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全能大画家 > 第八百一十四章 安娜小姐和顾先生的第二次会“面”,气氛好了起来(上)

教堂里的烛火如豆。

清幽寡淡。

如一阵飘荡在空气中的磷火,美的让人坐立难安。

……

安娜是下午时分,返回的新加坡。

飞机在樟宜国际机场滑跑着路的时候,她动了来圣安德烈教堂的念头。

伊莲娜小姐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地。

她只是想在城市里转转,顺便想想之后几天的采访,以及自己应该怎么去面对那个他。

安娜想要道个歉,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她一生之中给人道歉的次数屈指可数。

再说。

她的态度确实不太好,可“伊莲娜家族应该去下地狱”……这话说的实在太伤人了。

豪哥讽刺她说她所谓对艺术的虔诚,能让她挥挥手就捐出五十亿美元,却无法让她去选择不做伊莲娜小姐。

这话讲的真是一针见血。

安娜知道自己的性格就是有点拧巴。

从小她就是在耳畔听着什么家族荣耀,光辉历史长大的。

她对父母最深的印象,就是在庄园里,父亲把她抱在膝盖上,拿着一本保罗·路易·莱热的《奥匈帝国史》精装书,一页一页的翻过去,讲三十年战争,讲反法联盟,讲三皇会战,讲她的祖先是怎么在奥斯特里茨的战场上向着法国人发起冲锋,战死在那里,以掩护费朗茨二世撤退的。

牛皮缝制的精装书里,写满了关于伊莲娜家族的故事。

她爸爸拉着她的手,她说安娜以后一定会成为伟大的外交家,她能让家族时隔上百年后,再次返回欧洲政治舞台的中心,重振家声。

她姨妈好些。

她从不要求安娜去做什么外交官,只是在临死前,为她指定了成年前的监护人,然后告诉她——

她现在已经是传承了六个世纪的古老家族唯一继承人和唯一所有者了。

她是整个中欧最富有的女继承人之一。

但这不重要。

伊莲娜家族重要的不是财富、庄园,土地,信托基金、或者大笔的矿产公司股票。

“重要的是你。”

她,安娜·伊莲娜,她就是整个伊莲娜家族的所有。这些话环绕在她身边,也影响着她。

“我就是整个伊莲娜家族的所有,如果我不再是伊莲娜小姐,那么伊莲娜家族还有什么呢?难道祖先把传承了半个千年的家族交到了她的手里,到了她这里,却又全部都化为乌有了么?”

安娜以评论家的刻薄精神解剖自己,觉得她真的是天生的伊莲娜小姐,充满着矫作和伪善的恶行。

表面宣讲什么,内在却完全行相反的事情——

奥匈帝国的老派贵族伊莲娜家族最为光荣的传统之一。

她的祖先在宫廷沙龙上言之凿凿的宣称伊莲娜家族是全欧洲艺术家的保护人,他热爱绘画,也热爱画家。

“艺术比荣耀更难腐朽”,连家训都是这个,还能怎么再热爱艺术?

结果。

等自家女儿真的跑去巴黎当个画家了,暴跳如雷,觉得从事这种给别人画画的职业,把祖宗的脸全部都丢干净了,让人把女儿抓回来折磨到死。

安娜的曾曾祖父,老伯爵先生宣称要设立一本整个欧罗巴最权威,最公正的绘画类艺术评论类杂志,邀请全欧洲最著名的艺术大师担任评委,保持中立客观,不以任何个人的主观喜好而改变杂志社的立场。

结果。

杂志的名字就叫《油画》,老伯爵认为绘画分类里,除了油画,其他的,根本就不是艺术。什么黑人搞的艺术,或许在他心中,只是猴子般未开化的涂鸦。

老伯爵做的事情,真的比布朗爵士做的事情,要好到哪里去么?

她的太爷爷一边大骂小胡子,一边又对自己身边,自己账户里如江河滚滚源源涌来的金钱所伴随的苦难漠不关心,觉得那全然是政府的问题,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实在是太过黑色幽默了。

她的祖先从来不真的热爱艺术,他们只是热爱热爱艺术的感觉。

到了自己这里呢?

