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红楼之穿成林海 > 第五十六回

红楼之穿成林海 第五十六回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9 17:14: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海的“好颜色”相当出名,虽然大家都不好当着本人的面儿议论人家相貌,但背地里可是嘀咕过许多次。

大家都夸他长得帅……这话林海偶尔听见一两句,他面上没什么反应,但实际上……心里爽得很。

义忠王也不例外,只不过他嘀咕的对象是他媳妇和圣上。之后在君臣闲聊之际,圣上又说给了林海知道……林海才有这番说辞。

万幸义忠王是个纯纯的~异~性~恋:他当太子那会儿就只睡女人。不然借给林海个胆子,他也不敢对义忠王拿自己的相貌开玩笑。

义忠王与林海二人分宾主落座后,义忠王瞧了瞧林海,“这些日子不好过吧。”顿了顿又轻笑道,“有人不停扯你后腿。”

话说光是准备大军粮饷这一条,林海就已然断断续续加班一个月了。他没怎么清减全有赖于老婆王禅掌管他的衣食住行:伙食实在是……顺心顺胃!

面对义忠王,林海比较自在,“多亏我媳妇,不然您再见我,准是瘦回昔日在扬州时的模样。”

那时候的你什么样我又不知道……义忠王笑道:“表妹是个讲究人。她身子怎么样?”

林海应道:“活蹦乱跳的,不像是要当娘的人。”

想起表妹的脾气秉性,义忠王又乐了,“你们两个琴瑟和鸣,我很放心。”

我要是对您表妹不好,您要打我一顿不成?

林海笑而不语。

义忠王啜了口清茶,不再关心表妹与表妹夫的夫妇感情,而是面露怀念之色,“前阵子风餐露宿的,连口好茶都不可得啊。”

从正月十五,到现在三月初的这一个半月里,义忠王始终神龙见首不见尾。

林海这个几乎每天都要到圣上跟前“报个到”的户部侍郎,也难得在宫中遇到义忠王一回。

须知义忠王病刚好那会儿,两人在宫中一天之内都能打上几次照面……

林海斟酌了一下措辞,还是直白问道,“王爷,京郊大营那边情况如何?”

顺带一提,在红楼这个依据明清背景半架空的时代,京畿的范围很大,不仅包括承德、天津这样的“传统地区”,甚至还包含旅顺在内。

王子腾可以借着巡视京郊大营的名头,“就近”跑到沈阳北边的马场转上一大圈儿——也就不稀奇了。

之后王子腾更是奏折里大略写过京郊大营之中的备战,却用了大篇幅来介绍东北马场的情况,关键是圣上对此没什么异议。

圣上真正有异议的是王子腾居然借这么个不是机会的机会,“勾~搭”上了东北三王。

对此,林海也是一个“大写的服”:老王忒长袖善舞,这是要冲击政坛不倒翁吗?

对王子腾这个人,义忠王也有话要说,“王子腾的本事没说的,捧人坑人很有一套。”

林海很赞同,“可惜他这人太……想一出是一出了。”

义忠王怎么能会错意,“这小子不可靠。”

贾史王三家都是出身江南的勋贵,他们背后有江南士族的支持。

只是近些年贾家官运不怎么样,与江南的故交们走动往来不如以前频繁,江南的士绅对贾府的支持也不如往昔。

史家兄弟那边则是另一种情形:他们已然故意与贾府疏远,跟江南“老乡们”的交情……也能略知一二。

至于王子腾……他发迹之后得到了江南那边的鼎力支持,包括人力和财力。当时,还是太子的义忠王也颇为赏识他。

然而二十来年下来,王子腾终于官居一品,而提携他最多的“恩主”或者说靠山,早已变成了西北的那位老王爷。

偏偏这位老王爷正是西北帮的首脑之一,而这个世界的晋商,跟明末清初的晋商相似,都是富得流油牛得不行。

而西北帮的官员有几个没收过晋商的孝敬?又有几个没为晋商谋过利?

