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 第833章 分别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第833章 分别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2:39:23 来源:小说旗

覃逊带着老妻王氏离开临安这日,裘南事的人头已经被丢进了乱葬坑,而前来送行的人,也只有他的老伙伴徐太傅。

港口,岸上,柳梢尚无绿意,徐太傅也并没有带上饯行的美酒,他空着一双手来,心中却颇压着下离愁。

“此番一别,恐有生之年,我与覃兄怕是不能再会了。”

覃逊干咳了一声,竟觉几分愧疚之意,毕竟有的话,他还是不能和老朋友实说。

“我这一次回扬州,确然无意再返临安,也自知无法说服老兄弟你丢开朝堂之事先寻个安稳地儿,我们终究还是不一样啊,我无法一心为了这社稷天下,总是得先为私己之利打算的。”

“若是这社稷崩颓,又哪里来的世外桃源呢?”徐太傅却摆了摆手:“令孙婿想为之事总算已为了,裘南事、王镜杰等虽是罪该万死,不过你我心知肚明,并没有那样多的人卖国求荣,可这就是权场,当初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构害东平公,就应想到有朝一日自遗其咎,他们也不算无辜清白,罪不及死。

而此番对大理用兵,辛公兄弟二人亦十分认同湘王的决断,尤其坦之,他与湘王数番探讨,在是折服于湘王提出的战术,不过自有卫以来,已有二百余载,毕竟此番是我朝首回对他国宣战用兵……”

“大理之境,本属中华所属,更何况现如今大理已经不再是我朝之友邻,虽太宗帝始,便倾重于文服而非武攻,可国政原本应随时势而变,想来老兄弟你也清楚,我之前主和,是因立朝未稳,战无胜算,如今虽说也无必胜之势,然而卫辽之战已经再所难免了,我朝若再不示以威慑,辽国一但宣战,况怕连将士都生怯意了。”覃逊觉得自己这番话,是如假包换的大实话。

徐太傅微微颔首:“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只可惜我徐氏一门子弟,竟无人能上征场。”

“古来战事,也不是仅靠前方将士拼杀的,军备粮饷的支持,各大派争的平衡,及京畿州县的稳定,千头万绪的事务,离不开文臣居中筹幄,这不也是太傅公你,纵然已至风烛残年,仍然不放心远离庙堂闲居山水的原因么?”

“若庙堂之上一直有湘王筹幄,老夫也无甚放心不下了。”

“湘王权势太重,功高盖主了。”覃逊拍了拍老朋友的肩头:“你我都清楚,若湘王不肯交权,那势必就将……大卫经不得又一场内乱了。”

徐太傅这天站在港口,一直目送着大船远去,渐渐的没于云烟浩渺间,没有叹息。

也许有很多人都不解,觉得覃逊与他并非同道中人,一个是游刃于权场,一个是忠守于社稷,但实则他很清楚,覃逊此人,虽重私却不废公,这样的人如若遇到一位真正的圣君贤主,亦能成为一代国士名臣。

而湘王晏迟……

却是他一直看不清摸不透的人。

当徐太傅一转身,却见二十余步外,官道上一辆马车匆匆停稳,从马车上下来的是个宫装妇人,徐太傅顿时觉得几分诧异——若是后宫嫔妃,自然不能如此随意的就出宫,哪怕是宫人,奉了皇后的令旨出宫,多半也是为召见外命妇,缘何会涉足港口?

正诧异时,又惊觉这妇人竟然有几分面善,专心一打量,妇人便站在了他的跟前,一礼,开口便称“世翁”,徐太傅蹙起了眉头,一时间仍然想不起这妇人是何人。

“听闻祖翁今日归扬州,特意赶来相送,未知……徐世翁是否也是为送别祖翁?”

直到听了这句话,徐太傅才恍然大悟。

可不正是老朋友的族孙女儿,曾为淮王孺人的那位,当今太子不能相认的生母?

“你还是迟来了一步。”

“未知世翁可曾见到三姐?”芳舒先是叹息一声,紧接着又问。

徐太傅是什么人,立时就心生提防了,不过对于一个晚辈,且还是个女子,他自然不会厉色肃声,只淡淡道:“太师公动身前,湘王妃便已拜别了亲长,太师公今日甚至交待家中子孙不需再来送别,也应当劝阻了湘王妃。”

芳舒又是一声叹息:“因着圣人相留,薇儿又确需照顾……一直便没机会出宫,倒是今日圣人突然想起来,提了一句,想到不仅是晚辈,便连晚辈家中父母一直都有赖族翁照顾,怎能不来拜别?终究是迟了……晚辈难得出宫一趟,亦想趁机拜问王世母安康。”

徐太傅当然不方便代替儿媳拒客,只点了点头,便上了自己的马车。

却不得不费心思猜度了下芳舒的用意。

她既是太子生母,当然会担心储位易主,把太师府视为太子的靠山倒不值得惊奇,可就算覃太师归了祖籍,太师府里尚有覃牧、覃泽在朝为官,这妇人却急于攀交徐门是什么想法?难不成……湘王其实并无意佐辅于太子?

这不应当。

哪怕是官家康复,有了亲骨肉,必然不容太子这嗣子继承帝位,然而废储却并非天家的私事,太子无过,则废储不成名正言顺,湘王又势必不是懦弱之徒,无论于公于私,俨然辅助太子才是益举,宫里的陈皇后,及其父族梁国公府尚且坚信湘王,何故反而是出身覃门的这个妇人,如此的惶急?