安娜自诩是公正的评论家,却在完全不真正了解一个年轻人的时候,由着自己的性子对他妄下判断,充斥着主观偏见。

她的能言善辩无人能及,她像击剑高手一样赢下了每一个敌人,在学校的辩论场上威风八面。

在评论文章里手撕那些艺术家,在视频节目里手撕范多恩,在欧洲美术年会和庄园的宴会里手撕布朗爵士。

她总是在赢。

一直都是在赢。

她也像往常一样,凌厉着回击着那位造假艺术品的教父,逻辑清晰的说明他在偷换概念,指出他的虚伪与懦弱。她一直都在辩,却在豪哥最后一个问题前,哑口无言。

因为人家说的是无可辩驳的真相。

她喜欢卡拉,她以卡拉奶奶的崇拜者自居,觉得卡拉的伟大就在于她愿意不去做伊莲娜小姐,她成为了自己。

换成了她自己。

安娜有成为安娜的机会,却又没有放弃成为伊莲娜小姐的力量。

它是笼子,是束缚,是沾着血的宫殿。

她和侦探猫说,所谓的贵族的生活,便充斥着无聊的让人提不起兴趣感到倦殆的虚伪东西,所以——

“真是无趣,对吧?”

有些财富代表了权力,有些财富是束缚灵魂的笼子。

有些财富既是权力,又是笼子。

道理她全都懂。

安娜却没有付出实践的魄力,甚至——她讨厌既定的命运,又对于未知的命运报以恐惧。

安娜缺乏卡拉那种为了热爱付出一切,抱住了什么,就拥有了世界一切的刚强。

归根到底还是那是那个问题。

不成为伊莲娜小姐,要比付出五十亿美元,重量更重,重的多。

想想啊。

安娜在飞机上一直都在思考,她当初签下侦探猫真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么?

不。

准确的说。

她决不会后悔签下侦探猫。

但她重新返回《油画》杂志社真的是正确的选择么?

自从从好运孤儿院里离开,安娜就审视着自己的行为。

把自己赤裸的放在解剖台上,用她的刻薄,用她的凌厉加以分解。在把自己戳的鲜血淋沥的同时,也带给了女人一种近乎于病态的快感。

安娜讥讽布朗爵士无论怎么包装自己包装着公正客观,都完全无法掩盖,他的那个缪斯计划是又自己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事实。

现在想来。

她安娜有什么资格说这些话?

她一边讽刺着布朗爵士,一边则干的又全然是一样的事情。

她一方面是《油画》栏目的艺术总监,一方面又私下里偷偷做着侦探猫的经纪人。

这是无从辩驳的事实。

事实就是事实,越界就是越界。

它是无法解释,无从辩驳的。

什么安娜不愿意成为新加坡双年展的评委,不会给侦探猫亲笔撰写艺术评论……都是些虚假的自我安慰罢了。

安娜说自己虽然是侦探猫的经纪人,有一颗虔诚之心,会保持中立客观。

布朗爵士也一直都在说,他虽然拿了画廊联合会的钱,但也有一颗虔诚之心,会保持中立客观呢。

而且。

艺术评论行业,从来都是表达个人强烈主观思想的行业,到底什么算是中立客观?安娜自己都不清楚。

评论家喜欢当然侦探猫可以,这是评论家的权力。

但身为经纪人的喜欢,那完全就是另一码事了。

经纪人和画家是艺术道路上最紧密的伴侣。

她难道看待其他画家的作品时候,真的没有因为侦探猫也参加了这次双年展,她想要侦探猫获得双年展的金奖,而存在刻板偏见呢?

如果有。

哪怕只有那么一丝丝。

那么,这就是对整个新加坡双年展的主办方、组委会,对所有其他参展画家,以及对所有愿意相信安娜从而相信《油画》杂志公正、客观性的读者的不公平。

说明她是个不合格的艺术总监。

如果没有。

假设安娜自己真的做到了全然的避嫌。

那么。

身为喜欢侦探猫的艺术总监,她本该亲自执笔,为她在《油画》杂志上写一篇热情洋溢的赏析稿。

因为她是侦探猫的经纪人,安娜不能这么做。

什么“12磅真实的,温暖的笔触重量,便已经胜过了虚无的山岳。”

千言万语,她全部只能藏在心中,而不能付诸笔端。

反过来。

一篇侦探猫值得的,本该属于那套《十二罗汉猫》的赞美文章,因为安娜的双重身份而消弥于无形。

这是不是对于信任她这位经纪人,相信自己会全力帮助她的侦探猫的不公平?

