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 第79章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第79章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1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按说贾蓉真没愧对元春一番苦心,离了他那个让人一言难尽的亲爹,到了北面大营――也就是王爷的地盘,日子反倒过得比在家滋润,策马巡塞外,弯弓驱外敌,身边还有一帮投脾气的好兄弟生死相随……

这才是好男儿该干的!

别看贾蓉不到二十,却挺明白事理:在北方吃苦受累也比在家虚度光阴强得多!

又因为觉得姑妈十分可亲,他没少给姑妈写信,尤其是诉说自己身边人就没几个出身比自己差,还各个都有过人之处――他面上不显,心里多少有些忐忑。而且他是王爷送来的,上司也暗中多方照顾,他再立不了功,自己都能难堪得把自己埋起来。

元春收到来信,欣慰之余回信时依旧苦口婆心:总跟不如自己的人“厮混”,算什么能为?比草包能干,又算什么本事?最后她还满怀着殷殷期待写道:重振宁府就落在你身上了。

此言一出,贾蓉想得就更多也更深了:宁荣两位国公除了才能之外,跟对了人更是能封爵的关键。

与荣府的堂叔贾琏不同,贾蓉从没想过要再待价而沽,他更有心劝一劝堂叔:若无王爷出手,叔叔你捐了多年的同知,不也一直没补着实缺?眼见太子……都自顾不暇,你还端着什么劲儿?

于是半点水都没掺的一封家信隔天就送到了元春的案头,除了正经事之外,还抱怨了几句堂叔,又应了好兄弟的要求,在信的末尾问了问京中要事,主要是请教今后他和他的兄弟们该如何行事:这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却说元春自打生下健儿,在府中站稳脚跟之后,各处夫人太太们结交的帖子和礼单就如雪片一样从没断过。

赵之桢虽然说不上宠妾灭妻,但是只要稍微打听一下,就知道王府里谁说话王爷一定听得进去。到了送礼的时候,除了韩王妃那儿应有的一份,不少人家还会特地给元春这位侧妃送上些好东西。

如此一来,看信回信准备回礼也成了元春一件正经差事。肚里还有个小的,时不时就不舒坦一下,元春只能赶着精神头比较足的时候一起处置完毕――这会儿健儿跟着哥哥去骑马兜风了。

翻到蓉哥儿的信,匆匆看完后元春不禁莞尔,之后便把这封信压在镇纸下面,等王爷到来自有说法。在抱琴和傲梅的帮衬下,元春挑挑拣拣把需要亲笔回复地梳理完,剩下的一并交给王府长史处置。

趁着没外人,元春便跟两个丫头说说她们的终身大事:她俩也都二十啦。

傲梅倒还罢了,前世没跟她进宫,嫁了个踏实男人,据说日子过得挺不错;至于抱琴,跟着她福气没享着,苦头没少吃……

前世她自顾不暇,这辈子说什么也得一起补齐了。

元春一开口,意思就已经明白得不得了,“跟了我这么些年,你们……也都是大姑娘啦。”

傲梅和抱琴齐齐起身,红着小脸彼此对视一眼,才几乎齐声辩解道,“奴婢不嫁人,要一直伺候侧妃您。”

元春笑道:“你们跟着我尽心又出力,我能让你们没个好下场?”

二人闻言这脸就更红了――甚至有点红得发亮。

要说她们两个对将来没有憧憬,那纯属骗人,同时她俩也深信元春不会亏待她们。

在侧妃这儿只要守规矩不搀和是非、用心办差,一切就都不用担忧……另外,看在“几乎天天都能见着王爷,还让王爷记得住名字”这两条上,就不知有多少人乐意付出全部身家,削尖了脑袋往这儿冲,为着能到侧妃跟前伺候。

因此因为嫁人而离开侧妃,二人心底又很是舍不得:无论是源于情分还是利益。

抱琴和傲梅这点心思如何瞒得过元春?

元春又笑道:“王爷说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王爷亲兵之中,还有不少好孩子打着光棍儿呢,“回头跟王爷说说,找机会让你们偷偷见上一回。”

抱琴和傲梅更是羞得抬不起头。

元春也不再折腾她这两个脸皮忒薄的好丫头,“你们成了亲,自然还要跟着我。”

引为心腹的陪嫁丫头大多是两条出路:让主人送给男主人接着“使唤”;或者嫁给府中管事之子。

抱琴和傲梅只看王爷和侧妃如何相处,便对第一条路毫无念想。原本以为要走第二条路的二人,能得这前程多少有些欣喜:王爷的亲兵品级再低,也是正经的官身!她们二人这就……要成官太太了吗?

