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 第80章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第80章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1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海一家回京这几年来,贾敏经常往娘家跑,但林海来得挺少。不过林海身为圣上心腹,简直把慎独自省做到了极致,回京后除了与故旧往来,鲜少出门应酬,因此荣府这边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这回因为受了平南王牵连,给圣上做了十多年国库大管家的户部尚书也不得不黯然致仕,林海升迁,执掌户部也成了定局……他亲来荣府,贾珠直接到大门口把姑父迎进门来。

林海从户部衙门出来直奔荣府,自然是一身官服,他先去拜见了贾母――老人家是个明白人,眼见女婿这一身“打扮”,而女儿也没跟着过来,嘱咐女婿留意身子之后,便让他们去谈正事。

女婿林海和孙儿贾珠出了院门,贾母便吩咐丫头把二儿媳妇叫来。

没一会儿,王夫人便到了。贾母不用眼镜,也看得出二儿媳妇今日脂粉极重。她这个二儿媳妇也是做祖母的人了,断不会无来由地不庄重。

如今整个荣府,也没什么她想知道而不能知道的事儿……贾母不由叹了口气,“咱们亲戚多,你不用想那些有的没的。”

王夫人躬身应道:“是。媳妇儿也是……白操心。”

贾母又道:“也打发人去王府问一声。”

她做了大半辈子的国公夫人,比她的儿媳妇孙媳妇见识更多也更精明。有亡夫做比较,她如何不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仕途早就到了头?不过儿子不成又有什么关系?她有极为争气的好孙儿!

她的确溺爱宝玉,可比起宝玉她更重视家族将来的顶梁柱贾珠。看着珠儿的亲娘这副样子,贾母忍不住道,“咱们家有珠儿。遇了麻烦,珠儿自己心里必定有数,更有敏丫头和元春丫头帮衬。”你慌个什么劲儿?

王夫人垂了头,“媳妇知道了。”自家老爷眼见就要丢官,她如何不急?

不过她再心烦意乱,也还记得女儿元春不大看得上周瑞家的,她便指了珠儿乳母的女儿去走这一遭――这一家人都是家生子,性子又颇为稳重,至少儿子贾珠挺信任这一家子。

还真是多亏了贾母早早命人给元春“通风报信”:赵之桢打算给贾政换个清闲的位子终老,但林海可是想让贾政致仕,一了百了的……能惹得林海亲自出面劝说,这事情当然牵扯不小。

这些年大齐称得上风调雨顺,可黄河仍旧时不时决堤,祸害沿岸百姓。为此圣上调了能臣坐镇,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这些年黄河总算治理得不错――国库充盈便是对这位爱民的圣上最好的报答。

也正是因为黄河牵扯住了圣上的精力,运河这边他忽视了几年,结果就出了事,而且此番事实清楚极了:这哪是天灾,分明是**!

贾政这位工部员外郎,恰好在每年用于运河清淤和修堤的银子中,跟着同僚们一起捞了点儿――数量不多,但的确是捞了。结果一出事,果然跟着同僚一起中了招,圣上当时盛怒,无人敢劝,贾政也只好认命与一众工部的同僚一样,在家里闷头准备自辩折子。

此时听说妹夫前来不免存了几分希望,怎料林海又给贾政添了个“噩耗”:他当年为给元春谋个好婆家,曾经辗转于太子与费家之间……

要只是从运河这儿拿了点好处这一条,贾政又不是主谋,跟他大多数同僚一样,撑死就是调职或是降级原职留用。

林海也是专程为细述利害而来,省得二舅哥一直蒙在鼓里郁结于心,落座后寒暄几句,大家便说起了正题。林海道:“若与费家往来不少,舅兄……当断则断。”

贾政闻言良久不语。

荣府二房与费家的往来怎么会少呢?单说每年节礼便是好大一笔银子,仅次于孝敬太子的份额。不过费家固然贪婪,但有一点口碑在外:拿足银子必定办事,并且成事的时候居多。

已经投入不菲银钱和精力,贾政哪里就舍得下这条门路?哪怕他明知贾珍与费大公子不和。纵然同族,大家立场见解不同,也是常事……反正大家都觉得自己最英明最正确。

与贾政不同,林海几乎与圣上天天见面,而贾珠在翰林院行走,也时常得见天颜,说起他们对朝局和事态的把握,也不是贾政能比较的――毕竟有些事情只要看看圣上的反应,足能窥见一二端倪了,更别提这二位本就天资不凡。

