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 第39章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第39章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1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过那些都是后话,贾珠听完丫头的禀报,便把王府过来传话的人叫到跟前――果然是熟人,来的正是妹妹陪房李大的儿子。

李家夫妻两个,男人如今管着元春的两个铺面,女人则在王府做管事。从原先的庄头,一跃成为两个大铺面的掌柜,女人也在王府里站稳了位子,这夫妻俩又是知道感恩的性子,因此对元春十分忠心。

夫妻俩一共两子一女,长子读书,次子跟着父亲,女儿则在元春院子里做二等丫头。

这回过来传话的正是二儿子,是个透着股干练和精明劲儿的少年。

贾珠心里赞了下妹妹的眼光,听他又重复了一回:“王爷请珠大爷、琏二爷并宁府蓉哥儿到王府坐坐。”

贾珠点了点头,问了些这少年的家里情况,又给足了赏钱,才让他回去复命。

至于传话的活儿,贾珠打算亲自去办。

本该抱老婆的时候,贾琏在内书房迎来了堂哥贾珠。可听完堂哥给他带来的消息,他觉得耽误“**一度”也十分值得!

捐出来的散官和实缺该选哪个那还用说?明知若是让王爷看中,也只会是在北方任职,但北方战事数年不停歇,他既能积攒功勋,还能捞取钱财不是?

这个帐,贾琏算得很清,不过堂哥这边的打算,他也有心问上几句,“等化了冰,便要回金陵赶考?”

贾珠应道:“自然。”

贾琏也提醒道:“忠顺王可是语气不善。”为此二叔可是头疼得睡不好觉,有心找女儿帮他出口气,却总是抹不开面子,不过婶娘今儿去探望妹妹,准是告成了状。

贾珠笑了笑,“那还能真不去考了?”

被个权贵――忠顺王如今还不算京里第一等的权贵人家,一句话就吓住了,干脆也别科举做官了,躲家里别出门得了。

眼见堂兄这副心里有数的样子,贾琏也不再多说,只是问起宁府的蓉哥儿,“妹妹怎么想起他了?”

贾珍想为妹妹谋划扶正,又不是什么秘密。说来惭愧,扶正一事竟是宁府抢在了前面,不过贾琏纵有想法,他也承认实在是有心无力。

妹妹的主意贾珠还是能猜到个□□分,当下也不便多说,只道,“不提携咱们几个又能提携谁呢。”

贾琏一想,可不也苦笑了一回:两府里老的老,小的小,真正得用的不过一掌之数。

至于贾珍听到七皇子居然要看看他的儿子贾蓉,暗中自然是十分得意:他靠着太子,而儿子搭上七皇子这条路……门路可没人会嫌多!

在他眼里,做官政绩都在其次,最重要的还是人脉。老子从文,儿子从武,若能成事宁府重复荣光,好像指日可待了!

贾珍在书房里大笑三声之后,才叫来儿子,严厉嘱咐他到了王府别乱说话,王爷有吩咐就先应下。若是官职太小,回府再商量,也不要当场露出不满来。

贾蓉垂头领训,心头却是一片火热:没了父亲压制,哪怕在外吃点苦头他都认了,更何况是投靠一位手掌实权的皇子。将来建功立业,加官进爵,也有宁府上下仰他鼻息的一天!

只是他这份乐于离家的心情暂时还只能埋在心里,可走路的步子还是轻了几分。回到后宅,新婚妻子秦可卿便迎了上来,打量了贾蓉一番,竟是未语先笑。

小娇妻赏心悦目,贾蓉也不自觉笑出声来,“你看着倒比我更高兴。”

秦可卿笑道:“看着大爷这样高兴,我觉得是件大好事儿。”

当然是大好事儿啦。小夫妻两个回房……确切地说是回到~床~上一番~恩~爱过后,自有好长一段闲聊,还在对将来的憧憬之中安然入眠。

而几天过去,贾珠他们还没到七皇子府上,倒先迎来了姑妈贾敏。

贾敏带着一双儿女奔向荣禧堂,陪了会儿母亲,之后便招了贾珠到跟前说话。

原本这些话该由林海亲自说给贾珠听。可惜林海进京这一年多,自从点了户部侍郎,就没清闲过几天,这不,又让圣上钦点了差事,已经两天没见着人了。

于是也只好让贾敏这个姑妈代劳了。贾敏虽然跟王夫人脾气不合,但对王夫人所出的贾珠和元春十分偏爱,又唯独瞧不上宝玉……

因此听到女儿黛玉跟着一众表姐表妹玩耍,偏偏宝玉又凑了过去,贾敏不免微微皱了眉头。

贾珠见状也只得苦笑一声:弟弟宝玉天资聪颖,偏爱往脂粉堆儿里扎,他本也教训过几回,无奈祖母和母亲护着弟弟倒像是护眼珠子一样。

不过贾敏显然也不想在此时计较,转过头来便跟侄儿说起体己话,“欺人太甚!”顿了顿又补了一句,“你姑父在书房里跟我说的。”

别说荣府跟忠顺王不对付,林海跟这位王爷也很不投缘。

其实只看忠顺王这副做派:只因私怨,便当众放话,妄想断送一位读书人的信心和前程,林海如何能敬重得起来?

