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361章 毒僧道衍,天助我也!【求追订】

入夜。

达卡城在燕藩军队的维持下已恢复平静,因为朱棣下令宵禁,城中各处都安静得很,唯有城主府仍灯火通明,巡逻的禁卫、办事的官吏出入往来,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

府中大厅,陈瑛正在向朱棣汇报刚统计、造册完的府库钱粮物资。

“大王,这城主府库存各类粮食共计有三万五千余石,另搜得黄金两万七千五百五十两,白银一万九千四十二两,又有各色铜币一万六千斤左右。”

“除此外,又有丝绸六百七十匹,各类棉布一万八千余匹···”

达卡城城主属于封建于此的贵族,各种权利集于一身,因此储存各种物资的仓库就建在城主府中,且积蓄不少。

也亏得朱棣此番带了很多识字会算之人,否则真未必能如此快清点、统计完府库中的物资。

陈瑛拿着册子汇报到最后,才道:“另有价值难以估计的各类宝石共计一百七十八箱。”

朱棣听了不仅没高兴,反而皱眉,“宝石、黄金这么多,怎粮食却这般少?”

陈瑛道,“大王,达卡乃滨海商城,本就以商贸为主,不重农事。就府库中储存的这三万多石粮食,估计都是那城主用来供给军队和以防万一的。”

“不过达卡毕竟有十几万人口,商旅往来频繁,微臣没推测错的话,城中粮商应该囤积有不少粮食。”

“微臣的建议是以比市价稍高些许的价格,将粮商囤积的粮食都买下来。”

“哦?为何要这么做?”朱棣略带疑惑地问。

陈瑛道,“其一,自然是名正言顺的掌控城中粮食——对大王而言,金银珠宝等远不如粮食重要。”

“其二,此事传出去,不仅可以传播大王的仁名,亦可让孟国粮商为谋利更多的运粮过来,咱们便可以此让更多的粮食汇聚于此。”

“若孟国对此毫无防备,兴许能让咱们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朱棣略一沉吟,看向道衍,问:“大师怎么看?”

道衍和尚道,“陈主事的想法不错,但此地蛮夷畏威而不怀德,最好将买粮之计稍作更改。”

“这城中粮商不止一家,可以找一两家有民愤的,或是与那城主齐雅德纠缠较深的,抄家夷族。”

“而后再以稍高于市价的价格购买剩余粮商一半的粮食——若咱们把粮食都买了,就要负责居民口粮,此事吃力不讨好,倒不如继续让粮商们做。”

“当然,大王需严令他们不得囤积居奇、肆意涨价,若有违反的,可再抓一两家抄家以作典型。”

“恩威并济,方可令此地粮商、民众迅速适应大王的统治。”

燕王幕府的覃珩、方宾、黄子澄等人也在厅中,提高了道衍这番话都不禁暗暗嘀咕:动辄要将人抄家夷族,怎会有这般毒辣的出家人?

朱棣却觉得道衍完善过的“买粮之计”更对他胃口,于是露出笑容问:“诸位对此事可还有别的想法?”

黄子澄心道:你都听得满脸笑容了,我们就算有别的想法又如何?

陈瑛则道,“道衍大师思虑确实更加周全,微臣以为可行。”

陈瑛都表态了,其他人自然也纷纷表示赞同。

朱棣笑道,“好,那此事就这么定了,由户、刑、警三司共同负责,若需用兵,再报予孤知晓。”

“接下来咱们再议一议军事——如此轻松地拿西下达卡是出乎咱们意料的,同时此事也说明,孟国对海上来敌缺乏警惕,军队战力也拉胯。”

“孤想着,能否趁孟国国主尚未得知咱们夺取达卡的消息,派兵逆恒河而上,奇袭孟国都城高尔?”

道衍听了笑道,“大王计谋与贫僧所想不谋而合。”

参事覃珩则提出疑问,“大王,咱们兵马本就不多,且那高尔离此有近五百里之遥,即便真夺下此城,分兵据守,也会让咱们接下来变得很被动,甚至局势艰难,还望大王三思。”

朱棣笑道,“谁说孤要据守高尔了?高尔乃孟国都城,咱们若是能将其攻破,乃至俘虏或击杀那孟国国主,孟国便群龙无首。”

“孟国不同于大明,如此情况下,各地城邑领主大多数都会趁机自立,相互吞并。”

“即便有几个领主以咱们为大敌,也绝难联合起来,如此咱们便会有足够时间经营达卡地区以立足。”

“待咱们立足后,又可以将左边这些孟国城邑逐个击破,迅速扩充藩国领土。”

“除此外,拿下高尔咱们还可以获得孟国王室数代积累的财富,充作建设藩国的资本!”

听了朱棣这番话,军事赞画方宾第一个出声赞同,“妙!按大王所说,奇袭高尔乃是一箭三雕之计,实在是妙啊!”

