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红楼之穿成林海 > 第五十五回

红楼之穿成林海 第五十五回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9 17:14: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果贾雨村若是亲眼见到此人如何进宫,见到圣上与义忠王又是如何从容行礼,说话时又是何等调理清楚,他绝对会立时给自己一巴掌:他是怎么瞎到认为这样的人就是那待宰的肥羊?!

却说此人大礼参拜后,不止义忠王对他露出了一个真诚的微笑,圣上……干脆是亲自把他扶了起来。qiuyelou

“爱卿辛苦了。”

此人平静道:“为圣上办差,不敢言辛苦二字。”说完,大着胆子直视圣颜,才动容道,“圣上又清减了!”

义忠王忽然笑道:“你小子倒是在江南过得滋润得不得了!”说着,目光便挪向了此人微凸的小肚腩。

此人面皮立时通红,“小的是去经商的。”

话说这位影帝姓白名洲,乃是当年义忠王还是太子的时候,与当时还是皇子的圣上一同出门闲逛,随手救下的一个小可怜――因为生父身死,被嫡母赶出家门的外室子。

顺便一提,当时亲手救下他的是圣上。

白洲的父亲便是商人,他在经商上亦是颇有天赋,让义忠王稍微~调~教~了一番,便打发到江南给他当眼线去了。

这眼线一当就是十几年,而且此人在江南也另有际遇,他因为“身家清白”――他被圣上救下,同时在义忠王麾下受过些教导,这些人几乎无人知晓,被穆家,也就是前朝末代后族的人看重,白洲也凭着他的本事一步步地“爬得更高”。

正好穆家那边不甘于继续在江南做“小打小闹”的盐商――穆家因为手握惹得人人眼热的财富,同时手头又没兵,自然得夹着尾巴过日子,随着他们靠着经营让原本的财富越发壮大,同时靠着金银收买了若干官员之后,他们自然要谋求更多的官位。

在江南暗中经营了这么多年,哪里不知道盐政的底细?偏偏外敌当前――虽然这也是他们穆家弄出来的,圣上想必很缺银子,穆家便打算在盐政这儿插个自己的钉子,而不再像以前一样一直用银子收买。

十几年兢兢业业的白洲就在此时被推了出来。

偏巧贾雨村又为了给他靠山捞银子,就在发大话说可以忙着弄个盐政上的实缺,为了能取信众人,还把昔日举荐过他林海抬了出来。

穆家在江南的几个主事人商量了一下,觉得纵然官职不成,搭上王子腾这条路银子花得也不算亏――是的,穆家这几位主事比林海都清楚,王子腾真正的靠山在西北!

白洲是圣上的人,因此这整个过程林海参没参与,林海与王子腾是不是一拨人,圣上再清楚不过。于是林海纵然被御史参奏,依然屁事没有。

而且白洲此次进京也是身负穆家给出的任务:寻王子腾讨个说法。

反正江南盐政谋缺这件事的结果就是王子腾拿了穆家二十万银子,得吐出大部分,同时他本人不得不休养在家,同时贾雨村丢官,薛家破财免灾……

看起来似乎只有一个五品知府回家而已,实际上……明眼人都瞧得出圣上终于怒了,因为王子腾那一系人乱伸手而怒了。

所以兔死狐悲的压根没有,反而因为空出了一个金陵知府,而让某些人兴奋了几分。

话说贾雨村免官,王子腾闭门养病的消息传来,薛姨妈又懵了。

薛蟠在衙门里没吃苦――贾琏好歹是薛蟠表姐夫,不看僧面看佛面,无论是负责此案的刑部官员还是差役们对薛蟠尚算客气,但薛蟠这个纨绔大少爷哪里体会过被审问的滋味?