如果是。

哪怕只有一点点。

也说明安娜她不是一个合格的经纪人。

要求站在画家立场上思考问题,为了画家的利益最大化全情投入的好的经纪人,和要求站在评论家立场上思考问题,追求带给观众绝对中立客观艺术解读的《油画》杂志栏目经理,根本就是天然矛盾的两个身份。

就像身为安娜的她,和身为伊莲娜小姐的她,两个身份之间的巨大的矛盾性一样。

她只有一个人。

她只能成为一个人。

她仅仅只能做好一个人。

选择了这个,就不应该选择那个。

安娜明明是清楚这一点的,她明明知道,这两个身份如果被曝光出去,便是巨大的丑闻。

布朗爵士起码是把事情都放在明面上的,他的缪斯计划,他和大画廊和知名艺术家们的合作大张起鼓宣扬的满世界都是。

她这算什么呢?

安娜苦笑。

她觉得自己真是那种一边立牌坊,一边当婊子的人。

十九世纪是欧洲老牌贵族们从历史舞台中心逐渐退场的年代,一位位伯爵、公爵乃至亲王在大潮中退场。

他们浪荡而纨绔,嗜酒,赌博,除了头衔以外,几乎没有什么生存能力。

所以当时那些人最主流维持富有生活的方式便是,把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找个南美富有的橡胶园主或者北美靠石油或者钢铁工厂发家的工业家的女继承人嫁出去,准确的说,是“卖”出去,用以换取延续自家纸醉金迷的生活。

有些更落魄一点的,表面风光体面,偷偷在沙龙宴会里做了交际花,乃至妓女暗娼的都不是没有。

身为从政治的漩涡里早早退场,又是最富有的家族之一的伊莲娜家族自然和这些事情没有关系。

他们高高在上,俯视着世间的尘埃,包括那些变成尘埃的大贵族、小贵族们。

可安娜觉得,这就像是对她个人命运两面性的一种象征和隐喻。

“表面上清冷高洁,私下里斯文丧尽。”

安娜对脑海里被刀子一样的语言戳的鲜血直流的自己发动了一剂安娜式锐评。

就算没有侦探猫的事情。

她也有些迷茫。

伊莲娜小姐想到了很多拉拢那些画廊,对抗布朗爵士的方式。

她会贴心的想到让艾略特秘书替她出席CDX画廊的那位小画家的讲座,并带一份礼物,拉拢分化布朗爵士的利益团体也并不困难。

伊莲娜家族在几百年前,就是欧洲权力场上最长袖善舞,最为善于搞宫帷密斗的家族。

很多东西。

对安娜来说,真的轻松的就像是呼吸。

可她不知道自己应该不应该要这么做。她能战胜布朗爵士,不过,战胜布朗爵士的代价,是不是意味着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位布朗爵士?

她觉得布朗爵士无法在拉拢那些画廊背后的利益团体的同时,保持中立客观。

她自己就能做到么?

她若是和拉里·高古轩达成私下协议,她若是和马仕三世达成私下协议。

利益交换也好,金钱收买也罢。

总之。

如果一切成功。

想想看。

最近十来年,马仕画廊的处境并不算好。

而在达成协议的晚餐会上,她坐在巴黎的某家餐厅里举起香槟杯。

桌子对面的马仕三世在碰杯前忽然对她讨好的笑笑,谄媚的询问,做为转头伊莲娜家族的回报,能不能在《油画》杂志里为他旗下的某个画家稍微美言几句?

身为画廊老板,他会提这种要求很正常。

而在至关重要的场合,她能拒绝么?她会不会犹豫一下,衡量衡量利弊,咬咬牙就答应了下来。

纵使她当时拒绝了。

在和董事会的勾心斗角期间,面对这样的要求,安娜又真的能一直拒绝下去么?

她怎么保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