“确实是一箭三雕。”

“看来奇袭高尔好处多多。”

“···”

一时间,众幕僚、将领纷纷赞叹。

这反倒让刚开始质疑此事的覃珩不好做了。

不过他在朱棣麾下本就扮演着几分诤臣的角色,倒也不以为意,反而在众人之后又提醒道:“我等方至此处,五百里奇袭终究是冒险之举,还望大王慎重。”

朱棣并未恼怒,点头道:“你的意思孤明白——孤会做好准备的。”

“谭渊,高尔那边的情况你们应该也探察过吧?不如便跟诸位说说孟国在高尔的军事部署。”

谭渊从武将班列站出来,“回大王,孟国在高尔的兵马分为三部分,即王**、城卫军、贵族私军。”

“其中王**最为精锐,约有八千人,不过仍用的是冷兵器,只是披甲达到了七成。”

“需要注意的是,里面有两千人的象军,听说有二十头战象。”

“再次是城卫军,约有一万五千人,披甲者五成左右,但据末将观察,也就比达卡的城防军稍强一些,战力并不高。”

“至于城内贵族私军,我等不知有多少,彼辈战力也参差不齐,不好估计。”

“不过,这些贵族与王室未必是一条心,只要咱们别围城久战,在短时间内打进去,贵族私军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高尔城池周围约十里,墙高三丈余,平日里由城卫军负责卫戍。至于王**,除了两千象兵,其余六千人平日里负责王宫卫戍。”

说到这里,谭渊抱拳道,“若是要奇袭高尔,末将请命,连夜带两百先遣队将士出发,争取赶在孟王收到达卡被我们夺取的消息前潜入城中,作为内应。”

“另外,达卡到高尔这一段恒河水文我等探测过,航行三千多料的海船毫无问题,但若是五千多料的海船就不好说了。”

听谭渊叙说了高尔的军事部署,朱棣又跟其他幕僚、将领商议了一番,最终决定率领两千护卫军、三千卫所军、三千孤义营在明早乘战船逆流而上,达卡只留一千护卫军、两千卫所军防守。

这里面,孤义营就是当年朱棣借用督办日国事务之便培训的三千日国孤儿。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这些孤儿中年纪大的已经十五岁了,年纪小的也有十二三岁。

若是普通少年,送上战场等于是炮灰,但这些少年被精心训练两年多,已经是合格的少年兵,杀人打仗绝不含糊···

三天后。

日头偏西时。

孟国都城高尔东门外,一大队城卫军像往常一样,借着守卫城门之便,向看起来没有身份、地位的普通人收取门税。

大队长萨尔曼哼着曲儿摇晃着头脑,高兴得像是要随时起舞似的。

城门守卫的活儿油水很大,萨尔曼也是花了不少金子贿赂上官才得来的,如果不在任期内捞回来,那可就亏了。

他选择收取三倍门税,只要三个月,不仅可以回本,还能赚一大笔。

说起来,今日进城的小商人似乎比昨日多了些,让他赚得比昨日更多些——如果每天这么多小商人进出城,也许他半个月就能回本。

就在萨尔曼盘算着他的“生意”时,不少人都看向东边的码头发出了惊呼声。

他看向两里外的码头,立即瞪大了眼睛,喃喃道:“神啊,好大的船!”

随即他眼睛就亮了,心想:一定是哪里来的海商。

海商虽然富有,可在高尔却不算有权势的人,如果对方进城,他可以趁机索要一大笔“门税”!

萨尔曼期待地等了好一会儿,便见码头竟忽然乱了起来,人们不论贫富都疯狂地向东门这边跑来!

一些人边跑边喊。

“敌人来了!”

“快跑啊!”

“···”

瞧见这一情景,萨尔曼一个激灵回过神来,疯狂大喊:“关城门!进城关城门!”

说完第一个往城里跑——他进入城卫军这几年赚了不少钱,可不想就这么死了。

萨尔曼下面的城卫兵跟他一样的心思,见他带头跑,自然也跟着跑,甚至有人跑得比他还快。

这时进出东门的人不少,因城卫兵逃跑竟混乱起来,再加上码头有许多人逃来,竟然堵住了城门!

河面一艘木帆战船上,亲征的朱棣用千里镜看到这一幕不禁哈哈大笑,“真是天助我也!传孤王令,让张玉率领骑兵趁乱突入东门,夺城!”

“遵命!”

···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七。

燕王朱棣率八千劲旅乘战船逆恒河而上,奇袭孟国都城高尔,一鼓破之。

是役,朱棣一举俘获孟国国王阿里及其王妃、王子、臣属共计三千多人,缴获金银珠宝、粮草、马匹牛羊等物资无算。

消息传开,孟国诸多城邑领主趁机自立为王,一时间孟国不知分裂成了多少块块儿。

一个月后,驻守孟国北境的二王子穆尔丁则自任孟王,并向各地领主贵族征兵,让他们一起追击“海匪”,拯救被俘的老国王阿里。

然而并没有几个领主鸟他。

穆尔丁得知“海匪”攻破高尔后抢掠一通就带着俘获乘船离开了,便抛下北境防线不管,带着数万大军回高尔。

在朱棣攻破高尔的两个月后,北方的章普尔苏丹国(古尼泊尔,但领土比现在的尼泊尔大得多)得知孟国之事,果断出兵南下。

第一更。

错字后面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