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抱琴和傲梅家里如今也不缺人奉承,二人更跟着元春见了不少世面:前来结交侧妃之人不乏一二品的正经诰命夫人。

因此纵然是王爷的亲兵,这品级真不至于让两个聪慧的丫头稀罕不已,但想到自己跟着侧妃从而有了晋身之路,而且嫁人后仍旧跟着侧妃,二人不免喜出望外。

于是赵之桢晚上归来时,见着依旧有些喜形于色的两个丫头,还好奇问道,“出了什么喜事?”

元春答道:“安排下她俩的终身大事,可不就是喜事?”

“也好。回头把名册拿来,随你挑人便是。”

元春笑盈盈地应了,吩咐丫头们准备饭菜,又给王爷倒了热茶。

赵之桢端着茶碗问,“健儿呢?”

“跟大爷学骑马呢。这几日雪化了,他可算能缠着大爷闹腾了。”

却说正月里下了几场大雪,健儿在园中堆雪人丢雪球都不尽兴,还非要跟哥哥捉迷藏……结果小跑时一个狗啃泥便扎进了雪人里……别看健儿小短胳膊小短腿,跟亲娘可大不一样,自己扑腾了一下便站起身来。这时贴身伺候的内侍正好把手伸出来,查看这小祖宗有无受伤。

健儿一点事儿都没有,被内侍抱起来时还咯咯直乐。赵晗却吓了一大跳,自此之后都死死盯着弟弟,不敢放弟弟离开自己一丈远。

事后赵晗跑来“告状”,元春想象了下当初情景,登时就乐得直不起腰来。

仔细谢过这位尽心尽意的好哥哥,她却依旧我行我素:任由健儿活蹦乱跳。只是嘱咐跟着健儿的内侍和乳母再精心些罢了,当然为了鼓励他们,她没忘给大家包了个厚厚的红包。

前世娘家便让宝玉娇贵太过,最终把他养成了经不住一点事儿的纨绔公子。健儿将来如何还不好说,有开朗和皮实这两条,就让元春欣喜非常了。

而长子晗儿对弟弟耐性十足,赵之桢也很满意,“晗儿的骑射功夫……一般了些,正好借着教弟弟,他自己也好生练上一番。”

若是兄弟俩一嫡一庶,年纪还差不多,兴许少不了明争暗斗,可是赵晗大了健儿十好几岁,相处起来不像兄弟,倒像父子了。

元春也深得个中三味:她前世待宝玉,这辈子哥哥贾珠管教宝玉,可不都是一个道理?不过该夸的话绝不能少,“大爷是个好哥哥,对大姑娘对健儿真是没得说。”

这话赵之桢果然很爱听。长子无论是品行还是才学,他都很满意。

二人又说了会儿闲话,健儿让哥哥赵晗送了回来。

大家一起用过晚饭,元春逗了会儿儿子,眼见王爷目光灼灼地望着她,她便吩咐乳母给健儿洗漱安置……闲杂人等一概退去,元春才笑问,“王爷有话说?”

赵之桢笑道:“故意憋我的话不成?”

元春毫无诚意,“王爷消消气。”说完,还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哈欠。

赵之桢又没辙了,“想跟你说说话,还得看你脸色?”

“您愿意看,我有什么法子呢?”元春把手一拍,“今晚不用担心睡不着啦。”

赵之桢闻言直摇头,“要是再生个像你一样的姑娘……那可太好了。”

元春道:“这话您说过了,万一再来个小子,非得累死我。”说着,她从罗汉床上拿了两个引枕,一个垫在自己腰身后面,另一个……直接塞给了王爷。

元春对孩子向来上心,这一点跟贵妃如出一辙。赵之桢心中赞许,后背一仰靠住垫子,眼望屋顶道,“我从宫里回来,就让王妃请到了她房里,没一会儿她哥哥也来了。”

“这是有要紧事儿了吧?”元春拔去头上簪子,顺势枕到了赵之桢手臂上,“王妃嫂子前来探望,王妃一向装病,后来她哥哥亲自来了几回,王妃才‘病一阵,好一阵’。”

可怜韩家前世顺利地成了王爷的臂助,这辈子目前为止别说帮衬,韩家父子自始至终全是在仰仗王爷,尤其王妃进门时还拍了回“马腿”……总之赵之桢对韩家其实已经挺不耐烦了。

这份不耐烦别说元春了,连王妃自己都感觉得出来。

无奈身处这风起云涌的朝局,没什么根基的韩家本就心有不安,他们还曾越过王爷讨好太子……太子那边眼见着自顾不暇,韩家自知在走投无路之前必须求得王爷谅解。

偏偏随着圣上的“重心”南移,赵之桢不止牢牢握住北方的~军~权,甚至连政~事~上说话分量也越来越重――这也是因为费家倒台,平南王~造~反,不少~官~员都受了牵连,虽然下狱的还是少数,可不得不致仕以及闭门写认罪折子的……可就不是少数了。

