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68章 戚少保这一生啊!【求追读】

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68章 戚少保这一生啊!【求追读】

作者:灵灵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02: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宽道:“戚继光祖籍凤阳定远,是跟随陛下建立大明的武将之后。后来迁于山东,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在平定倭乱之前,戚继光虽不怎么出名,但在任上却也恪尽职守,尤其是进官登州卫都指挥佥事后,更是整顿卫所,训练士卒、修整武备,使得登州沿海免受倭寇侵袭。”

“朝廷得知他备倭有效,又恰逢东南倭患难治,便调他南下浙江。”

“到了浙江后,他发现当地卫所军军纪松弛、兵源素质奇差,武备更是荒废依旧,根本不堪战。”

“他虽然竭尽奇谋、武勇,又与其他援浙武将配合,多次大胜倭寇,但还是在一次战斗中因军队素质差,差点全军覆没。”

“戚继光反思后,决定以义乌矿工为主要兵源,训练一支新军队。”

“在训练新军的过程中,戚继光不仅将过往所学练兵之法融会贯通,更是结合时代变化,推陈出新,编写了《纪效新书》。”

“由此,戚继光以昔日岳家军的军纪要求新军,又发明了著名的鸳鸯阵。”

“于是,仅用两三个月的时间,便练成了一支在当时整个大明,乃至全世界都堪称顶尖的精锐之师,戚家军!”

“此后戚继光率领岳家军,先是平定浙江倭乱,随后又转战福建、广东,悉平东南倭寇!”

“东南安稳之后,又因蒙古寇边,戚继光便又率领戚家军北上蓟州、宣府。”

“因戚家军原来的战法不适合用于北方平原、草原,他于是以车营、马兵、步兵、炮手、火枪手,创建新的军阵,数次大破寇边敌虏!”

“之后他又整顿北方边军、卫所,修筑长城,弥补北方边防疏漏。”

“自戚继光继任军职四十余年间,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累功至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故而民间及后世人又尊称其为戚少保!”

“后世对于能抗击外敌之人,则称之为民族英雄。戚少保为平定东南倭乱功勋最著者,民族英雄之称当之无愧!”

“戚少保结合时代变化,主要是火铳、火炮等火器的出现,发明虎蹲炮、鸳鸯阵等。”

“又编写出《纪效新书》,整顿大明南北军队,令明军再次拥有了颇高的战斗力,称一声‘大明军神’又有何不可?!”

听刘宽颇为激昂的讲完戚继光之事,朱元璋、朱标父子皆久久无言。

讲实话,只看军功的话,大明此时开国将领中不少都不逊色于戚继光。

但父子俩都没忘记,戚继光所处的时代并非明初,而是大明中晚期。

彼时大明朝堂昏暗,南北军队皆荒废训练,武器装备亦废弛已久,就军事上而言,多半是个万马齐喑的局面。

这般情况下,戚继光的一系列战功及军事作为便显得极为不容易——毕竟戚继光手下可不是明初这些精兵悍将。

回过神后,朱标想起刘宽所说的戚继光最后职衔,不禁皱眉道:“戚继光立下如此多的战功,当时朝廷竟未封爵?”

老朱也不解道,“咱建立大明后,虽然慎封爵位,可别说在那嘉靖年间立下如此多的大功,便是在此时,这戚继光之功至少也能封个伯爵呀?”

“那嘉靖帝不是聪慧么?怎不知封爵笼住这名将之心?”

见老朱、小朱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刘宽感叹着道:“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的大明已不是现在的大明——彼时大明文贵武轻,风气几乎直追北宋。”

“当时又是以内阁为主的文臣掌握朝政,连嘉靖帝都需要靠权谋与其争斗。”

“戚继光这样的武将出现后,朝中掌权之文臣打压都来不及,又怎么会让他封爵?”

“事实上,戚继光不仅没封爵,晚景还异常凄惨。”

晚景还异常凄惨?

