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一品驸马爷 > 第121章

一品驸马爷 第121章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10: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晏宁公主收到赵崇昭的来信时,猛地一激灵,发现了许多自己不曾注意的事。她并没有忘记赵英驾崩不久,但她常年挣扎在生死边缘,对生离死别都看得极淡,心中虽伤心,却也很快振作起来。因而在听到端王的提议后,她并没有拒绝,非常干脆地答应下来。

她会忽略谢则安的身份有多敏感,端王怎么可能会忽略?

难道闲云野鹤当久了,端王连这点避讳都忘记了?

换了别人可能会相信这种说辞,晏宁公主怎么会信!

晏宁公主观察了几天,将戴石的动作尽收眼底。戴石对端王送来的侍女十分警惕,根本不让她们有机会接近谢则安房间和书房,甚至连内院都进得少。

这表明谢则安对端王早有防备。

晏宁公主摊开赵崇昭的信又看了一遍。

赵崇昭明明远在京城,却能知悉端王送侍女的事,端王送人上门的时机不可谓不巧。想到自己曾经因为这件事和赵崇昭争执了几次,晏宁公主心头发寒。如果端王是故意的,那这就是一石三鸟之计,一能往谢府这边安插眼线,二能置谢则安于不忠不孝之地,三能离间谢则安与赵崇昭的关系!

赵崇昭知道这件事会怎么想谢则安?

晏宁公主心头气闷,当晚竟病倒了。杨老跟着谢则安一起过来,见晏宁公主情况不妙,当下就给晏宁公主急救。

戴石原本要遣人去通知谢则安,晏宁公主却突然转醒,阻止了他。

杨老见晏宁公主神志清醒了,心中稍安,给晏宁公主写了药方叫人去按新药方配药。

见晏宁公主垂着眼睫休息,杨老说:“你这情况是恶化了,恐怕连十年都撑不到。”

晏宁公主说:“没关系……”

晏宁公主乖乖喝完药,又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宿。

第二天清早晏宁公主身体还是比往常虚弱,可精神看起来倒不错。有些事要想明白是很简单的,尤其是她有着一颗玲珑心。

谢则安一直在履行他许下的诺言。谢则安说帮赵崇昭,所以一直站在赵崇昭那边;谢则安说不需要她操心,所以一直把她当真正的妹妹来宠爱。她这些年被保护得太好了,以至于她在谢则安心里显得弱不禁风,受不得半点委屈和苦楚。

事实上她这几年的表现确实如此――她甚至想过什么都不再管,只帮谢则安管着家里的事,给谢则安绣绣荷包和绢帕。安逸而平静的生活磨光了她的警惕性,结果她连这一隅之地都没有管好,还把虎狼引进家里来!

晏宁公主低垂着眼。

她若是能活得长长久久,谢则安若是要当一辈子驸马,这样倒也无可厚非。但她的一生已走了大半,谢则安也已踏上仕途。本来谢则安就走得比别人难,她怎么能给谢则安拖后腿?

晏宁公主深吸一口气,喊道:“寿禾,进来一下。”

寿禾是晏宁公主的贴身侍女,闻言赶紧上前。

晏宁公主吩咐:“把皇叔送来的侍女都送回去,顺便把皇兄的原话转告给他,就说父皇刚驾崩不久,三郎若收了这批侍女会惹人非议。”

寿禾点点头,快步下去找戴石把那些侍女召集到一块,领到端王府那边“完璧归赵”。

端王本来正在练琴,听到下人来报,惊讶地挑眉。

端王亲自见了寿禾,等寿禾说完之后叹息着说:“是我考虑不周。”于是让寿禾约晏宁公主共用午膳。

晏宁公主亲自接待端王,面色虽然有些病容,却还是从容应对。

等送走端王,晏宁公主找来戴石,说道:“这座宅邸你先打理着,我去三郎县衙那边住一段时间。”

戴石惊讶:“官人那边……”

晏宁公主说:“我会和他说。”

夫妻理应同甘共苦,就算谢则安只当她是妹妹,她也要当个好妹妹,而不是被捂着耳朵蒙住眼睛,躲在谢则安背后过安稳日子。

晏宁公主“搬家”的动静很小,谢则安回到县衙才发现众人朝自己挤眉弄眼。见着晏宁公主,谢则安问:“怎么来了?”

