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67章 老朱:嘉靖?必是昏庸无能之辈!【求追读】

绷不住的朱元璋瞪着眼道:“刘宽,你可莫要拿后世一些不靠谱的野史说给咱听!”

刘宽道,“陛下,微臣知道此事听着不可思议,但确实是真事。”

朱元璋紧皱着眉头道:“咱之前听你说,崇祯是咱大明最后一个皇帝,这嘉靖莫非是崇祯前面一个年号?”

显然,朱元璋是觉得几十名倭寇杀到南京城外的事多半发生在明末。

那时大明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后金鞑虏,内忧外患之下,没顾上处理一小股倭寇就不那么奇怪了。

刘宽却摇头道:“嘉靖皇帝是崇祯皇帝的高祖,当时离大明灭亡尚有近百年呢。”

“那为何会出现你所说的奇闻?”朱元璋更加不解了。

刘宽道:“原因自是多方面的,第一大原因便是当时大明承平日久,东南数省更是一百多年都未曾遭遇重大战事,将士疏于操练,军备废弛。”

“二则,这股倭寇多是从日本来的流浪武士,是从日本多年战乱中杀出来的,本就战力强悍。”

“再加上他们人少,兵甲精良,一路烧杀抢掠,流动作战,自是令东南官兵难以会剿。”

听到这里,朱标道:“即便如此,倭寇既然都杀到了京师城外,数万官军也不至于不敢出兵迎敌吧?”

刘宽道:“或许是南京守备官员不知倭寇具体数目,担心守军出城中了埋伏,导致城池失守。”

“又或许有别的原因,比如说用于迎敌的兵马还未派出去,倭寇便又逃走了。”

“可能还有其他内部因素导致此事——具体为何,微臣也不知道。”

这时朱元璋拍了下御案,哼道:“军备废弛至斯,朝廷上多半也是文奢武嬉。不用想,老四这个年号为嘉靖的子孙,定是个昏庸无能之辈!”

听老朱这么评价嘉靖,刘宽不禁想起了后世一部历史大剧《大明王朝1566》。

他于是道:“陛下猜测并不准确,嘉靖皇帝在后世看来虽不是个好皇帝,却也称不上昏庸无能。”

“此人乃是在正德皇帝早逝无子的情况下,以小宗即位。”

“弱冠之龄,便仿照宋英宗,借生父尊称及祀典之事,掀起‘大礼议’之争,从几位内阁权臣手中夺取了部分实权。”

“掌权之后,他也曾锐意进取,革除了一些大明弊政,令大明国事有所起色,史称嘉靖新政。”

“可惜他在后来与地方士绅势力的争斗中受挫,又遭遇寝宫、行宫两次失火性刺杀,于是志气受挫,性情转变。”

“嘉靖中期,他开始沉迷修道,炼丹服药,追求长生不老;又任用贪官奸党,幕后操控,与士绅势力争夺利益。”

“因他为人聪慧,极善权谋,在执政中后期,很多朝臣和地方官员、士绅,都被他玩得团团转。”

“可惜嘉靖对那时只求满足私欲,几无为国为民之心,种种作为反倒让大明江河日下,朝野弊乱丛生。”

“对了,这位嘉靖帝还是陛下子孙中在位时间第二长的,足有四十五年,仅次于冲龄即位的万历皇帝。”

“大明自永乐之后的皇帝,多短寿,且好几个都死得不明不白。”

“嘉靖帝以小宗即位,既能夺取权力,又在位那么久,活到了六十岁,足见其聪慧。”

“后世甚至有人认为,在永乐之后,论权谋嘉靖帝可排第一。”

嘉靖的事很多,但刘宽不可能一一细讲,那样三天三夜都未必说得完。

所以他粗略的讲一些,到这里就停下了。

朱元璋、朱标则听得面面相觑。

朱标原本也认为嘉靖定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万万没想到其人竟被后世评为永乐之后最聪明、最善权谋的大明皇帝。

从刘宽粗粗讲述的嘉靖朝局看,单论权谋,可能朱棣都赶不上这嘉靖。

‘大约也只有父皇可能胜过了吧?’

想到这里,朱标不由看向了朱元璋。

老朱却是在思考另一件事。

先前他就听刘宽就说过明末士绅、土豪势力之强,对大明危害之大。

此时听闻嘉靖帝在朝堂斗争中胜了,却在以天下为棋局时败给地方士绅势力,甚至两度遭遇刺杀,他心里不仅对士绅土豪之流更加忌惮,杀意也更大。

‘咱原本就觉得那些豪绅会成为祸害社稷之辈,如今看来果然没错。’

‘如此,咱将来若是有机会,定要尽量将此辈多拔除一些。’

‘纵然其如野草,烧之又生,咱狠杀他几批,总能令我大明国祚多延续个几十年!’

刘宽停顿一会儿后,却是讲回先前的话题。

“这股数十人的倭寇虽然在离开南京城郊不久,便在南下浒墅关时被歼灭,但其横行浙江、南直隶两省上千里,一路杀伤官兵四五千,终成震撼朝野的大事。”

“类似的倭寇之乱,在东南沿海省份多有发生,不仅令百姓遭难,更令大明朝廷威严顿失。”

“嘉靖皇帝终于下定决心平倭,戚继光便是在一场场平倭战斗中成长起来的名将。”

“因江南多山岭、树林、水田等不利于骑兵、炮兵行动的地形,戚继光便发明了虎蹲炮。”

“此炮虽射程仅两三百步,却只有几十斤重,最终也不过百斤,一两个士卒便能或抗或抬的逮走。”

“因其附带有炮架,如虎蹲,又多是曲射,既能发射实弹,也能打发散弹,在东南地带十分实用,故名虎蹲炮。”

刘宽说到这里停下。

朱元璋听得点头,“西南地形比东南更加险恶、复杂,确实不利于大炮运转。虎蹲炮轻便小巧,确实更适合用于南方战场。”

“西南战事绝非一朝一夕能结束的,迁延个一两年都有可能。”

“既有此利器,回头便让**钢铁厂铸造一批,验证成色后送往西南军中,好增加我军胜算。”

刘宽今日既提了虎蹲炮,自是有意让明军尽快拥有这种武器。

他拱手道:“微臣回头便将虎蹲炮的资料写下来,交予陛下。”

朱元璋点头,又道:“那什么野战炮、子母速射炮造法也要写——咱可以再赏赐你一批金银、良田。说吧,这次你想要多少?”

刘宽听了不由微愣。

天可怜见,这三种大炮技术含量并不高,他真没准备向老朱讨要赏赐来着。

倒是铁模铸炮法对朝廷用处更大些。

不过老朱既然要赏,他不能不接受。

于是想了想,道:“此番陛下只需赏赐微臣五千两白银便足够。”

“五千两银子就够了?”老朱略微诧异,他还以为刘宽又要趁机要商铺、要良田呢。

“确实够了。”刘宽道。

“那便五千两白银吧。”老朱似乎怕刘宽反悔,立即将赏赐定下。

事情说到这里,刘宽便准备告退。

朱元璋却道:“征讨西南的大军已出发,又有内阁辅政,咱跟标儿需处理的军政要务也少了些。”

“今日既然凑巧,你便多跟咱讲一讲这后世之事,如何?”

刘宽知道,老朱只有有功夫,肯定会主动询问后世之事,故而对今日的情况倒也不意外。

他道:“陛下想听哪方面的?”

朱元璋道:“你之前说那戚继光乃我大明军神、民族英雄,可有什么说道?若仅是平定倭寇之乱,怕当不得如此赞誉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