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327章 时代巨变下的个人,刘宽录视频【求追订】

方孝孺站在院中,看着工匠工作了一会儿后,发现牵电线真就是牵线,只不过都是固定在墙壁、木柱高处。

电灯亦是如此,但若在屋内,则会从屋梁上悬下,再装上灯泡。

待几名工匠从房屋里出来,方孝孺便问:“敢问这电灯何时能亮?”

工匠们虽然这几年地位逐渐提升,可对翰林们还是很尊敬的,毕竟翰林都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大明开科举以来更是只从二甲以上的进士中选拔。

为首的匠头作揖行礼后,道:“好叫这位翰林老爷知晓,如今各施工队都在诸衙门中牵电线、安电灯,此时若通电,我等就要触电了。”

“所以,得等各衙门电线都牵好,电灯安装完,才会通电。届时,翰林老爷只需拉下开关,对应的电灯就能亮。”

方孝孺点了点头,心里却有些失望,因为他并没有什么收获。

‘唉,业有专精,我还是去修撰史书吧。倒是宪儿对科学之道颇感兴趣,亦有些天分,将来或可深入此道。’

随着科学、科技给大明带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改变,如方孝孺等少数开明儒生,已经开始尝试接受科学之道,重新定位变革之下的儒学位置,致力于寻求儒学新的社会价值···

天工院给京师各衙门牵电线、安电灯之事不仅在官吏圈子引起了极大关注和广泛议论,便是民间普通百姓亦拿此事当“热点话题”。

不过普通百姓不像官吏消息灵通和有见识,因此说什么的都有。

“老李,听说没,朝廷要给京师里的衙门送电了,还要装电灯哩!”

“装电灯?是像皇城边那种晚上亮得跟小月亮似的电灯不?”

“不是那种电灯还是能是啥?”

“朝廷竟这般厉害了?难不成是天上电母下凡来辅佐洪武皇爷了?”

“俺听说朝廷在西北边石灰山附近建造了个什么电站,不知道是不是给那电母住的。”

“多半是——我表舅二姨夫的妹婿是天策卫军余,住在西北边,说是那边从去年冬天就开始施工,还不让人靠近,这么神神秘秘的,肯定是给电母建庙宇。”

“不是庙宇吧?要是庙宇,为啥不让俺们过去上香祭拜?也不知电母管不管生孩子,俺想再要个男娃,可都努力两三年了,婆娘肚子一点动静没有。”

老李笑道,“电母管的是闪电,哪里会送子?难不成给你婆娘劈一记闪电,让她怀上?”

“别瞎说,俺婆娘又不是坏人,电母劈她干啥?”

“···”

洪大轩从杂造局下职后买了两条鲫鱼、半斤五花肉、半斤豆腐,甚至买了一小坛黄酒,哼着小曲回到了石条里杂匠坊。

一路上认识的人碰到他大多笑着打招呼。

“洪上匠回来了?”

“是啊。”

“嚯,洪上匠今儿买鱼又买肉的,莫非又立功得赏了?”

“京师马车厂能工巧匠一堆,咱一个普通上匠哪儿那么容易立功?咱儿媳桂花不是怀上了么,便买些好吃的给她补补身子。”

“哟,您儿子秀义是五月办的喜事吧?半年不到就让媳妇怀上了,了不起。”

“洪上匠要当爷爷了,恭喜啊。”

回到家里,见儿子秀义在院中捣鼓一个差不多做好的车轮,洪大轩不禁训道:“又在外面接活了?不是跟你说了,别接太多私活,留些心思把局里的事做好了才有前途。”

洪秀义已经二十好几,本就不怎么怕洪大轩,如今成了婚,胆子就更大了,闻言道:“杂造局里能有啥前途?我多接些私活,不仅能多赚点钱,还能锻炼技艺,一举两得。”

洪大轩不怎么善言辞,居然说不过儿子,索性强硬道:“咱不管你怎么想的,总之要以衙门的活儿为重,不能耽误了朝廷的事!”

“我知道了。”洪秀义无奈点头。

他知道洪大轩说的不无道理——若给朝廷做工时犯了错,那可是要记过的,回头还会影响工匠等级考核。

这是去年天工院改的考核规矩:工匠想提升等级,不仅得技艺过关,还不能有多少过错,最好是有功劳在身。

他放下车轮,接过洪大轩手中的鱼、肉拎去了厨房给母亲处理,出来后便道:“爹,咱们杂造局也牵电线、安电灯了,你们马车厂呢?”

“说是要安装,但目前还没确定呢。”洪大轩到堂屋坐了下来,媳妇桂花懂事的给倒了碗粗茶水,“上官说,要是装了电灯,以后厂里可能会安排夜班。”

洪秀义叹道,“儿子也正想说这事呢——以前没夜班,如今装了电灯反倒有夜班了,也不知是好事坏事。”

洪大轩道,“上官说如果安排夜班,肯定会再加薪酬——能多赚钱肯定是好事。”

洪秀义犹豫了下道,“我还想留些空闲去学打铁呢。”

洪大轩听了立马皱眉,“你连自家手艺都没学好,又去学打铁作甚?”

