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 第64章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第64章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1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凤姐儿这回既没叫上王夫人,更没拉上李纨,只带了一二心腹便来了王府拜见元春。

在元春看来,琏二哥“先斩后奏”带着一对姐妹花回府,纵然事出有因,也活该让堂嫂王熙凤磋磨一回。

除非是长辈指来的人,不然后宅里添人,总是要提前跟媳妇儿知会一声。

元春也就是不能明说,其实她对大伯和堂哥这父子两个的操守,尤其在女~色这块儿,很是……有意见。别说她了,就是男人也一样看不起那种见了美人就走不动道儿的主儿,譬如贾珠。

好在贾琏这回没有误了正事,贾珠才默许那对姐妹花留在府中,还特地让媳妇李纨和妹妹探春一起劝解、安抚凤姐儿,给足了凤姐儿脸面之余,也请她稍安勿躁――其实,无需凤姐儿出手,贾珠自有手段让姐妹花二人主动离开荣府。

话说凤姐儿最开始自是醋坛打翻,可在恼怒过后很快瞧出了些不对劲儿,她此来除了倒一倒苦水,更是想找元春请教些个中隐情,之后……再看情况给叔父王子腾提个醒。

小姑元春跟王子腾不太往来,在凤姐儿看来,纯是因为“各为其主”,但绕个圈子互通有无,自是理所当然之事。

因此凤姐儿这回也是底气十足了。

关心过小姑的身子,再送上节礼,她才说起自己的委屈,“侧妃您给评评理,二爷也是做了几年官的人,若是为此影响了前程,我也心疼死了。”

本朝明文规定,官员私自纳妾,可要受罚。退一步说,就算是正经纳妾也是要把文书送到官府备案才成,否则这对姐妹花要么算作奴仆,要么就只能当外室了。

此事传出去,假若再遇上个“闲着没事儿”的御史,参上贾琏一本,纵然不会没了官职,总归要灰头土脸了。

不过凭荣府如今的势头,哪个御史肯为这么点小事儿难为贾琏?

嫂子凤姐儿已经打压住了琏二哥,如今正是要见好就收呢。于是元春也笑道:“琏二哥许是粗心些,正要嫂子费心照顾呢。”

小姑直接表态,凤姐儿也就不再装委屈了:小姑虽然算是通情达理,可二爷此举竟只落得“粗心”二字,她心中还是存了几分不满。

不过她还是挤出个笑容来,谦虚一番,“哪里……”

元春这回有喜,比怀健儿那阵子可差远了,时不时地不自在,因此闲谈时也没那么多耐心。

她连忙端起身边的茶盏,又灌了口药茶,想压住腹中翻涌。

凤姐儿见状,连忙住了口。抱琴与傲梅也站在元春身边,一个帮着拍背,一个接过茶碗,二人都是小心翼翼地盯着元春的脸色。

元春抚着胸口,“无妨。”

凤姐儿也关切道:“再请太医过来瞧瞧?”

元春摇了摇头,“横竖都是让人保养身子。”顿了顿又道,“那姐妹两个手里的东西对咱们家帮助颇多。”

凤姐儿本就已经猜着了点儿蛛丝马迹,见小姑如此肯定,自是又追问了一句,“发财?还是升官?”

元春道:“都有。”

凤姐儿恍然,“原来如此。”而后就颇有眼色地告辞而去。

元春在榻上歇了一会儿,才养出几分精神头,起身给哥哥写了封信:请他留心下王子腾那边的动静。

在大多女人的心里,儿女自然胜过娘家,娘家大约又比丈夫要紧……眼前摆着个新门路,凤姐儿定会给娘家透点口风。

对付忠顺王府的人家,自然是多多益善。而且舅舅王子腾……比较薄情,可话说回来,元春自己都因为境遇变化,心境也与前世大相径庭,又何必强求亲戚们一成不变,且跟自己一条心呢?