薛蟠也是个欺软怕硬的主儿,他敢在金陵老家横行无忌,然而进了刑部衙门整个人就像淋了雨的小鸡,真是又瑟缩又胆怯……看得贾琏险些都不认识这个表弟了。

贾琏当时还暗骂自己:我是怎么觉得薛蟠颇有几分豪气的?一定是席上喝太多了眼花了的缘故。

其实,贾琏做了官,哪怕时间不长,但眼界的提升恐怕比他不当官的二十来年加在一起都多。事实就是,贾琏如今不仅稍微看不上他媳妇,更开始鄙夷起了薛家……

可惜贾琏不知道,不止举止不俗的宝钗,甚至如今很是安生的凤姐儿都曾经不大瞧得起他。

这些都是题外话,只是见识过薛蟠的反应,再回家他有点没好气儿……此时薛蟠也已经从衙门出来回家“压惊”去了。

王熙凤把贾琏迎进门,先把巧姐儿抱来给贾琏瞧。

贾琏对巧姐儿……其实比较一般,但也不至于当着女儿都不给好脸。逗了会儿女儿,又用了饭,贾琏的心情也好了一点,愿意说几句话,“我竟不知道薛家兄弟为个女人能当街闹起来,还要人性命。”

这种事儿对于能包揽诉讼害死人命的凤姐儿来说,简直不值一提,然而看着贾琏的脸色,她自然要替表弟说情,“蟠儿还小,不懂事,二爷看他自打进京不是规矩了许多?将来,”凤姐儿想了一下,才道,“还得二爷提携。”

我为啥提携这样的娘家亲戚!

这话忒打脸,贾琏才不会说出来,“薛姨妈也该给他寻个师傅才是。”

这话也是贾琏有感而发。他的学识真的非常……不怎么样。平时的公文自有幕僚代劳,他只需要看过之后提要求修改,修改过了他用印就好,然而面对上司他真是有些力不从心。

原因很简单,贾琏的上司……刑部尚书与侍郎都是正经的进士,坐在一起的时候偶尔贾琏会有点插不上话的窘迫时刻。

也幸亏他是下属,保持安静也不出错。

王熙凤看二爷的神情,就知道他又走神了:二爷自打上任,也就意气风发了一两天,随后他就一日深沉过一日。

这样的二爷让凤姐儿喜忧参半。喜的是……哪有女人不希望丈夫官路亨通?忧的是……二爷不可捉摸,她那想把二爷捏在掌心的“雄心壮志”已然消散得不剩多少。

夫妻俩相对无言,平儿就在边上也不敢言语――这气氛明显不对。

贾琏坐了一会儿,便起身道,“歇了吧。”

第二日正好是贾琏休沐,他正在家逗女儿,凤姐儿就坐在一边听彩明念账本,平儿来报:贾琏的幕僚求见。

贾琏把女儿交给凤姐儿,自己则直奔书房。qiuyelou

幕僚前来也是来传口信儿的:贾雨村丢官,王子腾闭门养病。

贾琏一听倒是没什么特别反应,这结果他也不是毫无准备。他想了想:既然大家亲戚一场,顺手人情何乐不为。

于是他打发这个幕僚到薛家住着的梨香院走一趟。此时薛蟠正靠在床上,薛姨妈张罗人熬了安神药打算使香菱哄着儿子喝下。

对于香菱薛姨妈也是心情复杂:一切因着丫头而起,同时她也承认这丫头十分无辜,但她就是……忍不住就想迁怒。

可惜薛姨妈还没想好怎么迁怒,贾琏派来的幕僚就到了。听到消息的薛姨妈就懵了……哪里还记得自己要迁怒?

薛蟠再呆也知道他能全须全尾地从衙门出来,只消用银子免罪,靠得就是他的好舅舅!不知怎么回事,身为一品大员,天子近臣的舅舅忽然告病……莫说薛姨妈,他都不由双手冰凉。

宝钗得到消息匆匆而来,看着母亲再看哥哥,她都不知道该先安抚哪一个。

别说薛家,得到消息的王夫人也是立时白了脸。

贾赦倒是心情舒畅,只是这份情绪不可能露了出来。

总被王子腾压着他能开心才怪!不管怎么说,连着两代人都是王家抱他家大腿,到了他这一辈形势颠倒,他很是气闷,幸好如今他投向了太上皇,不至于继续因为同一个靠山而不得不矮王子腾……好几头。