晏宁公主说:“我在凉州城住着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过来这边和你在一块。”她笑了起来,“田岭县虽小,风景却不错,杨老先生也说了,多出去走走比闷在屋里要好。”

谢则安凝视着晏宁公主。

晏宁公主回望谢则安,问道:“三郎你是嫌弃我这个累赘吗?”

谢则安扫扫晏宁公主的脑袋,说:“怎么会?你想去哪里我都带你去。”

两人相视一笑,并没有过多的言语,却像回到了从前的默契。

转眼到了七八月,第一轮棉花开花了。棉花田延绵几个山坳,白花花一片十分喜人。谢则安带着晏宁公主在小路间穿行,说道:“棉花种下去不用怎么管,就是收成比较麻烦,得分好几次来收。而且这东西吃肥,只能种个一两轮。不过种个一轮也够自家用几年了,用不完的还能卖给合作社。”

晏宁公主说:“那今年冬天就不怕熬不过去了。”

冻死人的事年年都不少,以前赵英每年都得为这件事发愁。若是谢则安赴任第一年,任地就没了冻死的百姓,那也是一桩了不得的政绩。

谢则安说:“但愿如此。”

两人一路与棉农打招呼,他们经常在外面走动,县里的人大多认得他们,见了他们都高兴不已。谢则安时不时停下脚步与他们闲聊,晏宁公主也会插一两句嘴,一开始其他人都受宠若惊,渐渐地竟也习惯了,遇事都与谢则安两人一样从容不迫起来,甚至还主动找他们说话:“匈人,我们今日识了十个大字,我来写给你看!”

谢则安一乐,说道:“写吧!”

对方抄起一根棍子,在泥土上认认真真地写了起来。那双手绝不是握笔的手,写出来的字却同样方方正正。

这也是谢则安的一项提议,反正县学有了黑板和粉笔,教起来不费什么钱,不如在农闲时办个“成人教学”。学政原是不同意的,谢则安张口就忽悠:“稚子能学,大人为何不能学?都说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为人父母者要是大字不识一个,在家如何敦促孩子练字读书?”

谢则安一番大道理倒出来,学政很快被说服了。

谢则安给他们安排了识字和算术,务农的人不需要学得太深,了解常用的字和算法就成了,这样也方便以后农事的“科普”。若是平白无故叫务农的百姓去学这个,他们肯定没那个心情,谢则安免不了又叫农业合作社的人去做动员工作,两边都说通了,事儿自然成了。

谢则安耐心地等对方写完字,笑着说:“不错,你的字写得很好,平时肯定没少练。”

对方呵呵直笑:“我们平时没事都在练呢,还有匈人你给我们教的算法,我们也天天背,学了之后我们感觉脑子都清楚多了!”

谢则安说:“当然,知识就是力量,它能让我们越来越厉害。”

对方说:“匈人你说得对极了!”

谢则安见烈日当空,怕晏宁公主受不了,与其他人道别后牵晏宁公主上马离开。

晏宁公主这几个月走的地方多了,面色红润了不少,和健康康的忻娘没什么两样。

谢则安前脚一走,后脚有两个中年人经过,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矮的呢,偏偏是胖的;高的呢,偏偏还让他瘦。见棉农在地上写字,矮胖中年人惊奇地问:“你这是在做什么?”

他看起来憨态可掬,棉农不由答话:“写字啊。”他抬头一瞧,见中年人非常面色,嘿嘿一笑,“你们是外地来的吧,这你就不知道了,我们匈人教我们识字呢9教了算术!”

两个中年人对视一眼,都有些摸不着头脑。高瘦中年人问:“匈人是谁?”

棉农说:“匈人是我们今年刚来的县令,本领大着呢!”他一脸自豪,仿佛在夸自个儿一样。

矮胖中年人说:“县令教你们识字?教你们算术?他不用处理县衙的事?”

