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489章 真实的斧头帮帮主,真实的中国功夫!【求追订】

“如电影中般用‘黑帮横行’形容那时的上海,丝毫不为过。”

“当时上海的大帮派不仅人多势众,而且有枪,甚至能搞到手榴弹、火炮等威力大的武器。”

“最主要的是,那些大帮派后面不仅有上海官场上的人撑腰,更与租界夷人、日寇有所勾连,而大帮派首领本身也是大富豪,拥有众多产业,影响力颇大。”

“譬如,当时上海最大的帮派圊帮,人数最多时有五六十万之众,而那时上海总人口也才三百多万。据说当时九成的人力车夫、七八成的码头力夫都加入了圊帮。”

一个帮派拥有五六十万帮众?!

朱元璋、朱标等人听了都十分震惊。

很快,他们就想到,这五六十万圊帮帮众都在一个城市中,很可能占据了该城市人口的七分之一左右!

不用刘宽多描述,他们便能想象这个帮派在上海有多大影响力,其首领有多么的嚣张。

回过神后,朱标忍不住问:“妹婿,这么大帮派还能称之为帮派吗?”

刘宽莫名笑了笑,道:“太子殿下,圊帮的根源注定了它就是个帮派,即便后来走上政治舞台,帮派的底色也无法改变。”

朱标好奇地问:“圊帮有何根源?”

刘宽:“圊帮根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时负责漕运的漕工,或者说在百万漕工中秘密流行的罗教。”

“清廷定都北京,所以依旧需要漕工,甚至后来漕工规模还有所壮大,并在清朝中期时于罗教下面分化出各种船帮,统称为漕帮。”

“到了清末,因清廷被迫开放诸多港口,海运也因之盛行,漕帮随着漕运一起衰落。漕帮中的一支便到当时发展迅速的上海谋生,并成为后来的圊帮。”

“说起圊帮这个名字,还有段不知真假的野史——据说圊帮本叫做安庆帮,取当时凤阳朱家岗附近朱安社、朱庆社之名合成。”

“当时是清朝中期,清廷得知安庆帮的存在后,认为他们有反清复明的性质,甚至可能是大明皇室后裔,于是安庆帮吓得改名‘安清帮’,即把庆祝的庆改为清朝的清。”

“后来又改名清帮,等清朝灭亡,他们才再次改名,成为圊帮。”

老朱、朱标听了都一时错愕,没想到这圊帮竟然还扯过朱家大旗,还被清廷一吓就改名了。

甭管这圊帮创立者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都让老朱有种被一坨屎蹭到的感觉,很不爽。

不过因为对圊帮了解还不多,老朱并未发怒,而是耐心听刘宽后面的话。

“圊帮能够发展壮大,除了与当时社会环境有关,也跟它远比先前帮派更为严密的组织结构有关。”

“据说圊帮设立四庵六部,四庵大概跟朝廷的都察院、内阁、通政院等相似,六部干脆就跟原来朝廷的吏部、吏部、户部等一个叫法。”

听到这里,朱元璋实在忍不住了。

“四庵六部?这不就是建立朝廷意图谋反么?当时的朝廷竟然允许?!”

刘宽解释道:“陛下,首先在清廷被西洋列强用大炮轰开大门时,对地方掌控力已经相当低了。等到后面清朝灭亡,更是军阀割据的乱世。”

“更何况,上海可以说是当时西洋列强、日后在中国势力最强的城市,租界区域也最大。也即是说,当时上海根本不受朝廷掌控,反倒是受西洋列强影响多些。”

“这种情况下,谁会去管一个帮派建立怎样的组织架构?毕竟圊帮并未真的谋反。”

听此,朱元璋只能感慨道,“这清亡后的乱世还真是乱得很。”

刘宽则接着道:“圊帮除了有四庵六部这样严密的组织结构外,还等级森严——据说有七十二个字辈之多。”

“并且制定了相对明确的入门规定、等级晋升制度。除此外,还制定了相对详细的帮规、戒律。”

“然而,拥有相对严密组织结构、等级森严、详细帮规的圊帮,除了以传统航运等运输业为谋生手段外,还多开设赌场妓院,在街头巷尾收保护费。”

“甚至还有兼职贼匪绑架勒索的,当然,最过份的是那些开设大烟馆,贩卖大烟的。”

“而在清末及清亡后的三四十年,全国范围内,除了圊帮外,还有天地会、洪门、哥佬会等势力遍布大江南北乃至海外的大帮会,至于小帮会更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对了,当时上海除了圊帮外,还曾出现过电影中同名的帮派,斧头帮。”

斧头帮?

老朱、朱标等听了都感到诧异。

朱雄英更是忍不住道:“老师,上海斧头帮强大吗?难不成真像电影中那么凶残?”