可怜贾政比起妹夫和长子,只是个寻常人。他还想“挣扎”一下,却被长子堵了个正着,“父亲,费家若不是出了个太子妃,抄家夺爵都不冤枉。”

贾政长叹一声,犹豫再三还是道,“容我再想想。”

横竖已经尽了心,对媳妇贾敏也有了交代,林海便主动告辞了。在临上轿时,他还劝慰贾珠道,“一时想不开也没什么,你无需忌讳,多说些内情方是正理。”

二舅哥常年接触不到中枢,没能立刻转过弯来也是人之常情。

贾珠这回也终于体会了一把妹妹曾经有过的两难境地:直说吧,一定会伤到父亲的自尊;迂回一下吧,贾珠笃定父亲大约……听不出真正的弦外之音。

费家之罪,毫无挽回的余地,没落也成了必然。无奈他家出了太子妃,彻底废去费家,又让太子如何自处?更何况太子妃这个儿媳妇还是圣上亲自挑选定下的……

为了给大家都留点脸面,削掉费家的过程看起来会比较和缓,但跟费家交好往来的,势力稍微欠缺些的人家肯定没有这样幸运。

消灭一个势力,断掉主根当然是最直接足迅速的法子,不过连连砍去支系也不失为妙招,毕竟俗话说得好,独木难支。无疑,贾政就属于这种“支系”,再加上运河溃堤,两者赶在一处,他若是主动请辞还能落得个体面:其实就是贾政表现得比较知进退,圣上也就放过去了;但若是毫无悔改之心,就只能成为以儆效尤的那个例子了。

明白了全部始末的贾政还在犹豫,心中煎熬至极,只是舍不得做了多年的官位罢了。

等元春收到家里的消息,已经是第二天的午后。王夫人派来的人除了带了贾母的口信儿,还捎来了贾珠的亲笔信一封。

巧的是,贾蓉跟贾琏一起与他那位便宜大舅子应酬之后,把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猜测也写成了信,此刻也摆到了元春的案头。

看完这两封信,元春不禁揉起了太阳穴,抱琴见状连忙上前,替元春按摩起来。

当着自己的心腹,元春也没什么可隐瞒的,“刚求王爷给父亲谋个后路……”说着幽幽一叹,“赶紧打发人跟王爷说一声,就说不必照顾了。”

傲梅领命而去。

可惜……晚了。

随着北方~兵~权越发握得稳妥,赵之桢自然在众多官员心中水涨船高,给贾政安排个品级不高又清闲的位置,甚至不用他手书,只要他随口吩咐一句,长史出府一趟再回来……事情就办妥了……

听完傲梅的回报,元春哭笑不得:王爷对自己太上心,也未必全都是好事。俗话说覆水难收,但补救还是办得到的。

晚饭前,赵之桢准时归来。元春有点心虚,挽着赵之桢的胳膊,把人拉到书案前,再递上哥哥的亲笔信……这封家信不长,赵之桢读完都用不了半柱香。

说起来,贾政在圣上眼里是荣国公贾代善的次子,也是翰林院学士贾珠的父亲,对他本人倒没什么印象……因此此时选择急流勇退,圣上绝对不会为难,更不会秋后算账。

赵之桢也觉得贾政是个纯粹的老实人,同时感慨他真是好命:老爹和儿子都极为出挑,前半辈子靠爹,后半辈子吃儿子,这怎么能不算好命?

既然本事眼光都不成,又牵扯进了□□烦之中,何必恋栈不去?又不是高官厚禄――林海和贾珠想得一点不错。

赵之桢看着元春笑道:“又改主意了?让我帮你父亲早点致仕吗?”

