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 第22章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第22章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1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京城七皇子府中,元春躺在床上,伤肩上散发的浓重药味儿,惹得她多少有些反胃。

虽然重生以来,她都没妄想过执掌所有先机,只要能避开几件“毁人无数”的大事儿,她此生就堪称圆满了。

如今看来,自己大概是真没有事事如意的命啊。

这会儿老相识孙先生也已经替她诊过脉,正要嘱咐几句,再去外间开方子。

孙先生自然也跟着姑父林海一家再回京城,元春隔着薄纱床帐看了看孙先生的轮廓……怎么看都觉得他至少胖了一圈儿,显然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元春肩上又麻又痛,却不耽误说话,“又得烦劳孙先生。”

孙先生道:“略尽绵薄之力罢了。”这会儿不是叙旧闲聊的好时候,“并无大碍,您且安心。”

这话元春很信,她也觉得这伤只是看着唬人,其实并没怎么样。不过当时在场那几位,至少有一半魂儿都快飞了。想想这些人的表情,也够她暗自乐上半辈子了。

而且经过此事,足够让赵之桢与赵晗父子两个下定决心,这王府在皇子夺嫡大乱炖之前,一定会十分安宁。

舍得一块肉,换得数年安,其实很值啊。

思及此处,元春可不就真笑了,恶心之感也消下去大半,只这一笑却牵连到伤处,她瞬间苦了张脸,悄悄吸起气来,可这一吸气不要紧:眼前划过的人影先是赵之桢,然后才是哥哥贾珠。

怎么吃亏受苦时会先想起他来了?元春顿时陷入了沉思:赵之桢毕竟会坐上龙椅,说不在意他,未免太口是心非,只是自己怎么还似乎……特别想跟他说说话?

元春这副表情变换,看得一旁陪着她的抱琴又垂了头:侧妃您这……一会儿笑一会儿思量,越发看不懂了啊!

却说元春在自己的卧房里躺着,外间则为刘娡和赵晗“霸占”,给元春处置外伤的那位王府供奉也在此等候,眼见孙先生出门,赵晗先急道,“先生不必多礼,侧妃如何了?”

孙先生自然表里一致,再说元春本来身子就调养得极好,“好生将养,自然无碍,只是莫让侧妃大喜大悲。”说完,便在案前写起了方子,之后更是补了一句,“侧妃气血有亏,若是说话也不要太久。”

赵晗应了。

这位孙先生是元春娘家荐来的大夫,东家乃是户部左侍郎林海,又因为元春当时所作所为,让赵晗感激不已。因此面对这位大夫,赵晗都有点底气不足,“先生不如在王府住上几天?”说完,才“想起”看一看继母刘娡的脸色。

孙先生点头道:“听凭小王爷安排。”

刘娡这会儿真是心乱如麻,甚至还带着几分心虚,想起女儿又是恨铁不成钢:女儿就是讨债货!她这回可是真心盼着元春赶紧痊愈,留个大夫看护一番,她如何肯说不?!

等这边妥当些,她还得赶回去看看女儿,然后再和赵晗一起审问关起来的下人们。

元春喝了安神止痛的汤药,这一夜依旧睡得挺香。而对于刘娡和赵晗而言,就又是个不眠之夜。

刘娡从元春院子里出来,便去探望下女儿。

大姑娘这会儿小脸惨白,见母亲到来连忙起身,可怜兮兮地喊了声,“娘。”

女儿但凡惹了祸,需要母亲替她出头的时候,总是这样乖巧惹人疼……可这一回,刘娡心知,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

刘娡只是太骄傲,说起头脑,不比她的妯娌差,论眼光远见肯定还在赵之桢生母淑妃之上。

王府之中,女儿傻到给人做了枪,房中藏箭筒,更是伤了人……当时连她都惊出一身冷汗,想来丈夫必然暴怒:话说回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连家都看不好,谁相信他能治国安天下?此事传出去,对丈夫的声望必是一个打击。

这家她怕是管不成了,那她就好好管一管女儿吧。

刘娡坐在女儿对面,大姑娘见状便要往母亲身边扎,谁知刘娡冷声道,“跪下。”

大姑娘一愣,不情不愿地跪在母亲身上,却还是小声道,“娘,我知道错了。”

