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495章 朱雄英欲革中医,水力发电的前景【求追订】

奏本中,朱雄英先叙述了他所了解到的大明医学发展情况。

朱雄英认为,如今大明医学以传统的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用形、气、神来描述人体,毫不科学。许多疗法甚至传承自上古巫祝文化,本就毫无科学依据。(朱雄英观点,不代表主角,更不代表作者观点。)

而阴阳五行及人体的形、气、神,乃至人体经络等,并无切实可见的证据,极有可能是历代医者幻想出来的。

另外,虽然大明自十余年前就建立了医学院,但医学教育依旧以传统的师父带徒弟为主。

因为如今医者医术的提升主要靠积累临床经验,仅进行理论研究很难提升医术水平。

综上,可以说大明如今的医学完全就是一门经验之学,其理论基础不科学,甚至体系也不科学,自然也就无法通过科学的方法及实验进行理论研究,无法快速推动大明医学水平进步。

看到这里,刘宽只觉得人都麻了。

‘朱雄英怎么会这么想?’

‘这不是跟我穿越前,二十世纪后期大多数人对中医的误解差不多么?’

‘而且完全将中医放到了科学的对立面——我传授他种种科学相关知识,也不是让他这么理解运用的呀。’

‘这小子要误入歧途了呀!’

刘宽有点急,却不得不继续往下看。

朱雄英叙述完他眼中的大明医学后,就说,想要推动医学迅速进步,必须进行颠覆性的改革,或者说医学革命!

他认为,应该找一批有志于学医却还未接触传统医学的理科生,允许他们以死囚犯做解剖等医学实验,来构建以科学方法论为根本、以实验结果为依据的全新医学理论。

可称之为新医学!

将传统医学中有科学依据的部份剥离出来,归入新医学中;至于那些找不出科学依据的医学论述、疗法、药方,皆可归入巫祝迷信之列,不应提倡,甚至需要进行打击。

唯有如此,才能让腐朽的、以巫祝迷信相纠缠的传统医学让开道路(市场),为新医学的发展开辟空间。

看完,刘宽额头微微见汗。

抬头看朱标看过来,他便道:“太子殿下对这份奏本上的内容如何想的?”

朱标道,“我认为雄英想法虽有些偏激,却也颇有道理——自妹婿来大明那年开始,咱们就大力发展医学,如今已过去十二载。”

“可是,如今大明医学虽相比以前有明显进步,可相较于大明其他行业的发展就太慢了。”

“我母后病症诊断出数载,可哪怕是几位大明当今最顶尖的名医,仍束手无策,只能看着我母后病逝。”

“母后丧礼期间,雄英便对如今的医学发展状况颇多不满之词。想必是受母后病逝触动,才萌生了再次改革医学之意。”

“我想,若是真能像雄英所说的,以科学方法论,再加上各种实验为依据,发展一门医学,或许能令大明医学水平提升的更快。”

朱标这么说,很明显是比较赞同朱雄英的观点。

见此,刘宽越发觉得事情有些大条了——若是因为他的到来,让中医断在这一时空的大明,那他可就罪过大了。

他于是道:“殿下,其实后世曾有段时间,大众对于中医,也即是如今医学的认知,也跟雄英差不多。”

“认为阴阳五行理论没有道理,人体经络也是不存在的,等等。可当后来科技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中医理论自有其道理,只不过寻常医者难以精深通透罢了。”

“而人体经络及形、气、神之说也并非毫无依据,只是以当时的科技水平、实验条件很难证实而已。”

“在微臣来大明前,后世中国因为科学水平提高到相当层次,相关研究者便发现中医有许多疗法、药方能够找到科学理论依据,并非完全是经验之谈。”

朱标听了刘宽这番话颇为惊讶,问:“那妹婿的意思是?”

刘宽道:“雄英想要再次改革医学,乃至重新以科学方法论及实验研究发展一门新医学,微臣觉得可行。”

“但若同时打压传统医学,那就太过了——相反,进行过一定改革后,我们应该更支持传统医学的发展,并将之与新医学相互印证。”

“如此,方能令大明医学稳步又更快速地发展。”

朱标先微微点头,随即微笑道:“雄英若知道妹婿这番想法,只怕会很意外。”

刘宽却是苦笑了下——他也没想到,朱雄英会有如此偏激的想法。

随后他问:“陛下对这份奏本是如何看的?”

朱标叹道,“父皇近来除了处理国务,剩余时间大都在为母后抄写佛经,因此还未看过这份奏本。”

刘宽道:“若陛下问及,希望太子殿下能转述微臣的想法。”

“我会的。”

说完,朱标提起另一件事,“过段时间,海外诸蕃会相继回到京师,祭拜母后。”

“只怕到时候,他们少不了为询问海外之事烦扰妹婿,妹婿还需有个心理准备。”

刘宽点头,“微臣知道了。”

······

当刘宽回到天工院,收到一个好消息。

句容水力发电站按计划建立完成,可以进行水力发电试验了!