赵之桢越发位高权重,韩大公子想跟妹夫多说会儿话也越发艰难:妹妹韩续若没怀孕,只怕连见上一面都不容易。

而赵之桢对午后这次见面的态度直截了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元春想了想,才诚恳劝道,“我说句公道话,头回跟皇家结亲的人家……难免得意忘形一些。”

借着这层姻亲的关系,好歹能接触到原本结交不到的人物,而且出事还有靠山相助――譬如赵之桢,若是不想太丢脸,总得出面遮掩一二。

也就是这些年赵之桢没少人挤兑,因此气量很是不错,“人家是为了保住官职而来,我连着两位岳父都没好下场……人言可畏啊。”

说起来王爷还真是倒霉,本人并无什么可指摘的地方,偏偏两任王妃的娘家……都挺愁人。

元春轻推了下赵之桢的胳膊,“那边没说用什么来谢您?”

“任我驱策,还能有什么新鲜的?”赵之桢轻描淡写道,“我让他们留心这些日子进出的商队。父皇有旨,河东大关只会外松内紧,这时候可别混进来太多探子和刺客。”

却说往来于东北部族的商队都是经过关口城,从北面大关出去;而往西域的商队则多是经过韩家的地盘。至于去跟北狄人买卖的商人可是两边都可行,为了好歹掩饰一下,这些商队去了北狄之后还会到西域绕一圈,再回到大齐。

因此与西域诸国往来的商队极多,而且这些商队都要通过北狄平坦且水草丰美的草原商路。

不过北狄人亦懂得不可涸泽而渔,他们经常要路过的商队留下数额不菲的买路钱,却不会让商人们真地血本无归。

圣上多年来便是在这些商队里掺了无数的“沙子”,用西域良马暗中换下商队拉车的役马,随着商队源源不绝来往于西域和大齐,西域良马亦不间断,偶尔甚至还能换得些北狄马。

日积月累之下,大齐的马场也终于成了气候,而后圣上还没万事俱备,平南王就赶着“天灾”的好时机……檄文抛出,果断反了。

“我估计他们还是看出了点门道,可惜不敢明说。”赵之桢又道,“那些良马入关之后,父皇的人就没那么小心了。”

元春闻言便笑,“河东离您那大营多少里?给将士们换来了好东西,不许圣上给大家伙吃点定心丸?”

本朝不是没有猛将,更不是没有精兵,碍于没有好马只得无奈在大关附近与北狄人拼杀,大家心里可不都憋着一股闷气?好在大家不必再忍了。

圣上费了许多心血,甚至对私贩盐铁给北狄人的贪婪人家都睁一眼闭一眼,只为保住这条宝贵无比的“马路”……好在如今圣上也不用忍了。

赵之桢果然道:“最欣慰的只怕还是父皇。不过……运河河堤坍塌,不是什么天灾,而是**啊。”

元春问道:“谁又捞过头了?”忽然她眨了眨眼睛,“不会牵连到我父亲吧?”

“你父亲在工部又不管事儿,正好给你哥哥让路,不也挺好?”

父子同朝为官总归不妥,以前品级都不高也还罢了,眼见着……哥哥怕是要得重用,父亲就必须“让贤”了。其实元春很是暗喜……她却一拳捶向赵之桢的大腿,“您说得这样有道理,为什么我听着还是有点不舒坦。”

赵之桢道:“嫌面子不好看,给他平级调任到个清闲的衙门如何?”

元春拉住赵之桢的手腕,“王爷……”她含情脉脉道,“我哥……会感谢您的。”

赵之桢一噎,“你就不肯谢我吗?”

元春一撇嘴,极其敷衍地给赵之桢捏了两下肩膀,“谢过王爷啦。”

赵之桢沉默片刻,才道,“肩上本就有你抠出来的伤……这回更疼了。”

元春冤枉道:“我上回连个指印都没留下!”

赵之桢佯装懊恼,“居然没哄住……”

二人登时笑作一团。

与王府一派喜乐不同,荣府二房此时可谓愁云惨淡。

因为同僚牵连而险些丢官,贾政担心得茶饭不思,本该写折子自辩,可案上砚台之中的墨汁都干了,他还是一个字都写不出。

贾珠倒是猜到了个中始末,再说他已经从姑父那儿讨了准信儿,知道自己升迁在望――父亲这副模样,他如何能露出半点喜色?

他正踌躇着是否以实情开解下父亲,救兵却及时驾到:姑父林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