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集权和立宪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集权和立宪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目前来看,现在的大明可以说是一片蒸蒸日上,随着东林党和其他几党的强力压制,皇权也得到了稳固。此外,军权也掌控在皇帝的手里,再加上勋贵和军方力量的扶持,改变了之前大明长期文贵武贱的传统,虽然还没恢复到太祖太宗时期程度,但相比之前勋贵和武将被文官集团压制的局面要好了许多。

可以说朱慎锥这个皇帝是自正德后皇权最为稳固的皇帝了,正德帝算是历史上大明最后一个真正掌控兵权,并能和文官集团直接抗衡的皇帝。而在正德之后,虽然嘉靖用政治手段搞平衡,控制了朝堂数十年,但实际上他在皇权的控制上并不如正德,其他的暂且不说,仅仅从他多次被刺杀差一点丢命,最终假借修道躲着不见人也不上朝的情况来就能区别出来。

至于嘉靖之后的几任皇帝,隆庆虽做出了些政治改革,却死的太早。万历就不用说了,前二十年万历活在张居正的阴影之下,之后数十年又因为受了文官集团的教唆亲手破坏了张居正的改革成果,醒悟过来后反抗无果,最终心灰意冷直接躺平。

万历死后,那位在位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泰昌皇帝就更不用说了,他除了破坏了万历留下来的制度,还大力提拔了当时的东林党外其他什么事都没干。等泰昌皇帝驾崩后,天启皇帝上位,天启皇帝倒是有一番作为,也极有手段,利用魏忠贤打压东林党,以阉党为由组建帝党,抢夺话语权,巩固皇权,外御建奴,对内通过加强江南税赋稳定财政,在天启年间大明整体情况相对平稳,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不错,哪怕有天灾和对外战争,大明整体也依旧稳如泰山。

可惜正是天启的这些做法触怒了新兴的阶级群体,使得最终天启皇帝不明不白地落水,又不明不白地驾崩,他的驾崩方式几乎和之前的正德如出一辙,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的问题所在。

天启驾崩后,崇祯上位。崇祯的问题就不说了,短短数年中国家就被他搞得江河日下,百姓民不聊生,各地叛乱四起。假如不是朱慎锥以靖难的名义举兵入京,从而控制了朝政最终取而代之的话,现在的大明在不在都是一个问题呢。

但就算这样,朱慎锥也一直在考虑未来大明的体制问题。

拥有后世的思想,朱慎锥并没有如今人的思维固化,或者说他并不反对在大明进行一些改变甚至改革。但问题在于一点,那就是屁股在哪里,脑袋就在哪里。换句话来说屁股决定思路,这点哪怕是朱慎锥也无法避免。

权力就和毒药一样,美丽而诱人,况且作为大明皇帝的朱慎锥眼下已君临天下,从自己本身出发,为子孙后代着想,朱慎锥也不可能放弃皇权,从而把手中的权力拱手相让。

何况就算他做到了这点,谁又能保证朱慎锥本人和朱家子孙的地位稳固和彻底安全呢?也无法保证接管权力的这些阶级群体是否会把国家治理的好。这是历史就已经证明的,国家在这些人的手中非但没有好处反而有着极大的坏处,无论于公于私,朱慎锥都不可能轻易把权力交出去。

中国的政治和西方政治不同,在中国历史上不可能有政治退让的情况发生。因为一旦退了,身后就是万丈深渊,结局不仅自身死无葬身之地,就连家族也难以保全。

在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政治上更是如此,斗争是极其残酷的,无论是臣子或者帝王都是这样,结局好的比如汉献帝、刘后主、李渊、朱由检这些,而更多的是身死国灭,被彻底铲除。

朱慎锥可不是三岁的娃娃,更没有圣母的天真。他很明白就算要进行改革也必须循序渐进,而前提确保统治的稳固。步子大了不仅要扯到蛋,还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此外,朱慎锥也清楚,中国或者说大明的中央集权统治已达到了顶峰,大明可以说是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时期政治结构的最高点。而历史上的清朝虽然名义上被称为集中国封建社会的大成,但从朱慎锥看来虽然历史上的清朝在政治结构上延续了明朝,可因为清朝的民族原因从一开始的二元制就使得其政治根基不稳,有着先天不足,后来再加上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出于政治目的进行愚昧统治和残酷镇压,再加上奴化加文字狱等各种手段,所以历史的清朝时期政体方面实际上是退步的,这也导致最终清朝开始落后于世界并被西方各国群殴的结果。

