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346章 嘉靖乾隆为例,贪官升职记【求追订】

可能是因为初次看这种以诙谐为解说风格的视频,老朱一家子有点不太适应,几乎人人皱眉。

不过并没有谁说什么,且很快为视频内容所吸引。

“在没有电话、卫星、网络的封建社会,如果官职比较小,但又想安全地捞钱,最好的办法就是‘赈灾’。”

赈灾?

除了老朱、马皇后、朱标等少数几个人,其他人听了都一脸讶异。

心想:难道是通过私吞赈灾钱粮捞钱?

其实老朱、朱标也是如此想的。

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的想法太“单纯”了。

只见随着几个丑陋辫子戏剪辑镜头过去,屏幕上浮现四个大字——人血馒头。

“在古代天灾时有发生,恰好你所在州县突发暴雨,水灾已不可避免。”

“既然灾情已经发生,那作为父母官你必不会坐视灾民饿死,而是上报给皇帝。在报灾文书中,你将灾情了事化小、小事化吊。”

看到这儿,老朱等脑门子上都冒出了问号,怀疑他们眼睛、耳朵出问题了。

心道:不应该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吗?这“小事化吊”是何意?

后续的解说告诉了他们。

“众所周知,灾情越严重,朝廷给地方减免的税赋越多,甚至还会下发钱粮赈灾。而下发的钱粮越多,捞钱的空间就越广阔。”

“而在通讯条件并不发达的古代,一旦发生天灾,通讯更是难上加难,灾情只能通过‘人’逐级上报。”

“上层与下层之间的不透明,便是你捞钱的保护伞,贪腐之事大有可为!”

朱标、朱棣等人看得直瞪眼,心道:还能这样?

在朱标及朱棣等皇子的认知中,一旦地方发生灾情,虽有谎报灾情之事,但大多是将事情说小,以免因灾情让政绩受损。

他们从未想过,还有官员故意夸大灾情,利用朝廷的赋税减免和赈灾钱粮来捞钱的。

与刘宽交谈较多的朱标甚至不由想到一个词——骚操作。

“为了在不逼反灾民的同时多捞钱,你学习大明武将冒领粮饷军需的先进经验,统计捏造户口11451,有整有零。”

“后世讽刺你‘青钱入手始书名,大半空名点鬼籍。’”

看到大明被阿婆主点名,朱标等不禁担心地看向朱元璋。

好在朱元璋只是微皱着眉头,还未生气。

“你还不算最狠的,乾隆十年的淮安府阜宁县官员,就曾在黄河决口时,捏造户口三万多,人血馒头吃个够,这就是乾隆的盛世啊,真是生生又逝世。”

视频中一直都在放辫子戏的镜头,所以老朱等人都看得出来,该视频应该主要是说历史上清朝的事。

以“乾隆盛世”举例,更证明了这点。

“当然了,朝廷必不会听信你的一面之词,必定会派遣官员来查实。”

“虽然朝廷规定,官员必须实地挨家挨户地访察灾民,但你知道,那些养尊处优的封建主义战士,怎么可能亲临受灾现场呢?大部分都是派手下小吏前往查探。”

“就算真有官员下乡,也好办,你就使银子贿赂他,将他拉上同一条船。”

“一般来说,到这一步就行了,没人会不识时务。你看嘉庆十四年,勘察官员李毓昌,甚至因为不肯同流合污被毒死,这就是不识时务的下场。”

“但你觉得真毒死勘察官员,必会引来朝廷追查,并非良策。于是派人将勘察官员带到灾情最严重、交通最恶劣的地方,拖延时间。”

“而勘察官员时间有限,不可能去到所有地方——那些他来不及去的地方,就只能听你和手下吏员捏造数据了。”

“就这样,谎报灾情得以实现,朝廷的赈济钱粮终于发下来了···”