邢夫人的幸灾乐祸……是个人就看得出。人老成精的贾母也懒得搭理这个蠢媳妇:她倒觉得王子腾正在避风头,躲过这一场也就没事了。于是她直接把邢夫人打发了出去。

邢夫人面皮涨红着出去,贾赦贾琏父子连个多余的表情都欠奉。

话说如果不是因为今日事关王子腾,在这种正经的家庭会议上,王夫人也不能像这次一样边伺候贾母边旁听。

至于邢夫人能来,也是沾了王夫人的光。毕竟两个儿媳妇不好明面上太厚此薄彼,邢夫人再不堪也是有诰命的将军夫人。

邢夫人本该来当背景板……却是个想冷嘲热讽的背景板,贾母一句话又把她轰出去了。

本来乐得看妯娌出丑的王夫人一直绷着张脸,却是连假笑都做不出。

贾琏瞄了眼婶娘,沉稳依旧:因为他做官是因为娘舅和姑父,而不是王子腾――自从做了官,这等场合他自然获得出席的资格。

大家略坐了一会儿,贾政才姗姗来迟……他刚从衙门回府,官服都没来得及换。

贾雨村丢官,贾政却是真的替他惋惜了一会儿:昔日贾雨村第一次丢官,是因为不会“和光同尘”也就是抱大腿,而这次再丢官,又是过于“和光同尘”……他回府的路上都在琢磨贾雨村若来求救,他是管还是不管。

贾雨村做官不成,做个幕僚却是十分胜任。不说别的,单说捉刀总比他现在养着的几个清客强。

至于舅兄王子腾在家养病,他却不大担忧:因为王子腾给他送了封信,把前后始末大致提了提……当然是美化过许多倍的,不过糊弄贾珍那是足够的。

贾政当着全家把王子腾给他消息说了一遍,站在贾母身边的王夫人先忍不住念了声佛。

“警报解除”众人自然各回各家。

等儿孙先后行礼告退,她招来了鸳鸯,“把娘娘上回赐下来的那个小屏风给黛玉捎过去,若是能见到黛玉她爹,你就问问这是怎么回事。”

鸳鸯应下,自去收拾准备出门:她得赶着林海回府的时候再登门,不然也见不到林大人不是?

至于贾政与王夫人一起回屋,王夫人伺候着贾政脱下官服,换上家常衣裳,忍不住抱怨上一两句,“真是可恨。”

昔日老爷和哥哥提携他做了知府,如今却拖累起哥哥!

当然贾雨村为了给王子腾敛财才得此结局,王夫人就自行忽略了这番因缘。

贾政道:“他做官不成,学问却是很好的。回头干脆让他进京来,给宝玉做先生自是尽够的。”还能给我做文书。

王夫人一听,这话在理。贾雨村是进士,还曾经给黛玉启蒙,若是教导宝玉,让宝玉也能金榜题名……那她也该善待他才是。

她点了点头,又道,“但愿哥哥告病,不会牵扯到娘娘那边。”

这话贾政听了就笑,“娘娘那边最是无需担忧。”

这个时候贾政多少有点给皇子做外公的飘飘然……虽然面上他很聪明地没有显出半分。

他乃至于他们荣府将来指望的绝不是他舅兄王子腾,而是娘娘以及娘娘所出的小贵人。

要不说怎么是夫妻呢?

元春肚里的孩子男女尚且不知,也阻止不了王夫人喜形于色。正因为有元春在,哥哥那边出了什么事儿,她会担惊受怕却不会乱了分寸。

连王夫人都能让贾政几句话安抚好,更别提王熙凤了。

只不过王熙凤能想得更多些,“娘娘若是再召婶子入宫,那就真没什么可担忧的了。”

贾琏笑了笑,“娘娘素来体恤咱们。”

你还别说,还真让王熙凤说中了。

数日后,元春打发内侍上门,让王夫人与高夫人薛姨妈一同入宫说话,还让薛姨妈带上宝钗。

王夫人给内侍送上银子后,不由对侄女兼侄儿媳妇王熙凤笑了起来……这也是数日来王夫人笑得最为发自内心的一回。

王熙凤也笑道:“娘娘当真疼惜太太。”只可惜没叫上我。

虽然有点酸,王熙凤也知道轻重:能如此频繁地见家人,圣上已是破例。

却说元春听说舅舅王子腾告病之后,她开心得多吃了两碗饭:舅舅最该闭门老实些日子!

舅舅在京里这半年里做下的事情,元春只是从贤妃那儿听了一部分就替他心跳不已:样样都踩在圣上能容忍的边儿上。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终有一天圣上未必再给舅舅一个弥补的机会,而是直接下狠手一举除掉他!

