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 第50章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第50章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1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圣上取中自己的亲妹妹为七皇子继妃,这事儿虽没明说,但韩大公子已经看出了些门道,同时他相信七皇子也已经知道跟韩家要做正经亲戚了。

因此这个时候,“往来亲近”也是应有之义。

可当赵之桢从李敬信中看到为了收买自己的爱将,韩家大公子居然拿出东行商会的干股来拉拢李敬——东行商会正是韩家的产业。

赵之桢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像韩家这样在河东经营十数年的家族,手下商队众多,这么多年南来北往关内关外贩卖运输的货物……可不保证始终不出错。

韩家大公子一方面为费家麻烦缠身而幸灾乐祸,同时不吝惜瞅准机会踹上一脚,另一方面也暗自警醒……靠山不能只有一个。

就像太子妃之兄费家大公子,一旦太子收手不肯再庇护,人缘不佳,又没别人相助,那么这位公子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话说回来,太子妃他爹并不是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韩大公子思来想去,最后也难免有些兔死狐悲——他爹韩浩也不止一个嫡子。

于是,向来有厚道沉稳之名的七皇子便是韩家大公子眼中的首选——七皇子可没站在大皇子那边儿,再加上要作姻亲,太子纵然知道他们韩家的举动,大概也会乐见其成。

韩大公子算来算去,自己的得失算得很是妥当,唯独忘记了七皇子赵之桢本人的感受。

因此他这番谋划,果然让赵之桢暴跳如雷。

作为镇守北面大关,手握二十万大军的亲王,他的姻亲和部将居然也在与北狄往来的商户手中获利……

赵之桢自己都能想到罪名:内外勾结,监守自盗!最差也是个与民争利。

赵之桢登时脸色就不对劲儿了,赵晗余光扫过,缓步走到父王身边,偷偷瞄了眼案上的书信,顿时了然:挖墙脚挖得这样明目张胆!

话说赵晗毕竟年轻,背后的事情尚且想不通透,不过眼见父王暴怒,知道去请救兵。

得了他的手势,门口待命的内侍自然心领神会,身子一转就不见了踪影。

能进出王爷内书房之人,至少是深得信赖。内书房对元春来说并不陌生,只不过她也不会主动前来就是:大爷派人来请,她又怎么会摆架子?

而元春的到来,让一直对着案上书信赌气的赵之桢抬头轻叹了一声,“你怎么来了?”

面对“心尖儿”之一,赵之桢还真做不到迁怒。

“排忧解难……”元春笑道,“怕是不成,好歹能博您一笑吧。”这语气里颇有些恃宠而骄的意味。

赵之桢扶额苦笑道:“你来……添什么乱?”话虽如此,可哪是真在埋怨元春?

元春缓步走至赵之桢身前,正要屈膝道个万福——再得宠,该有的规矩也不能省。怎知她忽然一个趔趄,正让眼疾手快的赵之桢牢牢拉住。

元春“呀”了一声,旋即扶着赵之桢的手重新站稳,“您可吓死我了。”说完,接着道过万福,还不忘道谢,“幸亏有您在。”

一直默然旁观的赵晗终于再也忍耐不住,微微躬身道:“父王,侧妃,儿子告退……回房读书去,”余光正好和父亲的目光相触,赵晗立即改口,“儿子想弟弟了。”

赵之桢闻言,目光便在落在案上寻觅了数息都没找到适合砸儿子的玩意儿,偏偏元春此时善解人意地递上了个引枕……

于是挨了一枕头的赵晗放心地出门,到后院去摆弄弟弟了。

“闲杂人等”一概散去,内书房里只剩赵之桢与元春两人。

爱妃和儿子一起“彩衣娱亲”,赵之桢也不好再阴沉着脸。他倒也大方,直接让元春看过李敬的来信——这封信里没有涉及任何军务,而且赵之桢也有意指点元春,顺便听听她的想法。

赵之桢如此开明,还是因为他有个极厉害的养母:贵妃算不上“干政”,但她的见解不凡,乃是圣上都亲口认可的。

元春坐在赵之桢手边,把李敬的信翻来覆去看了足足三遍,才小心道,“韩大公子这是想给您送钱呢。”

跟王爷说正事,最好还是直来直去。

赵之桢气闷不已,“我看着就是副缺钱的模样?”

元春劝道:“谁不爱钱呢?”想了想又低声道,“要么给官儿做,要么有钱拿……不是常理?韩大公子只是按常理揣测您的心意,没成想猜错了。”

赵之桢听说,反而来了兴致,“这么说,这钱我该拿了?”

