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红楼之贾敏齐家记 > 第 33 章

红楼之贾敏齐家记 第 33 章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9 20:39: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夺嫡本来就会搅得整个天下都不安生。

但贾敏没想到……会来得这么早。在她设想之下,最开始不是靠着知府县令角力,先抢一波地盘吗?怎么这就从封疆大吏开始斗起来了?

她忽然福至心灵,“难不成阁老们也觉得这会孙家二老爷难以保全,好在手里攥些周老大人这边的把柄,将来要么兑子,要么当做交换的筹码不成?”

林海闻言直点头,“我想也是。”他轻叹一声,“且等等圣上的旨意吧。”

如果圣上真命他闭门写自辩折子,那……也只能如此了。

贾敏怒道:“我倒要看看老爷的‘罪名’究竟要怎么编?!”

林海笑道:“我哪有罪名了……顶多就是荐人不妥当。”

这还得多亏了他就任巡盐御史那段时日,女儿多病,长子夭折,妻子卧床休养许久也不见起色……闹得他心灰意冷,无心上进。

也正因为他数年里不贪不争,才在巡盐御史位子上全身而退,不止是搏得了好名声,更让两位座师看重,期满后便升任四品道台。

当然现在他不仅要为老婆女儿上进,三个儿子他也得为他们每一个都置办出一份像样的“家业”。

这个“家业”说的可不是银子——林家数代单传,人少但家底十分丰厚,摊到每个儿女身上依旧……十分丰厚。

于是他又道:“咱们的儿女都还小,治家不严压根谈不上。”说着他拉住媳妇的手,柔声道,“我估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连累你为我忧心了。”

“老爷这话可真生分。”贾敏话锋一转,又立即问道,“这是说正主还是韩大人,那边生拉硬套,也只能用老爷荐了韩大人这一条,来参老爷一本?”

不牵扯到林海,怎么牵扯到后面的李大人和周大人呢。

林海道:“二皇子那儿我没见着什么凝重严厉之色,再说我心里又没鬼,怕个什么。话说回来,孙二脑子里没这么多弯弯绕绕,孙家老大大约是真地心虚了。”

贾敏颔首,把今日巡抚夫人和宝钗所言一一说给林海,最后想了又想,还是打算趁热打铁,给老爷来一回“有言在先”。

她低声道:“若是亲戚做出不法之事,‘治家不严’这名头也是能算在老爷头上的。”

夫妻多年默契非凡,林海如何听不出媳妇的弦外之音,他轻拍媳妇的后背安抚道,“偏你又多心。你哥哥们一心向往东宫……你也劝了但必然劝不动,总归还是尽了心。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也是互相连累不到的。”

贾敏勉强笑道:“但愿吧。”

好事儿娘家哥嫂大约是想不到她的,但遇上坏事就准得开口,甚至上门求援。所以她就算为了自家少些麻烦,也会尽力拉扯侄儿侄女。更何况如今看来,不论是珠哥儿还是元春都很出挑,甚至琏哥儿亦有可取之处,值得如此她费心费力地提携。

与此同时的京里,宁王府里嫡出的兄弟尹鸿和尹泽也在说话。

二位皇子已然平安抵达杭州,尹鸿也即将启程——圣上给两个儿子准备了“不时之需”,万一孙二真地胡来可怎么办?

尹鸿便是这精锐之中的一员。他们这些人得秘密南下。顺带一提,北静王水溶亦在秘密南下的名单上。

此刻尹泽颇为坐立不安,“大哥,元春她姑父让御史参了!她是不是正担惊受怕?”

被参的又不是咱们的姑父。

弟弟消息灵通也不稀奇,因为这小子跟安王那个宝贝独子交情极好。

尹鸿一脸平和,起身给弟弟倒了杯茶,“你先喝口茶冷静冷静。”

尹泽默默仰脖,半盏茶下肚,又嘀咕道,“元春跟她姑妈可亲了,她哥哥更是在杭州读书,跟她姑父姑妈住着。”

女孩子闺名都知道了,还知道人家跟哪位亲戚亲近……这弟媳妇还没嫁过来呢,家里出了点事,弟弟先坐卧不宁跑来求主意……

有了媳妇忘了哥啊!

