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气吞大明 > 第两百零五章 小冰河时代

气吞大明 第两百零五章 小冰河时代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20: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天后。

崇祯顶着大太阳,出了宫,来到顺天府外的田地前。

看着干涸的田地,很多百姓在田头挑着水来来去去,崇祯等人站在地头,眺望着,神情各异。

崇祯看着沟渠里没有一滴水,又抬头看了看大太阳,道:“今年,又是大旱。”

毕自严见着崇祯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道:“陛下,钦天监那边说,河南那边,今年可能还有大雨。”

崇祯点头,道:“大旱大涝……”

旱的时候,一滴水没有;等过了最需要水的时候,又是连绵大雨,黄河,长江年年泛滥,年年决堤。

毕自严对此也是无奈,京畿一代的水源本来就少,一旦干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看着那些百姓忙来忙去,道:“臣已经命顺天府推广甘薯,但一时半会儿,还是不够。”

崇祯心里轻叹,很多事情,不是他不想做,而是需要时间,不能一蹴而就。

偏偏,他缺的就是时间,等不得。

崇祯看了一会儿,往前走,道:“嘉定伯,在香河屯了近两百万石粮食,一半给你,一半朕留着用。”

毕自严自然是知道周奎的事,闻言道:“谢陛下。户部拟在西安府,凤阳府建两个大仓,储备足够的米粮,以应对不时之需。”

朝廷现在有钱了,户部在做一些预防的事。

崇祯没有表态,边走边道:“甘薯的事,还要加紧推广,甘薯要纳入储备,在一些大旱的府县,要加强推广,给地方下死命令,税赋方面也要有倾斜。另外,兵部那边的新兵营以及一些卫所,朕会命兵部,组织开荒,大力种植甘薯,未来,我大明会非常缺粮食,甘薯将是一种重要的补充……”

“是。”毕自严道。作为户部尚书,他更加明白大明面临的严峻形势。

崇祯在向北走,一路上的田地都干的裂出大缝隙,至少半个月没有雨,而天气却越来越炎热。

崇祯远远的就能看到百姓们的愁苦面容,道:“打井的事,户部准备的怎么样了?”

毕自严见着,面露忧色,道:“陛下,户部做了很多试探,打了上百口,发现,是弊大于利,饮水足够,可对于耕种,作用微乎其微。一口井,至少要五个人,十天时间,前前后后,得十多两银子……”

崇祯默然听着,抬头看了看火辣辣的太阳,许久道:“工部那边在修河,说是未来几年,能多出数百顷的良田,户部那边做一下统计,必要的时候,将灾情严重地方的百姓,迁移到这些地方去……”

“臣领旨。”毕自严道。这虽然是个办法,却是费时费力,并且投入巨大。

走了一会儿,来到一片树林下,崇祯坐下,与王承恩,曹变蛟等人道:“都坐下休息,喝口水。”

“是。”王承恩,曹变蛟应着,转头吩咐随从便衣禁卫。

崇祯坐下,拿着水壶喝了一口,抹了把脸上的汗,道:“洪承畴的事,你怎么看?”

毕自严神色一凛,观察着崇祯的神色,道:“臣以为,杀降不详,此事必须要遏止。”

崇祯浑身燥热,头上的汗就没停过,他又抹了把,道:“朕查过了,是一些叛乱的头头脑脑,号称八大王什么的,杀了就杀了。朕打算,绥远罢了,绥远巡抚另调他用。除了暂时不能轻动的辽东,天津,登莱等地,其他一些边镇什么的,都罢了,政权要归一,军令要畅通,不能任由这些乱七八糟的继续掣肘下去……”

毕自严是知道崇祯这个意思的,但遭到了李邦华的反对。

李邦华认为,兵权需要制约,否则地方上领兵将领容易失去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毕自严稍稍思忖,道:“陛下,现在事多繁杂,建虏时刻威胁辽东,还需步步为营,缓缓图之。”

崇祯看了他一眼,笑着道:“看来,你们六部等态度一致了。好了,不用解释,朕知道,不会强迫你们的,朕没想着立刻动手。地方与朝廷一样,都要稳,不能乱,朕现在还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收拾那么多烂摊子。”

崇祯又喝了口水,望向北方。

建虏是他的心头大患,不能解决这个大患,他就无法专心修整内务。

毕自严顺着崇祯的目光,顿了下,道:“陛下,是否,建虏有异动?”

哪怕经过三天时间,京城还是不知道建虏异动的消息。

辽东对于建虏的一举一动,一向反应极慢。

上一次的所谓的‘宁锦大捷’,建虏是已经打到跟前才知道,匆忙防御。

崇祯已经补足了情报这块短板,微笑着道:“你们都猜到了?”

毕自严肃色道:“陛下,是已有应对?”

崇祯摇了摇头,道:“建虏合兵六万,去向暂且未知,朕没有告诉辽东。”

毕自严心里暗惊,连忙道:“陛下的意思是?”

辽东一旦有事,必然牵动整个大明人心,满京城惶然,不能不谨慎!

崇祯看着北方,摇了摇头,道:“朕在等锦衣卫的消息,按理说,三天时间,该有回信了。”

毕自严见崇祯不肯透露,想到了蓟镇的杨嗣昌等人,话已经到了嘴边,还是咽了回去。

崇祯瞥了他一眼,笑了笑,又喝了口水,站起来,拍着屁股道:“朕听说,鲁王在山东帮了不少忙?”

毕自严站在崇祯边上,道:“是。山东巡抚写信给户部,说是鲁王帮着丈量田亩,不止是在兖州,整个山东,都是出了大力的。鲁王封地兖州,在山东两百年,有鲁王府出面,清丈田亩一事,有了很大进展……”

崇祯笑了声,往回走,道:“谁说我大明藩王是蛀虫,百无一用,只知道吸食我大明骨髓,这不是很有用吗?”