王子腾投靠到这位王爷身边,家底迅速丰厚了起来,而此举也让江南士绅心情十分复杂:王子腾究竟还算不算自己人?

林海如此思量一番,才道,“他啊,能用,却不能重用。”

义忠王闻言大笑,“你还真敢说。”顿了顿又道,“偏偏又说到我心里去了。”

林海摆了摆手,“瞧我坐稳户部侍郎之位,来自江南的诉苦信也逐渐多了起来,问我老王是不是心里有什么芥蒂。我看信时心里就想,你们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啊。”他指了指自己,“我刚进京那会儿,也没见这些同乡们如何相助。当时各路消息都是我自己亲去打探的,肯帮忙的也是昔日的同科。”

“不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义忠王一点都不稀奇,“他们太短视,所以这些年江南的斗不过西北的,又能怨谁?”

甄应嘉就是现下江南士绅的代表人物。

简而言之,他有点像章惇,貌似豪杰,实则斤斤计较……好吧,用章惇来类比甄应嘉,未免太给甄应嘉面子。

想起旧事,林海不由感慨道,“谁说不是,就连我,都让老甄闪了一回。”

义忠王道:“你也是姑苏人。”前阵子你不还让表妹打发人回去修缮老宅吗?

林海一怔:险些忘了这茬儿!

他“上一世”可是土生土长的京城汉子。穿来之后适应良好,官话和苏州话说得都很顺,他都快忘了自己跟另一个林海的这点差别。

林海这反应,义忠王自然理解成了清高。

想想这些年江南士子一波不如一波,好几年了也没见过几个可造之材,跟昔日他还是储君那阵子,江南的青年才俊跟韭菜似的一茬接一茬,割都割不断的情形……简直大相径庭。

所以他觉得林海这态度……完全顺理成章。

义忠王在二人见面之前已经决心把林海引为心腹:林海学识本事自不必说,性格沉稳坚定,与人往来也多是不远不近。既不是什么孤臣,也不是左右逢源“交际花”,尤其是他自始至终都是“自家人”。

而且林海甚是洁身自好,为官至今身上几无把柄,跟他又是姻亲——虽然是绕得挺远的那种姻亲。

义忠王越想越觉得满意,情不自禁对林海露了个热切的笑容。

林海在心里默默地“呵呵”了一下:要不是知道义忠王曾经是个精神病,纵然现在偶有一二“画风清奇”之举,林海对此也有心理准备,否则凭着怎么看怎么暧昧的嫣然一笑,非得吓出他一身冷汗来。

林海的一脸淡定显然取悦了义忠王,他扭头看向身侧当值的内侍,“把东西递过来。”

内侍立即弓着身子从义忠王身后的书案上取了两封信,双手奉至义忠王跟前。

义忠王接过,扫了一眼后把上面的那封递给林海,“看完咱们再说话。”

林海又不近视,信还在义忠王手里的时候,他视线掠过……这笔迹略眼熟啊!等信笺到手,他匆匆浏览毕,忍不住道,“王爷恕我小人之心一回,老甄给我写信时都不用这么好的雪浪笺。”

林海这么“委屈”可是有道理的:甄应嘉这封信的收信人是义忠王的长史,信中言辞的客气程度再次刷新了一下林海对甄应嘉的看法。

那就是原著里甄家被抄……绝对不冤枉。

愿为门下走狗这种话当着义忠王说一说,也就罢了,对着义忠王的长史居然都行——合着是书信往来,没有面对面的尴尬是吧?

义忠王一句话打断了林海的思绪,“肉麻不?”

