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 第38章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第38章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1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其实,完全无需母亲直言,元春便能猜着:不知是哪位权贵还是宗亲说了句珠哥儿这回怕是艰难,母亲就能深信不疑,还要专程跑来为儿子谋划个退路……

不管宁荣两府再怎么为自家曾有的荣光骄傲,他们也是勋贵,还是勋贵之中不很入流的――自从贾代化与贾代善兄弟去世,宁荣两府爵位再高,没有实职更无甚实权,品行嘛……就更甭提,让人想由衷敬重也是难事儿。

而且贾家跟真正的书香门第几乎全无交往,即使贾代化和贾代善兄弟在世,两府跟文臣清流也不太对付。当然,文臣武官若真想携手同盟,坐不住的准是圣上。

简而言之,贾家子弟想读书科举不见得比寒门轻松多少,在未必请得来货真价实的大儒为师的前提下,贾敬都中了进士,足见他不凡天赋。

当年他不得不辞官并让儿子袭爵,其中不仅有贾敬自己的失误,怕是更有科举做官的同僚暗中排挤之故。

贾珠如今要面对的,只会比当年的贾敬更艰难:贾敬参加大比的时候,他爹还在世,多少还能为儿子保驾护航呢。

这些情况,元春不信父母真的想不清楚,只是他们大约没怎么放在心上,毕竟不中进士又不是没差事做,实在不成还能捐官呢――勋贵之家往往爱轻视这个进士的分量。

话说回来,换成前世的元春,她就绝不会在文武,勋贵和清流,世家和寒门这些门第之间琢磨太多――这得多亏了赵之桢闲来无事,经常跟她说起的京城格局。

当然,赵之桢也不是全无私心:元春的确“孺子可教”,而且有个贤内助他也能松快不少。只是赵之桢教元春的东西,元春却不能直接说给母亲听,说得多了,没准儿还要生怨。

其实,只要没错过嫂子李纨的神情,自能看得出她的……不仅是不赞同,甚至是有些不以为然了。

嫂子李纨的亲爹可是国子监祭酒!哥哥的文章拿给岳父指导,可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看看嫂子这些日子的模样吧:滋润又满足,这可绝不仅仅是因为她生了儿子。

不过母亲王夫人也在场,元春不好问得太多,省得母亲和嫂子再闹起婆媳不和,为了府中中馈王夫人已经挺不自在了。

倒是母亲这边该劝就劝,该给定心丸的时候元春也不能吝啬,“太太,哥哥的事儿我回头跟王爷提一句,您也别太……听风就是雨。”

王夫人转念一想,女儿这是应下此事了吧?于是她也笑道:“那就烦劳您多费心思了。”

正所谓居移气,养移体,女儿做了正三品的郡王侧妃,说出来的话也越发让人信服,同时也越发坚定,难于说服和左右了。

不过王夫人对此很是欣慰:女儿不容易让那些脏了心的东西挑拨,若是性子太软和了,在王府里怎么立得稳?

王夫人又道:“只要侧妃平安,一切都好。”这是场面话,下面就是真实想法了,“也别……太强求,王爷百忙之中一二顾及不到也是常事。”

元春一听这话,直接笑了:这哪儿是帮不帮都成啊?分明是想要她给个准信儿的意思。

不过帮哥哥绝对是心甘情愿,元春笑道:“我心里有数呢。”又问起宝玉,“可还淘气呢?”

小儿子的天分比长子还强,又性情柔顺,王夫人始终觉得宝玉更贴心,言语中自是带了几分得意出来,“教他的先生,满口夸赞。你哥哥闲了,也教他些学问。”

这回元春可是真心笑了出来:言传身教嘛,宝玉若跟哥哥贾珠学到点心机,这辈子受用无穷了。

说完好事儿,元春就得问问不那么好的事儿了,“舅舅身子养得怎么样?”

这又是王夫人另一番烦恼,“他养得不坏,可眼见着就要离京赴任了,苦寒之地……可怎么得了?”

王子腾任职之处,号称苦寒……不过那地方元春可是仔细看过地方志的:南北交通重镇,商贾云集,寒倒是真的,苦却未必,舅舅若是任满三年,只怕还能赚得盆满钵满。

说实在话,舅舅若非有功在身,这个好差事也轮不到他。至于舅舅真正忧愁的事儿,只是要遵照大皇子的意思,挖七皇子的墙角罢了……

元春把当地情况细细说了一番,王夫人心事愁容至少去了一半。

趁着王夫人更衣的功夫,元春给李纨递了个眼色,又轻声嘱咐道,“寻个机会再来一趟。”

李纨如何不应?本来她也有心跟小姑子多多往来。不同于王夫人和贾敏,李纨对元春这个小姑子可很有几分真心。

就说这回,小姑子一席话下来,婆婆轻松了不少,回家去也不会心事重重,闹得大家都得小心翼翼,只看这一点,李纨就要认下小姑子这番心意。

送走母亲和嫂子,元春便坐回书案前,开始看起账册。

却说赵之桢出得宫门,便遇见了……等了一会儿的大皇子。

正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赵之桢登时便打起了精神:虽说兄弟俩同父同母,单论私交却很是一般。

兄弟彼此见礼后,大皇子赵之棣端详了会儿弟弟,才道,“气色看着倒还好。”老七原配死了的时候,他可是真的哀痛,这回嘛……看着也是疲惫居多。

赵之桢硬挤了个笑容来,“谢大哥关心,还算吃得香睡得着。”

大皇子道:“从妃母那儿出来……只是有心事是吧?”