但徐太傅却对他的长媳十分信任,所以暂时摁捺疑问。

一直等到徐姨母自己来禀报。

“覃娘子倒也没说什么,只委婉透露,似乎期儿对她心存了误会,这不连太师公回籍的事,上回期儿入宫时都没冲她提一句,倒是知会了圣人,覃娘子是想着皎儿与期儿要好,想托皎儿替她探问几句。”

“大妇是怎么想的?”徐太傅问。

“真要是这念头,覃娘子直接见皎儿也就是了,大不必与儿媳先说明。”

徐太傅十分满意:“覃家这个丫头心眼也够多,我不知她为何会认定湘王有易储之意,但她今日说的这番话,实则便是想试探我徐门的立场。”

“官家之疾若然康复……”

“即便如此,东宫太子无过错,论礼制法度,不当废黜,尤其战祸已然迫在眉睫,与辽国这一场大战至少得有十载动荡,国中岂能再宣易储风波?覃家丫头却在此时就急于拉拢朝臣巩固储位,且俨然的,她还并不指望太师府及湘王府能为储君助力。”徐太傅蹙眉摇头:“别人尚且不察太子生母已然蠢蠢欲动,可太师公哪能无知无觉?他也分明就未曾告诫过自家的孙辈,难道说,湘王与太师府当真有别的打算?”

“翁爹认为,儿媳是否应当佯作与覃娘子亲近?”徐姨母问。

徐太傅思量了一番,才道:“莫让皎儿掺和进这些事了,等我与大郎兄弟几个商量后再作计较吧。”

芳舒此时,也正在思量徐姨母的态度。

得出的判断颇为不利,心便往下沉,烦躁的情绪更是油然而生——初闻闵妃母子的死讯,芳舒有那么瞬息的欣喜若狂,真以为是大理毒师凑巧助了她一臂之力,然而她很快意识到,汴王尚且在世,就算湘王顾忌一个成年的君主继位还限制他这重臣的权力,汴王总归是会另娶正妻再诞子嗣,甚至此番,还大有可能在覃氏抑或梅氏一族中为汴王择妻,这样一来,未来的汴王子嗣就更与湘王府紧密相连。

紧跟着,芳舒又听闻湘王竟借这时机把裘南事等等孽党都铡杀于刑场,又决意发兵大理,如此大的事故骤然发生,湘王竟然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便作出了这般果决的应对,她不由得怀疑这起蛊杀案的真相,她更确定了晏迟的目的绝不仅是为东平公复仇,晏迟一定怀有更大的野心,晏迟绝不会容太子活着!

契机只有一个,羿栩死时,晏迟陪葬!!!

芳舒回宫,照例要去见见陈皇后,相对着一盏熟饮,把那些场面话说了七七八八,她是专等着潘女官日日申时送来内务报册,而陈皇后一般不会一一看阅,只问有无需要特批的,这些内务报册都已被薛妃领衔的几个嫔妃看阅过一遍,若有殊误,薛妃往往都会亲自来一趟加以说明,所以陈皇后照例只让取出令印来,由几个女官签批后下发各署,不耽搁什么。

而别的女官,大抵也都在另一边的侧厅里签批,唯有潘女官专门负责需要动用凤印签批的报册,凤印虽不如龙玺那般要紧,但陈皇后也不会让凤印离开她视线之外的,因此在这一边的侧厅,目下也便只有皇后、潘女官、芳舒三人在此。

芳舒压低了声,才说心头已经酝酿得熟透了的话:“汴王府及宋国公府发生的惨变,不敢瞒圣人,妾身总觉得实情并非一如公之于世那般,而大有蹊跷。”

她一边儿说,却并不如何在意陈皇后的神色,目光从眼角睨向潘女官,只见这宫人眉眼不生波动,只手里那沉沉的金印,落下时分明有极为短暂的停滞。

“能有什么蹊跷?”

“这点子蹊跷,还是妾身往湘王府时,见三姐姐露出的端倪。”

“阿期?”陈皇后又惊又疑,看向芳舒的目光便添几分严厉了。

芳舒只佯作不察,仍如掏心挖肺一片挚诚的模样:“妾身是想着依三姐与闵太妃的交情,经遇这等噩耗后定然会肝肠寸断,三姐当然也不曾露出喜色,似乎对于闵太妃及两位小殿下遇难一事不肯多提一句,只是,分明仍时时观注着婵儿,且纵容着婵儿仍跟寻常一般玩乐,这便有些蹊跷了,婵儿与闵太妃也很亲近的,若知这等惨变,断然不会像无事发生般那样的欢喜,妾身便想,莫不是三姐一直瞒着婵儿?”

“便是瞒着,也不奇怪吧。”陈皇后蹙着眉头吧:“婵儿还那样小,听闻这样的惨变定然会受惊吓。”

“圣人想想,就算三姐瞒着婵儿,可心里悲痛,必也会不耐婵儿仍缠着嬉戏的,婵儿虽小,却从来比普通的稚子早慧,三姐随便找个由头,婵儿也不会不听教,这分明就是……三姐心中根本就不存悲痛之情,才半点不觉婵儿聒躁。”

“娘子究竟想说什么!”陈皇后沉声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