舅舅的靠山手里有兵心里不慌,但舅舅没有啊!圣上要收拾舅舅压根不用斟酌!

元春因为舅舅安生了下来而吃得好睡得好,连圣上看了她这越发红润的样子都忍不住笑出声来,“你倒是……”然后就有点说不下去。

元春抚着小腹道:“陛下就笑话我没心没肺呗。我若是吃不香睡不好圣上再嫌弃我不迟。”

圣上很喜欢元春这副俏皮的样子,于是元春之后“想再叫家人进宫先安抚再敲打”的要求他痛快地准了――没错,先安抚再敲打,这就是元春的原话。

其实元春召见家人势必要说起朝中事,圣上哪里不知道?

按规矩呢,嫔妃总是不好直接触及~朝~政,这种曲线式地传递消息,圣上也是默许的。

到了进宫拜见贵妃的日子,高夫人等几位诰命按照品级装扮好,从宫门一路顺畅地来到凤藻宫。

高夫人极有眼色:从这一点就瞧得出,老爷这外甥女在宫中地位不凡。早先她还为贵妃只有空架子不得掌宫务而暗地里嘀咕过几句。

现在回想起来,真恨不得给自己一边一巴掌。

其实高夫人对元春不说怠慢,但是态度上总是有那么一点高高在上。在元春封妃后这份态度被她收敛起来,但言谈举止之间还是带着股子“以恩人自居”的味道。

如今王子腾不得不闭门躲风头,高夫人的优越感也跟着消失无踪。

元春在宫中待了几年,眼光何等毒辣,见舅母比以往殷勤的样子就能把她的心思猜着个□□分。

但是再有手段本事元春也不愿意冲着家人使……她待舅母与以往并无不同,问过王子腾以及二位表哥表嫂,便转向了母亲王夫人。

说实在的,看见元春气定神闲……尤其是红润的气色,丰润的身姿,王夫人的烦恼和担忧一下子就都消失不见:娘娘才是她乃至于荣府的定海神针!靠一母同胞的兄弟毕竟不如靠从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儿女!

元春先问过贾母……有老太太在家,家里乱不起来,至于伯父和父亲最近跟太上皇的心腹走动频繁,元春一样心知肚明:跟贤妃结盟后消息只比以前更为灵通。

对于伯父和父亲的选择,元春也很无奈:不过说老实话,伯父和父亲跟着太上皇,可比跟着舅舅,依旧舅舅背后的靠山稳妥得多。

对付父皇的属下,与对付想要真正意义上封疆裂土且当家作主的兄弟,圣上的态度和手段能一样才有鬼呢。

元春想到这里更是轻松了几分,她对王夫人道,“舅舅一年到头总不着家,好好休养一番才好。”

虽然她是对着王夫人说话,但高夫人却听得懂这是在敲打她:让她回去跟老爷说,多休息些时日才好……能避祸。

元春又道:“我这儿有点药材,回头给舅舅捎去。”

王夫人瞄了眼高夫人,才郑重应下:嫂子以前偶尔趾高气扬……今天你倒是昂头挺胸给我瞧瞧。

王夫人其实也不是绷不住的主儿,实在今日是个难得的好机会,这宫里又没有外人。

元春见到母亲偶尔“小人得志”一回也不生气:让她出口气才好,省得一直憋着气闷,最后闹出大矛盾。

至于薛姨妈和宝钗正襟危坐,一声都不敢言语。

薛姨妈其实正在走神,想着娘娘一会儿问起蟠儿惹下的官司还有宝钗的婚事她该如何作答――反正她们薛家其实也就这两件要紧的事,可比起亲哥哥王子腾的前程,这个……似乎她家的要紧事儿也没什么大不了。

宝钗则微垂着头,以余光打量气度雍容的元春。元春不过一身寻常宫装,显示身份地位的凤钗步摇一样皆无……估计是嫌沉。娘娘刚刚也说,有孕在身,人越发娇气。

宝钗有点羡慕……她这次进宫只是作陪:或者说干脆就是个木桩子陪坐,却让她一下子清醒了过来。

她想进宫,或者嫁入王府,最后母以子贵,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

哥哥被差役带走那会儿,她并不怎么担忧:不管是舅舅家还是姨夫家,一定会伸手的。

事实也是如此,哥哥回家后伸手半点伤都没有,但精神却无比萎靡,仿佛受了惊吓。

这件事再加上宣平王府那八字还没一撇的婚事,让宝钗终于意识到自家的无力。

于是这母女俩默契地走神,看在高夫人和王夫人眼中,也是哭笑不得。

元春见状也不和母亲说话了,而是招呼宝钗上前,拉着她的手细细打量了一会儿,才轻启朱唇,就一个字,“好。”