林海无奈道:“肉麻不肉麻还不好说,但这封信,”他叹息一声,“让我认识了一个全新的老甄。”

义忠王又乐了:林海时不时地冒出点新词儿,琢磨一下总是挺有意趣。

他喝茶润了润喉咙方道:“甄应嘉一个金陵人,兴冲冲地一头扎进西北去……纵然穆家的诱惑连我都忍不住动心,却是不能不赞甄应嘉一声好胆气!”

林海适时插口道:“对啊。无知者无畏。”尽管八卦破事儿缠身,但必须得承认,王朔是真有才。

义忠王抚掌大笑,“妙极!”他似是感慨,又似是抱怨,“不过是得了点子口头允诺,”他往东北方一指,“当真是拿着鸡毛当令箭了。”

原来如此。林海暗中再次叹息一声。

要是没有贵人允诺,甄应嘉也不会傻到一头扎进“对头”的大本营。

说“西北帮”是“江南帮”的对头也不太恰当,但把双方关系形容成冷淡,都绝对是客气。

义忠王继续道:“当年西北东北的几位长辈与我也曾十分亲近。纵然是我最志得意满的时候,也不敢信……这几位真是我这边儿的。”

林海接话道:“更何况甄应嘉都未必是从这几位老王爷这儿得着的‘准话’吧。”说到这里,他还是要替甄应嘉说两句好话,“他在金陵待了好些年,急于立功也可以理解。”

“你倒是好心。”义忠王一点嘲讽的意思都没有。

“难不成还跟您一起说他坏话?”有义忠王真诚在前,林海也不忌讳,“您随他去吧。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曾经的跟班要爬墙,都是没法儿阻拦的。当然,您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你这俏皮话还一套一套的。”

“不瞒您说,原先我想着老乡们人各有志,也就跟老甄还说得来。到京城我没站稳脚跟那会儿,都想着帮他问问前程,万没想到……当时我就明白女子遭遇负心汉是什么心情了。”

林海眉头微皱说得一本正经,义忠王双眼眯着笑得前仰后合。

林海见状不由腹诽道:你这笑点也忒低了吧。

其实义忠王的意思,林海听得再清楚没有:甄应嘉“犯规”了,义忠王要杀鸡儆猴。

改换门庭,也是挺司空见惯的事儿。但像甄应嘉这样,已经“跟别人跑了”,过上新日子没多久又发觉不对,新遇到的敌人自己抗不了,就厚着脸皮回来找旧主求救——这行为真挺贱的。

义忠王不收拾甄应嘉才有鬼!

不过王爷在收拾老甄之前,肯跟他提前透点消息——这份心意林海“笑纳”了。他刚才那番话的意思也是让王爷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但不要为甄应嘉此举伤神动气。

另外,大约也是义忠王此番开诚布公的关键原因,那就是江南帮如今正处在十分尴尬的时期,堪称群龙无首。

林海的进士座师,那位做到阁老的老大人致仕后并没有指定谁做他的接班人。

如今六位内阁大学士之中还有一位出身江南的大人,然而此人幼年便在京城生活……他对江南士绅的感情自然不用再提。

没有能服众的领头人,目前二三品的江南帮官员也是谁也不服谁。

当初林海也瞧出这拨人心不齐——一个人数众多,利益牵扯十分复杂的组织,哪能指望他们能经常团结一致共进退?不总是互扯后腿就是好事。

所以对江南帮林海的态度几乎都是敬而远之。

他的座师,也就是前些日子致仕的那位似乎很是理解林海的顾虑,虽然不曾帮衬什么,但也不曾给林海挖坑……

如今想来,林海颇为感激自己这位没什么交情的老师。不过对于义忠王现在这个隐晦的提议:扶持他接手江南帮,林海还是敬谢不敏。

还是那句话,从出身金陵的贾王薛三家以及甄家在原著里的结局,不难推断出现在的这个江南帮成员大致得到什么下场——因为抄家……注定会牵连亲朋。

跟这帮人瞎掺和?不如另起炉灶!

