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519章 瓦解日岛贵族及武士,老朱的来信【求追订】

听了刘宽的话,朱标、朱雄英一时都思考起来。

朱雄英甚至忍不住想起了他在大本堂的学习生活——大本堂虽是朱元璋专为皇子皇孙办的,却也算是一所小学堂。

那里就没有霸陵现象吗?

他此时回忆起学堂中的人和事,发现也有那么一点点。

比如说,性格强势或比较聪明的孩子,总是能指使其他孩子做事,乃至令其他孩子成为跟班。

而在大本堂中,最容易被其他人欺压的,往往是那种母妃没有存在感、本人既不聪明又很老实的孩子。

大本堂才那么点人犹有这类欺压现象,那些数百人乃至上千人的学校中,会发生霸陵事件也就不奇怪了。

仔细思之,他发现对此类问题确实没什么很好的解决办法。

朱标虽没上过学,却也大抵能考虑到这些,回过神来便道:“看来只能像对待吏治一般,让各地管教育的衙司定期进行宣传教育,清查各学校是否有霸陵及乱收费的现象了。”

刘宽点头,“这确实算是一种能够有效遏制霸陵、乱收费等学校教育问题的手段。”

聊完这件事,朱标并未让刘宽离开,而是又说起了另一件事。

“等到了五月,朝廷就将派出数个‘三司’审判小组前往日岛四省,追究那些日国贵族、武士所犯的罪了。”

“朝廷计划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将原日国的贵族、武士阶层给瓦解掉,然后再用数年时间迁徙普通民众。”

“如此就能尽量避免贵族、武士蛊惑日岛黎庶发生大规模叛乱之事了。”

此时距离大明拿下日岛四省已过去半年有余。

虽然仅半年的时间大明还远远无法掌控日岛四省的广大黎庶,却足以建立起基本的行政体系,如省衙、府衙、县衙,乃至更基层的乡镇、社、村。

有了基本的行政体系,再加上目前仍驻留在日岛的一二十万军队,至少可以保证大明朝廷的旨意能够传达至日岛各城池,乃至乡野之间。

同时,大明过去半年的施政应该也对日岛黎庶建立起了一定的信任。

根据刘宽所讲,过去十几年中,不论是与大明交好的日国南朝,由大明扶持起来的大和国,又或是一直坚决抵抗大明的日国北朝,因为战乱及大明的经济压制,民生都极为困苦。

偏偏日三国的贵族阶层因大明倾销的各种奢侈品,要比以往更加的穷奢极欲,于是便更狠地压迫日国农民。

于是,在过去十几年中,日三国都产生了大量的无地农民。便是那些给贵族、武士种田的佃户,也因为比例夸张的田租、税赋,而被逼迫得卖儿鬻女。

甚至哪怕卖儿鬻女,仍有不少被饿死的。

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用贫穷来形容了日国黎庶处境了,而是面临生死危机。

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情况下,日国黎庶也不是完全任由贵族、武士阶层欺压,而是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农民起义!

可惜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成功的例子都极少,纯粹的农民起义成功的甚至可以说没有,更不用说历史比中国更短、天然条件受限的日国了。

因此,在过去十几年中,日三国爆发的数十起农民起义都被贵族、武士残酷地镇压了下去。

很多反抗的日三国农民甚至被贵族、武士俘虏,成为了他们卖给大明海商以出口的“商品”。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划定日岛四省并派出官吏后,只需先将一部分在战争中被抄家的贵族、武士田地收为国有,然后以官田的名目租给日岛农民,收取比原来低不少的租子、税赋,就足以获得广大日岛黎庶的感激了。

如果再利用抄剿的贵族、武士钱财,在当地兴修水利,及时救荒,更能令不少日岛农民忠于大明。

毕竟日国如今其实还没有形成后世的民族概念,所谓和族,其实称为“和人”,就跟大明之前的“汉人”称呼类似。

更不用说,在过去上千年中,日国黎庶受贵族影响,也是将中国当做天朝上国,心怀孺慕的。

这就让他们更容易顺从大明的统治了。

刘宽想到日岛即将有许多贵族、武士被问罪抄家,甚至有相当一批人被斩首,许多的贵族、武士被流放,他就忍不住兴奋起来。

作为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他跟许多网友一样,曾梦想着带兵踏平日国,以报国仇。

如今日国被灭,甚至日国的统治阶层都将被瓦解掉,虽说他并非带兵将领之一,可作为大明重臣,却也算是见证了这段令能令后世人兴奋的历史。

念及此处,刘宽忍不住道:“可惜臣担负着天工院院正及军机大臣之要职,不然真想去日岛,看看那些原日三国的贵族、武士是如何被问罪抄家的。”

“再看看我大明官吏,是如何在日岛施行教化,让日岛黎庶学汉字、说汉话的。”

听了这话,朱标、朱雄英不禁相互看了眼,都没想到,刘宽对大明统治日岛竟如此在意。

不过想到后世日国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孽,两人倒也能够理解。

这时,朱雄英忽然心中一动,想孝敬下刘宽这位他最敬重的老师。

于是一笑道:“老师,此番三司小组去日岛问罪那些原日三国的贵族、武士,必然会将很多日岛贵族小姐收入教坊司。”

“学生在对马岛时便听闻日岛贵族女子别有风情,可需要学生让教坊司留意着合适之人,来年好给老师府上添上几位日岛贵族出身的侍女?”

