道。

“没了?”孙承宗转身,一把就把孙镐手上的军报取了过来,细看之后发现的确没了。这份军报只汇报到明军打到了海城,至于后续的消息未有,这让孙承宗心中难受的很。

眼下这场大战明军占据了主动,而且在精心谋划之下进展极为顺利。孙承宗在辽东多年,对于辽东的局势比任何人都了解,他甚至不用看地图脑海中就能展现出整个辽东的情况。

一直以来,孙承宗这辈子做的最大努力就是解决辽东建奴问题,而他在担任蓟辽督师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甚至可以说孙承宗差一点就成功了。

假如不是因为魏忠贤忌惮自己,再加上自己的好学生天启皇帝突然出了意外年纪轻轻就驾崩,孙承宗怎么可能离开辽东告老还乡呢?要知道当时的辽东局势可谓一片大好,孙承宗以步步为营的战术把整个辽东局势从最初的糟糕局面彻底扭转,从而掌握住了主动权。

按照孙承宗的战术,孙承宗很明白仅仅野战明军绝对不是八旗的对手,而且大明的国力也经受不起辽东再一次发生如同萨尔浒这样的惨败。为了稳妥起见,孙承宗用的是步步为营战术和用堡垒为据点不断压缩建奴生存空间,并且进行军事和经济双重封锁的策略,这个计划从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也起到了相当的效果,明军就和个乌龟壳一般,让努尔哈赤无处下嘴,而努尔哈赤却被大明用这种战术搞得苦不堪言。

辽东本就是苦寒之地,在无法打破孙承宗封锁的情况下,建奴连生存都成了难题,当年的努尔哈赤已在崩溃边缘了。

假如多给孙承宗几年时间,两三年甚至仅仅只要一年的时间,或许辽东的建奴就被孙承宗给灭了。可惜啊可惜,这么好的机会却错过了,随着孙承宗离开辽东,接着天启驾崩,魏忠贤被杀,崇祯上台,东林党死灰复燃,一切全都变了。

尤其是孙承宗看错了一人,那就是他一直精心培养的接班人袁崇焕。这个袁崇焕不仅忽悠了崇祯皇帝,更一到辽东彻底把孙承宗定下的战略全部改了,不光是放开了对建奴的封锁,更打着联合蒙古的由头私下把大量军粮卖给了建奴,帮着刚刚上台的皇太极直接就解决了粮食短缺的困境,反而导致明军军粮不足,士兵连饭都吃不饱。

这还不算,袁崇焕还矫旨杀掉了毛文龙,使得大明在皮岛多年的经营毁于一旦。这一系列的操作简直无法想象,之后更因为他的无能使得战局恶化到了建奴攻进长城率部一直打到京师的事件发生,这些消息传来后,孙承宗悔恨之极,早知道袁崇焕是这样的一个人,当年他就不应该如此重用此人,从而酿成大祸。

这些都是往事了,随着大明的天子换了人,这些年大明各方面都得到了好转。尤其是这一次明军对辽东发起进攻,意图一举解决辽东问题,孙承宗对此寄予厚望。

这些日子,孙承宗一直在关注辽东战场的进展,更对于辽东目前的局势了如于心。现在明军已布置好了一切,多尔衮被迫从朝鲜撤军,北方的索伦部在大明的支持下南下牵制撤退的多尔衮主力,而南方的明军由孙传庭和李信的指挥下从山东和皮岛两处直接攻进辽东腹地。

至于在正面战场,主帅王晋武更是稳扎稳打,在盘山和建奴对峙多日。别人或许看不出王晋武的用意,可在千里之外的孙承宗却瞧的明明白白。对王晋武的这种战法孙承宗可是拍案叫好,他太了解明军各部的情况了,更知道辽军和关宁军本就是一群桀骜不驯的军队,再加上明军本就不善于野战,还有各将领心里的小九九,假如不能把这些部队捏着一团,如同臂使的话,轻易出击短时间扩大战线不是什么好事。

而王晋武这样做恰恰就是为了磨合和锻炼部队,同时也是为了更好掌控这些带兵将领。现在明军突然对盘山发起了猛攻,并且乘胜追击一举打破了整个辽西走廊,把战线直接推到了辽河平原甚至海城地区,这证明总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怎能不让孙承宗兴奋不已?

可就在这个时候,军报没了后续,孙承宗心里怎么能不焦急呢?他迫切想知道后续的情况是如何。

明军对海城的战争现在到了什么地步,攻进辽东腹地的孙传庭和李信到了哪里,索伦部是否给多尔衮的主力造成了麻烦,多尔衮撤军回师一路现在是什么情况,后续的大战是会在沈阳爆发呢还是其他?建奴又会做什么选择?这些孙承宗恨不能马上生出翅膀来,直接飞到辽东去亲眼看看。

按捺住心中的迫切,孙承宗最终没说什么,只是挥手让儿子孙镐退下。

孙承宗虽然是文官,但他却是文武双全,更是亲自带过兵打过仗的蓟辽督师。辽东距离京师这么远,消息传递需要时间,从目前的时间来判断,他刚刚接到的军报消息是好几日之前的了,现在辽东打到了什么程度,恐怕连京师那边也还不知道吧?

既然消息还没递来,那么也只能耐心等待了。孙承宗走回到地图面前,目光在地图几处扫过,他心中暗暗盘算了下,伸出手指在几个地方点了点,然后抱胸后退了两步,过了没一会儿,嘴角露出了笑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