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545章 闻英雄之歌,知后世之事【求追订】

在徐达、汤和盯着屏幕时,刘宽适时地介绍道:“这第一个播放的是六首歌曲视频,其中有的歌曲是以前曾播放过的,但也有新歌。”

在刘宽说话时,屏幕上已经出现了第一首歌曲的名字,赫然是《象王行》三个字。

说起来,这些歌曲朱元璋、马皇后原本曾想让大明乐师学习演奏来着,但后来考虑到其中一些乐器并非大明所有,或者是有却跟后世有所区别,再加上刘宽并不懂音乐,所以这事就拖着一直没做。

当然,或许朱元璋、马皇后也有考虑到以演奏音乐这种事来使用平板电脑太过浪费。

故而,朱元璋、朱标等人也只听过一两次《象王行》,此番再听,仍觉该曲恢弘大气。

而视频中与《象王行》相配的,则是节选自后世各种历史大剧的大场面。

虽然如今大明也有大朝会、万国来朝等大场面,但当时徐达、汤和等人置身其中,如同身在庐山,视角自是与此时截然不同。

如今,两人只觉得好像用老天的视角,在看一个个王朝的盛大场面,再听着那恢弘的音乐,哪怕两人都已经老朽,仍不禁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当年金戈铁马,纵横沙场的激昂岁月!

《象王行》之后,接着播出的是《九州同》、《水龙吟》、《醉太平》。

再接着是《精忠报国》、《向天再借五百年》!

其中《精忠报国》配的是各种与戚家军有关的画面——既有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剿灭倭寇,也有最后一支戚家军血战浑河的场面。

而《向天再借五百年》则是以郑成功、李定国、张煌言、堵胤锡等南明柱石、英雄人物的相关影视剧片段作为视频画面。

等到最后的《向天再借五百年》播放到末尾时,几个极为经典的画面相继出现。

西南山林之中,“大明”的旗帜下,李定国听闻永历皇帝死讯,披发赤足,嚎哭抢地,双目涌出血泪,悲呼道:“我对不起大明,也对不起皇帝,我该怎么面对天下?!”

东藩岛上,一座悬挂着“大明”、“郑”两面大旗的府邸中,一形骸枯槁的中年人病卧在床,奄奄一息。

忽然,他仿佛是回光返照一般,挺身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

随后抓破面目而亡!

画面又一转,杭州城内,一清瘦的中年文人被留着金钱鼠尾辫的清虏押送到刑场,许多灰头土脸、面黄肌瘦的百姓在路边围观。

就这样,当这清瘦中年文人被送到杭州城的弼教坊,抬头望见峻秀的吴山,叹息道:“大好河山,可惜沦于腥膻!”

再接着,则又是李来亨在山中屋内纵火**的场面···

当一个个打着“大明”旗帜的人物,以各种令人感到悲怆的方式死去,灰蒙蒙的天空下,“大明”的旗帜也终于倒了下去,天地也为之黑暗下来。

至此,这个新的《向天再借五百年》的视频也播放完了。

哪怕是朱元璋、朱标、朱雄英等曾了解过后世的大明历史,也听过这首歌,看过类似的视频画面,此时仍为之沉默良久。

大约过了十几秒,众人才相继回过神来。

随即汤和红着老眼,喃喃问道:“陛下,这最后一首歌中的种种人和事,莫非是历史上咱大明亡国时的画面?”

原本,以汤和的圆滑,是不会问出这话的。

但他如今已垂垂老矣,不知哪天就会去见阎王。如今了解到,原来历史上的大明,可能又亡于胡族之手,让大好河山再次沦于腥膻,汉人再次被胡人奴役,他实在是忍不住不问。

朱元璋知道这声陛下喊的是他,当即叹息道:“事到如今,咱也不瞒你们了——在后世历史上,咱大明享国二百七十六载。”

“至于方才这最后一首《向天再借五百年》,也确实歌颂的是咱大明危难之际,仍忠于大明,并为之奋斗、献身的忠臣良将。”

徐达要冷静一些,疑惑道:“陛下,既有如此多的忠臣良将,为何历史上的大明还是被胡族所灭?”

朱元璋摇头,“大明其实并非胡族所灭——历史上的大明都城是为农民军所破。至于那清虏,不过是趁虚而入,窃据天下罢了。”

“徐达、汤和,你们两家如今都是与国同休的勋贵,咱今日叫你们来看这视频,便是想告诉你们,历史上正是因为咱们为大明留下了种种祸端,最后积重难返,才弄得民不聊生,社稷破灭。”

“咱呢,会想方设法的,让咱老朱家后世少出昏君,甚至不出昏君。”

“也希望你们回去后,能够留下祖训,让子孙后代莫要坐在先祖的功劳簿上混吃等死,乃至成了国家蠹虫。而是要努力奋进,一代代的和咱老朱家一起维护好大明江山。”

徐达、汤和当即起身,抱拳躬身道:“臣一定留下祖训,让子孙后代莫负大明!”

“好!”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时,李文忠问:“陛下,方才倒数第二首歌,也即是如今被当做军歌的《精忠报国》,看其中画面,似乎是倭寇攻入了咱大明内陆,甚至到了京师城下?”

之前《精忠报国》中有个画面,就是几十个倭寇在“南京”城下耀武扬威。

李文忠是参加过几次观影宴席,并了解后世部份事情的,知道京师后来改名为“南京”,并成为了副都。

所以,他难以想象,究竟出了什么事,竟然能让几十个倭寇到大明副都城下耀武扬威。

朱元璋似乎对李文忠有所不满,道:“雄英,你来说!”

“是,”朱雄英答应了,随即道:“曹国公该知道,咱大明立国之初,便有倭寇与海盗勾结为患。”

“历史上,此患一直未能彻底靖平,因此等到大明中后期,国力衰退,海防空虚,倭寇便大举劫掠沿海村落乃至攻打城池。”

“倭寇最嚣张时,曾有几十人甩脱追兵,打到了南京城下耀武扬威,令当时的明军不敢出城应战,实为耻辱!”

“再后来,日国出了个叫‘丰臣秀吉’的,整合了日国诸大名势力,更是狼子野心,侵犯朝鲜,也即是高丽改朝换代后的国家,企图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入侵大明!”

“幸亏咱大明当时朝中有些有识之士,又注重国家威严,故而出兵朝鲜,打退了日寇的入侵。”

李文忠听到这里,满脸诧异地道:“日本国小民寡,竟然有如此野心,想要鲸吞咱大明?这怎么可能?”

刘宽此时也忍不住了,道:“曹国公,日国一直都是狼子野心——历史上再往后五六百年,日国还曾大举入侵中国,占据了中国过半领土,要亡我种族、灭汉家文化。”

“幸亏无数仁人志士、平凡百姓抛头颅洒热血,才将日寇赶了出去。不然的话,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如今,曹国公该知道,陛下为何要攻打日国,又为何要将原来的日国人大部分都给迁徙走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