刘宽笑道,“历史上的斧头帮确实很强大,某些方面甚至比电影中还强大——清亡后前十余年,上海可以说是圊帮独大。”

“后来斧头帮创立者,为对抗当时压榨码头工人的大商贾,就让人一夜间打造了一百多把斧头,带人冲进商贾家中威胁,帮工人讨还了利益。”

“因斧头帮更倾向于底层力夫、车夫群体的利益,所以在广大力夫、车夫中迅速传播,一年不到就成为了能对抗圊帮的强大帮会。”

“当然,既是帮会,斧头帮肯定也免不了开赌场妓院,乃至绑架勒索。但真实的斧头帮,却要比圊帮有底线,或者说有国家情怀。”

“斧头帮创立者,也即是帮主,枪法出众,最擅长暗杀。既暗杀过当时上海巡警厅长官,也暗杀过军阀,甚至曾暗杀过临时朝廷的首领。”

“后来日寇入侵,日国人在上海势力大涨、嚣张跋扈,圊帮的几大头领都是讨好日国人,帮日国搜集情报、买卖物资,乃至勾结日寇欺压中国人。”

“可斧头帮帮主却创立‘铁血灭奸团’,专门暗杀那些投降日寇的汉奸。”

“甚至曾用枪在当时的最大汉奸,日国扶持的傀儡朝廷首领身上打了三个窟窿,虽然没当时杀了那傀儡首领,却也令其在几年后病痛而亡。”

“可惜的是,斧头帮帮主因为暗杀当时临时朝廷首领没能成功,被其忌恨,最终被临时朝廷的谍探组织刺杀身亡。”

听刘宽讲到这里,老朱一家子再次露出诧异之色。

随后朱元璋便感慨道:“这历史上的斧头帮帮主才是真汉子,虽行的是江湖草莽之事,却也称得上真英雄。”

朱雄英则不解道:“老师,既然历史上真正的斧头帮更像一个正义帮派,反而圊帮祸害百姓乃至卖国,为何这后世电影却将斧头帮编为大反派,而不将圊帮编为大反派?”

刘宽叹道:“很简单——斧头帮帮主被刺杀后,斧头帮就烟消云散了。而圊帮却一直存在。”

“新朝建立后,虽将上海圊帮灭了,甚至将圊帮遗毒都清除干净。可却有一部分圊帮分子在新朝建立前就逃到海外。”

“拍《功夫》的人或许也有家国情怀,可说到底还是为了赚钱。再加上当时的香江都有圊帮后辈弟子在,他们自然不敢用圊帮之名。”

“不过真正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电影里的斧头帮就是圊帮。真正的斧头帮帮主,才是那个一掌拍死火云邪神的英雄!”

了解了历史上真正的斧头帮,朱标等人再回想《功夫》这部电影,顿觉其内容有了另一层深意。

它究竟是污名化斧头帮、讨好圊帮,还是暗讽圊帮,真的很难说。

稍顷,朱元璋问:“刘宽,按你所说,那圊帮拥有五六十万众,严密的组织,却还是让斧头帮成长起来,想必除了他们多行不义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吧?”

“不错。”刘宽点头,“圊帮帮众虽多,但内部山头也多,只拿上海圊帮来讲,就有五大派系,三大巨头。”

“这三位圊帮巨头,在日寇入侵后有的沦为日国走狗,也有墙头草曾暗地里协助临时朝廷抗日。有人无恶不作,也有人一面开烟馆卖大烟一面做慈善。”

“上面巨头如此,圊帮中底层帮众更是龙蛇混杂,什么人的都有。”

“但也正是圊帮内部山头众多,为了利益互相争斗,才给了斧头帮成长起来的机会。”

朱元璋点头——这倒是跟他猜测的差不多。

在众人都在思考真实历史上的斧头帮与圊帮之事时,朱允熥忽然问:“老师,后世真存在电影里那种功夫吗?”

不待刘宽回答,朱雄英就笑道:“三弟糊涂了么?怎么可能存在如来神掌那种功夫?”

朱允熥如今十三四岁,正是向往功夫、武侠的年龄,闻言脸色涨红,解释道:“我是说那种比较真实的功夫,不是蛤蟆功和如来神掌那种。”

刘宽笑着道:“现实中确实没有蛤蟆功、如来神掌,却有真正的功夫,并且在中晚清到新朝建立前的一百多年中盛极一时,其中更诞生了一些名传后世的传奇武术家。”

“如早期的太极宗师杨无敌杨露禅,大刀王五,八极拳宗室神枪李书文、剑仙李景林、神拳孙禄堂、形意宗师半步崩拳郭云深,精武英雄霍元甲、南北大侠杜心五,以及南方的黄飞鸿等人。”

“这些人都将一门或几门武功练到了出神入化、技近乎道的地步。”

“比如李书文,号称‘钢拳无二打,神枪李书文’。早年袁世恺在海津练新军,他被聘为武术教练,当时袁世恺军中有不少日**人、浪人,也即是日国武士。”

“因李书文长得比较捱,日国武士伊藤太郎看到他就嘲笑‘可怜的东亚病夫’,李书文直接抖开大枪,一枪刺穿了柱子上的一只苍蝇,而柱子上却没留下一点痕迹。”

“伊藤太郎认为李书文挑衅他,就拔刀跟李书文打起来,眼见伊藤太郎打不过,在场的另外三个日国武士就来围攻,李书文遂不再留手,几下将四人全部刺死,尸体抖到一边。”

听完李书文的小故事,不仅朱允熥等少年人热血沸腾、目露向往之色,就连老朱、朱标都一阵惊讶。

随后朱允熥就急问:“老师,还有其他这类真实功夫的故事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