元春心中一派坦然:不能动之以情,许之以利亦可。等晚上王爷过来,也该跟他再仔细商量一下。

主意已定,她靠回榻上,怀中揣着抱琴塞过来的手炉,目光时不时地往窗外飘去:前天下了雪,今日依旧冰天雪地,不然出去逛逛才好。

抱琴向来善解人意,见元春一脸的向往之意,便轻声笑道,“刚听说大爷带着咱们健哥儿在院子里赏雪呢。”

元春笑道:“大爷赏雪还差不离,健儿只会想着往雪地里扑腾。”

而赵之桢外书房里,韩大公子微弯着腰,始终都没动弹一下。

他使了钱,也用了计,更托了人,在费大公子闭门思过的时候,终于见到了太子一面。明明与太子相谈甚欢,但这位储君最后却给了吩咐,让他交个够分量的投名状。

韩大公子给妹夫赵之桢看的信笺,便是记录了当时太子所言,当然,还稍微“润色”了一下――太子当然不会直接说出“避开父皇”这种话,但意思却是一点儿没错。

韩大公子此番前来求助,能不能如愿另说,最起码摆出了妥当的姿态:实话实说,绝不胡乱挑拨。

自从和韩家结亲,这家人尚算恭敬,但暗地里也用过些不入流的小手段,好在他们发觉不对便果断收手。

因此赵之桢对这家人恶感有限,但好感也实在谈不上。

而且他用余光扫过韩大公子的脸,只觉得再晾上一会儿,此人怕是要生怨怼了。

话说赵之桢前阵子看似前怕狼后怕虎,可所谓的虎和狼都是宗室,还是有势力和财力,说话极有分量的宗室,像韩家这样尚未“富过三代”人家,他又哪里会有太多忌讳?

只不过此人还有用处,赵之桢更不是会四处结怨的性子,便徐徐开口道,“你们要寻的人,我亦有所耳闻。”说着,摆了摆手,“无妨的,只要你们别多问多说就好。”

韩大公子精神一震,旋即一拜到底,“多谢王爷。”这是不打算拿韩家作筏子,王爷自会与太子交代的意思?

越想越是这么回事儿,忆起自家这些年的所作所为,韩大公子双颊微红,脑袋再次深深地低了下去,“王爷高义,在下……羞得无地自容……”

赵之桢听得直摇头,“你都语无伦次了,且先回去好生歇一歇。”说着,微微一笑,“你几天没睡了?”

韩大公子眼底遍布血丝,一望便知为此忧愁了许久。

韩大公子担惊受怕了好几天――亲近太子的主意本就是他的,他老爹并不赞成却也没有反对,如今闹得险些里外不是人,幸亏有七皇子肯为他解围……“灾后余生”让他整个人既兴奋又脆弱,“三四天了吧。不瞒王爷,当时听了那位的吩咐,在下连喘气都不自在了。”说着抹了抹额角,“若是王爷您把我赶出门去,在下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不得不说,服软的韩大公子果然顺眼了许多。

就像宁荣两府跟太子有些渊源,贾珍才能轻易地攀上太子;而韩家却是曾跟太子舅家交情不错,才能跟太子扯上关系……不过韩大公子真正跟太子有所接触之后,简直就是一盆凉水从头浇到底。

也是幸亏韩大公子心神大定之下,也没敢跟赵之桢抱怨,否则赵之桢还不一定怎么暗中嘲笑呢:什么时候你想投靠,我们这些皇子就得真心接纳并委以重任了?

总之得了允诺,韩大公子也有心跟赵之桢闲聊了几句,今日王府一行已算颇为圆满,可他还有一样遗憾之处:王爷竟没让他去见见有喜的妹妹,他可是知道贾珠常来探望侧妃的。

不过这份疑惑也没持续多久,他惹出的麻烦,妹妹不知道才好,万一因担忧而动了胎气,以后这亲戚之间还如何随意走动?

太阳落山之前,韩大公子便起身告辞,临出书房之前,赵之桢才意味深长道,“专心为父皇办差。”

韩大公子硬生生地止住迈出门去的左腿,他再转过身面对赵之桢时,不掩震惊之意,“难道……已经圣上知道了?”

