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587章 偶遇江宁侯,融会儒释道科!【求追订】

李成文笑道,“贫道是以儒生身份应募代国之道士,又非以道士身份行骗,王参赞就算报官,有司也无理由治贫道的罪。”

“另外,据贫道所知,王参赞虽然需要招募一批儒生、道士、僧人,可目前所得应该不多吧?”

“既如此,何必非要招收真正的儒生、道士、僧人呢?贫道看榜文,儒生去了代国最有可能被安排教授西夷汉话,那应该是通晓文字之人都可,大不了让他们带上儒家经典照本宣科。”

“至于道士、僧人,也是如此,只需选拔通晓文字的有志之士,让他们到了代国再成为道士、僧人便是。西夷此前不识佛道,便是大明的初学者,想必也可以教化彼辈。”

王明礼听完眼睛一亮,觉得李成文说得有道理,他之前也确实是脑子没转过弯儿来。

微微点头后,他再次追问:“阁下尚未说为何要应募去代国当道士呢。”

李成文:“实不相瞒,十几年前贫道因不满太上皇帝一些政策,愤而遁入山中,钻研佛道,过起了隐士生活。”

“三年前,贫道听闻当今皇帝即位,改元文隆,遂下山,这才发现世道大变,大明也与十几年前大不相同。”

“这几年,贫道游历大明各处,既见识了大明种种变化,也知晓这些都是那江宁侯所带来的自然科学之作用,朝廷由是推崇科学,儒学式微,便连佛道也跟着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种种理论备受质疑。”

“这三年,贫道虽然也对自然科学有所涉猎,但并不精深,一生所学不过儒释道。”

“大明既无儒释道用武之地,又听闻了很多大明开海后外面的奇闻异事,自然想去见识一番。”

“那欧洲诸国混战,又算是大明、印度、波斯之外的另一文明之地,恰逢代王建藩立国,这才想着前去效力。至于说去了后,到底是做倒是还是僧人又或别的,自然是看情况而定。”

听了李成文这番话,王明礼算是彻底确定,这人多半有辅国之才,是奔着到代国当官去的。

他于是露出笑容,走下来正式向李成文作揖施礼,道:“阁下大才,大王若是知道阁下投奔,定欣喜不已!”

李成文谦逊微笑,“王参赞谬赞了。”

随后,两人又交谈了一会儿,主要是谈及代藩移民队伍出海的安排,李成文这才以需要做准备为由离开。

待李成文走后,王明礼便叫来一人,道:“去查查这个李成文是否曾犯了什么事,对了,还有席应真、归龙子——那席应真应该是元末时颇有名的道士。”

办事之人点点头离开了。

代藩在大明也是有一张简单情报网的,而且有些事情还可以向朝廷有司打听,要调查两个人并不难。

却说李成文离开代王府后,并没有直奔下榻的客栈,而是带着一位随从在城里闲逛起来。

他当年能饱读儒家经典,差点入仕,后来又因不满皇帝政策愤而入山隐居,可不是穷人,而是地主,颇有家资的。当然,若以士林中的说法,他只能算是家道中落的寒士。

他隐居山中,由一起过去的仆人种田、服侍,便是仆人偶尔外出买东西,回来不会在他面前议论外面的话,故而之前他确实是过了十余年的隐世生活。

当他下山后,大明种种变化对他来讲便是用简直比昔日元灭明立的改朝换代还要夸张。

当打听到这一切都跟横空出世的江宁侯有关,跟如今朝廷推崇的自然科学有关,他便打听了很多关于江宁侯的消息,可听到的越多越迷惑。

民间最主流的说法,竟然是那江宁侯乃天上谪仙!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更带了种种法宝下凡,助大明兴盛方能回天庭重登仙位!

因为本身通晓儒释道,李成文才觉得这说法很不靠谱。

但其他说法更解释不了江宁侯给大明带来的种种变化,更别说那横空出现的跨江大桥确实不像大明能建造的。

所以,到了后来,李成文也对江宁侯乃谪仙的说法半信半疑了。

然后,他就开始研读据说是江宁侯办的《自然科学》杂志,可惜他在这方面既没什么基础,又资质有限,读了三年对自然科学的了解仍浅薄得很,大概也就相当于如今大明中学生的水平。

虽然已经决定不留在大明死磕自然科学,但当李成文走到一个书铺前,看到在卖新一期的《自然科学》杂志,仍忍不住买了一本。

这时,他注意到一个气势很奇特的中年人也在书铺翻阅各种杂志,旁边还有两个明显是侍卫的人跟着。

他立即意识到这人不简单,当即上前打招呼。

“在下李成文,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刘宽看向面前像貌奇古的儒生,笑道:“我叫刘长。”

随即指了指其手中的《自然科学》,道:“朋友也看《自然科学》杂志?”