刘娡笑了笑,可这笑容怎么看怎么凄凉,“你不知道。”之后沉默了足有一盏茶的功夫,久得终于让大姑娘心生怯意,她才再次开口,“你父亲看重子嗣和血脉……我又只有你一个女儿。但你要记得,没了你父亲和我的看重,你什么都不是。”

这是自大姑娘懂事起,母亲第一次跟她说重话,而且这一句话就把她说懵了。

刘娡此时起身,吩咐门边守着的两个妈妈,“看好她,别又弄出什么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丢人事儿。若不听话,就绑住她,再饿上几顿。”说完,连头也不回,“什么时候你真想明白自己错在哪儿,我再来看你。”

刘娡扬长而去,大姑娘干脆跌在地上,放声大哭:她怎么不知道自己犯下大错?可心里总有侥幸,父母为了不让家丑外扬,也会好生保住她的,怎知……母亲如此狠心……

大姑娘此刻泪如泉涌,抽噎声不断,而守着她的两个妈妈压根就无动于衷:连她们都知道大姑娘这回彻底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哪里还会多嘴劝解,惹事上身?

见过了女儿,刘娡只觉得全身无力,可“好儿子”赵晗还等着她一起审问下人。

她深吸口气,回房先用冷水洗了脸,重新换了衣裳:除了脂粉都盖不住的气色青白,又是个端庄明丽的王妃。她从镜中收回目光,这才带着人来到她平素理事的厅堂。

此时厅堂的地上已经跪了一个,赵晗就坐在正座下手,冷冷地盯着那个“罪人”。

刘娡暗自出了口气:还好,大爷还愿意在外人前维护她的体面。

赵晗见继母到来,果然先行了礼。之后刘娡落座,轻声道,“都交给你了。”

赵晗点了点头,再次转向跪着的下人,声音依旧平和,“非得嘴硬,连累全家老小,何必呢?”那些要钱不要命的贪婪之人,总是忘记银钱再让人红眼,也得有命在,才能享用不是。

这人原先的确是让银钱迷了眼,可这会儿早已经清醒过来,知道自己再不开口必定拖累家小——他一个下人,还能指望他背后那位大人为了救他,而彻底得罪王府吗?

于是这人定了定神,以五体投地状供出了个人名。

此人名姓一出,赵晗只觉得额头一紧。刘娡不知此人身家背景,看赵晗的模样也想到此事恐怕干系不小。

刘娡还真猜着了,这人供出的人正是赵之桢的一位门客,曾经还献过几样不错的计策,而且这门客还是……太子荐来的!

当你即将揭开黑幕之际,猛地发现竟陷入了个深不见底的陷阱。赵晗的郁闷可想而知,但他脑子十分清楚,知道此事根本瞒不住,因此不管涉及到谁,都得照章办事,绑过来好生问一问。

话说,王府里有几个圣上和贵妃赏下的管事和丫头——其他几位皇子家中也是一样。

而圣上和贵妃赏下的这几人在王府并不如何特殊,只是老实勤恳地办差,也不到处打听是非,而但凡王府出了大事儿,比如今天这件,圣上和贵妃才会把他们召回去,仔细问问事情始末。

就在赵晗吩咐家丁再去拿人的时候,这几位也已经分别站到了圣上和贵妃眼前:所以王府大姑娘那种自欺欺人的心思,真的可悲又可笑。

只说向贵妃禀告的大丫头就足够言简意赅了:大姑娘对王府大爷和侧妃无礼,让大爷说了几句,十分不服气,大姑娘身边常年伺候的妈妈便挑唆说,侧妃当年与理国公家的次子柳桓关系不一般。大姑娘自以为拿住了把柄,在院子吵吵嚷嚷,还说要拿绳子绑了侧妃,除掉这个女人自己自尽也使得……

听到这里,贵妃都扶住了额头,“这丫头真是越发不济事!”

这伶俐的大丫头又道:“奴婢当时离大姑娘的院子挺远,吵吵嚷嚷大姑娘做得出来,但后面的……怕是有人添油加醋。”

贵妃叹道:“大姑娘的性子本宫见识过,六丫头是她姑妈,都敢冲上来咬一口,她什么不敢做?”