毕自严有些僵硬的陪着笑。

在他看来,鲁王之所以这么用力,除了因为福王被废而吓到,还因为跟着他捐纳的那些藩王并没有被放出京,心里恐惧未消。

众人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傍晚。

进城不多久,崇祯就下了马车,与毕自严闲步走着,道:“朕本来打算派周延儒去贵州,好好安抚一下贵州上下,但他要回来丁忧。温体仁等人,估计吃不了这个苦的,朕想来想去,也唯有几位卿家能帮朕了。”

毕自严连忙抬手道:“陛下,臣愿意走这一趟。”

崇祯摇了摇头,道:“贵州,四川乱的太大,太久,想要安抚,得费大力气,这一圈走下来,起码得半年。卿家,兵部的李卿家,工部的杨卿家,吏部的王卿家都是走不开的,朕考虑,请礼部的王卿家的走一趟。”

礼部尚书,王恰。

毕自严思索一番,道:“陛下,为何不从内阁里派人?”

派去的这个人,必须要有足够的分量,否则起不到安抚的作用。

崇祯忍不住的笑了声,道:“那些阁臣要是可堪一用,朕又怎么会派王卿家?周延儒耍滑头,那温体仁更是想着回南京,朕这偌大的大明,缺人啊……”

毕自严神色暗凝,微微躬身。

现在的朝局,是从万历朝延续过来的,一直是党争迭起,此起彼伏,党同伐异,酷烈残忍,到了现在,群臣一个个心思叵测,惯会糊弄。

严格来说,大明不缺能臣,更不缺心思纯粹的能臣,只不过,大明内忧外患之下,限制了太多人不得脱身。

“皇爷,”

忽然间,王承恩从后门上来,递过一个信筒,低声道:“锦衣卫来的。”

崇祯急忙接过来,摊开看去,只有寥寥数字:建虏越辽河,先南后东。

也就是说,建虏本来要南下,却又突然改变方向,向着东面去了。

“东面……朝鲜,皮岛毛文龙,旅顺黄龙?”

崇祯看着字条,心里暗松的若有所思。

王承恩见崇祯久久不言,轻声道:“皇爷,锦衣卫那边问,是否通传皮岛与旅顺?”

崇祯猛的竖起右手,道:“不可!”

“是。”王承恩没有问原因。

崇祯思索一番,看着毕自严道:“卿家,今天就到这里,不要与其他人说这件事。”

毕自严已经将刚才的对话听到了耳朵,看着崇祯手里的信,道:“臣明白。”

实际上,他不明白,建虏的目的已经很明显,就是要清剿毛文龙与黄龙,为什么陛下却不报信给二人?

‘自然是不能告诉他们。’

崇祯目送毕自严离去,心里道:‘朕要藏着锦衣卫,不能让建虏有一丝警觉!’

“让锦衣卫密切注意建虏动向,任何情况立刻来报。”

崇祯迈步向前走。

“是。”王承恩应着。

崇祯回到宫里,洗了冷水澡,又吃了点水果,便继续批阅奏本。

到了七月底,果然如崇祯所说,大旱大涝的大涝就开始了。

不止是河南等地,哪怕是京城一带,都下起了连绵大雨,一连多天都不停。

宫里上上下下都在忙着清理积水,很多地方都淹没了。

乾清宫殿前。

崇祯站在屋檐下,看着倾盆大雨,不远处的宫门都模糊清楚。

他身旁站着湿漉漉的工部尚书杨鹤,杨鹤擦了擦头上的雨水,道:“陛下,周侍郎主动请缨,去了开封,暂且还不知道情况如何。”

工部对两河的修整才进行几个月,现在谁也没底,这场大雨,会不会再次冲垮河堤。

真要是决堤,至少又得有百万百姓受灾。

崇祯心里同样十分担心,道:“这次事后,不管如何,都得大力整修,不要想着千秋万代了,至少要保证五年不能决堤。”

长江黄河泛滥的后果太严重了,不止是洪水无情,事后的赈灾以及瘟疫,会死很多人。

“臣明白。”杨鹤道。他心头沉重,很想亲自去看一看,却又因大雨阻路,动弹不得。

崇祯看着大雨,忽然道:“建虏已经回到沈阳了?”

王承恩上前一步,道:“是。”

崇祯微微点头,毛文龙反应是快的,建虏虽然有骑兵优势,但未到之前,毛文龙就跑回了皮岛,建虏无功而返。

“让锦衣卫继续盯着,建虏不会这样善罢甘休的。”崇祯道。

“是。”王承恩道。

杨鹤沉吟着,道:“陛下,建虏嚣张惯了,上次宁锦之败必然不甘心,臣恐他们还会故技重施,又会在冬天突袭辽东。”

上一次宁锦之战,建虏就是在寒冬腊月,所有人都认为建虏不会来的时候,突然出现,辽东猝不及防,只能退守宁锦。

之所以说是‘宁锦大捷’,是因为在守城战中,重创了建虏,有了相当大的战果。

崇祯瞥了眼杨鹤,道:“卿家说的是。对了,王在晋去四川了?”

王在晋在宣府整顿了两个月,基本上整顿完毕,接下来,就是不断巩固,并不需要他一直在宣镇。

王承恩道:“是。”

崇祯深吸一口气,感觉着清凉空气入肺,轻声道:“现在,就是等着了。”

杨鹤一怔,有些不明白崇祯说的‘等着了’是要等什么。

他没有多想,更担心的是河南的大雨。

黄河要是决堤,他还要亲自去善后,这件事十分复杂,不止是工部,还需要户部,甚至,有可能还包括兵部调兵。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