李成文笑道,“如今大明有识之士有几人不看《自然科学》杂志。”

“那朋友觉得最近几期《自然科学》杂志内容如何?”

李成文道:“跟以前的差不多,对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解释得深入浅出,几个小实验也很有趣味。不过,里面经常拿一些佛道两家言论当反面来讲,未免有些不好。”

佛道两家言论中多神佛,自然科学拿起做反面来讲很正常。

刘宽笑问:“如何不好?”

李成文道,“佛道两家经典纵然如刊中所言,有些前人编造的故事,可毕竟也是中国千年发展所得,佛道思想此前亦如儒家一般深入人心。”

“最重要的是,佛道言论之中有些还是很有用的,说是圣人之言也不为过。如今之势,儒释道几乎要因自然科学而被全面否定,先贤求索成果亦将毁于一旦,岂不可惜?”

刘宽微微惊讶,没想到休沐日在逛街买书随便遇到个儒生,竟然有这般见识。

回过神后,刘宽道:“朋友见识不凡啊,儒释道三家思想之中确实有不少精妙内容,值得我辈传承,甚至便是再过上五六百年于个人于国家而言也是颇有用处的。”

“不过,自然科学未必就跟儒释道之思想完全背道而驰,互相不容——若阁下能对自然科学之道了解的更多、更深,便会发现,彼此其实也有不少道理是相同的。”

“另外,儒释道三家之思想、经典、言论中确实有不少糟粕,如今乃大变之世,亦是大争之世,儒释道必须去除糟粕、保留精华,求新求变,方可传承下去。”

李成文听完刘宽的话陷入了沉思中,一时呆在原地。

刘宽见此,便悄无声息地带着护卫离开了这家书铺——好不容易休沐,他今天要去逛的地方可多着呢。当然,并非全都是休闲,顺带也看看自家的产业如何。

作为家主,对自家产业一点不了解总是不太好的。

当刘宽离开了好一会儿,李成文才回过神来,不禁喃喃道:“方才这人才是高人呀,而且应是朝中高官···刘长,朝中大员似乎没有叫这个名字的呀,刘··难道是江宁侯刘宽?!”

想到某种可能,以李成文城府,也难免激动起来。

随即便是懊悔。

他错过了一个结识江宁侯的好机会呀!

须知,像他这种身份的人,就算到江宁侯府递拜帖也未必见得到刘宽。

一则,身份差距摆在那儿,门房可能都不会将拜帖给刘宽看。二则,如果随便一个人递拜帖,刘宽都接见,那就不用干别的,整天待在家里等着见客人都未必见得完。

‘代王是江宁侯的学生,等将来去了代国,问一问代王,便知今日邂逅的是否是江宁侯了。’

‘若真是江宁侯,今日偶遇及谈论,绝对算是一桩美谈,亦可为我在代国平添一份特殊的资历!’

想到这里,李成文先是高兴,随即笑容就变成了自嘲——隐居十余年,精研儒释道,可下山之后他仍是个俗人呀。

不过,听说他那位师叔道衍和尚早早就投奔了燕王,如今在燕国如同宰相,却也是个大大的俗人。

最后,仔细想了想刘宽所讲的关于自然科学与儒释道的那番话,李成文忽然心中一动,暗想:如今我通晓儒释道三家之言,既然江宁侯说自然科学与儒释道也有相通之处,我为何不再精研自然科学?

若是将儒释道科四家融会贯通,我就算不成当世圣人,也必能成为名传后世的大贤!

念及此处,李成文整个人都激动起来,仿佛恢复了十几岁、二十来岁时那种学以致用的热血之感!

他当即在这书铺仔细寻索起来,准备多买一些自然科学有关的杂志、书籍以备学习。

···

···

一转眼,文隆三年过去,到了文隆四年。

初三这日,刘宽又带着一大家子来到了大善殿,参与老朱家的观影宴席。

去年八月初三的上午,老朱自是又跟着他上跨江大桥等候怪雾降临,可惜这回怪雾依旧没老朱面子,爽约,让老朱当时好不爽。

不过,刘宽手里到底还有不少存货,找出一次观影宴席所需的视频、电影还是绰绰有余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