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439章 东至沈阳西及嘉峪关,雍鲁二藩初抵中美洲【求追订】

听朱标询问,刘宽耐心介绍起来。

“冰箱,顾名思义,就是能制造冷气、冰的箱状电器,主要是用来储存做饭菜的材料及一时吃不完的食物。”

“一般而言,上面一半是保鲜的,即便是夏季,里面温度也能保持在5摄氏度左右;下面一半是冷冻的,温度在零下十几度乃至几十度左右,可以很快将东西冻成冰。”

老朱一家子跟刘宽接触多了,是知道温度及摄氏度概念的。

因此,才听刘宽介绍了冰箱,朱元璋就忍不住道:“这东西好啊,咱大明眼下能制造吗?”

刘宽摇头,“只怕不能。”

朱元璋又问:“那何时能造出来?”

刘宽隐约记得历史上似乎有人制造出来以蒸汽机压缩制冷的冰箱,似乎是十九世纪的事。

且不说这里面涉及到了多少物理方面的科学、技术需要突破,单是其中所需要的制冷剂,就不是化学基础都没有的大明短时间内能制造出来的。

因此,刘宽略一沉吟便道:“至少需要等二三十年之后吧。”

朱元璋听了一脸失望。

若说再活十年,他有点信心。可若说再活二十年,他是不会奢望的。

毕竟他都六十四岁了,在此时已经算高寿之人。至于活到八十四,似乎秦代之后还没哪个皇帝活这么久吧?

朱标看出朱元璋的失望,为转移其注意力,便问:“洗衣机和自来水呢?”

刘宽笑道:“这两个就简单了——洗衣机,顾名思义,就是自己洗衣服的机器,一般分为滚筒式和转轮式,配合自来水,可以自己将衣服洗涤好,甚至烘烤得半干。”

“至于自来水,其实跟大明如今一些地方用竹子、陶罐做管道的从高处引水下来差不多,只不过结合水泵,能够将水从低处送到高处而已。”

洗衣机、自来水确实容易理解,设置大明就有“自来水”,所以朱标便没多问。

刘宽则自觉地往下讲,“至于‘行’这一方面,其实主要指的是交通——后世交通之便利,想来不必微臣多说,太子殿下也从那些视频、影视中了解到了。”

听此,朱元璋、朱标、朱雄英都不禁想起了曾经看过的那些视频、影视中,后世中国犹如蛛网密布的铁路、公路交通线。

再加上飞机、轮船,后世交通之便利可想而知。

不过如今大明也有了铁路、火车,甚至铁路都快修到十条以上了,倒也不至于干羡慕后世交通之便利。

想到铁路,朱元璋便问:“刘宽,你觉得如今北方这一东一西两条铁路各自需要多久能修成?”

虽然如今铁路局属工部管辖,但刘宽却算是铁路局的“顾问官”、“太上领导”,故而对铁路之事还是很清楚的。

他闻言略一沉吟,随即道:“山海卫(山海关前身)到沈阳这条铁路虽然修建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毕竟不算长,估计两到三年便可修成。”

“至于西安到嘉峪关这条西部大动脉,不仅里程长,需要克服的困难也很多,保守估计也得四到六年才可能修成。”

朱元璋道,“其实山沈铁路倒还好,修成之后不过方便朝廷向辽宁、吉林都司派人和调运物资而已。”

“咱大明在东北目前根本没有值得注意的敌对势力,所以铁路就算晚点建成也没什么。”

“可西嘉铁路却关乎着朝廷对甘肃、安西两大行省以及北庭都司的掌控,还关乎着朝廷在中亚的布局,越早修成越好。”

“你看能不能通过多调配人力、物力,加快西嘉铁路的修建?”

