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502章 红丸案,朱棣:恨不能打死朱常洛!【求追订】

朱标觉得朱元璋未免将士绅群体想得太过阴暗,也想得太强了——所谓的士绅群体真能有这等令人思之头皮发麻的谋画?

念及此处,朱标想到了先前刘宽所说泰昌之事中另一个疑点。

他于是道:“若崔文升真如父皇所讲,实际是士绅的人,并且受士绅指使谋害了朱常洛。那最后朱常洛对此人的处置又作何解释?”

“总不会朱常洛吃了崔文升的药病重将死,还依旧信任此人,认为此人是无心之失吧?”

虽然在原历史上,一个原本在宫中位高权重的太监被贬到南京属于较为重大的处罚,可若论其犯的罪过,这种处罚就很轻微了,跟没处罚差不多。

朱常洛如果知道利用士绅团体,先稳住士绅,待掌权后再施展真正的政治抱负,又怎么可能在病重后还怀疑不到崔文升身上呢?

面对朱标的疑惑,朱元璋皱眉道,“标儿,又忘记咱先前讲的话了?史书都是人写的,你怎知里面的记载就一定是真的?”

“彼时朱常洛病重,宫中又有郑氏这位大敌,群臣欺骗他,说杀了崔文升,实际却假传圣旨将此人放了又如何?”

“当然,咱倒是更倾向于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为子孙谋,朱常洛虽然识破了崔文升真面目,猜到是士绅谋害他,却故意不说破。”

“因为他一旦说破此事,乃至揭开某些代表士绅利益的朝臣真面目,只怕局势就会彻底失控——他的儿子别说顺利登基,可能连活命都难。”

“他干脆假装糊涂,放了崔文升,让那些代表士绅利益的朝臣安心地扶持他儿子即位。”

“当然,也有可能朱常洛不确定究竟是郑氏害他,还是士绅知晓了他胸中抱负才谋害他。”

“这种情况下,放了崔文升,不跟另一方撕破脸皮,依旧是让他儿子稳定即位的最佳选择。”

朱棣听得直挠头,没想到里面一件事竟能有这么多考量。

他暗暗比较,终于意识到,自己谋略方面虽然较其他兄弟强出不少,可跟老父亲比起来还是差得远——这让他有点儿泄气。

这时朱元璋又道:“还有最后一种可能——原历史上的朱常洛就是那么糊涂,那些朝臣做事也稀里糊涂,所以才会出现刘宽所讲的那些不合理之事。”

听此,朱标、朱棣还在思考这种情况的可能性。

刘宽则笑道,“陛下这最后一种推测的可能性确实也不低——后世有句话,叫做‘世界都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有些事看着不合理,可它就是发生了。有些人大概是做的事看着糊涂,可他就是那么想并那么做了。无法理喻。”

朱元璋微微点头,算是赞同。

然后示意刘宽继续讲。

刘宽道,“朱常洛虽然让崔文升进献的一位大黄泄得丢了大半条命,吓得都交代后事了,可却一时没死。”

“这时候鸿胪寺丞李可灼,说要进献仙丹给朱常洛。”

老朱三人头上又冒问号了。

虽然他们刚接受了刘宽“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的说法,可你不能立马就来个这么不靠谱的事吧?

要是宦官或是宫外道士、方士进献仙丹,他们都能理解。

可你一个鸿胪寺丞,正儿八经的官员,怎么在这种时候冒出来进献仙丹?

图啥?

不会真以为所谓的仙丹能医好皇帝,然后自己获得救下皇帝的滔天大功吧?

这种事没办成很容易全族消消乐,冒这么大的危险去赌一个几乎不可能达成的结果——这是正常人办的事?

在朱标、朱棣一脑门子问号时,刘宽话语并未停。

“根据后世一些史料记载,这个药是由什么制作的不知道,只知是红色,因此被称为红丸。”

“病重的朱常洛不知怎么知道了这件事,召李可灼入宫问了几句,抱着一试的想法吃了药,当天就感觉状态好了不少。”

“等到傍晚,他就让李可灼又进献一枚红丸吃了,结果当天晚上就一命呜呼,驾崩了。”

“这就是晚明三大疑案的另一大案——红丸案。”

“事后,有部分朝臣认为红丸是让朱常洛暴毙的原因,不然朱常洛是有机会救回来的,因此追罪李可灼,并由此事牵扯到推荐李可灼的首辅方从哲。”

“在此过程中,有人对红丸成分进行了分析,这才知道,这红丸与当年嘉靖皇帝炼制的‘仙丹’类似,是以妇人经水、辰砂、秋实、人乳等调制而成。”

“说红丸是重补、大燥之物,与大黄药性正好相反,所以才两丸就要了朱常洛的命。”

“有意思的是,后面李可灼也只是被发送贵州为戍卒,方从哲虽屡遭弹劾,却只是以养病辞官。”

“而等到天启五年,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为了打击当年议定‘红丸案’的东林党人,又免了李可灼的戍边之罚,并任命崔文升督导漕运,甚至还让天启帝重新启用方从哲,只不过方从哲当时已经年老,不愿出仕。”

天启朝对“红丸案”主要人员的处置,无疑又不合情理。

但此时不论是老朱,还是朱标、朱棣,都已经适应了,甚至可以说是麻木了。

他们在想:或许到了王朝末世就会有那么多不合理,甚至在正常人看起来很奇葩的事吧?