薛姨妈眼巴巴地望着宝钗,却不好贸然插话:这是凤藻宫。贵人不问,你不能开口。

元春玩心顿起,又故意道,“这个妹妹我瞧着很好。婚事就包在我身上吧。”

其实她倒未必是真心有意给宝钗牵线搭桥,寻觅个如意郎君,而是逼得涉及宝钗婚事薛姨妈必得禀告给她……

简单地说,就是防止高夫人,母亲以及王夫人,还有薛姨妈随便见着点好处就稀里糊涂地把宝钗许了人。

宝钗貌美,举止气度也不像寻常商户出身……竟是不必那些高门大户出来的姑娘差上什么,只可惜她出身不成,还有个哥哥拖后腿。

这么一想,元春也不由对宝钗更怜惜了几分:她入宫那是不得意,然而封妃有孕后日子过得……大约是生下来这二十来年里最为顺意舒畅,就算为了肚里的孩子积福,元春也盼着亲戚们过得同样顺畅一些。

尤其是宝钗年纪还小,不曾有舅母高夫人以及母亲王夫人那么多“乱七八糟”心思,元春也不求回报,便问,“可有相过人家?”

薛姨妈一怔,旋即望了眼王夫人不知如何作答。

再宣平王府婚事告吹之后,薛姨妈不说六神无主,但一时之间只想跟哥哥或者姐姐家来个亲上加亲。

在宣平王府婚事告吹之后,薛姨妈不说六神无主,但一时之间只想跟哥哥或者姐姐家来个亲上加亲――为了蟠儿,也不得不如此。

无奈哥哥家的侄儿全都成了婚,姐姐家只有个宝玉……似乎姐姐曾经动过亲上加亲的念头,如今不知为何又不再热络。

薛姨妈也是关心则乱……于是真是一心想着自己家。

你想啊,王夫人的确想过让宝钗做儿媳妇,然而那也是她谋求高门贵女不成之后的事儿。就算现在,王夫人纵然有点不情不愿,但宝玉最好的选择也是黛玉,而非宝钗。

说白了,王夫人欣赏宝钗归欣赏,偏爱归偏爱,但宝钗当真只能是个备选。偏偏这个“备选”还想要飞上枝头,哪怕只能是乘着一顶小轿,身着粉色衣衫也要踏入王府,宣平王府。

可以想见王夫人的心情。

王夫人对着贾母对着高夫人无法心高气傲,但对想要攀高枝儿的妹妹以及妹妹女儿……那优越感真是杠杠的:你竟然把我的宝玉当备选?!

王夫人最多在心里冷笑一声,出口讽刺却是做不出,与薛姨妈往来依旧,但却明显不再对宝钗热络。

却说薛姨妈以眼神向王夫人求援,王夫人视而不见,元春看在眼里忍不住笑了一回:母亲这小脾气可真是……

于是元春拉着宝钗问,“你喜欢饱学之士?还是名门公子?亦或是将门英杰?”

这话忒直白,直把宝钗问红了脸。

话说原著里元春省亲时能当众把宫中形容成“见不得人的去处”,足见她直爽的一面……同时当着内侍宫女也敢这么说,要么是内侍宫女都是她的心腹,她不怕他们多嘴多舌,要么就是……元春在那时很得宠。

在宫中想偶尔嘴上痛快一把,也是需要雄厚资本的。

元春见宝钗臊得垂了头,她还故意摸了摸表妹的脸蛋,“哎呀,这么烫。”

薛姨妈见状十分欣喜:若是宝钗能得娘娘青眼,以后……也不用愁了!

元春抓着宝钗的手不放,望向高夫人和王夫人,“瞧瞧,这就臊得说不出话来了?”她又扭过头看向宝钗,笑眯眯地继续追问,“嗯,我问你呢?”

宝钗都快磕巴了,想下跪谢恩,无奈娘娘抓得牢,她不敢用力,于是轻声道,“全凭娘娘安排。”

元春点了点头,“你倒是放心我。”又问薛姨妈,“姨妈可乐意?”