刘宽愕然。

他没想到朱雄英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还是当着朱标的面。

他看向朱标,发现朱标笑盈盈的,显然父子俩多半谈论过此事。

回过神后,他忙摆手道:“多谢太子殿下美意,臣府邸上的侍女完全够用,日国侍女什么的还是算了。”

随后他想起什么,又道:“陛下,太子殿下,若宫中要纳入日岛贵女,还需仔细审查,免得彼辈心怀怨恨,在宫中作乱。”

“当然,最好还是不要将此辈纳入宫中,免得留下祸患。”

朱标听了笑道:“妹婿放心,我知道。”

聊到这里,刘宽见父子俩没别的事要说,便离开了。

至于他的建议朱标、朱雄英是否真的听了进去,就不好说了。

下午。

刘宽从府中来到天工院上职没多大会儿,便有吏员进来禀报。

“院正,外面有一个叫做马双喜的年轻人求见,还有一封推荐信。”

说完,吏员将推荐信放在了刘宽的桌案上。

刘宽拆开信封,一看笔记,立马神色一正——这是老朱的笔迹呀。

这封信的内容不算长,刘宽很快看完了,便带着笑意道:“去将那马双喜带进来。”

“是。”

天工院外,马双喜看着由水泥、混凝土及钢筋建造的大门,以及里面的一栋栋楼房,再看着周边整洁的街道,只觉得整个人都不自在,从里到外都紧绷着。

‘那位黄老员外真的认识江宁侯?他该不会是说大话逗我玩儿的吧?’

马双喜(马三郎)心里又一次地怀疑起来——不是他疑心重,实在是以前没遇到过这种好事。

更不用说,天工院以前对他而言就是传说中的一个衙司,江宁侯更是民间的传说人物,是他的偶像。

‘万一黄老员外是骗人的,天工院会不会认为我故意冒充江宁侯熟人,然后把我逮去坐牢?’

就在马双喜越来越忐忑,甚至忍不住想离开时,之前见他的吏员出来了,却是请他进去,言语、神色明显要比之前礼貌不少。

马双喜踏入天工院后,只觉得像是踩在云端一样,脚底都是软的,脑袋也有点空空的。

直到来到一座楼房中,见到一个像貌普通、略感儒雅且带着眼镜的中年人,这才回过神来。

不待他行礼问候,这人便问:“马双喜是吧?看黄老员外的推荐信,你发明了‘动画’机关?”

“是。”马双喜条件反射似地回答了,随即才作揖行礼,“草民马双喜见过侯爷!”

刘宽笑道,“我在这里是院正,你还是称呼我刘院正吧。”

“是,草民见过刘院正。”

刘宽道:“你那‘动画’机关可带来了?”

马双喜点头,“带来了。”

“那好,去将你的动画机关拿进来,让我看看播放效果究竟如何。”

马双喜颇为局促地道:“草民的动画车怕只能推到大院里,怕是无法弄进楼房里来。”

刘宽笑道,“那咱们就去外面看。”

接着,刘宽出了职房,在办公楼前观看马双喜演示其制作的《神雕侠侣》动画第一章节。

不少天工院中工作的官吏闻讯,也出来看热闹,刘宽并未阻止——他想看看大明人见识到动画的反应。

待马双喜演示完后,刘宽只觉得很粗糙——在后世,动画至少要达到1秒24帧,才能做到欺骗人眼睛,让人产生在观看“动态”景物的地步。

而眼前马双喜的“动画”机关却是依靠人力摇动来变换画布,根本达不到1秒24帧,因此在刘宽看起来掉帧、卡顿严重。

可周围天工院官吏却都看得津津有味儿,一时间竟无人叫停,让马双喜在那儿使劲儿地转动着摇柄。

直到因为画布质量原因,忽然卡死,马双喜这才尴尬地停了下来。

马双喜额头满是细汗,也不知是累的还是紧张的,慌忙解释道:“侯爷,这画布是我没调整好——待我调一下就可以继续播放了。”

“不用了。”刘宽摆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