洪秀义道:“听说以后车轮可能都变成精铁铸造的——爹,要真是这样,咱家这门手艺可就没啥用了,不得早点做打算?”

“胡说!”脾气较为温和的洪大轩当场怒了,吹胡子瞪眼拍桌子,“从几千年前有车轮开始,就一直用木头做主材,铁只是辅料,怎么会变成精铁铸造?!”

洪秀义并没有被吓到,而是顶嘴道:“这是工学成人班老师讲的,肯定有道理。而且,那火车车轮不就是精铁铸造的?”

听这话,洪大轩一时哑口无言,整个人呆住了。

儿媳桂花见状赶紧去厨房找婆婆。

···

···

朝野热议京师衙门牵电线、安电灯之事没几日,便被另一件如期而来的大事转移了注意力——北伐大军凯旋而归!

真正的北伐大军三四十万,若加上各地征发的民夫更是高达百万人,自是不可能都来京师。

此番主要是各地卫所军“代表”,即了立了大功或在战事中表现突出的将士,一些高层将领,及原本参与北伐的三万余天子亲军。

洪武二十年,八月初九。

依旧是朱标到仪凤门迎接凯旋而归的众将士。

刘宽跟老朱、朱标打了报告后,亦参与了这次迎接仪式,并且带上了充满电的手机和太阳能充电宝。

到了仪凤门外,他在仪鸾司护卫的帮助下,将一辆四轮马车赶到了一处不起眼的角落,然后站到了马车顶上。

下方,王广岳及朱标的护卫副千户孙钊都好奇地看着,孙钊更是忍不住问:“科技伯,这位置可还合适?”

刘宽拿出手机,录了一段十几秒的视频看了看,旋即满意点头,“角度不错,就这里了。”

“好,那末将便去向太子殿下复命了。”

朱标此番迎接徐达等人的阵仗可不小,除了朝中过半文武大臣外,还有数万天子亲军,可以说给足了重视。

不过老朱之所以让摆出这么大阵仗,除了重视这次仪式外,也有得知刘宽欲拍摄视频的缘故。

找好位置后,刘宽就回到车厢中,耐心等待起来。

大概一刻钟后,王广岳在车外道:“科技伯,军船靠岸了。”

刘宽一听,立马出来,借用梯子爬上了车顶,拿出手机调好焦距,对着仪凤门外的军用码头拍起视频来。

只见插着“征虏大将军”及“总督北伐四路兵马军务”两面大旗的一座一千二百料内河军船停泊好后,先是两队顶盔贯甲的明军将士次序下船,在码头排成了两长列。

随后徐达便带着傅友德、蓝玉等一票高级将领下了船——此番并非所有北伐高级将领都回了京师,冯胜、耿炳文便带着另一半高级将领留在草原坐镇,得等过年时才能“换班”回来。

徐达等人并不知刘宽在录视频。

但似这等重大仪式,礼部都会安排好流程,并提前告知徐达等人,以免出现差错,闹出笑话。

再加上徐达等人自大明建国以来都不知凯旋而归多少次了,早已熟悉了流程,因此都表现得颇为淡然。

不过当仪式进行到一半时,细心的徐达、傅友德终于还是从朱标等人的神色及小动作中,注意到了人群外一角马车上的刘宽。

徐达、傅友德目力都不错,瞧见刘宽手里拿着手机,他们先是微愣,随即便猜测到了什么。

其他将领或许不清楚,但徐达却是对手机之能有颇多听闻(主要是从徐妙云那里得知),如拍照、放视频和电影、录视频等。

瞧见刘宽端着手机的样子,他猜测不是在拍照,就是录视频。

由此猜测,徐达顿时紧绷起来。

因为他知道,这照片或视频刘宽事后多半会给朱元璋看。

好在他从始至终都是按照礼部安排的流程来,对朱标也一直表现得很恭敬。当然,眼下他就表现得更恭敬了。

随即他便担心地看向旁侧蓝玉。

蓝玉性格大咧咧的,此番北伐在四路主将中又堪称功劳最大,徐达担心他会自大骄狂、怠慢储君。

结果却发现,蓝玉竟意外地表现得十分老实、恭敬。

‘这小子应该是也发现刘宽在拍照或录视频了吧?倒挺机灵。’

徐达心中如此想。

他却不知,蓝玉自从那夜欲办元帝贵妃乌琪格,结果想起老朱“预言”吓一身冷汗后,人就变得“老实”起来了。

况且,他这一路兵马虽然攻破元廷行在,但元帝却是齐王朱榑擒拿的。

而相较于其他三路兵马后来扫荡整个大草原的战绩来讲,他这一路兵马的战绩也就不是特别耀眼了。

明初各种礼仪还不算特别繁琐,因此从徐达等人登上码头,再到参与北伐的三万余天子亲军陆续上岸,列队入城,不过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而已。

穿越五六年,刘宽手机电池越来越不经用了,若是时间再长些,刘宽估计都得插着太阳能充电宝录了。

老朱虽然没出城迎接徐达等人,却要在皇城外迎接,再加上封赏有功将士、献俘太庙,因此忙了近一天。

等到下午太阳西沉时,老朱才派宦官传达口谕,让刘宽入宫。

第一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