不然的话,偌大的王朝怎么会完蛋?

麻木归麻木,出于好奇,朱标还是问:“妹婿,为何会这样?莫非那天启皇帝并未能掌权,朝政实际由那阉党控制?”

刘宽微笑道,“太子殿下别急,这就涉及到下一位大明皇帝,朱常洛的儿子,天启皇帝朱由校了。”

“微臣之前不是说过,朱常洛这人一言难尽,可怜又可气嘛。可知为何?”

朱元璋瞪眼,“你小子别卖关子!”

刘宽道,“朱常洛因生母王氏是宫女,身份低微,又不为万历所喜,所以小时候不仅遭受万历冷落,还被郑氏一党打压乃至欺辱。”

“按理讲,他小时候过得这么惨,应该知道皇子没有父亲的关爱,在宫里会过得多么惨,按理说不应当让这种惨事再发生在他儿子身上。”

“可事实上是,朱常洛在‘家庭’这方面最终变成了跟万历差不多的样子——万历独宠郑氏,朱常洛最后则专宠选侍李氏。”

“额,因为当时朱常洛有两位李选侍,所以历史上将被他专宠的这位称作西李。”

“朱常洛成为太子后,他的太子妃是郭氏,但郭氏久无子嗣。再下面就是几名选侍之类的女子。”

“朱由校生母王氏本是选侍之一,因第一个诞下男婴,也即是朱由校,于是晋封才人,位份只在太子妃之下。”

“后来太子妃郭氏病故,王才人就成为了慈庆宫中位份最高的女子。”

“然而对那时的慈庆宫而言,位份不重要,太子是否宠爱才重要,就好像皇帝的宠爱之于后宫诸妃一般。”

“西李不仅在慈庆宫诸女中最美貌,而且特别会讨好朱常洛,因而成为了慈庆宫实际权力最大的女子。”

“郭氏病故后,西李更加嚣张跋扈,并将位份最高的王氏视作眼中钉,动辄凌辱殴打,最终在朱由校14岁那年,将王氏殴打致死。”

“据说王才人临死前,被打得凄厉惨呼‘我与西李有仇,负恨难伸!’可以说是含恨而终。”

“朱常洛得知此事后,只是让人将王才人草草埋了,不仅对西李没有丝毫责罚,甚至让西李当朱由校的养母。”

听到这里,哪怕老朱、朱标、朱棣已经麻木了,可还是让朱常洛这番操作给震惊到了。

“让儿子的杀母仇人当儿子养母?这朱常洛脑子怎么长的?!”朱棣满脸不可思议地问。

朱标则紧皱着眉头道,“若朱常洛真是如此处置这事,内里又没别的缘故,那我倒是有些相信之前妹婿所述史书记载红丸案经过了。”

老朱直接无语。

他也觉得自己之前真是高估朱常洛了——兴许老四这个后代就是个超级蠢蛋!

刘宽则继续道,“说起来,后来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也有这类遭遇。”

“其生母刘氏在慈庆宫位份只是淑女,生朱由检又晚,因此在慈庆宫地位很低。后来不知为何触怒了朱常洛,据说让朱常洛下令杖责致死。”

“当时朱由检才五岁,于是也被朱常洛交给西李养,也即是说,西李同时是后来崇祯皇帝的养母。”

听到这里,就连性格相对宽厚的朱标都忍不住了,怒道:“这个朱常洛怎么做父亲,又是怎么做丈夫的?先前任由西李打死那王才人不说,如今竟又杖死这刘淑女——他与西李为何如此残暴?”

朱棣听得颇为羞愧。

这朱常洛毕竟是他的后代啊。

于是跟着骂道:“俺恨不能穿越过去,将这混账打死!”

刘宽听了,道:“其实后世对于朱常洛性格的形成有些猜测——认为主要是由于万历的不喜爱、郑氏及福王给的压力,让朱常洛形成了在外人面前懦弱,对内则冷漠、暴虐的扭曲性格。”

“有人认为,朱常洛除了对他自己和西李,对其他人都不在乎。”

“事实上,朱常洛虽三十九岁便离世了,可却育有七子十女。然而,七个儿子中只有朱由校、朱由检兄弟俩长大成人。”

“十个女儿中亦只有三个长大成人,至于那些未能记录于史书中的死胎,以及刚出生就死了的,估计也有好几个。”

“这种婴幼儿夭折率别说在皇室,就算是放在当时的民间,也算是很高了。”

“后世人觉得,这固然跟当时慈庆宫在皇宫中实际地位较低、受郑氏打压有关,但跟朱常洛这个父亲对子女的冷漠无情也有关。”

听到这里,老朱、朱标、朱棣又免不了一阵惊讶,乃至惋惜、痛恨。

十七个孩子竟然最终只养活五个,便是民间孩子也没这么多早夭的啊。

这其中多半有不少是因为后宫斗争及朱常洛的冷漠而早夭的——孩子们何其无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