六丫头自然说的是贵妃亲生的六公主。其实后面那些忒难听的话,还真不是大姑娘所说,可她有了“前科”,也只得背上这个黑锅了。

这丫头闻言,便不敢再为大姑娘说话,“大姑娘拉扯上了贾侧妃,贾侧妃怀着身子也得到王妃那儿自辩,结果她带着人刚到,大姑娘便冲着她推倒了多宝架……大姑娘平时也爱摔东西出气,偏偏这会儿大爷也抬脚进门……”

王府~后~院转眼都鸡飞狗跳了,赵晗如何装聋作哑?再说关住妹妹也是他的主意,于情于理他都得出面,结果……这妹妹果然给他送了“见面礼”。

“多宝架的抽屉忽然弹开,竟从里面飞了支箭出来,多亏贾侧妃机灵……踹了大爷一脚,大爷身子一晃,这一箭便扎在了侧妃肩上。幸亏侧妃有喜,身边丫头婆子们护得紧,侧妃身上又穿得极多,因此并无大碍,只是得修养些日子。”

其实元春不只是穿得多,她还因为怀孕,胖了一大圈儿……可这箭若是刺到了身材略显纤细的赵晗身上,可就祸福难料了。

这丫头十分仔细,还特地提醒了贵妃元春和赵晗的身量:元春在女子之中算是相当高挑了,而赵晗今年才十五岁,也就是说,扎到元春肩膀位置的“冷箭”,若是真射中了赵晗,伤处必在胸口!

这幕后人心思的险恶,昭然若揭。

与此同时,上书房里的圣上听完王府管事的禀报,脸色在灯光之下也显得明暗不定:他不觉得这个局会是太子做的。太子要是这么蠢,圣上早就废了他了。

此事其实挺好推测的,只需看看赵晗若有三长两短谁会得利便是了。

儿媳妇刘娡不可能,晗儿在她的“地盘”出事,她这辈子也就只能在佛堂里度过余生了。

侧妃贾氏亦不可能,她没这个本事在王妃的院子里买通这么多人——因为大姑娘跟着王妃住,退一步说,贾氏更不会用柳桓来自污。

至于太子,杀掉一个向来对自己恭敬有加的弟弟的嫡长子……有什么好处啊?!失却人望倒是板上钉钉。

只有南边那位早就在王府埋下钉子,只等这关键时刻骤然发作:原本圣上就是打算派老七到南边平叛,可他再得知有人把老七即将挂帅南下的消息传了出去,便立即改了主意。

对圣上这位堂兄来说,若是七皇子做对手,两军对垒之间得知最喜爱的嫡子暴毙……这情景想想都挺让南边那位殿下兴奋不已。

若是不如他所愿,七皇子去了北面,对付北狄人时心中大乱,北狄人胜上几场,圣上难免焦头烂额,也十分符合南边这位殿下的心意。

圣上不由长叹一声,挥退眼前这位禀报的管事,叫来了乾清宫大总管,吩咐了几句,这位大太监领命而去。

早就想了却性命,别再拖累丈夫女儿的刘娡母亲看着眼前御赐的白绫,却如释重负:在她想来,圣上既然罚了她,想来就不会再牵连太广,甚至是迁怒丈夫和女儿了。

而王府之中,惊闻母亲去世的刘娡,眼前一黑,直接昏了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先一口气更上两章共八千字,晚上还有一章,字数应该也不会少~~

--------

嗯,我个人在设定人物的时候,主角也不是全无缺点,而反派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如果没做到,那是因为我笔力不足,但我的初衷绝对是这样。

这样的人物很真实,而且曹大就是这么做的,于是他笔下的人物历经百年,仍为大家津津乐道,更厉害的地方在于随着年龄增长,越琢磨就越有味道:用才华和阅历写文才是王道。

可惜能有传世之作的作家和艺术家,大部分人生都是BE啊。

PS,我比我表弟大七岁,他十五岁的时候大约也就一米六多一点,比我矮好大一块儿,但现在已经一米八多了……

再PS一下,那箭里没毒,主要原因是高效有机毒物暴露于空气,很快就会氧化失效,在古代基本别想长期稳定的保存;至于无机剧毒物,比如砒霜一类,这玩意儿微溶于水,古代的提纯工艺又不过硬,因此能附着在小小箭头上的量,实在太小,伤到人也造不成什么伤害。说白了,就是涂也白涂。

砒霜想毒死人,在古代一般情况下只能靠吞服,而且古代对砒霜这类剧毒物的管制其实也挺严格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