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设府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设府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相比郑成功的这场“烂仗”,在洪承畴的谋划下施大瑄就打得轻松多了,短短一个月左右小琉球的战事就彻底结束,而当卡隆等人返回巴达维亚的半路上碰上了从巴达维亚前往小琉球的援军,得知小琉球已经战败,所有荷兰人已被大明驱逐后,援军指挥官震惊之余也是无可奈何。

既然战事都已经结束了,那么他们再去小琉球已没了这个必要,难道千里迢迢跑过去和明军来一场海战不成?

而且从卡隆等人的口中,他们还得知进攻小琉球的明军军力之强大,援军指挥官虽然带了十艘战舰,却根本没把握能在海上击败大明的舰队,更没把握能登陆小琉球和明军作战夺回热兰遮城和安东尼堡。

所以才从巴达维亚出发没几日的援军就和卡隆的战舰汇合调转方向朝着吕宋而去,至于回到巴达维亚那边议会会是怎么反应,又会如何处置,这就不关他的事了。

大明收复小琉球,并驱逐荷兰人的战报很快就传递到了京师,接到消息后朱慎锥笑逐颜开,下令让内阁对外公布此事,并对有功之臣大力表彰。

这是必须要做的,对于大明诸公而言,小琉球根本不算什么,只是一个孤悬海上的岛屿罢了,甚至有人连名字都没听说过。

大明地大物博,国土广阔,这老爷们哪里看得上这样的化外之地?哪怕小琉球上居住着不少大明百姓,此外早在东汉年间,中国就和小琉球有了来往,这千年来更是没断绝过来往,但也只限于福建一地,对整个国家来说小琉球根本就没有正式划归版图。

但在后世,小琉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郑成功一生可以说只干了这么件大事,却被后人所一直称颂,誉为“民族英雄”。朱慎锥在这件事上可比郑成功干的漂亮多了,不仅干脆利落地解决了小琉球的问题,还直接消除了郑芝龙集团的隐患。

在这种情况下,朱慎锥怎能不大书特书,给自己吹嘘一番在史书上留下重重一笔呢?

身后名这种东西,朱慎锥还是很在意的,而且他的上位从传统来说并不算正统,他和朱棣一样都是通过军事手段登上的皇位,虽然朱慎锥的目的是为了拯救大明,可这一步迈出,后人在这件事上如何评价却不好说了。

但现在有了收复小琉球这件事,再加上未来彻底解决辽东问题,那么就算有这么一个污点,后人对他的评价大部分也会是正面的了。这点朱慎锥是知道的,也是故意推动这件事的宣传,从而考虑到未来罢了。

作为功臣的洪承畴,由于他的官职已很高了,而且身为文官洪承畴对于爵位并没任何想法。按照大明的传统,一旦文官封爵等于自绝了仕途,这点从当年王阳明的封爵就能体现出来。

洪承畴目前还有着入阁当首辅的打算了,如果给他一个爵位,对于洪承畴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所以考虑再三朱慎锥只能在他的加官上想办法,洪承畴现在是闽浙总督、兵部尚书衔兼副都御史,加太子太师,光禄大夫,已位极人臣,既然立下了如此功劳,那么就直接从三师加封为三公,直接加洪承畴为太师,以示嘉奖。

至于施大瑄等人进行封爵,施大瑄作为主将封二等子爵,再升一级军衔,由镇国将军升定国将军,授澎湖副总兵之职。施琅和洪旭、甘辉三人均有赏赐,钧封一等男爵,此外其余各级军官的嘉奖也没落下,运气好的升官,运气普通的也有其他赏赐。

做完了这些后,朱慎锥顺势拆分了郑氏集团的福建水师,留其部分驻扎在澎湖和小琉球由施大瑄父子指挥,水师和陆军全部整编作为小琉球的驻军。而原本的福建水师改编成南洋海军,暂时依旧以郑芝莞作为提督,同时对其中不少将领进行调动,十几人由南洋海军直接调任北洋海军分别任职,也有从北洋海军调任南洋海军的。至于洪承畴也在其中掺了些沙子,牢牢掌控住了这支军队的控制权,使得郑氏族人在其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削弱。

另外,对于接下来小琉球的安置也有了考虑,朱慎锥决定趁此机会正式把小琉球纳入大明统治之下,在小琉球设置官府,进行有效统治。

在这种情况,再称其小琉球已不合适了,而用古代的夷州或东番同样不合适。这些名字一听起来就不属于中国之地,反而把它从大明在称呼上分割了出来。所以思来想去,朱慎锥最终还是依照后世的称呼选择了小琉球的另一个名字,就是台湾。