老朱、小朱眉头都皱得更深了。

刘宽顿了顿,接着道:“在嘉靖朝之后,大明国事崩坏之极,其实已经到了即将倾塌的地步。”

“但幸亏文臣中出现了张居正,武将中也涌现了戚继光、俞大猷、马芳等一大批名将,这才为大明续命数十年。”

“戚继光所训练的戚家军其实属于半官方、半私军性质——为让士卒遵守军纪、不惧牺牲敢于战斗,戚继光给的军饷几乎是当时大明边军的两倍,且从不克扣。”

“不过戚家军的军饷却并非由朝廷拨付,最初主要有东南士绅、土豪捐献,因为他们希望尽快平定倭乱。”

“后来则主要靠战场缴获,再就是戚继光私人补贴——戚继光因此变卖家产,到最后只剩下一座老宅,还欠了几十万两银子的外债。”

“另外,戚继光为了给戚家军疏通各种关节,不得不巴结张居正,给张居正送去了不少金银珠宝还有美女。”

“也正因此,戚继光被看做张居正党羽——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恨其压制,不仅报复张居正,颠覆诸多新政措施,更疯狂打压张居正党羽。”

“五十几岁的戚继光便因此丢官罢职,当时他不仅穷困的只剩一座祖宅,更背负巨债,又因征战数十年落下一身病痛,看病都没钱。”

“最重要的是,他遭受万历皇帝及此前反对张居正的诸多朝臣打压,凡与他沾上关系的都要倒霉。”

“与他相守数十年的发妻王氏因此离他而去。最终在万历十五年,戚继光于贫困交加中离事,享年六十一岁。”

“但万历皇帝恨乌及乌,得知其死讯后不给予任何恤典。直到两年后,戚继光长子上京哭诉请求,朝廷方下诏祭葬。”

“当时朝廷给的谥号是‘武庄’,待几十年后万历故去,到了天启朝,方有朝臣提议,认为‘自来功大赏薄,未有如是之甚者’,这才重新议谥号为‘武毅’。”

听完,老朱、小朱依旧沉默。

他们都不知道该说啥了。

老朱心里甚至冒出个奇怪的念头——这大明中晚期君臣昏聩、自私至此,将国事当儿戏,将忠臣良将当仇寇,他设身处地的想了想,竟冒出一种想反了大明的感觉!

朱标则在一阵沉默后,长长的叹口气,道:“如此忠良名将,竟因朝廷争斗遭此苛待,真是···”

真是啥,他都不该怎么评价了。

然而,此时刘宽脸上却浮过一抹古怪的笑容,道:“殿下以为戚少保这就够惨了么?其实还不止。”

还不止?

老朱、小朱都露出疑惑之色。

堂堂名将都贫病而死了,还要怎么个惨法?

在老朱、小朱都看过来时,刘宽道:“戚继光虽然被罢职没几年便贫病而死,但他一手创立的戚家军却还在。”

“这支军队先是被用在北方防御蒙古,后来又被调到朝鲜参与抗倭援朝之战,也立下了不少功劳,并从中走出不少能征善战之将。”

“但这支军队一直没有得到兵源补充,只剩两三千人,装备亦多残破。”

“万历援朝战争结束后,这支军队因战功赫赫,本能得到不少赏赐。然而朝廷却没有如约拨下军饷、赏银。”

“当时蓟镇总兵为解决此事,便想出一条毒计。他以发饷为名,将戚家军将士都骗到演武场——因是领饷,戚家军将士并未穿戴盔甲、携带兵器,于是便被埋伏好的总兵家丁屠杀殆尽!”

“戚家军也就此消失在大明的军队序列中···”

听到这里,朱标满脸的不可置信,喃喃出声道:“怎可如此?怎会如此?那什么蓟镇总兵难不成疯了?”

砰!

一声巨响出现在奉先殿中。

却是朱元璋大怒之下猛击御案。

他气呼呼地道:“咱看不是那蓟镇总兵疯了,而是那万历君臣疯了!若无朝廷暗示,区区一总兵,如何敢屠杀一支建立无数功勋的精锐军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