棉农说:“县衙哪有什么事啊,匈人本领那么大,很快就忙完啦。再说了,谁要敢不听匈人的话,准被乡亲们先教训了,哪用匈人操心!”

高瘦中年人听不下去了:“敢情你们这个匈人还真有通天的本事了?”

棉农见高手中年人语气不善,也不乐意了,没再搭理他们,继续拿棍子在地上练字。

两个中年人自讨没趣,接着往前走。高瘦中年人不信邪,又找几个棉农说话。这些棉农不是在背算术,就是在丈量土地,见他们衣着不凡也不畏怯,大大方方地与他们聊起天来。

高瘦中年人说:“我服气啊,我服气了。这位驸马爷才到这边多久来着?居然能被这么多人赞不绝口。”

矮胖中年人说:“那是当然的,你也不看看这位小状元在京城名气多大,在京城那种吃人的地方都能轻松出头,能耐能小吗?”

高瘦中年人说:“本来我们是去投靠老朋友的,现在我改变主意了。”

矮胖中年人说:“我也改变主意了。”为了不让自己看起来像马后炮,他又补上一句,“我准备在这边多赘天,要是这些人夸得不假,那我不仅要改变主意,我还要给别的老朋友写信。”

高瘦中年人说:“我也住,我也写!”

矮胖中年人说:“快哉,快哉,走,喝酒去!”

谢则安并不知道自己不经意间截了别人的胡,他和晏宁公主回到县衙中时,忽听一声洪亮的笑声从里头传来。

谢则安心中一喜,快步迎上前:“燕大哥!”

竟是阔别已久的燕冲。

燕冲张开手臂给了谢则安一个大大的拥抱:“三郎,我知道你不能擅离任地,所以我特意腾出空来看你!”

谢则安重重地回抱燕冲,问道:“祖父他们可好?”

燕冲说:“好得不得了,你祖父一顿饭还能吃三大碗,比我还能吃!”

谢则安说:“能吃是好事。”

兄弟俩久别重逢,有说不完的话,当下着人送上几坛美酒,相对而坐,你一杯我一杯地喝、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等到夜色阑珊,燕冲忽然说:“西夏虽然称臣了,可终归是一大隐患,我们想要重新掌握西行要道,必须让他们更服帖点才行。”

谢则安说:“听燕大哥你这说法,恐怕不仅想他们服帖,还想把西夏变成西夏府。”

燕冲说:“那本来就是我们的疆土!”他望着谢则安,“如果我说我确实想,三郎你还有没有什么办法?”

谢则安说:“还是老办法,不过内容变一变。”

燕冲不耻下问:“怎么变?”

谢则安说:“我在这边种棉花,棉花这东西,第一茬收成好,第二年再种,收成会变差,第三年?说不定根本不结棉花了……”他顿了顿,“以棉花为中心,三年就可以把它本来就摇摇欲坠的经济弄垮。到时他们的地里种满了棉花,棉花收成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低,而他们要吃粮食却只能高价向我们买……”

燕冲眉头一跳。

与谢则安书信往来是一回事,真正面对面听谢则安轻描淡写地说出这样的计策,燕冲还是有些接受不来。

他说道:“三郎,真不知道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

谢则安说:“我负责动动嘴皮子而已,要落实还得靠燕大哥你们才行。”

这“粮食战争”可不是谢则安自创的,现代有些喧就是这样被坑得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谢则安只是稍微借鉴借鉴而已。

燕冲不是谢则安,他脑海里没有后世的种种“战例”,只觉眼前开了一条明路,抓着谢则安秉烛夜谈,压根不准备让谢则安歇眼。

谢则安无奈极了,只能舍命陪君子,与燕冲聊到了天色大亮。

燕冲正准备带着谢则安想的“办法”回去和谢晖等人商量,忽然听到一个衙役高喊:“官人y人!两个醉鬼倒在县衙前瞎叫嚷,赶都赶不走,您看该怎么办!”

我又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路了!

天天要去别人家粗饭!心好累y本无法安安静静过年_(:3∠)_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