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300章 盯紧御医!四轮马车【求追订】

朱元璋觉得刘宽所讲述的正德诸事中并没有多少值得特别注意的信息,便问:“这朱厚照在位多少年?”

“十五六年吧。”

听了刘宽的回答,老朱、朱标、朱棣又是眉头一皱。

很显然,朱厚照少年即位,十五六年就噶了,明显又是壮年而逝。

朱标甚至忍不住拍了拍朱棣肩膀,安慰道:“四弟,有时间还是得让高炽侄儿多锻炼——我看他今年似乎又胖了些许。”

朱棣想哭,应道,“劳大哥费心了,俺已经做了决定,等高炽十四岁,便将他送到军中锻炼几年。非得让他将嗜甜、发胖的毛病改过来不可!”

与此同时,正在大本堂教室上课,趁着老师不注意,偷吃了一小块他人所送糕点的朱高炽忽然打了个寒颤。

随即小心地看了讲课的儒学老师一眼,便将包裹糕点的手绢藏好了。

奉先殿这边,朱元璋问:“这朱厚照多少岁驾崩的?又因何而崩?”

这件事老朱就算不问,刘宽也会讲。

他道,“微臣之前不是说过朱厚照在正德十四年南巡时下达了禁猪令么?他在南巡的次年,也即是正德十五年秋天才北返。”

“后来在淮安府歇息时,于清江浦捕鱼玩乐,因船只侧翻而落水,虽然被侍卫救起,但从此久病不愈。”

“到了正德十六年三月,朱厚照便在豹房中驾崩了,且无子。”

多疑的朱元璋当即又问:“落水一下便久病不愈?是他当时染疾太重,还是身体太过虚弱的缘故?”

刘宽沉吟着道:“朱厚照十几年无子嗣,或许身体确实有一定问题,但应该不会太羸弱。”

“因为他从小便喜欢骑射、武艺,甚至有野史说,朱厚照武功颇高——其能亲自参与北疆防御鞑靼的战斗,又南巡一两年之久,也说明了这点。”

“另外,据史书记载,朱厚照落水被救起后还在路上处置了宁王叛乱的后续事宜,年前更是参与祭祀天地,可见他当时病得并不严重,甚至可能明面上已经好了。”

“后来是在祭祀上突然呕血昏倒,才从此一病不起,直至驾崩。”

“因此后世也有阴谋论认为,是有人驱使御医在给朱厚照治病时动了手脚——让朱厚照看似病好,实则只是一时,经历祭祀劳累便一下子爆发出来,再不能治。”

砰!

老朱听完一拍御案,哼道:“又是御医!”

刘宽见此,担心老朱误会,赶紧道:“陛下,首先这阴谋论只是后世人猜测,并无真凭实据。其次,就算真是御医在用药时动了手脚,显然也是受背后势力驱使。”

老朱道,“你说的这些咱明白,可御医制度存在漏洞也是事实——标儿,太医院、京师医学院、医院之事你还是得盯紧些,将三院制度搞得更完善一些。”

“另外,将来不论是你即位,乃至后来雄英即位,一定要记住,让锦衣卫将御医当做重点监察对象,必须对每个御医行迹了如指掌!”

“回头,咱会将这事写进《皇明祖训》(秘册)之中!”

朱标也不希望后代被御医害死,因此,他虽觉得朱元璋反应过激了些,但还是应道:“儿臣必办好此事。”

说完这事,朱元璋又问,“这朱厚照得了什么庙号和谥号?”

刘宽道,“微臣只记得,朝臣以朱厚照尚武事,可比汉武帝、唐武宗,遂上庙号为武宗。至于谥号,微臣确实记不得了。”

“武宗?”朱元璋听了摇头,“就这小子一点武功,哪里配称得上武宗?”

便是朱棣都摇头——别说跟他相比,即便是跟成化帝相比,这朱厚照的武功也差远了。

朱元璋此时再问,“朱厚照无子,所以后来便是由小宗过继为帝的那个嘉靖帝了?此人何名?”