虽然大明的政体结构要比历史上清朝更为完善,可大明也不是没有弱点和问题,要不然也不会在朱慎锥之前大明会变成那番模样,差一点亡国了。

现在朱慎锥虽然把大明从悬崖上拉了回来,并隐隐有了中兴的气象,而且朱慎锥相信给他二十年时间,未来的大明必然会重新辉煌,再一次进入盛世。

可这又如何呢?就算是这样,大明只不过是经历了又一个轮回罢了。就和历史上的两汉一样,在经历了西汉的灭亡后东汉再一次兴起,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实际存在的矛盾依旧会不断爆发,等到这些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么大明依旧躲不掉改朝换代的结局,这可以说是悲哀和无奈。

中国历史有着近两千年的封建王朝,这些王朝没有一个能脱离王朝的兴起——强盛——衰落——灭亡的怪圈。一个王朝结束同时也是另一个新的王朝崛起的时候,花开花落,春去秋来,以新替旧,恒古不变。

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历代王朝都逃脱不了的结局,假如朱慎锥仅仅只求大明的中兴话,那么他很容易做到这点。但要避开这个怪圈,却不是那么容易的,甚至朱慎锥自己都没有半点把握。

这个关键就在于中国人的思想局限性,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废黜百家起,儒家就成为了统治者的工具,而这两千年来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再加上后世诸王朝出于统治的需求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多次篡改和有目的的宣传,使得成了现在这个情况。

朱慎锥不是神仙,没办法彻底改变这种情况,他也清楚更不可能做这样的事。因为大明的统治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作为皇帝他本身就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一旦否定了这些,那么大明也就不复存在了。

换而言之,之前在江南产生的资本主义阶级或者说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从历史整体来说其实是一个进步。不过这种进步和固有的统治阶级包括政体产生了激烈冲突,这才会导致大明党争的出现和差一点亡国的局面。

作为大明皇帝,朱慎锥实际上已经成为了“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假如在后世的历史书里,或许会把他作为反面教材来进行评价,甚至觉得正是朱慎锥的出现和对东林党包括江南士绅的残酷打压,遏制了在中国资本主义的进步,从而开历史倒车。

当然事实究竟会不会如此朱慎锥不清楚,他也不可能再一次穿越到后世亲眼去看看历史对自己的评价。可鉴于目前的情况,继续延续之前历代王朝的方式就是一条死胡同,而彻底放开也是不成的,这同样是一条死路。

所以朱慎锥这才会采取对外扩张,甚至用宗室外封的政策来减缓国内矛盾,如果外封这件事做好了,等到大明在海外打开局面,那么未来大明可以通过移民等手段大大减缓大明内部的土地兼并和人口激增问题,此外就是新的农作物使得粮食产量的提升,这个朱慎锥早就在做了,而且效果还算不错。

但这只能延缓矛盾,或者拖延问题爆发的时间罢了。矛盾的本质依旧还在,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的主要原因,朱慎锥对此很是清楚,而要想真正跳出这个怪圈,唯一可行的就是从政体的本身入手,或者说彻底改变君权至上,中央集权的根本,从而逐步开放民智,削弱儒家思想的统治,改变现有固化阶级,甚至削弱皇权,最终达到以君主立宪,从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

这个结局是历史证明过的,在后世的历史中,幸存的君主国家往往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或者皇帝仅仅只是国家的象征,不再拥有之前强大的权力,而更多的权力被内阁、议会和各种政党所把持,也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王朝能够得到更好的延续,并确保王室(皇室)超然的地位。

而那些中央集权过去强大的国家都在后续的历史中逐步消亡了,比如大清,也比如在欧罗巴强盛一时的法兰西帝国和德意志帝国,还有奥匈帝国,沙皇俄国,奥斯曼帝国等等,这些国家的君王都强盛一时,可都消亡在了历史之中,反而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君王却留存了下来,一直到二十一世纪还活跃在世界政坛之中。

朱慎锥是清楚这点的,但他也明白在大明要做成这件事绝非容易,哪怕在欧罗巴的君主立宪也从来不是君王主动让步,而是通过阶级对立和政治斗争后才导致的结果。

可以说越是明君在位,越不可能有君主立宪的情况发生。就像法兰西皇帝拿破仑和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那样,正是因为他们在位的强势和国家的强盛,所以不可能发生君主立宪的情况,反而国王弱势的国家反而更容易有这种情况发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有趣的现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