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166章 儒学也重要,朱樉遭雪灾

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66章 儒学也重要,朱樉遭雪灾

作者:灵灵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02: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元璋、朱标都没立即回应刘宽的话,是因为他们重视此事。

稍顷。

朱元璋才开口道,“依咱看,你所说的西方资本家与地主豪强其实是一丘之貉。”

“元末礼崩乐坏、律法不行,再加上元廷对地主豪强没什么约束,此辈为了兼并土地或谋取钱财,也有不少人无所不用其极,心中全无道德仁义。”

“咱已经决心压制此辈,并让大明后继之君贯彻该政策,再加一个资本家也没什么。”

显然,朱元璋的想法很积极,或者说充满斗志。

然而朱标却道:“父皇,按妹婿先前所说,历史上大明到了中晚期,便有不少地方士绅、豪强的利益代表进入朝堂,甚至最后通过内阁掌握朝廷大权。”

“如今此辈再添资本之力,皇权真能驾驭得住么?”

朱元璋听了不悦,道:“如今咱大明和后世历史上相同吗?后世历史上的此时雄英没了,你娘也没了,可如今你们却都还在。”

“士绅豪强之辈纵增添了资本之力,可咱们有火炮、火枪、火车与铁路,有刘宽这后世来人相助!”

“有这般大的助力,若还不敢面对那狗屁士绅豪强资本家,不如找块豆腐撞死算逑!”

老朱这是真生气了啊,脏话都出来了。

朱标听了满脸羞愧,解释道:“儿臣并非不敢面对此辈,只是想思虑一万全之策,勿使大明百姓如西方人民那般受难。”

说到这里,朱标面向刘宽,问:“妹婿,后世难道没有寻到彻底解决地主、资本家压榨百姓的办法?”

在朱标期待的目光中,刘宽想了想,道:“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世已经不存在如今这种地主了。”

后世不存在地主了?

朱元璋、朱标乍听这话都颇为惊讶。

刘宽继续道,“因为当工业大革命爆发后,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有钱有势之人通过种田赚钱的效率便会显得很低,远不如开办工厂和从商。”

“到那时,聪明、有见识的地主就会将土地变卖,投资工业、商业,摇身一变成为资本家。”

“而顽固守旧的地主不论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将一落千丈,在天下格局之中,不再占有重要地位。”

听到这里,朱标一时呆愣。

朱元璋则冷笑道,“果然如咱先前所说,这地主、资本家就是一丘之貉,搞到最后不分彼此了。”

朱标回过神来,又不甘心地问:“那可有彻底解决资本家压榨百姓的办法?”

刘宽心道:自然是有的,那就是彻底消灭资产阶级!

但这话刘宽没说,也不敢说。

因为在大明老朱家如今是最大的地主,不出意外以后还可能是最大的资本集团。

老朱会向往压制天下其他所有地主、资本家,但绝不会想着连老朱家一起消灭掉。

便是朱标,虽心忧百姓,可方才问的也是如何解决地主、资本家压榨百姓的问题,而非消灭这个社会群体。

所以,消灭地主、资产阶级的话刘宽提都不能提。

他于是摇头道,“只要百姓拥有私产,并可以进行生产、交易,便会诞生资本家。而资本趋利,资本家压榨民众几乎是一种本能,如何彻底解决?”

“朝廷能做的,便是制定各种律法、政策,对此此辈进行引导、限制,乃至一定的打压。”

“此辈纵然还想压榨百姓,也不可能如微臣先前所讲的西方资本家那般**露骨、毫无底线了。”

听到这里,朱元璋点头道,“刘宽这话说得不错——只要皇权足够强大,能掌握朝廷大权,不论是地主还是资本家,都得听咱的,何须畏惧?”

“所以,标儿你与其去想如何让地主、资本家不压榨百姓,倒不如想想如何让朝廷大权一直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朱标听完一时沉思不语。

朱元璋又对刘宽道:“虽说咱不惧地主、资本家之流,但那蒸汽纺织机器到底会对手工纺织业造成巨大冲击。”

“将来机器制造局若有了成果,需立即上报,并先对此类机器进行保密管理,待朝廷计划周详,再开办相关的官营工厂。”

“至于投放民间,可以放到最后——届时有官营工厂对工人薪酬、工时等问题做出示范,民间工厂便只能照做。”

“便是有贪婪不仁之辈,也不敢罔顾律法,如西方资本家那般对工人极尽压榨之事了。”

朱元璋的这番嘱咐,让刘宽想到了一句话。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大约高明的军事家都是懂得某些道理的。

他当即应道:“微臣明白。”

这话题聊到这里算是结束了。

朱元璋最后又问:“剩余的五列火车什么时候才能制造完?”