可尹鸿根本就是乐见其成:你个皮猴儿也有今天。

不过自打母亲没了,兄弟俩可谓相依为命,尹鸿终是舍不得弟弟也跟着弟媳妇满腹心事,不得安生,于是他笑眯眯地摇了摇头,“不妨事。她姑父是周阁老的学生……”

点醒尹泽这一句也就够了。

尹泽也是有喜有忧,“那以后烦心事儿可少不了了。”读书人心思太多!

尹鸿笑道:“说句公道话,要不是她有个好姑父好姑妈,你也摊不上这样的媳妇。”

弟弟这门婚事怎么来的,就算最初尹鸿没有准备,但到了连婚期都定下的今天,他又如何打探不出弟弟婚事的~内~情。

在他看来,选中他弟弟,一方面是看好他们兄弟,另一方面自然是……林海本就跟安王有些交情,再加上这将来的弟媳又极得德妃娘娘青眼。

换句话说,大家至少算得上同路人,因此这门亲结得不亏。

尹泽面色微红,干笑了两声,“她这回也是不许我到处去讨主意,只说一切都听大哥你的。”

尹鸿眉头微皱,“我要是不发话,那姑娘若是不拦着你,你还要去求安王世子不成?”

被说中心事,尹泽连忙辩解道,“我也就是去打听消息,没想着求情!”

尹鸿道:“那姑娘说得对。你这就要成婚的人了,以后凡事得多想想,也……多和媳妇商量。”

话说,尹鸿跟媳妇感情十分深厚。

他在继母那儿吃了许多暗亏,也是多亏有爱妻安抚和周旋。

他正觉得弟弟也该像他一样,娶个顺心的媳妇,能知冷知热不说,更能凡事儿都有得商量。因此听弟弟说起元春的言行,他不仅不觉得元春行事不妥当,反而为弟弟真心高兴。

两人私下里经常见面说话,也算在哥哥这里“过了明路”。尹泽也算少了件心事,又道,“大哥,我听说元春他二哥也要离京了?”

尹鸿问道:“怎么?你还要送上一程?弟媳她亲大哥必定回来出席你的婚事,你想讨好媳妇,就一心跟你正经大舅哥交好就是,旁的别多问。”

尹泽惊讶道:“这是怎么说的?”

元春话里话外还是很担心二哥到西南会水土不服,身子不舒坦。

“二哥”说的就是贾琏。

实际上元春很想二嫂子凤姐儿别留在京里裹乱,跟着二哥去西南赴任,也方便照顾二哥的起居。当然,这番心思还没法儿跟将来的夫婿直说。

尹鸿回答弟弟道:“弟媳那位二嫂子姓王。”

尹泽想了想,脱口而出,“竟是王子腾的侄女?!”

尹鸿笑道:“弟媳她姑父跟安王叔扯得上关系,王子腾可是先投了孙家,也自然是心向……那一位。我估计弟媳的意思是,她二哥是她二哥,她二嫂子是她二嫂子。”

王子腾正着手转换门庭,到了新东家那边总得送上份大礼才是。这一点不知道他那弟媳知道不知道。

尹泽震惊道:“她怎么会有这么多心思?!她比我还小三岁。”

“你这媳妇可是在德妃娘娘身边待了整整三年。”

就是蠢货在宫里待上三年,能活着出来,也是半个人精了。尹鸿叹道:“你太憨实,正该有个精明的媳妇护着你。”

尹泽登时不干了,“怎么是她护着我呢?!大哥你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话虽如此,他脸上却无半点嫉妒与不满之意。

因为你这媳妇在宫中最为交好的姐妹,就是你嫂子的娘家表妹!她在宫中的言行你嫂子早就打听过了。

不然我怎么会这么放心你跟你这媳妇偷偷往来?

只是这话就不跟弟弟揭破了。

尹鸿又道:“我这回下江南,不知道能不能赶在你婚事那会儿回来,你在家就得多留心眼,平时多往安王世子那边走一走,省些闲气,也让咱们的好母妃多顾忌一二。至于婚事,有你嫂子瞧着,出不了什么岔子,但你也要记着多护着你媳妇。咱们的母妃忒不讲究,别让她脑子一抽真弄出什么大家都难抬头的事儿来。”

尹泽皱眉道:“知道了,大哥。”你越发啰嗦了,“那女人不要脸,父王却不想当众丢面子!”