根据刘宽所得到的资料,原历史上最早的水电站出现于十九世纪末的法国,之后便迅速发展,等到了二十世纪初,建立水力发展电站的国家便有很多了。

最初,受限于技术,当时的水力发电站容量都比较小。

例如建立于1889年,号称当时世界最大的日本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也才48KW。

但之后水力发电站的相关技术就迅速发展,几年后,建立于白头鹰的尼加拉水电站,装机容量就猛增到了14.7万KW!

天工院在句容建立的这个水利发电站属于实验性质,因此很小,预计建造完成后,装机容量大概还不足10KW。

但用于实验,及验证天工院所研究的这一套水力发电技术是否可行,却足够了。

事实上,若非水力发展点足够小,也不可能在半年内就建成。

需知,在后世很多著名水力发电站建造时间都是以年来算的。

刘宽看完公文后,便派吏员去回传他的批复——他有给发电站两日时间,准备在大后天前去,坐镇现场,观看水力发电站的第一次发电实验。

三日后。

句容水力发电站实验区。

刘宽带着几名天工院随员和实验区官吏,再次检查了一遍发电所需准备工作后,便下令开始进行水力发电实验。

实验区所在是一条句容落差相对较大的小河,最宽处不过四五丈,最窄处更是只有一丈多,说是一条小河沟都不过分。

为了实验安全,天工院在此建造了两处钢筋水泥大坝,靠上游的一处只有正常蓄水、放水功能,过两三里后才是用于发电的大坝。

刘宽站在河岸边足够安全的地方,只见哗哗河水涌入大坝内的隧道,不多时水力发电站岸上的实验灯便一排排亮了起来。

这说明实验初步成功了,接下来就是验证水电站运转稳定性。

负责水力发电的官吏、工匠们不禁先欢呼了一阵进行庆祝,随后,实验负责人庄赞便来向刘宽进行汇报工作。

“院正,从目前水电站各方面的情况看,我们研究制定的水力发电流程基本没有问题,接下来就是进行持续发电,以验证水电站运转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性能了。”

“现在的问题是,利用河流进行水力发电不像火力发电那么好控制,就像眼前这座实验用的水电站,所发电量也足够整个句容县城使用,多余的怕是都会浪费掉。”

刘宽听了略微沉吟,便道:“这一问题,目前是没什么应对之法的,只能是让电力局尽快向周边地区铺设电缆,推广用电。”

“不过,等到将来一些技术突破,在某些地方建立水电后,或许可以考虑用多余的电量,将低处水抽到高处的水库存蓄。”

“这样就相当于将多余电量重新转化为势能,不仅可以在干旱时放水灌溉田地,还可以在水库闸口建立水电站,重新将势能转化为电能以供使用。”

庄赞这个京师大学物理系毕业的高材生听了眼睛一亮,不禁道:“院正这个思路实在是妙,由此推之,便是火力发电站,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储存富余电能!”

刘宽微笑道,“其实除了用水储存势能外,也可以用其他物体储存势能;同样的,电能除了能转化为势能储存外,也可以转化为其他能量。”

“你们这些搞发电研究的人,不仅要思考怎么发电,也可以多思考怎么储蓄电能及更高效的使用电能。”

庄赞激动点头,“下官明白了,多谢院正指点!”

随后,庄赞略微犹豫,又道:“院正,这水电站虽然无需用煤炭,能节省煤炭还不会污染环境,可建造工期却太长了。”

“眼前这么一座小型水电站,在天工院调动那么多人力、物力的情况下,却仍花费了近半年时间,所费钱粮也比建造一座火电站多很多,只怕不利于推广。”

刘宽拍了拍庄赞肩膀,笑道:“不用担心,朝廷对节省煤炭和火电站污染环境的问题比你想的更重视,因此也会重视水电站的发展和应用——你们的研究成果不会无用武之地。”

庄赞不好意思地一笑,“是下官多虑了。”

等刘宽回到京师,已到了中午,他便直接回府。

午饭后小憩半个钟头,他又去天工院上职——天生打工人的命。

不过,刘宽将上午积累的部分公文处理完,就没什么事了,遂在大职房内喝茶,拿着最新一期的《天下说》看起来——蜀王朱椿办的这份报刊算是他较喜欢的刊物之一。

在大明整顿民间报刊并发布了相关规定后,民间报刊不仅没遭受打击,反而越发兴盛了——以前只有那些胆大之人,或是背景足够的人,才敢办报,并且有的人还遮遮掩掩。

如今只需要符合朝廷要求,便可光明正大的办报,这办报刊的人自然多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