贾敏此时又道:“你只管去考,如今的江苏学政正是你姑父的同年。”

说白了,忠顺王是按照贾政的性格才推测贾珠的脾气,真说要贿赂考官,甚至影响大比结果,他还没这个能耐……再说也不值得。

林海给同年打了招呼,不是为了特别照顾贾珠,只是以防万一:哪个士子忽然想不通了,为了讨好忠顺王再捞个进身之阶,而算计贾珠罢了。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贾珠一怔之间便想了个清楚,旋即起身一拜到底,“多谢姑父姑母成全。”

贾敏受了他这一礼,也道:“你和元春都是好的。”顿了顿,又道,“若是能中,当是越早越好。”

若是中进士,哪怕是三甲,年纪过了四十,若没大造化,恐怕致仕时未必来得及爬到三品。能每三五年都能晋升一回的,到最后差不多都能入阁了,可天下读书人有多少多少,每三年中进士的又有多少,而阁老又有几位?

贾珠也不清楚这句提点,究竟出自姑父还是姑母之口……平心而论,姑母的见识眼界,大伯和父亲也多有不如。

与姑母相处得越久,这感受也便越发清晰。

另外,姑父林海今年也不过不惑之年,已经做到了二品卿二,贾珠觉得姑父怕是入阁有望,因此回京后姑父与荣府往来还不如在扬州时频繁――这八成是开始避嫌了。

可叹父亲还因此暗地里抱怨过几句……

毕竟是姻亲,哪会真见荣府吃大亏而无动于衷?贾珠颇能理解姑父和姑妈的心意:正所谓闷声发大财,占了好处自己知道就好,不必闹得人尽皆知。

吃了定心丸的贾珠之后更显从容,倒是看得贾琏好生好奇――贾赦贾政兄弟俩各自过起小日子,连带着贾琏对堂兄那边的动静也知之甚少了。

如今大家正一起前往王府,贾琏便凑近问道:“王爷许了什么?”

贾珠故作深沉,“回来不就知道了。”

贾蓉看着前面两位堂叔低声说笑,也策马追上了几步,只听贾珠道,“王爷给的差事,当是忠心为上。”

贾琏点了点头,“正是如此。”在他看来,只要好处够多,忠心自然不在话下。再说到了北方,除了七皇子他也不知道该向谁尽忠不是?

贾蓉却把这句话深深记在了心里。

他们抵达王府的时候,赵之桢还没回来――其实是又让大皇子拉住了。七弟开春又要领兵北上,套交情不趁现在,更待何时啊。

因此贾珠他们三个先由赵晗招待,彼此寒暄一阵,赵之桢也在傍晚前回府了。

只见赵之桢一脸疲惫之色,贾珠他们几个顿觉不妙。

贾珠知道七皇子向来沉稳内敛,轻易不会迁怒于人,因此还算淡定;可贾琏已经生了有改日再来的心思,贾蓉更是偷瞄了下两位叔叔,抿住嘴一语不发――当然,也没他说话的余地。

赵之桢受了几人的礼,单手按住太阳穴,声音有些喑哑,但语气还算平和,“不必拘束,都是亲戚。”

这八个字听得贾琏与贾蓉精神一震,唯独贾珠依旧沉得住气,心里也在为妹妹与王爷感情融洽而很是欣喜。

今天和大哥“斗智斗勇”差点耗光赵之桢全部精力,因此对待贾家人他也懒得绕什么圈子,直接吩咐内侍从案上拿了两张笺纸,分别递给贾琏和贾蓉,“看看可还合意?”

这是连婉拒的余地都没有!

不过贾琏和贾蓉也绝对不敢“给脸不要脸”:贾琏得了个录事参军事,恰在王子腾治下;至于贾蓉,则是干脆跟在赵之桢身边,从什长做起……

要知道贾源贾演兄弟当初从军时,不过是个大头兵。

赵之桢转向贾珠,轻声问道:“听元春说,你开春后便要南下赶考?”

贾珠应道:“是。”

“可有把握?”

掌兵的王爷果然是直来直去……贾珠只得道:“在下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赵之桢点了点头,“若是中了,以后必有大用。旁人的闲话,你不要放在心上。”

自从妹妹嫁入王府,贾珠便知道自己迟早得归入七皇子麾下,而且七皇子手边士子极少,出头十分容易,但是真到了与父亲立场相左的这一天,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并不矛盾,最多也就是些无奈罢了。

只是……贾珠看了看堂弟贾琏:录事参军事这个差事真是深意十足,只是不知道他打算站定哪一边。

作者有话要说:第一更,晚上还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