薛姨妈忙道:“自是全由娘娘做主!”

宝钗若能入得元春的法眼,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虽然入宫什么的,不用再肖想!

薛姨妈这时一下子就通透了:当初还想过什么有娘娘在,宝钗可以帮着固宠;若是娘娘不得有孕,宝钗肚皮若争气更是能……一飞冲天……再回头琢磨这些曾经热切的念头,简直可笑。

娘娘与宝钗年纪才差了几岁?娘娘容貌难不成还比不得宝钗?至于宝钗若是肚皮争气更是……薛姨妈想到这里笑容都显得有些古怪,不过没关系,高夫人和王夫人只觉得小姑子或者妹妹那是大喜过望。

调剂心情的小菜用完,元春放开宝钗,又嘱咐起高夫人和王夫人,“圣上圣明烛照,京里什么事儿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这话……就比较重了。

高夫人和王夫人面面相觑,有心为自己辩解几句,元春好似天马行空一般,又道,“母亲不如把放在外面的银子收回来,入股钱庄是个好营生。”

连贾琏当官之后都能把王夫人以及王熙凤在外搂钱的事情查个分明,更别提元春了。

元春以前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娘家这阵子是真穷。她不会胡乱清高,拿着娘家的贴补,又要求马儿跑得快,马儿还得不吃草。

然而贾琏通过层层转递,最终通过抱琴把凤姐儿管着王夫人一部分体己,在外放贷险些逼死人命的事情递到元春耳朵里,元春就不能坐视不理了。

她得为肚里这个着想。谁会对本事有限,家底有限,名声却又不咋地的母族心生好感?

不过元春高明之处在于她提要求的同时,还肯再指出条明路。

譬如贾琏就把这个月收到的孝敬银子投到京城新开业的钱庄里去了――这家钱庄正是白洲开办的,也就是说着钱庄真正的东家就是圣上,当然其中还有义忠王厚厚一股。

王夫人一怔,旋即释然:娘娘深居宫中只怕耳目四处。她暗中轻叹一声:女儿终究长大了,翅膀硬了。

元春见状知道母亲恐怕有些惆怅,或者说她挺不自在,但是元春既然吩咐了,舅母和母亲都得照做。她们想不想得明白,她都懒得解释。

一个一品大员的夫人和一个国公府管家的太太,这点事情都掰扯不清楚,元春就会另寻帮手。

眼见着高夫人和王夫人还在消化,元春又叫过宝钗,正要再逗逗她,抱琴忽然上前,行礼后凑在元春耳边嘀咕了几句。

元春听了展颜一笑,立即吩咐抱琴,“还不快去迎一迎?”

这一日刚巧王禅跟着母亲,拉着黛玉一起进宫拜见贤妃娘娘。

王禅她们正准备向贤妃告辞,贤妃干脆提议道,“不如到贵妃那儿坐一坐?黛玉还是贵妃的表妹吧。倒是嫂子,”也就是王禅她娘,“再陪我坐坐。”

听人劝吃饱饭,跟着贤妃的大宫女,王禅拉着黛玉就往凤藻宫来了。半路上就遇到前来迎接的抱琴……

话说黛玉和宝钗也是有日子没见,姐妹两个都没想到再见会是在贵妃宫中。

却说黛玉在荣府暂住的那一年多,一瞧就是天生病弱,气色也不大好看,然而黛玉回家后整个人就胖了一小圈儿,虽然依旧是美人灯,却是只有暴风才能卷走的美人灯了。

林海的老婆闺女与他前任老婆的娘家人在宫中相会的同时,他暌违“多日”终于再见义忠王。

义忠王因为巡视兵营稍微晒黑了一点,但瞧着十分精神,他一见林海就道,“我可想死你了!”

林海轻咳一声……好在身边没有外人,他一本正经道,“王爷,若是您说您十分想念臣的脸,臣还是相信您是个真诚的好王爷。”

义忠王抚掌大笑,“果然没白想你!”说着又笑,“光说想你的脸太俗气了。”他指指太阳穴,“现在需要你出点馊主意啊。”

林海心里不想拒绝,面上却道,“臣是个正直的人。”顿了顿又道,“却愿意为王爷破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