定下了名分,那么就要考虑具体的统治实施。朝廷接下来会在台湾设府,台湾设府后,会在台湾府下设置三个县,这三个县分别是台湾、凤山、诸罗。这点倒和历史上清朝收复台湾后对台湾的行政划分相同。

倒不是朱慎锥没考虑过直接在台湾设省,并在其下设两府和更多的县,可现在的台湾根本不是后世的台湾,整个台湾岛人口并不算多,在台湾的大明人只有区区五万人左右,而且除了在岛上居住和耕作渔猎为生的明人外,还有近六万左右的当地生番,全部人口加起来也不过十一万出头而已。

这么点人普通大明一个大县就比其还多,台湾除目前南部地区尚可,再加上荷兰人统治时期修筑的热兰遮城和安东尼堡为据点,在其周边进行开垦和管理外,其余地方大部分都是人烟稀少甚至还没人涉及的蛮荒区域。

鉴于这个实际情况,别说是设府了,就算是设个州都是勉强,之所以设府也是考虑到后续对台湾的开放所至,只有等到台湾进入大开发阶段,整个台湾的有效统治区域不断增大,人口达到一定数量后,朝廷才会逐步考虑对其进行升级。

台湾府的设置后,行政未来归属于福建省管辖,但因为台湾府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同时也会受到中央的双重管辖。未来大明会从陆地逐步走向海洋,台湾作为大明最大的海岛占据了南海重要的地理位置,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此外,朝廷在台湾设置驻军时还会考虑到台湾的军事、经济、贸易等各方面因素,加强对台湾的政策扶持和有效管理。但不管怎么做,前提是要有一个靠得住的能臣去台湾主政,对此朱慎锥有些饶头,一时间不知让谁去当这个知府好。

倒不是朱慎锥手上没人,堂堂大明帝国,作为皇帝的朱慎锥手中可有着这个世界上人数最多也最精英的文官群体,选一个区区知府并不是难事,只要把这个意思告诉内阁和吏部,必然会挑选出适当的官员来。

但台湾不是普通的州府,现在的台湾可以说是一片不毛之地,就算设府后,台湾至少要经过数十年和百年以上的不断移民和逐步开发,这才能让台湾渐渐发展起来。何况台湾还有外来者和当地土著的问题所在,就和西南地区一样这些矛盾是必然的,此外台湾知府不仅要管民政,还要知兵,要知道台湾孤悬海外,朝廷特意在岛上设置了驻军,后期会由一员副总兵来负责军务,可在军政方面因为路途不便,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需要台湾快速做出反应而不可能通过闽浙总督衙门甚至朝廷回复才采取行动,所以台湾知府在知兵方面是必须的,不仅要当好这个知府,还要承担起台湾兵备道的职权。

这样一来,合适的人就不多了。再加上台湾也不是什么好地方,有能力的官员不想去,能力普通的官员朱慎锥又看不上。另外还有一些人合适虽然合适,可他们的官职身份都高了些,把他们放到台湾去当这么一个知府简直大材小用。

几日后,朱慎锥在看完了由内阁和吏部推荐的台湾知府人选名单包括他们的履历很是失望,虽然这些人中有学问颇佳的官员,也有有口皆碑的清官,还有一些年富力壮有抱负的年轻人,但他们都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合适这个官职。

为了确定这个台湾知府的人选,朱慎锥下令扩大人选范围,并且交代内阁和吏部可以适当放宽条件,哪怕入选人的官职级别略低些的只要条件满足也可以考虑。在这情况下,倒是有几人脱颖而出,被朱慎锥给看上了,但在之后的考察中发现,他们这几人的能力还是略有不足,去当台湾的知县绰绰有余,甚至当台湾的同知也是可以,但要当好这个知府的话从资历和能力各方面来看却依旧差了些。

就在这个时候,远在西安的孙传庭不知从哪里得知了这个消息,在给朱慎锥上折的时特意给他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是现陕西提督学政堵胤锡,朱慎锥对这个人并不了解,更从没见过面,看完了奏折后想了想就让人去吏部把堵胤锡的档案找来瞧瞧,谁想当档案到手后仔细看完,朱慎锥瞬间就对堵胤锡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让他来京师一趟,亲自见见这个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