刘宽有些无奈地道:“陛下,据微臣所知,铁路局对西嘉铁路修建方面的人力、物力安排已经足够了,即便再增加人力物力,效率也不会提高多少,反而会造成浪费。”

朱元璋道:“即便是造成一定浪费,只要能早些修成西嘉铁路,那也是值得的。”

刘宽没想到历史上治国以节俭甚至“小气”著称的朱元璋,竟然能说出这句话,不禁愣了愣。

回过神后,他便点头道:“好,回头微臣便去铁路局看看,再增派多少人力合适。”

这时,楼下传来侍卫与人说话的声音,随后便见一位太监被领了上来,赫然是如今负责督管皇城电讯组的赵成。

只见赵成拿着三份电报译文呈上来,笑着道:“陛下,鲁王、雍王以及玄关卫指挥使先后发来电报,说两位殿下都已抵达玄关卫,向您报平安呢。”

“安全抵达了就好。”朱元璋接过李贵转呈的电报,随即摇头笑道:“这三个人也是的,怎么夜晚发电报?”

刘宽笑道,“陛下忘了,大明和美洲是有时差的,算起来,如今那边应该早上**点呢。”

“咱还真忘了时差这事。”

朱元璋不在意的一笑,便借着午门楼顶层廊檐的灯光,细看起这三份电报来···

···

中美洲。

玄关卫,玄西千户所,港口。

鲁藩舰队旗舰邹邑号上,朱檀起床洗漱过后,便来到甲板上,吹着腥咸的海风,便觉得人更加清醒了。

他们是昨天傍晚抵达玄关卫的。

因为鲁藩、雍藩的移民船队一前一后赶到,有太多的船,载了太多的人,又恰逢傍晚,很难快速安顿下来,因此昨晚便都还睡在船上。

按理说,以朱檀的身份,是可以登陆去千户所城里休息的。

但自二月上旬出海以来,他在舰船上呆了三个月有余,已经习惯了,到了陆地上反倒睡不安稳,于是就继续睡在旗舰上。

他的舱室布置得可不差,船又停泊在港口,他昨晚睡得安逸得很。

抻了个懒腰后,朱檀便习惯性地拿出千里镜,往四下里观察、打量。

只见玄西港很大,如今建设得也很好,足有十几个码头——当然了,鲁藩、雍藩的海船加起来足有三百多艘,还多是大海船,十几个码头也不够,所以今日两藩移民登陆估计还是得排队。

玄西千户所城池建地离港口不远,大约只有三里多地。城池不大,正对着港口的西城墙大概长三百步左右。

城池到码头之间多是空地,田地很少,大约是这边容易遭海上风暴侵袭,不适合耕种。

码头上修建了几十座货仓,每一座都不小,估计腾空了能住下不少人。

‘看样子,玄关卫安排我们住几日应是没问题——希望二哥带着他的移民快些走吧。’

吃过早饭后,朱檀才下船,让人联络了朱樉一起进城。

第一任玄关卫指挥使庞泽在几年前高升回大明了,如今是几年前过来的第二任指挥使,李墩。

两位藩王到来,他自是一早就跟玄西千户龙青到码头来迎接了。

指挥使的军职放在大明那边不算什么,可在这美洲,却是实打实的封疆大吏,统管军民,权力差不多赶上小半个唐代节度使了。

再加上朱檀、朱樉都是藩王,且二人还要麻烦玄关卫不少事,李墩迎接两人后随便寒暄两句,便说起正事来。

“雍王殿下,根据朝廷的安排,玄关卫已为雍藩准备好了干粮、蔬果等补给物资,因此您和属民在玄关卫休息三日,装上物资便可继续向南去了。”

听此话,朱樉当即就有点不悦。

李墩这话里的意思很明白,玄关卫只准他们雍藩的人待三日。

不过他到底在京师“底层”磨练了几年,再加上三十好几了,还是长了点儿城府的。

念及日后他们雍藩能联系到的最近卫所就是玄关卫,而李墩是大明的指挥使,并非他雍国的,所以不能得罪。

他于是压下心中不悦,点头道:“麻烦李指挥使和玄关卫的军民了。”

李墩道:“雍王殿下客气了,我等受朝廷安排,有旨意在,这都是份内之事。”

朱樉又道:“孤的藩国离玄关卫最近,今后少不了往来,希望这两日李指挥可以与孤多聊聊这中美洲的事,还有玄关卫如今的情况。”

“是。”李墩点头应了,随即又看向朱檀,道:“鲁王殿下所需要的海船,玄关卫也都备好,如今停泊在玄东港那边。”

“只待鲁王殿下在这边休息好了,便可带着移民过去换船。玄关卫给鲁藩准备的部分补给物资,也都在那边的仓库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