元春把心一横,“李将军这个位子,威逼利诱绝不会少。譬如这次,干股若是拿了,李将军怕是得……不知道给哪位腾地方了。”

我可不是挑拨!太子妃她哥横竖前程是没了,又把您得罪了,他当然不怕得罪得更深一些,反正您没法亲自动手砍打砍杀。

赵之桢抚掌道:“不错。”元春的弦外之音,他听得分明,同时还生起股默契之意。

话说,费家在北方耳目众多,李敬前脚收下这份干股,隔不了几天,御史参他的折子就能出现在圣上眼前。

亏空事发,费大公子定是一生闲职,但费家却始终不可小觑。当然,这一家子若是没什么家底和人才,哪里轮得到他家出个太子妃。

赵之桢深吸了口气,“不瞒你说,父皇看中了韩家。”

新王妃的人选跟前世一样的……元春恍然,“难怪您这样为难。”

赵之桢忽然问道:“你不担心?”

元春自认重生归来后,她尽己所能改变了许多,无论是自己还是亲朋,但她的手显然伸不了太长。可韩家这么早便跟赵之桢有了“瓜葛”,她多少有点意外。

也许这一世……他也更值得依靠一点?元春眨了眨眼睛,“有您在呢,我担心什么?”

赵之桢微微一笑,只把元春揽在怀里,却什么都没说。

说心里话,如果刘娡当时能善待晗儿和元春,他也不吝惜到圣上面前去求情:毕竟刘娡不仅不是主谋,还让娘家拖累了,而且……祸不及出嫁女。

这一回的韩家姑娘,据妃母所说,是个老实人……反正甭管人品如何,总之有个不安生的哥哥。赵之桢那股子的恼怒悉数都记在了韩家的账上,同时又腹诽道:父皇,您真是要让韩家助我吗?

转眼一个月匆匆而过,守丧期满的赵之桢独自一人到各处应酬。

而出了正月后,赵之桢便奉父皇之命到郊外大营用心练兵去了,兵部那边据说弄出了些新鲜的玩意儿,也需要将士们仔细演练一番。

话说,圣上终于下定决心,要去了北狄这块心病,至少一场大战下去,能让北疆安生五六年。

否则这次北狄人吃得太肥了,纵然拿大齐没有办法,但抢夺东北若干部族却是板上钉钉。若真是让北狄人得逞,在东北负富饶的土地上扎下根来,那可就成了大齐的心腹之患了。

开春后便是大比,而三年一度的大~选~也在贵妃的主持下操办了起来。

比起王府嫁进来新王妃,元春显是更关心哥哥贾珠的春闱。比起前朝,本朝的进士都要年轻一些,以二三十岁居多——毕竟中进士之后要从七品八品做起,若是年纪太大,等到七十致仕时恐怕连五品还没熬到。

正所谓人到七十古来稀,又有几个人真能活到七十?因此若非才学有独到之处,考官们也不会取中这种将来只能做十来年官的士子。

哥哥贾珠明年就三十了,说穿了不过还有两三次机会——元春心里清楚,一次不中下次想一鸣惊人……差不多就是做梦了。

趁着王爷和姑父都在京中,这次正是最好的机会。

元春心里多少有些忐忑,面上倒还把持得住,但向来贴心的赵晗见状便暗地里打发人到外面去打听……回来还跟元春“报告”:与荣府二房大公子结交往来的都是颇有名气的才子……不过多是寒门出身,且是荣府的老乡。

哥哥回金陵除了读书应试,果然也没闲着……元春闻言心神大定,郑重向赵晗道谢。

赵晗忙不迭起身回礼,“侧妃折煞我了。”

不提救命之恩,只说这位庶母行事公正,又能安抚父王,他都很乐意帮着侧妃跑个腿儿打听些消息,甚至提点一下侧妃的娘家亲戚都无妨。

此时承乾宫中,贵妃正跟一众夫人以及她们的女儿说话,韩浩的妻女自然也位列其中。

粗略一看,贵妃也算心里有数:这对儿母女的确不是什么八面玲珑之人,同时这位不过不失的韩家姑娘……怕也不会太得老七喜欢——老七喜欢活泼明朗的女子。

好歹这母子俩可不像爱生事的,老七的府里能太平就好。真要是换个伶俐好强的姑娘做继妃,那才是永无宁日呢。

因此当晚圣上留宿承乾宫,二人说话之时,贵妃十分坦诚,“韩家母女两个倒都是老实人。”

圣上笑道:“老实最好。”不老实也轮不到他家出王妃,“横竖韩家丢给老七了。”

老七带兵带得性子也忒直来直去了:费家那商队何必非扣在关内?抓实了证据直接在关外当流寇处置不是更好?

作为父亲他希望借着韩家练一练儿子的手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条好歹先摸个边儿再说。

贵妃打量了圣上好一会儿,才道,“老七是我亲手养大的,您若是历练得太狠,我可是不依的。”

圣上无可奈何道:“瞧你这护短的模样。”顿了顿,又轻声道,“有些事儿教不出来,还得孩子们自己悟出来。”

贵妃闻言也是心中戚戚,“那我先暂且狠下心吧。”

作者有话要说:第一更,马上去写第二更。

韩家大公子其实是想靠着银钱,早早把七皇子绑在自家的战车上。不过皇子要是这么好把持,当圣上是瞎的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