兄弟俩边走边聊,也不怕太子派人过来听墙角。大皇子又轻声道:“哥哥在这儿先给你赔个不是。当时真是情非得已。”

趁着赵之桢在北面驻守,大皇子在论功时为自己人抢了些功劳,甚至还出手压了压柳桓,最后还为王子腾谋了个下都督。

偏巧王子腾是赵之桢侧妃的亲舅舅,沾亲带故之下,赵之桢没有直接拒绝。但要说让赵之桢为此承赵之棣的人情,那也绝无可能了。

大皇子也知道自己能让臣子投靠,但不能霸气一露,就连掌兵多年的弟弟都会倒头便拜。如今他想抗衡太子,势必要和弟弟好好修复关系……他也不指望说两句好话,弟弟就能芥蒂尽去――不拿出些真正的好处可不行。

不过既然是让出好处,势必得讨价还价……这寒风呼啸的户外,可不好谈成“生意”。再说弟弟刚死了老婆,不好出门宴饮做客,大皇子便要在休沐时去弟弟府上坐一坐。

赵之桢一副无可无不可的样子应了。

大皇子望着弟弟的背影,扭过头低声吩咐起心腹,“去打听打听,妃母跟老七说什么了。”

赵之桢回府后,照例见过儿子,又问了句女儿的情况,抬脚便进了元春的院子――他进门便直接躺倒在了床上。

元春见状,惊讶道:“您这是怎么了?”

赵之桢拍了拍心口,“累。”

跃跃欲试的大哥,后发制人的太子,以及深不可测的父皇……只琢磨这三人的心思,以及相应的对策,就已经让他睡不踏实了。他思来想去,果然北面才是他的“出路”:收拢些人手,并逐渐安排到北方任职,可谓势在必行。

趁着元春替他揉捻着肩膀,他合眼问道:“你娘家那边可有乐意到北边历练一番的?”

元春心头一跳,如何不知道这是个大好机会?到北面必有实缺,而非自家堂兄们那种捐出来的品级。

不过她还是老实道:“除了我哥哥,娘家那边的哥哥们都没有什么功名。”

没功名做文官,可是做不高更走不远的,而从军……元春不觉得娘家兄弟有几个能狠得下心来吃苦受罪。

赵之桢闻言,忍不住笑道:“你也忒护着他们了。得了空不如叫来我再问问。”

元春无奈闷声道:“珍大哥和琏二哥,您看中了哪一个?”

虽然她偏向琏二哥,但也不得不承认,贾珍的本事可是强过贾琏。再说当初贾琏也见过王爷……之后可就没了下文啊。

赵之桢眯了眯眼,“你那位‘急公好义’的堂兄不有个儿子吗?”只要有心探查,贾珍的所作所为怎么瞒得住赵之桢?

分开贾珍和贾蓉父子两个?这回元春可相信赵之桢在为她着想:我是拦不住珍大哥哥,但可以让他儿子出头拉住他父亲!

元春自然眉开眼笑:“王爷您真是厉害。”一句话就解了我的愁事……之一,难怪利与权,人人趋之若鹜。

眼见元春露出惊喜之色,赵之桢不紧不慢道:“堵不如疏,再胡闹的性子到了北面也必有长进。若是实在不成,送回来就是。”

这番话说完,元春反而半天都没说话。

等不到回答,赵之桢不由问道:“怎么了?”

元春幽幽道:“您真是想用我娘家人?还是就想折腾着……玩一下……”

赵之桢搂住元春,放声大笑,“这都让你看出来了?”

却说王夫人和李纨回到荣府,婆媳俩先去贾母房里说了会儿话,才各自回了院子。

贾政问了女儿的身子气色――王夫人本也不是什么都跟丈夫商量的老实性子,夫妻俩也简单说了会儿话,贾政打了声招呼,便去赵姨娘的院子歇了。

至于贾珠,他可是在内书房里等了妻子良久。

从妻子的转述之中,他听出了妹妹的回护之意,于是由衷道:“妹妹向来贴心。”顿了顿,又嘱咐道,“下回再去王府,你照实说就好。”

李纨一愣,“忠顺王说大爷你文章欠些火候,想中进士还得数年苦功……这话也照实说吗?”小姑子听了这话怎能无动于衷?大爷本就偏疼这个妹妹,平时也不是爱给家人添麻烦的性子啊!

贾珠叹道:“她都说要跟王爷提一句,咱们如今想拦不也晚了?再说这事儿瞒不住人,若是从王爷那边听到来龙去脉反而不美。”

李纨还没来得及答话,身边伺候的大丫头便进来禀报,“王府打发人来,让大爷,琏二爷和宁府的蓉哥儿得空到王府坐坐。”

贾珠与李纨二人对视一眼,还是贾珠感慨道:“妹妹也太心急了。”

他这时又哪里知道这是赵之桢的主意?只是见着王爷听了一番分说,这事儿也着实是喜忧参半。

作者有话要说:总是凌晨更新实在扛不住了,必须调整作息了~~睡个好觉,开补欠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