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404章 天工开物,科学巨匠!【求追订】

“陛下,周王殿下来督办此事正好——历史上周王便以好医学著称,后来更是编纂了好几本医药著作。”

“其中又以一本《救荒本草》最为有名,被后世誉为十五世初中国最有科学性的植物学著作。”

“此外又有一部收录医方的《普济方》——据说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便引用此书词条甚多。”

说到这里,刘宽嘴动了动,终究没当众将后面一番话说出来。

据他所知,历史上周王朱橚是朱元璋26个儿子中子孙后代最多的一个,却也是子孙中出败类最少的一个,周王嫡系一脉可以说一直颇有贤名,直至明末。

如果从封建王朝的传承稳定性考虑,让周王一脉坐皇位兴许是最好的。

可如今论嫡长论贤能,皇位都轮不到朱橚身上。

所以这一想法刚出现就被刘宽驱除出脑海了——当下而言,不论从哪方面考虑,朱标继承皇位都是最好的。

朱元璋并不知道刘宽脑海中转过的这些念头,听完刘宽的略微意外,随即就笑道:“老五不错——那督办撰写医药典籍之事就交给你了,定要用心去做。”

朱橚先是略微感激地看了眼刘宽,随即便向朱元璋拱手道“儿臣一定办好此事,不负父皇所望!”

朱元璋点头,随即示意刘宽播放下一个视频。

视频被调出来,标题也出现在众人眼前,跟前一个视频标题风格类似。

“一部《天工开物》析世间,一生颠沛流离寻自由——大明风华之科学巨匠,宋应星!”

看到“科学巨匠”这一称号,老朱、朱标等人都精神一振。

自刘宽到来,大明发展科学至今,可太清楚科学人材重要了。

可以说,如今大明虽然拥有七千多万人口,可除了刘宽,至今也找不出哪个可以被称为“科学巨匠”的大才来。

即便是以郭天问、陶成道之能,也只能算科学的某方面大才。

于是老朱等人对这视频内容更加期待了。

“他曾六次参加进士考试,却六次名落孙山。他编写《天工开物》,为中国农业、手工业做了百度百科,被称为中国的狄德罗。”

“他就是大明末年的科学巨匠——宋应星!”

“宋应星出身江西奉新,其家族十分重视教育,宋应星曾祖曾靠科举入仕官至左都御史,宋家因此显赫一时。”

“到了宋应星父亲这一辈,家中仍有数百亩田地,然而一场大火却令宋家损失惨重。”

“等到宋应星出生时,宋家已大不如前,但也因此宋应星有了更多机会走进农田、作坊,实地体验,为他后来编写《天工开物》奠定了基础···”

这个视频依旧是由几部宋应星相关的纪录片剪辑而成,找的是一个颇有名气的男演员饰演宋应星,让人看了就心生好感。

通过视频的讲述,老朱等人知晓,宋应星自幼聪明,甚至有过目不忘之能。

比如说,宋应星小时候有次赖床起晚了,忘了背书的作业,老师抽查时他却背了出来,老师一问,这才得知他是在半睡半醒之间听到兄长背书就记住了。

宋应星从小就爱好广泛,只是迫于社会风气和家族需求才走上了科举之路。即便如此,他依旧读了很多杂书,并顺带着考上了举人。

在儒家先贤中,宋应星最推崇张载,从张载的关学中汲取了一些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此外,他还曾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音乐、绘画也有所涉猎。

不过宋应星考试运不太好,六试不第后,他先是回乡奉养老母,之后在崇祯年间出仕做官,为一县教谕。

做教谕很轻松,他的创作进入了高产期,《天工开物》亦在此间逐渐成书。

“《天工开物》是宋应星一生成就最高的作品,堪称其学术巅峰。他解释道,‘天工开物’的意思‘模仿天工,进而开创万物’。”

“他还以‘贵五谷而贱金玉’为主旨,以‘乃粒’开篇,以‘珠玉’结尾,体现了他对于农业、民生的重视。”

“正如‘乃粒’一篇中写道: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粮食人与的关系相生相依。”

“虽然《天工开物》出版之初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但在之后的日子里却带来一些奇效···”

视频后半部分主要介绍了《天工开物》的各种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各种影响和重要意义。

朱元璋等人看到明末竟然诞生宋应星这样一位科学巨匠,编写出《天工开物》这样的农、工等行业百科全书式巨著,再次为大明感到骄傲。

然而下一分钟,让老朱等人愤怒的事就出现了。

“由于明朝对于实用技术并不重视,且《天工开物》出版时又是明末,因此知道的人并不多,几乎被埋没。”

“到了清朝,则有因为书中有不少‘东虏’、‘北虏’、‘鞑子’等字眼,且宋应星终身不愿仕清,因此被清朝列为**,惨遭焚毁!”

“等到清朝灭亡后,中国人想要阅读《天工开物》,竟然需要重新从日国获取此书,属实可笑又可悲!”

整个视频不算长,才十二分钟,朱元璋等人只觉得没多久就看完了。

见视频结束,朱元璋便一拍座椅扶手,怒道:“那满清当真可恶,将《天工开物》列为**就算了,竟然还将其焚毁!”

朱标叹道,“只怕满清不止是因为书中有‘东虏’等字眼,还以为此书可启迪民智,更有铸造火器的方法,才让清廷将其禁绝。”

朱雄英则道:“可惜这宋应星是出生在明末,若是在此时,咱们便可以将他请来,培养成为咱大明的科学大家。”

朱元璋此时想到视频末尾的内容,又道:“这宋应星最难能可贵的还是品行——他兄长为大明殉葬,而他为官时为民,明亡后隐居余生,坚决不仕清,难得啊。”

就这样,老朱一家子对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的事议论、感慨了好一会儿,才停下来。

见此,无需朱元璋指示,刘宽便调出最后一个视频,准备播放。

看到视频的标题,不论是老朱、朱标,还是其他人,都是一愣,颇感意外。

“真正的封神不在电影院,而在殷墟!”【星球研究所】

封神?殷墟?

只看这个视频标题,内容未免古怪了些。但见是熟悉的【星球研究所】阿婆主制作的视频,老朱一家子还是期待的看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