宁王喜欢续娶的王妃,却还没真地喜欢到昏头的地步。

却说,见过尹泽的元春与作陪的二哥贾琏一同回到府里,听说父亲应酬未归,她和二哥先一起去见过贾母,请了安兄妹就此分别,元春才往母亲的院子赶来。

王夫人听见动静,早早打发了金钏儿过来迎一迎。

金钏儿性子活泼,一路上元春随口问了几句,便知道她不在家的时候大舅母,也就是王子腾之妻又上门了。

元春面色顿时淡了几分,“大舅母这回来可说了什么?”

金钏儿老实道:“当时我们几个丫头都在外面伺候,只零星听了几句,舅太太提起了咱们三姑娘。”

阖府上下,尤其是丫头们敬畏大姑娘元春远胜两位太太。

元春点了点头,“我知道了。以后伺候太太时还得多留心些。”又干脆解除了金钏儿的后顾之忧,“太太若是问起来,你尽管实说,万事有我,你不用担心有的没的。”

大姑娘难得一次说这么多话,金钏儿知道这是个言出必行的,连忙道谢不提。

却说元春进了王夫人的屋子,行了礼便主动靠着母亲坐下。

王夫人笑道:“出门逛了一圈怎么样?”

元春出门,借口正是自己亲眼瞧一瞧陪嫁的几个铺子。元春在德妃身边几乎相当于王府长史之于王爷,产业经营以及用人都比一般的女儿家强上太多。

王夫人对女儿的才干自是再安心没有的。

元春笑了笑,“不错。母亲……”说着她靠住了王夫人的肩膀。

宝玉管王夫人叫太太,而贾珠和元春都称呼王夫人为母亲。

却说贾敏在家也是叫父亲母亲的,得意之下或者正撒着娇,“爹娘”也是能大大方方喊出口的,贾代善夫妇乐意听,自然没人敢挑理。

王夫人笑眯眯地抚着女儿的后背,“这是怎么了?”

元春低声道:“女儿要……出嫁了,母亲养育我们几个辛苦了。”

王夫人动容道:“我的儿,你懂我的心!”

她固然私心极重,但对儿女却是再真心没有,比老爷贾政尽职尽责更是尽心。

元春又道:“不瞒母亲,我出门瞧了圈铺面,也抓空见了回宁王二公子。”

王夫人吃了一惊,旋即想到女儿出门都是有琏哥儿作陪……顿时又安下心来:这个女婿她是很满意的。

自家老爷再怎么想让女儿伴君,或是配给皇子做侧室……将来再怎么荣宠那也是妾!女人最是懂得女人的艰难,你瞧宝钗多好的孩子,入了王府不也只能低眉顺眼,生了男孩也只能略松一口气罢了。

哪里能像元春这样,圣上赐婚堂堂正正地嫁给宗室做正室,位子压根没法儿撼动。那个填房婆婆再厉害又能如何?

女儿当时就说过,“大家和和气气地好好过日子便罢,若是不成,我就舍了脸进宫寻德妃娘娘告状去!”

这话说得王夫人无比爽气。

因此,她也难得的暗中感谢了小姑子一回,她再怎么不想承认,小姑子对自己的珠哥儿和元春都很不错——她哥哥只是嘴上说得好听,实则从来没正经搭把手。

话说薛桓也是因为看透了他,举家南下做官去了。哪怕这官只有七品,也不愿再给王子腾做个冤枉的钱袋子。

只是两个孩子的心也因此彻底偏向了小姑子,王夫人心里酸气与怨气纵横交织,没一刻能安生,只是这份心思又不得宣之于口。

想拿捏一下小姑子的女儿出口气,她还没能怎么样,不过是个一闪而过的念头,就让婆婆好生拎过去教训了一回!

想报复小姑子,却又生怕真地得罪她……王夫人每每想起此事,心口胃口都会隐隐作痛。

元春余光一直盯着母亲,眼见她先是欣喜后又有些咬牙切齿,最后更是强忍着,导致笑容都有些扭曲……

元春也叹了一声:母亲总是放不下。

嫉妒姑妈嫁得好,更有爹宠娘爱……那也是白嫉妒,而且越嫉妒自己就越是难受……这种事儿是你嫉妒狠了,姑妈就能过得差了吗。

元春想了想,还是打算以实相告,“听说姑父让御史参了,我寻思着父亲现在未归,也是为着此事。”

王夫人闻言一怔,旋即脸上欣慰之色一闪即逝。

元春何等人物,如何错过母亲的这抹神色,“好叫母亲知道,姑父的座师已经入了阁。姑父升官如此之快,便是有座师欣赏和全力栽培。”

王夫人又是一愣,连女儿的语气都忽略了,“怎么就牵上阁老了呢。做一次主考,当一回座师,不知有多少学生,哪里都记得过来,管得过来?”