刘宽道:“目前机车制造局正在组建相关生产线,不出意外,冬月底便可完成。”

“届时制造火车的速度会比之前提升不少,顺利的话,三个月内便可以生产出六列火车。”

朱元璋听了道:“也就是说半个月便可生产一列?”

‘看来老朱对工业生产的模式还是不够了解啊。’

刘宽心里嘀咕了句,解释道:“是三个月同时生产六列火车,而非半个月一列。”

“原来如此。”朱元璋终于明白了。

随后刘宽告退。

待刘宽离开奉先殿后,朱元璋问朱标,“之前刘宽所言西方工业大革命后的情景,你还有何想法?”

朱标略一沉吟,道:“儿臣其实之前还想问刘宽一个问题——被资本家如此压迫,西方百姓可有揭竿而起的?又是否有成功的?”

朱元璋笑道,“此事咱其实也挺好奇的,回头你可以问问刘宽。咱倒是通过这西方资本家的表现,改变了对另一件事的想法。”

“刘宽来到大明后,向咱说明了科学的重要性,因此前天下独尊儒学,要发展科学,必然要削弱儒学影响力,乃至打压儒学。”

“因此,咱此前曾想过,一步步地将儒学影响力削弱到科学之下,届时以科学为咱家统治天下的第一助力。”

“可今日听刘宽讲了西方资本家压榨百姓时**露骨、毫无底线的样子,咱忽然觉得儒学教导百姓忠孝仁义的作用也很重要,甚至从思想教化方面讲,其重要性还要超过科学。”

“咱虽然对科学之道只了解了个皮毛,却也发现,此道似乎并无教导百姓忠孝仁义、明三纲五常、晓道德廉耻的内容。”

“如此一来,对百姓的思想道德教化,就必须由儒学来做了。”

“且在过去上千年中,儒学能被汉、唐、宋等朝代当做治国显学,也足以说明其于治理天下确有一定作用。”

“标儿,你认为咱想的可对?”

朱标本就受儒学思想影响较深,此前朱元璋虽用儒学,可骨子里并不尊崇儒学,且对以儒学聚集的文人群体心怀警惕,甚至因朱标过于亲近儒生而训斥。

后来刘宽到来,宣扬科学的重要性,再加上儒学确实有些挡了科学发展的路,朱标便认为儒学多半要就此衰落了。

每每思及此事,他都有点郁郁。

如今听朱元璋转变想法,认为儒学对于国家而言依旧重要,甚至不下于科学,他可以说是惊喜不已。

当即展颜笑道,“父皇所思对极!儒学虽不似科学可以直接提升国家财富、军力,却能教百姓知晓忠孝仁义、道德廉耻、三纲五常,确为治国不可或缺之道!”

朱元璋微微点头,随即颇为感慨地道:“咱如今算是明白了,科学、儒学乃至法家、兵家、帝王之术等,于掌握天下而言,就好像人之四肢五官,各有各的作用。”

“若缺少哪一个,人或许还能活着,但必然不如四肢五官健全者厉害,就连寿命也会受到影响。”

“咱准备留下祖训,让大明后继之君都谨记这个道理,如此必能让咱老朱家的江山传续得更久远。”

朱标由衷赞道,“父皇英明!”

···

···

根据后世学者研究,从北宋中段到清朝初年可以看做近现代以前最后一个冰期。

在这长达六百多年的时间中,只有南宋末年到元初的一百来年,气温有所回暖。

因为元朝不足百年,所以,实际上元末气温便开始下降,这一降会持续到清初。

虽然在洪武年间,气温不像大明中晚期那么寒冷,可到了冬季,京师的雪从不会缺席。

而今年的雪,比往年更大一些。

槐树里。

朱樉躺在铺着厚稻草的床上,盖着厚厚的棉被,在暖烘烘的被窝里左拥右抱——左边靠墙的是邓氏,右边则是观音奴。

邓氏、观音奴都称得上佳丽,朱樉这般艳福,过去近一年中不知惹得槐树里多少单身穷汉羡慕。

说起来,邓氏起初是不准观音奴上床的,而是让其睡厨房柴堆。

结果被老朱派人警告一通,不得不与观音奴同床共枕。

此时天还没亮,三人睡得正香呢,忽然听见轰的一声,然后便感觉被猛砸了一下,让什么重物压住了。

三人都惊醒过来。

“什么情况?”依旧有点迷糊的朱樉嘟囔。

“好像是积雪把房顶压塌了。”观音奴在被子里道,声音闷闷的。

“啊啊!”邓氏后知后觉,听闻房顶塌了,吓得哇哇大叫,在被子里胡乱折腾。

“别乱折腾!”朱樉怒喝,“踢到我大腿根儿了!”

邓氏顿时吓一跳,不敢动了,问:“你没事吧?”

第一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