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508章 老朱欲退位,雄英遭刺杀!【求追订】

朱元璋道,“这件事咱提前跟你说也没问题——等过完年,咱就准备退位,让你登基。”

朱标听了先是整个人愣在那儿,随即就扑通一声跪下去,仰着头道:“父皇这是何意?儿臣绝无急着登基的想法啊!”

朱标首先想到的是朱元璋用退位之事敲打他,所以觉得很冤枉、很委屈。

都说天家无亲情,但他和朱元璋之间不仅有亲情,而且很好。

如果朱元璋猜忌,他宁愿不当皇帝,乃至不当太子。

朱元璋也没想到朱标会是这反应,同样愣了下,随即便叹道:“标儿,你仔细看看咱。”

朱标本就看着朱元璋,如今便是仔细看,一时也不知朱元璋何意。

朱元璋道:“咱今年已六十七,过完年就六十八,已经老了。”

“以前尚未觉得,可自从你母后过世后,咱便明显感觉精力大不如前。”

“自今年开始,实际处理国事便是以你为主的,咱才是从旁协助。既如此,何必非要在皇位上继续操劳?”

听了这番话,朱标才恍然觉得,朱元璋须发几乎尽数成了银灰色,脸上皱纹深刻,确实是老了。

他心中有些悲伤,忍不住道:“父皇精力不济,将国事都交付与儿臣便是,何必退位?”

朱元璋摇头,“咱退位还有两重心思——其一,咱自从当年带着大军渡江,攻下集庆,便呆在这应天府内很少出去。”

“趁着如今咱还走得动,便想出去走一走,见识下咱大明长城内外、江南塞北的风景。”

“若是天工院那边出了成果,咱还想带上一架照相机,将一路所见拍成相片,将来也要带上去给你娘看看。”

“其二,历史上洪武这个年号一直到洪武三十一年才结束,如今咱想让他有些不同——拖到洪武三十一年后不好,那就提前结束。”

“这就意味着,咱们这个时空,大明皇位的传承时间也和原来有了很大不同,必不会再出现后来那些糟心事。”

“除此外,咱看出雄英随着年龄渐长,在国事上有不少抱负。你若登基,他便是太子,可以名正言顺地施展他那些抱负。”

“咱说的这些,你可理解?”

朱标红着眼眶道:“儿臣理解,只是···”

眼见朱标都要哭了,朱元璋故作不悦道:“都当爷爷的人了,怎么为这点事哭上了?”

“儿臣没有,儿臣···”朱标心里难受,不知该如何说。

朱元璋:“此事咱只是告知于你,并非与你商量。”

朱标吸了口气,拜了下去,“儿臣领命!”

次日。

朱标依旧带着随从来到刘府外,等着刘宽。

见刘宽出门,他便将刘宽叫到马车中。

“微臣参见太子殿下。”

“妹婿不必多礼。”朱标扶了刘宽一把,示意其坐下,随即道:“妹婿,我今日就不跟你去跨江大桥了,你自己注意安全。”

刘宽虽然好奇朱标怎么今年不跟着去了,却没问。

他若问,好像逼着朱标一起去的样子,不好。

朱标接着却问:“妹婿,那照相机研制得如何了?”

朱标的问题太跳跃,刘宽愣了下,才道:“已经研究出拍摄黑白照片的方法了,但底片、胶卷却不知还需多久才能研制出来。”

“另外,如今的照相机及洗印设备都颇大,使用流程也相对繁琐,还不怎么实用。”

朱标直言道:“我父皇想要一台照相机,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天工院能够督促一下,加快照相机及胶卷的研究。”

“若实在不行,也可精简如今的照像设备,好让我父皇能带到外面去使用。”

刘宽听了若有所思,随即点头道:“微臣知道了。”

之后,刘宽从马车上下来,带着随从去跨江大桥上等待怪雾。

可惜等到中午,也不曾等来。

若非他带着遮阳伞,甚至带了水果、饮子,在桥上顶着太阳晒一上午必然难受得很···

两日后。

刘宽才从栖霞山的照相研究所(由感光材料研究所更名)视察完,回到城里,便被宫里来人急召入宫。

‘又出了什么事?’

刘宽进宫前心里直嘀咕。

总不会是朱元璋突然病了吧?

至于说雍王、鲁王从美洲回来,若是有什么事问他,托请到朱标身上,朱标也不会派人急召。

带着疑惑,刘宽来到奉先殿,见老朱、朱标都好好的,先松口气。

行礼后,他主动问道:“不知陛下急召微臣入宫有何事?”

朱元璋道:“雄英在对马岛遭日国杀手刺杀。”

“啊?”刘宽震惊出声,随即连忙问:“雄英如何了?”

