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435章 伏特加没了,朱标问潘金莲【求追订】

听朱元璋提到地产经济,刘宽并没有说什么。

他所了解的那点地产经济相关内容,在好几年前就都告诉朱标了——当初朱标负责督建江边码头,便运用到了从刘宽这里了解到的地产经济相关知识。

后来,朱标在处理城市发展的相关事务时,便将这些知识推广出去。

也就是说,如今京师、北平等地官府利用地产创收,并非刘宽直接提出的建议,而是随着这些年大明对经济发展的重视,朝廷及地方官府逐渐产生的想法。

毕竟朝廷将掌握的资产或卖或租给民间,以创造财政收入,并非后世才有的事,而是早上千年就有的。

典型的,如朝廷将没收的罪犯家产变卖给民间;又如宋朝将本属于朝廷的酿酒权和酒税相结合,以买扑制度(竞价承包)给商贾;再到明清将食盐的产销承包给盐商,等等。

古人智慧绝不弱于后人,不能小瞧。

朱元璋也知道刘宽肚子里关于地产经济方面的货不多,所以此时只是在炫耀儿子出息,并没有借机询问刘宽的意思。

他接着道:“除了地产问题,朱柏这小子还讲了他在漠北行省了解到的一些农业、工业之事。”

“农业方面,漠北目前适合开垦为耕地的地方并不算多,不过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种地的人少,耕牛也不够用。”

“因此,他建议京师机器制造局研制出能在漠北大平原犁田耙地的蒸汽农机,这样也许能解决缺少劳力及耕牛的问题。”

“至于工业方面,他说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生产效率提不上去,另一个就是产品销路···”

等朱元璋将朱柏电报中的内容大概说了,另一边朱标也看完了电报译文,将之递给了刘宽。

刘宽大概浏览了一番,看到后面的土豆烧,忽然想起一件事。

他当即道:“陛下,漠北以及罗荒都司酿造的土豆烧在江南确实没什么市场,因为南方人喝不惯这种烈酒。”

“但是北方人喜欢啊,尤其是游牧部族。微臣觉得,待将来土豆烧产量上来后,除了销往大明北方地区,还可以尝试让商队卖到西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去。”

土豆烧朱元璋也尝过,讲实话,他认为在烈酒方面味道还不如以前的烧刀子。

因此他怀疑道:“西察合台汗国和金帐汗国那边真能喜欢土豆烧?”

刘宽笑道,“陛下有所不知,这土豆烧在后世还有个名字,叫‘伏特加’,是世界著名的洋酒,其发源地俄罗斯有很大部份领土就是如今的金帐汗国。”

“因此,微臣可以肯定,土豆烧不仅会在金帐汗国受欢迎,即便是往北欧去,也会受欢迎。”

“另外,微臣觉得还可以给它重新取个雅致点的名字——嗯,不如就叫湘王醉,陛下、太子殿下觉得如何?”

朱元璋、朱标看出刘宽是兴致来了,才会如此参与这件事。

而朱柏确实在电报中提了他喝了两碗土豆烧就醉得不省人事,刘宽将土豆烧改名湘王醉也算是有缘由的。

朱元璋哈哈笑道,“好,就依你——湘王醉确实比土豆烧好听,更比那什么伏特加好听。”

刘宽又道,“当然,想要让湘王醉更好喝,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才行,比如说如何调出口味更好的酒来···”

刘宽就漠北、罗荒的一些事跟老朱父子聊了半小时,才告退。

朱标跟他一起离开了奉先殿。

出了大殿廊檐没多远,朱标便带着些许好奇问:“妹婿说那《梅瓶金》可媲美四大名著,究竟是讲什么的?”

刘宽没想到朱标竟会追问这个,略有点无语。

他敷衍地解释,“微臣之前不是讲了吗,就是写世情的。”

朱标:“写世情?这也太笼统了。妹婿可否讲讲其具体剧情?”

刘宽无奈道:“殿下,微臣只是对这部的衍生作品略有了解,并未看过原著。”

“那就讲讲它的衍生作品嘛。”朱标锲而不舍地追问。

衍生作品?

那就更不能讲了!

为了打发朱标,刘宽决定还是提两嘴原著得了。

“殿下,这《梅瓶金》是以宋代为背景,其实讲的是晚明的世俗百态。”

“有三个女主角,分别叫做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还有一个男主叫西门庆。”

“等等。”朱标露出迷惑之色,“我没记错的话,西门庆、潘金莲是那《水浒传》中的人物吧?”

《水浒传》施耐庵早写出来了,如今更是被补全、润色完本,朱标等大明皇室之人,从刘宽这里听闻了《水浒传》的大名,自然是利用权位早早的寻来看了,故而朱标知晓西门庆、潘金莲这两个水浒中的反派。

刘宽解释道,“殿下看了《水浒传》,难道就不许那晚明时期的兰陵笑笑生也看了吗?如此,其借用水浒中的人物有何稀奇?”

“原来如此。”朱标恍然,随即道:“妹婿继续讲那内容。”

刘宽道:“西门庆原型其实就是晚明时兼具官僚、地主、富商、恶霸身份的劣绅土豪。”

“所以《梅瓶金》讲的其实就是晚明这类劣绅及其家庭的罪恶生活,展现的上至当朝权贵、下至市井地痞所构成的鬼蜮世界,以及发生在这种背景下的种种丑陋之事。”

“没了?”

“没了!”

···

···

几日后。

天工院,办公楼二层。

院正的独立宽大职房内,两名青年官员及一位学生打扮的青年,略显拘谨地站着,明显都有点紧张。

无怪乎他们会如此。

谁让他们眼前坐着的是如今大明最具传奇性的江宁侯刘宽呢。

这位不仅是皇上、太子面前的第一红人,更有市井传闻,说这位是货真价实的谪仙。

若非谪仙,大明怎么会在这位横空出世的近十年中,出现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凭空出现的铁路、跨江大桥就不说了,蒸汽机、火车、水泥、玻璃、神威大炮等等,哪一样都堪称划时代的发明,皆与这位江宁侯有关。

所以,如今民间传言,说这位江宁侯在天上就是专门负责工造之事的,有些地方的评话专讲江宁侯成仙前和成仙后的故事,以及是如何触怒玉帝被贬谪下凡的,讲的那是有鼻子有眼,令不少凡夫俗子信以为真。

他们虽不像凡夫俗子那样相信不靠谱的评话,却更加了解这位在大明朝廷的地位。

如今被朝廷一纸调令,派遣到这位面前,自然是紧张而又期待。

刘宽坐在太师椅上,不紧不慢地翻看着三人的“履历”,也即是从吏部拿来的人事档案备份。

蹇义是洪武十九年进士,次年便参与清田及摊丁入亩的一系列改革,干出了不少政绩。

因此,待清田及摊丁入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结束后,他便被下放到苏州府担任通判,正六品。

此人为官的能力比较全面,因此刘宽看完他的履历后,便道:“朝廷欲在天工院下组建电力局的公文,宜之(蹇义字)应该看了吧?”

蹇义点头,“下官看过。”

刘宽道,“若是让你担任这电力局局正(正六品),你准备怎么做?”

蹇义道:“下官认为,电力局的首要职能是保障京师百姓用电,因此首先得有一批懂得维护电线的工匠,如此才能给申请通电的百姓家牵电线、装电灯,并及时修理坏掉的电线。”

“电力局第二个职能是收缴电费,因此得有一批善于跟百姓打交道的小吏···”

蹇义刚开始讲还比较慢,但讲到后面就越来越流利了。

刘宽则听得微微点头,心中的想法更加确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