赵之桢点了点头,“你想得没错。”

韩大公子再次躬身,“多谢王爷指点。”

望着韩大公子离去的背影,赵之桢也在反复思量:北关与河东又不是西南那种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两地距离京城不过两三百里,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能吹到圣上耳朵里,只看这引出风吹草动的人或事圣上乐不乐意留心费神罢了。

话说,太子要韩家捉拿之人乃是位住在河东的巨贾。此人当年曾给先帝的宠臣做过幕僚,后来在几位宗室与世家之间辗转,几十年下来竟是全身而退,如今还安心做起了富家翁……

这位当年曾和不少“前朝余孽”打过交道,如今跑到河东“隐姓埋名”含饴弄孙去了。话说回来,此人知晓大把秘辛仍能活到今天,没有圣上的默许又如何说得通?

赵之桢此举也是提醒韩大公子,对人家要客气一些。而太子听闻此人之名,还特地命韩家将此人送进京城,怕是对当年之事起了兴趣。

不管怎么说,太子总算知道忠顺王府……乃至若干宗室对他存有敌意了。

而当年之事,赵之桢也不过是知道点皮毛,还是贾珠从贾珍口中套出的只言片语拼凑出来的。依照他的猜测,韩家护送此人回京时,忠顺王府也必有对应的手段:灭口最为直接,顺便还能栽赃韩家。

前些日子,妃母也曾给他解惑:不冒风险,自然没得好处。赵之桢多年“独身事外”终于下定决心要静极思动,眼下这不就是个出手的好时机?

他心中甚至还有几分期待:希望忠顺王府别让他失望才好……要知道但凡针对太子,背后多多少少都有大皇子的影子。

他打算做的,便是把“大哥和二哥虽有小分歧但依旧兄弟情深、和睦相处”的遮羞布彻底掀开。整天看着他们两个兄友弟恭地做戏,转过头来便隔三差五地牵连他,他真是……快受够了。

而且父皇如今目光多是落在西南平南王那边儿,他也想把父皇的心思往北面拉一拉。

就连父皇兴许会因此恼火他都在所不惜――大哥二哥准会排在他前面,两人一个背靠世家从而生起了野心,另一个居然连如何惹得宗亲仇怨都不明就里……

比起他俩,赵之桢只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乖巧太孝顺了。

不过,不止赵之桢懂得反思,太子在撤掉费大公子之后也惊觉局势竟已如此棘手,便也急招幕僚心腹商量了半个月的对策。

因为费大公子的缘故,太子与舅家这些年有些疏远,可一旦他有求于母族……结果当真没有令他失望。

至少他从舅舅那里知道了费大公子平素口碑如何,更从舅舅送来的密信中得到了大舅子早与平南王联系的证据。

他当然怒不可遏!

当这些证物摆到了太子妃之父的案头,费家也是当机立断,晚上费大公子便“被重病”了,而且数年之中都没法下床,更不会有什么人能轻易见到他了。

可圈禁费大公子简单至极,收拾残局却是难上加难。而费大公子得罪的一批人,太子总要知道大舅子为何与人家结怨。

这才有了韩家领命拿人一事,而韩大公子从七皇子府中出来,太子自然也知道了韩家跑去向他七弟求援。

幕僚此时小心翼翼建言道:“太子,您看是不是该跟七皇子打声招呼?”

太子微微有些憔悴,但双目依旧有神,“无妨,若是不情愿,七弟自会来见我。”

幕僚默然,心道:那是您亲弟弟,您都不肯放下架子……看来多说无益了。

谁知太子又冷笑一声,“老七是我弟弟,他向来不爱生事……倒是忠顺王府有些意思,当年与我舅舅的龃龉,难不成还要算在我身上?”他也不指望身边心腹劝解,又吩咐道,“明天让贾珍来一趟。”

贾珍……第二天没能来成,因为他爹贾敬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