朱元璋道:“他没事,只受了点皮肉伤。不过他发来电报,认为日国行刺杀之举,显然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是时候该收网,将日国也纳入咱大明统治下了。”

刘宽松口气,然后便觉得此事有点怪怪的,至于哪里怪,他一时却说不出来。

这时朱标道:“妹婿,此次刺杀实际是雄英策划的——其实是他认为,之前让日国‘改稻为桑’及‘移民’之计策作用已经很小了。”

“如今由原来日国南北朝廷分裂出的三国都民生疲敝,民心思安,即便有光明卫谍探从中挑衅,也很难再发生较大的战事。”

“甚至三国已经开始暗中交流,图谋彼此和谈乃至联合对抗咱大明。”

“另外,日国武士阶层目前已出现明显的反明思潮,若放任下去,只怕要不了几年反明思潮就会变得格外高涨。届时,很有可能会促成日三国形成以对抗咱大明的统一联盟。”

“雄英觉得拿下日国之事不易再拖延,所以才策划了他被日国忍者刺杀之事,来作为咱大明出兵日国的借口。”

朱标说完,朱元璋便有点不悦地道:“看你说的什么话?那叫借口吗?日国人刺杀雄英是事实,日三国贵族及武士阶层压迫、残虐平民也是事实,咱们是光明正大的出兵日国,解救日国贫苦平民!”

听到朱元璋这番话,刘宽好险没忍住笑出来。

他强忍着笑意道,“陛下说得对,咱们大明若出兵日国,绝对是奔着解救日国贫苦民众去的。”

“日国那些贵族、武士阶层,对普通民众之压迫近乎扒皮喝血,早就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了。”

“哈哈哈!”朱元璋难得高兴地大笑起来,“标儿,瞧见没有,你觉悟还没刘宽高!”

朱标虽然知道刘宽肯定是支持拿下日本的,可见刘宽如此摆明旗帜的支持朱雄英策划之事,还是有些无奈。

他随即说起正事,道:“根据光明卫的情报,目前日三国中势力最强的北朝,也即是足利幕府,人口也不过三百多万,军队二十几万。”

“剩下的两国,人口更是只有两百万左右,军队只有十几万。且三国内部都存在着各种问题,并且被光明卫渗透严重。”

“所以,一旦开启征讨日国的大战,咱大明肯定可以顺利攻灭日三国。而此番召妹婿入宫,主要是想听听妹婿对战后治理日国诸岛的想法。“

刘宽闻言道:“殿下,这个咱们之前不是讨论过吗?日国被征服后,原领土上绝不能留太多和族人。”

“听殿下方才所言,他们如今还有七百万人口是吧?那至少得迁徙六百万人口,分散到别处。”

“而且不论这些人迁徙到哪里,都必须勒令新一代说汉话、学汉字,最好是禁止他们说日语。”

“如此数代人,乃至十数代人下来,才能让日和族彻底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朱标道:“日国如今确实还有七百万人口。可按你所说的移民六百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只怕需耗时多年才能完成。”

刘宽坚定地道:“殿下,日国就如同盘踞在大明榻侧的毒蛇,必须一下子打死,才能永除后患。”

“咱们不做大屠杀那种有违天道、人道的事,但移民和灭其语言、文化的事哪怕花费二十年、三十年之功,也必须去做!”

听刘宽语气如此坚定,朱标才又想起后世日国入侵时所犯下的滔天罪孽,于是叹道:“也罢,就按妹婿说得来办吧。咱们接下来讨论下具体做法···”

刘宽在奉先殿跟朱标就战后治理日国的事讨论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开。

等走出宫去,心情不那么激动了(因终于要灭日而激动),他才注意到一件事。

方才讨论中,朱元璋很少插话,就像是个旁观者。

这和刘宽印象中,朱元璋的强势、主动差别很大。

再联想到近几日朝廷的一系列人事变动,刘宽忽然有了某种猜想。

‘难不成老朱不行了?要提前传位给朱标?’

‘不会吧?’

‘我来了老朱不仅没增寿,反而减寿了?’

‘不对···老朱想退位当太上皇?!’

最后的猜测出来,刘宽神色变得极其古怪。

在后世人的观点中,朱元璋就是个权力生物。这种人居然会主动退位,交出至高无上的权力,实在让人意外。

不过,朱元璋作为大明开国之君,即便真的退位了,想要拿回权力,应该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算了,他们皇家的事我管不了,也不该掺和。接下来,还是多关注日国的事吧。’

···

···

大明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初五,日国足利幕府派忍者于对马岛刺杀大明皇太孙朱雄英,令朱雄英受“重伤”,幸亏大夫治疗及时才挽回性命。

朱元璋闻讯暴怒。

很快此事便被数份官方、民间影响力强大的报刊披露出来,一时间朝野皆为之愤怒。

上至公卿,下至小民,凡知此事者,无不怒斥日国之歹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