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一品驸马爷 > 第一二零章

一品驸马爷 第一二零章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10: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谢则安的任地在田岭县,地儿不大,问题却是凉州这边很普遍的:十地九旱、水土流失。这问题在后世其实更严重,但目前也已经有了端倪,谢则安把田岭县走了个遍,对田岭县的地形烂熟于心。新官上任,难免会遇到点儿麻烦,可那对谢则安而言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谢则安赴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出修渠。

修渠这种劳民伤财的事不是没人提过,只不过最后都因为财力问题搁浅。而钱能解决的问题对谢则安而言绝对不是问题,张大义对他极为支持,好兄弟上任,张大义呼啦啦地叫来一群“投资商”,冠个名就把田岭县修渠的钱给凑齐了。

同时过来这里安家的还有张大义手底下的“农业合作社”,这东西是赵英在世时同意搞的,农业合作社是半官营半私营的机构。这几年来谢则安吸纳了不少专擅农事的人才,一部分圈在温室大棚那边搞育种,一部分分散在各地勘察农务。有正经出身的人会在司农寺那边造册,没有出身的人则由张大义那边给薪水。

农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很广,包括掌握当年农事、育种售种、农务指导、农副产品供销等等,最初办起来时两眼一抹黑,走过不少弯路,不过经过几年的摸索,经验已经很丰富了。

凉州这边干旱少雨,但日光很强,谢则安叫人带来了不少棉种和玉米种,棉花和玉米在这样的地方长得好,一个可以填饱肚子一个可以防寒保暖,再配合花生、瓜菜、红薯、马铃薯的套种,一年下来温饱不愁。当然,棉花只能种一两年,地越种越“薄”,棉花收成会越来越长。与油菜、小麦轮作或许还可行,不过谢则安只负责提供思路,具体到底行不行还得让人去多试验几回。

谢则安从来不按理出牌,不少准备给他个下马威的人都无从下手。等看着那批跟着谢则安过来的“城里人”,所有人都闭嘴了。自家人知自家事,这种小地方哪有人愿意过来呢?还不是冲着谢则安面子来的。

谁会嫌自己的靠山小?有这么个厉害人物过来,还使什么绊子啊,赶紧跟着人家走才是正理!

谢则安把事情安排完,清闲得很,时不时下去走访各个村落。端王与晏宁公主聊着聊着忽然想去田岭县看看,一起坐上马车去了县里。到县衙一问,谢则安又下去了。

晏宁公主撩起车帘往外看。

正是春末夏初,凉风习习。两旁的田垄垒得极为整齐,青青的苗儿都长出来了,一节一节地拔高。

端王说:“很多作物都是我们以前没见过的,你这个驸马可真是了不得,只有他敢把那些新作物变成口粮。”

新事物的出现难免会遭人非议,以前还好,谢则安基本不出面。如今可不同了,谢则安要对田岭县的每一件事负责。想到谢则安大刀阔斧的各项举措,晏宁公主有些担忧,但还是坚定地站在谢则安那边:“凉州久旱少雨,三郎只是担心百姓吃不饱罢了。”

端王说:“你总要劝着点,要是做成了还好,要是做不成那可麻烦了。”

晏宁公主说:“三郎自有主张。”

端王见晏宁公主态度坚定,未在多言。等马车驶近一个村子,端王讶异地挑眉,指着村口那株大树说:“宁儿你看,那不是三郎吗?”

晏宁公主抬眼看去,只见谢则安在那儿逗弄小孩,怀里抱着一个,身边围着几个,画面非常温馨。想到谢则安在家中对一双弟妹那么好,晏宁公主神色微黯。谢则安很喜欢小孩,可她太小了,而且身体太弱,根本没法生孩子。

端王扫见晏宁公主的神色,故意问道:“宁儿你和三郎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

晏宁公主说:“皇叔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情况……”

端王叹息一声。

晏宁公主静静地看着正在哄小孩说话的谢则安。

端王说:“那宁儿你有没有想过给三郎纳人?”

晏宁公主一顿,转头看向端王。她当然想过,但谢则安不答应,赵崇昭不答应,她也不是特别想,于是没有再提了。如今赵崇昭远在京城,谢则安又已经忙完了,确实可以考虑这件事了。

晏宁公主还是有些犹豫:“皇兄不让三郎再娶。”

端王劝道:“谁说让三郎再娶了?让人给三郎早早生个孩子,把孩子生母打发走,你将孩子带在身边教养,也算是你帮三郎延续血脉了。”

这样做虽然有些残忍,但对于皇室中人来说不算什么。晏宁公主皱着眉说:“三郎可能不愿意……”

端王笑问:“是三郎不愿意,还是宁儿你不愿意?”

