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326章 聪明老朱,电母之能!【求追订】

刘宽虽未亲自主持火力发电站的建设,却一直在留意此事,故而对裘七尺、沈璘的报喜并不意外。

当然,他也是高兴的,因此笑着道:“那待我拟写一份公文,你拿去钦天监找人挑选一个就近的良辰吉日,运行火力发电站。”

说完,刘宽便给裘七尺批“条子”。

趁这功夫,裘七尺、沈璘又向刘宽汇报了一些关于火力发电站的其他事情。

待他们汇报完,刘宽也写完了文书,两人便拿着文书离开了。

三日后,刘宽带着随从、护卫来到了石灰山附近的火力发电站。

此时,大院内离锅炉区相对较远的大门旁边,竖起了一排木头架子,上面挂着一盏盏碳丝电灯,足有一百盏。

这些电灯既是用来测试电力的,也算是一种庆贺。

沈璘迎上来,道:“院正,一切都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开始进行火力发电。”

刘宽问,“安全措施方面检查了几遍?确认没有问题?”

沈璘一脸认真地道,“安全措施方面,过去三日每天都至少检查五遍,今天早上又检查了一遍,下官敢立军令状,确保没有任何问题!”

刘宽摆摆手,“立军令状就没必要了,我相信你——开始吧。”

“是。”

沈璘拱手应了。

随即来到聚集在空地上的一众火力发电站官吏、工匠面前,高声道:“诸位,自去年冬季开始,我等在此辛苦了十月有余,而今终于建成了大明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有了这座发电站,不仅京师各衙门将用上电,在将来京师近百万百姓亦能用上电!”

“现在,是检验我们过去十个月劳动成果的时候了,望各位都坚守岗位、认真谨慎,务必不要出错!”

听到沈璘这番话,数百名火力发电站的官吏、工匠亦是一脸肃穆。

“现在,本官传达刘院正的命令——京师火电站开始发电!”

有可能是事先演练过,但也许此刻火电站真的上下一心,听沈璘讲完,顿时所有人一起高呼:“发电!”

随后快速而有序地前往各自工作岗位。

没多久,火电站那高耸烟囱便冒起了煤炭燃烧的浓烟···

紫禁城,奉先殿。

朱标看了眼东北方向,叹道:“父皇,今日火力发电站运行,儿臣该到场的。”

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本,头也不抬地道:“只是尝试运行,又不是正式运行,你到场做什么?”

“火力发电站毕竟是头回出现在大明,会发生什么说不清楚。你是太子,不该去冒险。”

朱标无奈道,“妹婿都说了,其实就是烧煤、烧开水,哪有什么危险?”

朱元璋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那您还让妹婿去?”

朱元璋抬起头来,语重心长地道:“刘宽能来到咱大明,必然是个有福气的人。你却不同——尤其是往后这几年,你一定得注意安全。不止是预防恶疾,还要防止意外,知不知道?”

听了这番话,朱标才明白,在朱元璋心中,只要他没有安然度过历史上的“死期”,就很难让人放心。

想到这里,朱标只能叹息一声,来到奉先殿廊檐下,继续眺望火力发电站所在。

他拿出随身携带的千里镜,可以清楚地看到,石灰山东北侧已冒起了一道醒目的烟柱···

约一个小时后。

沈璘带着一个特制的安全手套,亲自上前扳上了电闸。顿时,木架上那一长排的碳丝电灯几乎不分先后地亮了起来!

虽然碳丝电灯的光芒在八月上午的阳光下并不怎么显眼,甚至可以说不起眼,却仿佛吸附住了在场每一个人的目光!

“好!”

刘宽率先鼓掌。

裘七尺等人也跟着鼓起掌来。

说起来,鼓掌这个习惯如今在大明朝廷、官场已经变得颇为流行了——中国自古便有鼓掌喝彩的做法,只是不像后世那么习以为常,如今却是向后世习惯靠近了。

沈璘等火电站的官吏、工匠则是如释重负,随即也都笑着鼓起掌来。

待掌声落下后,刘宽便道:“接下来便是测试火电站能连续发电多久了——这将是一项长期的测试。”

“而根据我们之前的计划,只要能够稳定发电三天以上,便算合格,可以用来给京师各衙门供电了。”

“当然,目前京师各衙门都还没连电线、安电灯——不过电器厂那边早就生产了足够的电线和电灯,各衙门电线线路也都提前设计好了。”

“接下来只需安排好施工队,半个月内应该就能让京师各衙门都通上电!”