王爷果然没生气。元春诚恳道:“您劝他,比我姑父劝更管事儿。”这可是以势压人了,压得还是自己的父亲,元春此时心情却完全称不上难过。

赵之桢点头道:“回头我跟他好好聊聊。你哥哥大好前程,何必为这种小事白添个污点。”说完,一头倒在元春最喜欢的贵妃榻上,“消息还是不够灵通啊。”

他当然知道父皇要削掉费家,更知道要从跟费家交好的人家开刀,但却没预料到父皇如此果决,顶着被北狄人和平南王夹击的风险,也要立即清整这批涉事的官员以及他们的亲朋。

真是不服不行,他自己也承认,自己对朝局只能把握个大概……像林海这样,敏锐到能猜准父皇下一个步骤,他还需要磨练很久。

赵之桢这番话一说出口,元春的神情也变了,肃然道,“我也是不服不行,佩服王爷您的气量。”

能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这点就比太子强多了。

再说圣上身子还康健着呢,您掌了兵权就别在官员调动上多打听多发话,因此您再遗憾也没用不是?元春轻轻拍着赵之桢的肩膀,“文武两道,让您自己挑,您更偏向哪一样?”

赵之桢道:“那还用说。”说完,自己也笑了,“我做梦呢,还不能跟你念叨一两句。”

圣上要是没抓稳了兵权,能对群臣也“大动干戈”?想起他的好大哥,也不免嘲笑一下,“他损失惨重,估计我还得帮他保下几个人。”

京中一些不错的人家,看在银子的份上,也给平南王的商队做了多年靠山。不幸的是,这些人家之中可有不少如今正站在大皇子身后――大皇子本人不像太子那般嗜好享乐,品行没什么可指摘的地方,无奈亲朋胃口太大……趁着大皇子得势,好生沾点便宜的心思,实在是忒寻常了。

赵之桢继续道:“看着家大业大,风雨一来,也是自顾不暇。”

王爷打算怎么跟大皇子“迎来送往”,元春都不担心他会吃亏,回身把蓉哥儿那封信再塞到王爷手里时,她又笑了,“您看看这个,就别再抱怨消息灵不灵通啦。”

贾敬去了还没半年,按说在外做官的贾琏和贾蓉出门应酬时都该小心些,而这次赴约……不得不说,很是值得。

贾蓉这位便宜大舅子原本是想搭上荣府这条线,毕竟宁府看起来有点日薄西山的意思,不过真正见面之后,秦可卿的哥哥显然更看好贾蓉。

散席之后,这位仁兄又偷偷找到贾蓉,告诉他最近东林港生面孔不少,衣着不凡的年轻人更是不少。

这显然就是有人见势不妙,乘船走海路外逃――毕竟平南王反了之后,北面的几处大关都盘查极严。

赵之桢看完信,也笑了,“挺下本钱,头回见面就说了这么多。”

元春道:“投名状嘛。在关外做生意,手头那么多大船,能是个彻底的干净人?”

这话在理。

而贾蓉在信上更是写得分明:他怀疑这些生面孔乃是平南王的手下。赵之桢道:“你这侄儿很不错。”

元春正色道:“我也觉得他很好。只求王爷将来……能护一护他。”

赵之桢好奇道:“你可轻易不求我。这是怎么说的?”

“他有个不省事的爹啊……您看我那堂兄像是事败之后坦然接受,再安宁地渡过余生之人?”

贾珍是个折腾不休的性子,他看好的太子……又会是吞下苦果并不反抗的人吗?

显而易见,赵之桢听出了元春真正的意思,顿时陷入沉默:坦白说,这些日子行情见涨,他当然心情不错。想着过几天回到北面大营,完成父皇交予的任务,自能更上一层楼。

因为父皇最近处置官员十分顺利,他并没想过京中还会“不安生”……元春提醒得可真及时!

父皇正打算悄悄调动京郊大营之中的禁卫军去往北疆,和他的北方大军一起迎战北狄人,只为好生练一练兵。

而精锐离京,万一走漏了消息……这可真是不得不防啊……

第二天,赵之桢在承乾宫面见贵妃时,贵妃也提醒了他一句,“一会儿去见你妃母,可得留神。”

赵之桢点了点头,等他踏进生母淑妃的宫中,便见到他大哥也“恰好”在座。而他的十二弟则暗中给他比了个手势:私事。

赵之桢忽然有点疑惑:这又是怎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