元春见状又忍不住叹息:母亲的娘家无人靠着科举出仕,有没人正经跟母亲说过,这靠着同乡同窗同僚结成的朋党,威力和影响有多巨大。

姑父升官,有座师的功劳自不必说,可圣上若是不点头,如何就不到四十便做上了封疆大吏?

大舅舅也是二品,却比姑父大了十好几岁。

三年后哥哥也该下场了……到时中了进士也是要谢师并与师兄弟们多多往来的。

元春不得不跟母亲大致解释了一回:哥哥若能得中,将来一辈子都要感激姑父,除了加入哥哥将来座师的那一脉,还很有可能借着姑父攀上这位周阁老。

贾珠得中,荣府二房也就从勋贵转向士大夫之家……

凭元春的见识,也知道他们家在勋贵之中越发说不上话,正该换一条路走走。

王夫人为着儿子也能有一天攀上阁老而喜悦,又因为一辈子可能都要受他姑父影响而十分不情愿。

元春见时候差不多,便直截了当问道,“大舅母又来说话了?”

王夫人猛地转头,片刻后又无奈道,“你大舅母问了你三妹妹。”

元春登时就恼了,“算计了我,算计了宝钗表妹,再想算计黛玉表妹,无奈姑父姑妈厉害,她没办法,如今又想起了我那庶出的三妹妹?!”

大嫂贪得无厌,王夫人也挺厌烦的,因此女儿这一番话她没反驳一句。

元春深吸了几口气,好不容易把心绪平复几分,她再次挽住母亲的肩膀道,“母亲怎么不想想,再怎么说得天花乱坠,说是入宫待选就是尽享富贵,提携娘家,她怎么不让自家女孩儿去?不说王家的女孩儿,就说舅母的娘家侄女外甥女,怎么不见她往宫里送?可见不是自家的孩子不心疼!”

王夫人只挤出了两个字“元春”,便再也说不下去了:她如何不知道女儿说得是正理?

元春不想就此收场,想着干脆地除了母亲的侥幸,“说是大舅母自己的主意也不尽然。没有大舅舅应允,她能两次三番地算计咱们家的女孩儿?”

王夫人不言语:她心虚了。

元春道:“女孩儿入宫,横竖是大舅舅举荐的。来女孩儿有造化,还得感激他的引荐,若是入了宫听不见半点响声,他也没什么损失是不是?纵然将来有了造化又跌了个狠的,那也是亲戚家的女孩儿,牵连不到他!”

这番话真是彻底把舅舅王子腾的面皮揭了下来。元春也是受够了这个舅舅……你靠自己的真本事上进啊,总想着用女孩子铺路算什么?!我们就活该让你利用了?!

元春偷听到两位皇子的谋划,现在想来若非她是德妃的心腹,只怕连个棺材都捞不着!宫里那真是死了都能无声无息的地方!

元春扶着胸口,顿了顿又道,“母亲也别想着靠着舅舅拉扯父亲……或是宝玉。”

王夫人猛地抬头,盯住女儿,“元春你……”

荣府里统共才几个做主的?元春在宫里的时候就揣摩了所有人的心思,母亲的心愿她更是心知肚明。

宝玉这个弟弟生来不凡,若说对他没有期待那是谎话。但宝玉十多岁了,颇有才气是真的,但这份才气又远远不到惊人的地步。

偏偏这份才气他还不愿用到正经地方。

姑妈疼惜他们几个,帮了大哥,帮了她,连二哥都得了姑父的推荐,偏偏就漏下了一个宝玉——姑妈显然是很看不上宝玉。

就宝玉在内闱厮混的劲头儿,她这个做姐姐的都有点看不惯!

王夫人已经垂了头,面色十分难看:珠哥儿和元春都不是宝玉,不好糊弄也极有主意。

元春此番发作也是故意为之:毕竟她是亲女儿,母亲纵然恼怒也不能如何。关键是她得在出嫁之前,削了母亲一些莫名的心思。

哥哥回来出席她的婚事,之后肯定还是要回杭州,琏二哥要带着凤姐儿远赴西南做官,府里只剩一个规规矩矩不出错却也不会出言劝解阻拦母亲的大嫂子……元春那些狠话就必须说在前头。

王夫人思量良久,终于无力道,“都听你的,都听你的。”

元春闻言也红了眼眶,“母亲,哥哥三年后就要下场了,姑父说过哥哥必中的,到时候大哥跟大舅舅……就不是一路人。母亲将来总是要指望大哥的,却不是靠着大舅舅啊。”

成了家也有了儿女的亲哥哥也比不过自己生下的儿子!