电器厂是今年开春后成立的,目前隶属于天工院,主要负责生产电线、碳丝电灯、电风扇这三样,并以前两样为主。

不过电器厂目前只能接皇宫、朝廷的订单,产品都是按成本供给,并不盈利。

估计得等以后京师百姓也用上电,电器厂才能盈利去了。

随后,刘宽在火力发电站一直待到中午,见火电站一直在稳定供电,没发生什么意外,他这才满意离去。

中午在家吃过饭,安心小憩半小时,他才迤迤然地前去皇宫,向老朱报喜。

老朱很高兴,道:“没想到你来咱大明不到六年,咱们不仅有了火车、铁路、轮船,甚至连电都用上了——咱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啊。”

刘宽谦虚地道:“微臣不过是借助了后世积累的科学、科技知识而已,另外,即便有了火电站,大明目前也只能小规模用电。”

“想要大规模供电、用电,让电力、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只怕大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老朱笑容不减,“路长不怕,咱们只要一步步地走下去,早晚有实现的一日。对了,此番火电站建成并成功试运行,你们天工院立了大功,说说吧,想要什么奖赏?”

刘宽拱手道,“此番微臣不过是给出了一些资料,督建之事主要是由郎中裘千尺、主事沈璘等人负责,实不敢居功。”

“这些人的功劳咱知道,回头你写一份给他们请功的奏本,递交内阁,朝廷自不吝封赏。咱现在问的是你想要什么赏赐。”

老朱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刘宽觉得他不能再客气了。

于是试探着道:“那陛下可否赐下殊荣,允许微臣家提前连上电线、用上电灯?”

朱元璋听了先微愣,随即就笑道:“你小子倒是挺会提要求的——行,咱准了!另外再赏赐你宝钞万贯,丝绸八百匹,平板玻璃一百尺!”

“谢陛下!”

“若无别的事,你便退下吧。”

“是,微臣告退。”

当刘宽准备退走时,朱元璋却又道:“对了,那无线电报机何时能研制成功?咱可等着用上这国之利器呢。”

刘宽道,“应该快了。”

朱元璋并未问快了是多久,而是道:“你让那无线电报研究所抓点紧——此物若真能研制成功,咱便给你升爵。”

升爵?

那科技伯不是要成科技侯了?

更难听啊。

刘宽暗暗吐槽了句,还是应了下来。

待刘宽离开了奉先殿,朱元璋却是掐着下巴沉思起来。

虽说目前朝廷只计划给京师各衙门宫殿,而不给民间供电,但以殊荣给刘宽家供电并无不妥。

就如那水泥,一直都是官厂生产,供给朝廷使用,别说普通百姓,就是高官、公侯都不能买到。

但他却将水泥当做奖赏赐给文武大臣——当初想到这个法子,他可是高兴了好一阵子。

水泥生产成本低,用来奖赏臣子可比用真金白银或者丝绸之类的划算多了。

当时他甚至后悔过早将玻璃开放民用了——若不将玻璃开放民用,他便又多出一项惠而不费的奖赏之物。

‘嗯,回头可以将用电及电灯等电器也列入奖赏物品中。当然,一般情况下,咱只奖给臣子用电的殊荣,但电线、电灯还需得他们自己花钱买。’

‘除非是那些真立了大功的,咱再直接奖赏电线、电灯等,并派人帮其宅邸通电。’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情越发的美好了···

刘宽所掌管的天工院,管辖着许多工匠,再加上很多准备工作都已做好,因此给京师各衙门牵电线、安电灯的工程第二日便开始了。

翰林院。

方孝孺经历去年大年夜丢女儿之事后,竟然又被朱元璋注意到,在过去的大半年中升了一级,成为了从六品的史官修撰。

虽然工作重了些,但品级提升了,俸禄也提升了,自是喜事。

不过他依旧像以前那样,专心公事,很少参与同僚们的闲谈及私下聚会。

这日,他正在职房翻阅蒙元修的《宋史》,便听见外面传来一阵不小的议论声。

“这些工匠为何来我们翰林院?”

“说是牵电线、安电灯。”

“牵电线、安电灯?难道我们翰林院也能如皇宫那般用上电了?”

“李兄,叫你别整日埋首书堆吧,竟然连这么大的事都不知道——听说那什么火力发电站建好了,要给京师各衙门都供上电。”

“发电站竟真建成了?如此快速?”

“谁说不是呢,一年不到便令我大明拥有电母之能。虽然不愿承认,但科技伯还有天工院的那些匠人也着实是厉害。”

“···”

听了一阵,方孝孺有点坐不住了,想出来看工匠怎么牵电线、安电灯。

《自然科学》期刊常看,对“电”的道理也算略有了解,但仍有很多疑惑。

也许看工匠做这些与“电”有关的事,能解开他的一些疑惑。

第二更。

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