晏宁公主呆了呆,苦笑说:“皇叔说话还是这么戳心。”

端王说:“你若是为难,我叫人送一批侍女给三郎。人送去后你出面收到身边,看着得眼缘的再让三郎给她们开脸。”

晏宁公主说:“……好。”

端王牵晏宁公主下车,去找谢则安说话。

谢则安见他们同来,笑着相邀:“正准备在这儿吃顿家常饭,晏宁你们也一起来吧。”

午饭吃完后谢则安送晏宁公主和端王回城。

一路上晏宁公主欲言又止,终究还是没告诉谢则安和端王说好的事。

谢则安赶回县衙,想到晏宁公主那神色,微微皱起眉。一直瞒着晏宁公主总不是办法,端王有可能会从晏宁公主这边下手,不得不防啊!

谢则安叫戴石回去好好布置,府中有什么动静立刻过来禀报。

第二天戴石和谢大郎一起来到县衙,带来了一大叠京城来信,同时也将端王和晏宁公主的打算弄清楚了:晏宁公主又打算往谢则安身边塞人。

谢则安说:“真是麻烦啊……”他把戴石打发回去盯好端王塞进府里那批侍女,自个儿拆起信来。

首先拆的是谢季禹和李氏的信,李氏写的无非是嘘寒问暖,满纸都是关心。谢则安先把它看完了,再拆谢季禹那封。

谢季禹的信就厚多了,信里提到朝廷的近况,只说事实,没有任何评价,谢则安还是从那字里行间读出了不少隐忧。赵崇昭蒙人还是有一套的,目前为止还没闹出大错,只是有些不大不小的事儿已经显露了他的脾气。

值得庆贺的是,“报社”和“学校”的筹办都步入尾声,有谢望博把关,这两个地方目前还很安全。暂时来说,报社可以负责舆论监督,学校可以负责输送人才,它们的本职不会丢。只不过赵崇昭越来越倚重姚鼎言,秦老太师那边被逼急以后,做出了不少极不理智的事,反倒把更多人推向了姚鼎言那边,比如顾骋已经旗帜鲜明地在报纸上发表支持新法的言论,成为了打响“纸上论战”第一炮的人。

最后谢季禹提到,他去了户部,而秦明德进了御史台。

谢则安眉头一跳。

以谢季禹的脾气,肯定不会主动去户部。看来火已经烧到谢家身上了……

谢则安把京城大部分来信回完,才拆开最后一封。那是从宫里送来的,一看就知道是赵崇昭的手笔。谢则安拆开一看,发现赵崇昭明明只是说点蹴鞠社的小问题,却洋洋洒洒写了三大页,仿佛生怕说不清楚一样。想到秋闱前结识的“蔡阳”,谢则安目光微顿。

这个“蔡阳”有点问题,不过脑筋灵活,做事有分寸,比之以前那些上赶着往赵崇昭身边凑的人倒是好多了。

只不过这个“蔡阳”的事还是要查清楚才行。

谢则安给留守京城的芸娘写了封信,让她派人去“蔡阳”那边一趟。

谢则安把赵崇昭的信也回了,才看到谢大郎一直抱着手臂站在一边看着。谢则安笑叹:“大郎,这总这么神出鬼没会吓着人的。”

谢大郎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谢则安说:“我远离京城,也不知是对是错。”

谢大郎顿了顿,学着谢则安安慰弟妹时的模样伸手拍了拍谢则安的脑袋,然后把谢则安抱进怀里。

谢则安:“…………”

另一边,赵崇昭派来的信使拿到了谢则安和晏宁公主的来信,快马加鞭地往回赶。

不到七天,信使已回到京城,带着回信入宫。赵崇昭非常满意,赏了信使不少赏钱,又问起凉州那边的情况。

信使一一答完,最后才犹犹豫豫地把端王给谢则安送侍女的事说了出来。

赵崇昭听完后火冒三丈,当下写了另一封信让人送去凉州,信里都是气急败坏的训斥内容。

等赵崇昭冷静下来,很快又后悔了,派人快马追回信,重新找信使仔细盘问。确定谢则安极少回府,连那些侍女的面都没见过之后,再次写了封信给晏宁公主,中心意思很明确:赵英刚驾崩不久,这么急着给三郎找人是想害死三郎吗?

赵崇昭握笔的手还是气得直发抖,但语气却尽可能地和缓,没有透露半点火气。

过了许久,他在后面补了句:“蹴鞠社那边的事儿解决了,替我告诉三郎一声。”写完他忍下了给谢则安另写一封信的冲动,封好口叫人把信送出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