元春最后这番话终于彻底打动了王夫人。

至于二老爷贾政,母女俩默契地全忽略了过去。

入了夜,贾政才裹着身酒气回府。他直奔王夫人房里,换衣裳之际瞥见王夫人微红的眼眶,还好奇道,“这是怎么了?”

王夫人笑道:“元春要出门了,今儿跑过来跟我说了许多贴心话。”

贾政颔首道:“元春向来体谅人。”

即使让女儿堵得够呛,也抱怨女儿彻底偏心到了她姑妈那边,但王夫人却也明白:女儿才智的确不同寻常。

她再不痛快,也知道长子长女前程终究不同于她和老爷。

这天二房里的动静,也瞒不过贾母。

老太太心里十分信重女儿贾敏的那番话:送女孩儿入宫不是不成,但两次三番往里送……王家找咱们家“借女孩儿”这事儿甭管旁人知不知道,这名声坐实了,让珠哥儿将来如何自处!

因此贾母早早起来,等着二儿媳妇过来请安的说辞,若是着二儿媳妇又让娘家嫂子蛊惑了,要把探丫头也送出去,她也只能再给这个儿媳妇一个没脸了。

你不心疼庶女,我还心疼我宝贝孙子!

因此荣府虽然波涛暗涌,但外面看却是难得的平和。

贾敏收到母亲和元春的家信时,林海也知道了圣上的决断:圣上把御史那一本……留中不发。

须知明面上这是阁老们角力,但实际上根源还在太子身上。

而圣上这番反应……在林海看来意思已经挺明白了:太子还是太子,但孙家必须削了。

林海当机立断,跟他的周世兄把院试舞弊的证据全部交给了二皇子尹泌。

他们当然不是派自己送去的,而是绕了很大一个圈子,跟在骑着驿马的信使后面,连着公文一起分批递送到二皇子手中。

自己暂时当了回瞎子聋子,李大人也恼怒非常……他也是一品大员,做久了京官也桃李遍天下,到了这个地步他也未必真地就怕了阁老:那位算计他的阁老,除了跟周老大人不睦,也有大半是因为他:他们两家有过多年龃龉。

林海说穿了也是代他受过。为了好生帮上爱徒一回,也省得孙家使坏,他干脆动用了自己心腹,把那些证据想办法隐秘地送出。

但是拿到证据,二皇子也有点头疼:孙二老爷难以善了,但此时牵连未免大了些。昔年负责院试的官员大约有三分之一都不能“幸免”,幸好这些人里没有高官,但背后千丝万缕地关系一样不少。

如何把腐肉剜去,但不能伤筋动骨,他可得好生琢磨一番。

二皇子整日里琢磨取舍之道,而六皇子也不清闲,他借着钦差之名,巡视了江浙都指挥使司。

中下级文官被孙二老爷收买了一些倒也罢了,若是武官这儿也被蛀了个大窟窿,他也得果断动用雷霆手段了。

他转了一圈没瞧出什么,之后他又静等了几天,依旧没人偷偷上门求见……六皇子是皇子之中唯二的真正上过战场之人,另外一位是他五哥。

他觉得很不对劲儿,偏巧就在此时他五哥居然派人给他送了个信儿,上面就两个字:小心。

第二天,韩琦满脸汗地冲进巡抚衙门——这会儿林海正跟姜巡抚议事,听见下人禀报便知道韩琦此来非同小可。

韩琦进门汗都没擦,“人死了,死在了牢里。”

他说的便是他媳妇那位娘家亲戚,做亏空假账打算狠坑林海的那位。自从那人找他媳妇求救,他便拿住了人,把他丢进大牢里让心腹仔细照顾看管起来。前些日子一直好好的,如今却忽然死了……

这不算完,三个人正商议如何应对,都指挥使忽然来了,这位将军黝黑的方脸上居然能看出苍白之色,“来了海贼,把海边一个镇子劫了。那镇上最大的一户人家姓张。”

姜巡抚、林海和韩琦顿时沉默:上一任提督学政就姓张……这遭劫的就是他的老家。

孙家这胆子真是没说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