林海就希望隔壁老王能再搞出点事情来——不是他小瞧贾赦贾政兄弟,这两个舅兄连瞎折腾都整不出什么水花。

然而林海还没机会表达自己的心思,义忠王扶着额头,脸上还挂着笑道,“你压根瞧不上那些亲朋故旧老乡们吧?”

林海沉默片刻,还是正色道,“许是臣迂腐,但臣总觉着光务虚不成,甭管是用人还是理政必得有些真才实学才好。”

“是啊。”义忠王也出神了一下,片刻后摆了摆手,又语焉不详,“倒也不急,你且等等。圣上已经派了些人暗中前往西北,至于先锋官另有……绝妙人选。”

于是林海揣着几个问号回家了。

今天他依旧比他媳妇闺女回来得晚,回家后听大丫头说王禅正和黛玉刚才还在说笑个不停,林海便好奇问,“今日宫里可有什么趣事?”

黛玉应道:“母亲和我从贤妃娘娘出来,又到贵妃娘娘那儿坐了坐,遇见隔壁高夫人、二舅母、还有薛姨妈母女呢。”说到这里,黛玉忍不住小脸一红。

王禅见状赶紧“接档”,“又能说什么?当着黛玉宝钗两个年轻姑娘,可不得问问她们的婚事?之后贵妃娘娘跟我就说起孕事的闲话了。”

林海对王禅很放心,“有你在,自然没什么可担忧的。”

王禅忽然又道:“老爷,在宫里我倒是见着了几个新面孔,侍卫那边的新面孔。”

林海倒是不奇怪,不避着妻女直白道,“今儿听王爷说,圣上派了心腹赶赴前线。”

王禅点了点头,又道,“先锋官不还是没定下人选?”

她都听说朝上为了争这个先锋,宗室和勋贵先暗中交锋数次。

毕竟义忠王亲自挂帅一事已经板上钉钉,监军又是三皇子,那么先锋说什么也不能再落在圣上与义忠王这一系的手里了!

林海道:“这事儿咱们看热闹就好。”义忠王那句“且再等等”还言犹在耳呢。

对于王禅而言,要借着这次战事提携族人,也无需走林海这条线——她家里尽可以直接去找怡安王、义忠王或者圣上都行。

眼见老爷似乎在走神,王禅跟黛玉对了个眼色,两个人谁都没再出声打搅林海。

却说第二日林海从衙门出来进宫面君的时候,路上遇上了个面善的同僚……

圣上的内侍在前引路,林海便没理会,对对方笑了下就该干啥干啥去了。

等他顶着星星和月亮回到家里,书案上的帖子终于唤回了他压在脑海底部的记忆:这人好像是云光啊……

云光是哪个?

就是原著里王熙凤第一次“小施手段”,不是逼死一对有情人吗?那个“助纣为虐”的长安节度使就是云光。

云光算是贾代善的半个学生,跟上一位林海也曾有些交情——目前而言,云光和现在的林海就只剩下互送年礼的“情意”了。

不过人家正经递了帖子,林海也不会拒绝,于是当晚就回复了。他万没想到第二日难得休沐,云光就这么大喇喇地登门拜访。

云光是贾府和王家的“双重世交”吧?你进京第一日面君,第二天就来找我……这……

林海看着笑盈盈的云光,心里很想说上一句:原来你也是……义忠王的人啊。

昨天义忠王也在宫中,云光进宫,自然是圣上义忠王一起觐见了——倒也省事。

却说云光拜访林海……这消息不出两三个时辰,就传到了荣府。

贾母听说面上倒没什么,心里却止不住地叹息:云光现如今一品,而她两个儿子一个没有实缺,一个只有五品,想让一品大员登门拜访,真是妄想。

王夫人也还算淡定:让女儿元春连敲打带安抚过,她的志气也没那么足了。

唯独王熙凤面色越发难看,她终于琢磨出了点不对劲儿:按道理云老爷不是应该先去拜访大伯的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