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我在现实世界得道成仙 > 第七十一章:盂兰法会

七月十五。

民间俗称为鬼节、施孤、亡人节。

道家将这一天叫做中元节,佛家将这一天叫做盂兰盆节。

前一天白马寺山下工匠就布置完现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檀香气,有七色鲜花铺地,四面塑有宝相庄严的佛像,墙壁上有浮雕,绘有诸如个佛陀度化五百盗贼,佛陀割肉饲鹰的图画,场面空前盛大。

天刚蒙蒙亮。

汴京城居民半数来到现场。

佛教在民间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盂兰法会共持续三日,第一日是法事,上供神佛,下施饿鬼。

共分为六场法事,每一场法事会持续一个时辰,从天明一直持续到夜晚。

“咚!”

一声钟声回荡。

僧人有序登上法台,金山寺法济、金池,千叶都在法台上,盘坐在香花铺地的蒲团低声诵经,参加盂兰法会的寺庙,无论**僧,辩法僧都会登法台。

第一场法事结界,只缺少五个和尚。

缺的正是主持后五场法事的和尚,正在养精蓄锐做着准备。

法台四周,还有一些未出家却经义纯熟的居士,能与众僧一同诵经祷告。

法案上还有一张名单,写着一连串名字,和生辰八字,都是为盂兰法会捐助百两白银以上香客的祖辈。

白马寺不仅能收回筹办这场法会消耗银两,甚至足够寺庙往后四年僧侣的用度。

“恭请诸佛降临护持道场,…………”

主持第一场法事,是九狮寺的一个老和尚,主要是布置法事现场,发符悬幡昭告人天佛事将启。

修仙界存在规则异化——道场,道场内规则会发生扭曲,或者增加,或减少,或改变修仙界规则,是玩家脑死亡高发地。

不过盂兰法会法事所设道场非彼道场,陈景身处其中并未感受到任何规则异变,亦没有收到主神的提示。

“咚!”

钟声再次响起,第一场法事结束,只是略作休整便进行第二场法事请供。

这场法师由大慈寺的老和尚玄明主持,伴随着众僧如咒般的梵音,开始恭请诸佛菩萨、历代祖师降临法会,备斋筵、香花、灯、食衣、珍宝等进行供养。

恭请历代祖师降临法会的瞬间。

陈景突然神色一变,有一种被阴灵盯上的错觉:“错觉?此刻没有处于全盛状态,感知并不真切,护身念珠也没有任何反应,而且现在是青天白日,阴灵恐怕连一秒都撑不住。”

【显圣!】

陈景激活显圣状态,念经的同时密切感受周围的变化。

视觉,听觉,是来自千叶这个角色,而被阴灵盯上的感觉却源自身。

第三场法事告赦,悲悯六道,请求释放被拘禁受苦的六道群灵,并请被赦免的群灵赴会。

第四场法事授戒,授以一切六道受苦众生戒法,将夙昔所造的恶业全部经由忏悔而清净,可速往无量光明佛国净土。

第五场法事供香,斋供圣凡廿四席,法味滋神,六道群灵,欢欣交畅,告知胜会即将圆满,愿六道众生趁此出离苦海永不沉没,

第六场法事送圣,所有参加水陆法会的群灵说法、加持、供养后,使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水陆法会就此圆满。

等到法会六场法事全部结束,都没有再次产生被阴灵盯上的感觉,便也只能当做是错觉。

“…………”

天色已经全黑,天际一轮圆月高悬。

法会四周灯火通明,参加法会的信徒却比清晨还要多。

主持送圣仪式的空明寺大和尚,将法案贡品布施,正式结束盂兰法会第一天的法事。

僧众则回到挂单的寺院,休息准备法会第二天**,这一次只需要**僧上场就行。

夜深人静。

盂兰法会墙壁一副玄奘取经图,玄奘像变得灵动起来,活动着僵硬的躯体从壁画之中缓缓走出。

所过之处一切景,一切声,都在发生时光倒流,转眼竟又回到盂兰法会白日热闹的时候。

玄奘目光落在法台诵经的千叶身上,手指轻轻一点,点在幻影千叶的眉心:“找到你了!”

眨眼之间,一道无形的波纹扩散。

盂兰法会白日热闹的场景如泡影幻灭,千叶的人生画面开始发生倒流。

回到佛塔给李执**的时刻,口诵佛号,以真经自诩,展露舍我其谁的气势。

回到白马寺提笔写下空纸还的时候,跳到规矩方圆之外,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回到小关口,度化黑风寨五十五匪的时候,道出既已成佛,何以避业?既已种因,何不全果?

回到将金山寺,讲经堂与清登辩法,众生蝼蚁,如纱罩灯,以佛眼俯瞰解慈悲。

回到与法济和尚高谈兴宗灭佛论的时候,语不惊人死不休,离经叛道,高喊儒道已远去,三教应不存,大兴归寂日,教灭方宗兴。

“千语万言道不尽,无字真经谁人识?”

玄奘望着回溯的幻影失神片刻,似乎找到了一道解法,走回墙壁又变成一副画像。

法台有一名工匠用锤子敲击云梯,发出‘梆梆’的声音,对于周围发生的画面毫无所觉,好似处于两个不相交的时空。

“…………”

第二天,清晨。

金池沐浴更衣,披上七宝袈裟前往盂兰法会。

法会现场依旧是人潮涌动,昨夜没任何异常,一草一木都没有变动,玄奘西行图也恢复原状,连画师下笔的笔触都没有变化。

一座高达十米的**台矗立,将由各寺**僧轮流登台**,邻近**台设有百余坐席,贵人可以在讲经台下方听经,而普通人则没有坐席,只能在离讲经台较远的地方听经。

不过好在**台够高,倒也不用担心被前面的人挡住视线。

“这是白马寺**僧,这件袈裟据说是由鲛人锦织成,能避水火……”

“普陀寺大和尚白眉长三寸,一看就是得道高僧…………”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识法的人毕竟是少数,**又不评高低位次,对卖相要求就高上许多。

金池身上七宝袈裟鲜艳亮丽,宝光四溢,却不是全场最高调的袈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