“回陛下,嘉靖帝叫朱厚熜。也就是代指烟囱的那个熜。”

“可否再讲讲这朱厚熜之事?”

刘宽无奈地道,“陛下,这朱厚熜也是少年即位,且在位长达45年,关于他的事要讲起来可太多了,绝非一时半会儿能讲完的。”

见刘宽不想讲了,老朱也不强求。

对他而言,这后世明史中的皇帝事迹只有些许参考意义而已,并不急着全部知道。

于是挥手道,“行了,你且退下吧。”

“是,微臣告退。”

待刘宽离开奉先殿后。

老朱对朱棣道,“老四,日国的事务你今年督办得不错,而今距离过年也不远了,咱允许你在京师待到正月十五后再走。”

“趁着这段时间,你也可以将燕王府关于海外就藩的事务处理一通。”

朱棣听了神色一喜,抱拳道:“谢父皇恩典!”

老朱则貌似不耐烦地摆手,“回府去吧,好好管教下你家老大、老二,就没一个省心的!”

朱棣想起两个儿子,以及尚未表现出蔫儿坏秉性的小儿子,顿时一张脸又垮了下来。

教子之道,那真是比打仗还难呀!

···

···

却说刘宽,离开皇城后,并没有直接回府,而是带着随从、护卫逛起街来。

王广岳等仪鸾司将士保护刘宽数年,已经与他形成了默契。

只要在他逛街时,便只有王广岳等几名身手拔尖儿的跟在他身边,其他人则散入附近街道——如此既不会因聚在一起太过显眼,也可在刘宽有事时尽快支援。

走在街上,没多久刘宽便看到好几辆四轮马车过去。

可以说,四轮马车虽是机车制造局的副产品,却也算是其在火车、轮船之后研制最成功的产品了。

其实四轮马车在东西方都不是新鲜东西。

据西方文献记载,西方早在公元前1世纪时,不仅已有四轮马车,甚至有了相对简陋的转向结构。

东方则是在先秦时期便曾出现过四轮马车。

然而西方直至公元十四世纪后,四轮马车才开始逐渐流行起来;东方的两轮马车更是占据绝对主流,一直延续到清末。

并非没人发明转向装置,而是四轮马车的使用对道路、车夫等要求太高了。

尤其是道路。

中国虽然有很多平原,但丘陵、山地、高原等地形复杂的地区更广。

所以,灵活且成本低廉(不止车辆生产成本,还有马匹成本,早期四轮车一匹马可拉不动。)的两轮马车才一直占主流。

这两年大明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四轮马车,除了因为机车制造局研制出了足够实用且优良的四轮马车,另一大原因,便是大明道路状况几乎是论月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好。

为何?

因为有水泥啊。

朱元璋深知道路交通对朝廷掌控地方的重要性,有了水泥这种基建利器,又不缺钱粮,自然是一再加大力度修建官道。

据刘宽了解,过去三四年,大明官道修建是以直隶为主,又以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四省为次。

到今年为止,直隶各州府都修建有水泥官道,且在他的提议下,新修的官道都按照大明“省级标准”来。

也即是说,目前绝大部分水泥官道都属于大明省道——其宽度足以并排行走三辆四轮马车!

再加上机车制造局研究的四轮马车转向更灵活,更省马力(只要不是载运太重,一匹马亦可拉着走),愿意使用四轮马车的人家自然越来越多。

毕竟四轮马车可以承载更大的车厢,不仅更舒适,还可彰显身份、地位。

说到这里必须提一下,四轮马车的增多也有老朱放宽百姓衣食住行标准限制的缘故···

刘宽在街上逛了近一小时,买了些东西给老婆孩子,这才迤迤然回府。

到了府中,这才知道又有人找。

“老爷,这位说是橡胶应用研究所的,已经等候多时了。”

第二更。

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