视频前期讲述了州县父母官是如何通过赈灾捞钱并同时获得一个好政绩、好名声的,简直让朱标及朱棣等皇子、皇孙大开眼界。

便是老朱也重新审视起以往他所认定的那些“清官、能吏”来。

但想到自己有锦衣卫、东厂,如今更是有了无线电报机,迟早有一日可以部署到州县衙门,他对这方面的担心才小了些。

接着,视频又讲述了升任地方中高级官员后如何贪腐的。

如怎样与当地豪绅勾结,怎样让奴仆替自己出面捞钱,以及出事后怎样让奴仆、下属当替死鬼,等等。

可以说又让朱标、朱棣等人开了眼界,心中对官吏的信任也再次降低。

不过,看到这里,众人也发现一件事。

这个视频大量拿清朝乾隆帝时期的人和事举例子,偶尔则会参杂大明嘉靖朝、万历朝,或是清代的康熙朝、嘉庆朝、道光朝的事。

几分钟后,视频中的主角在地方中高级职位上不仅捞了很多钱,而且又升官了,成为了督抚大员、封疆大吏。

视频上再次出现几个大字——媚上欺下,督抚铮铮。

“坐到督抚这个位置,廉洁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对皇帝忠心。”

“你绝对不会像乾隆时期尹壮图那样忠于朝廷,不计较个人安危,勇敢劝谏弊政,最终落得一个辞官回乡的下场。”

“对大多数皇帝来说,再贪再恶,只要能体察圣意,那就是忠臣。”

“圣意到底是什么呢?不知你们是否看过《大明王朝1566》,就像剧中的嘉靖,还有真实历史上的乾隆等一大票皇帝那样,既想捞钱,又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捞钱,主打一个既当又立。”

“于是你通过两个办法,偷摸摸地给皇帝使银子。”

“首先是上贡——上贡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国的传统文化,你所在王朝继承前朝优良传统,并加以发扬,各省督抚每年两三次上贡本省特产。”

“但自从皇帝借助他妈皇太后六十大寿大肆敛财后,各省上贡就变味儿了。”

“你带头冲锋,除了每年两三次常贡,还在皇帝、太后、皇后、贵妃等大寿,端午、中秋等节日也上贡,卷卷卷,疯狂地卷!”

“为了讨好狗皇帝,你上贡的物品也从地方特产,升级为价值不菲的古玩、名人字画乃至金银玉器···”

朱元璋在元末只是个农民、游僧,马皇后也只是个小地主之女,都不了解一个王朝到了中后期能诞生哪些贪腐现象。

至于朱标、朱棣,亦是生长于元末明初,见过的最大贪腐案件,大约也就是郭恒案那般粗糙的贪污案了。

在看这个视频之前,他们根本没想到,贪腐竟有这么多种方法。

更没有想到,到了王朝中后期连皇帝都带头贪腐,成为了贪官的保护伞,国家的第一大蛀虫!

而视频讲到这里,才放了一半多点。

之后的十来分钟又相继讲了大贪官通过贿赂皇帝,获得皇帝重新后升入朝堂。

又用贪来的钱财大肆贿赂朝中其他官员,朋党为奸,排除异己,好更方便地一起剥削百姓、蛀蚀国家!

“朋党已成,是时候打击清官了。”

“首先打击中枢官员。”

“户部尚书史爱民,有气节有生财之计,三次尚书请求兴办矿业,却因儿媳乘轿入神武门,被你指使御史朋党弹劾治家不严,引咎辞官。”

“于是你顺理成章,更进一步,当上了户部尚书。”

“江南道监察御史岳刚峰,殚精竭虑,决心清除贪腐风气,民间称其为‘岳清天’。”

“你指使众朋党一起弹劾他,‘沉湎于酒,性情乖张’,皇帝在你的谗言下也讨厌此人,遂下旨训斥‘秉性偏激,速来以纠劾为能,经朕屡加劝诫,仍疾恶过严’。”

“一个御史的过错竟然是嫉恶如仇,这狗入的王朝何其可笑?”

看到这里,老朱的怒气终于又被撩拨起来了。

虽然视频中大多是以清朝乾隆之事为例,但他明白,大明中晚期必然也有类似的皇帝以及类似的贪官!

第二更。

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